最新已排版政治学原理2简答题部分电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253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已排版政治学原理2简答题部分电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已排版政治学原理2简答题部分电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已排版政治学原理2简答题部分电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已排版政治学原理2简答题部分电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已排版政治学原理2简答题部分电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已排版政治学原理2简答题部分电大.docx

《最新已排版政治学原理2简答题部分电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已排版政治学原理2简答题部分电大.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已排版政治学原理2简答题部分电大.docx

最新已排版政治学原理2简答题部分电大

B

④简答题

36、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要素有哪些?

(1)传统观,保守主义思想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保守”,其字面含义就是“保持”和“维护”。

“保守”主题与保守主义者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对已经建立并持久延续的风俗习惯和制度的尊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实用主义,强调人类理性的有限性是保守主义的传统。

我们只能相信经验和历史,相信实用主义原则:

我们只能依据实践环境和实践目标来形成我们的行为。

(3)人性论,保守主义对人性持一种悲观主义态度。

认为人是有限的、追求安全的、依赖性很强的动物。

人倾向于在一种熟悉的、经过反复验证的稳定和有秩序的环境中过一种社会生活。

(4)社会有机论,反对上帝创造世界的观念,使现代许多思想家坚信社会是人类精心缔造的产物。

在这个问题上,保守主义一贯的看法是,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或者说,是一个富有生命的实体。

(5)等级观念,按照保守主义的观点,在一个有机的社会中,社会地位的等级化是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

(6)权威观念,在权威的问题上,保守主义认为,权威总是自上而下来实施的。

它是对没有知识、缺乏经验和教育的人的一种领导、指导和支持,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采取明智的行动。

(7)财产观念,保守主义把财产私人所有看得至关重要,在它看开,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同时,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

37、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问题?

答:

保守主义把财产私人所有看得至关重要,在它看来:

(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

(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 (3)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

(4)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C

④简答题

6.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如何理解权力这一概念?

答:

(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2)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这一含义:

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再次,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8.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的发展变化?

答:

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代”:

(1)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如宗教宽容,免受专制逮捕,自由言论、自由选举等权利;

(2)第二代“权利”指社会经济权利,如受教育权利,居住、健康、选择职业和保持最低生活标准的权利;(3)第三代“权利”指向社团和群体,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权、民族自治权、维持整体环境和经济发展权等。

F

④简答题

10.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统治的特点是什么?

答:

(1)在权力分配上采取封建等级制度,使政治权力与土地所有者密切结合;

(2)在统治形式上采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君主的意志和权力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3)在经济和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4)在思想上,封建地主阶级广泛利用宗教和宗法思想,对农民阶级进行精神奴役。

14、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

(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否则,不具有合法性。

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不是临时的意志来进行;(5)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

J

④简答题

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答:

(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

(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即决策政治观。

52.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

答:

一方面,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

另一方面,与中产阶级规模发展相伴随的是教育水平的提高。

K

④简答题

45.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含哪些内容?

答:

(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宽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容态度。

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

(2)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3)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M

④简答题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含义的论述,我们可以把政治定义为: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运用政治权力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活动。

49.民主的价值是什么?

答:

(1)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自治”

(2)民主的第二个价值在于“平等”(3)民主的第三个价值在于“权威”

50.民主固有的缺陷是什么?

(民主可能的具有的缺陷有哪些?

答:

(1)轻视个人权利,容易制造“温和专制”

(2)趋附时尚,可能降低政策水平争执不已,可能造成效率损耗

51.民主的限度有哪些?

答:

(1)民主须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2)民主须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3)民主须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19、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1)经济市场化。

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不可能得到成长;

(2)文化世俗化。

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3)政治文明化。

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现;(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Q

④简答题

38.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答:

(1)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2)全球化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4)全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

47.全球化具有哪些特征?

答:

(1)全球化是自近代资本主义诞生以来而开始的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和趋势;

(2)全球化的内容以经济领域为主,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3)全球化的进程是世界各民族、国家和文化相互冲突和磨合的过程。

R

④简答题

4.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各指的是什么?

答:

(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强调以“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13.如何理解人民主权原则。

答:

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1)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

(2)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

(3)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

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4)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S

④简答题

3.什么是政治?

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答:

政治:

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对于政治这一定义,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

(1)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

(2)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

(3)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提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16.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

(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

(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

(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

(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22、实现政治合法性的途径有哪几种?

答:

(1)建立政治共识。

政治共识的统一是政治合法性的根本所在,它是人们在政治合作中对于合作方式以及合作剩余分割的基本观念,也是人们对于政治正义的认识。

(2)宪政建设。

宪政建设是实现政治合法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政治制度合法性的实现方式。

(3)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率。

政治体系的效率对于政治合法性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当代社会,如果某种政治制度在政治正义观取得优势,在绩效方面却落后于别的备选制度,这也可能会削弱这一政治体系的合法性。

33、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1)公民监督:

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2)社会团体监督:

主要指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

(3)舆论监督:

是指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

⑤论述题

1、论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答:

(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

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即神权政治观。

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国的“天”还是西方的“上帝”,人们都凭借对它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

(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他们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当属韩非。

(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即决策政治观。

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上述看法都具有一些片面性和局限性,一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2、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

答:

(1)认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或者“国家活动”,将“政治学”定义为研究国家及其活动的规律的学问。

这种学说直接将政治学同它的核心内容——国家紧密联系了起来,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相当一段时间内在政治学界颇为兴盛,但随着对社会团体研究的兴起以及对社会作为一个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公共力量的研究日渐发展,这样的政治学定义开始受到一定的冲击。

(2)认为政治学研究对象是“社会公共权力”,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权力的获得和运用的科学。

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者马基雅维里就认为,政治学主要研究君主如何获得和运用、保持权力。

我国传统的法家对法、术、势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基于这样的看法。

这样的看法过于宽泛,大大扩大了政治所能涵盖的“公共权力”部分,抹煞了社会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共力量的存在。

(3)认为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是公共事务,政治学就是对管理众人之事的研究。

这样的看法同孙中山先生关于政治的定义是相互呼应的。

这种看法同第二种看法一样,具有将“政治学”扩大化的倾向。

(4)认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这是一个涵盖最为广泛的定义,将政治学视为研究人类在政治生活上的相互关系,产生的政治现象的科学。

此外,还有将政治学视为政治制度学、政治系统学、政治行为学、政治法律学、政府学、政策学等,各种观点不一而是,都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政治学的内容。

3、试述划分“分权与“私权”的意义?

答:

“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

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

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

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

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

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

(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

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

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4、试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答: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的有关论述,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特殊的公共权力,比起原始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来,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

(2)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

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的有关论述,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特殊的公共权力,比起原始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来,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

因此,国家不像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那样是全体居民的权力,而是占有生产资料的那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实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它的基础是统治阶级的利益。

国家本质上是阶级统治,可是,在形式上却表现为超然于社会之上的独立力量。

尽管如此,国家存在的社会形式并不能代替它的阶级本质。

(2)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

氏族社会形成和维持的基本纽带是社会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

阶级关系产生后,取代了天然血缘关系的基本纽带作用,并促使社会成员为了谋求本阶级的利益而进行社会流动,不同氏族和部落的成员混然杂居,为了便于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统治,使得他们在其居住的地方实现其公共权利和义务,地区来划分就被作为出发点。

这种按照居住地组织国民的办法,是一切国家共同的。

(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

作为一种暴力机器,国家不同于氏族社会武装组织的特殊之处在于:

其一,国家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等物质附属物,即常设的暴力机关,而氏族社会的武装组织不过是自己组织为武装力量的居民。

其二,国家的暴力为统治阶级专属,并以它为主要凭借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社会秩序,以及对付外敌。

氏族社会的武装组织由全体居民构成,主要用于对付外敌,氏族社会内部则主要以道德强制力维持秩序。

其三,国家是系统采用的暴力,是精巧的暴力机器,而氏族社会的武装组织则不具备国家暴力的系统性和精巧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国家本质的论述,可以认为,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5.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

答:

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

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

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共产党、第三世界民族独立过程中的民族主义政党以及政治经济改革过程中发达国家的政党,都在这个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

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民众)的桥梁。

政党是一个双向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表达渠道。

它通过综合、选择和简化等方式,把社会成员的个别需求转化为易于操控的集体性建议和方案。

另一方面,它通过自己的组织渠道和对大众的影响力,将自己作为政府执政党的政策和方针传导给社会。

(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

它提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

它像是政府的门卫,控制着个人进入政府的程序。

它选拔政治精英,通过多种方式培养组织精英的实际政治能力。

在许多情况下,政党为政治家提供了培训的场所,为他们提供从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职业结构。

(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

政党以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

此外,政党通过自己的政策主张和竞选纲领,动员民众。

在当代社会,它更是成员或选民的情感依托物。

由于政党一贯致力于影响其支持者的思想和行为,因而支持者支持其政党而甚至不关心某个具体政策和候选人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

政党变成了人们记忆和情感寄托的实体。

(4)组织政府的手段。

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

它为政府的两大重要机关(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创造了合作的基础和机制。

在没有赢得政权的时候,政党通过制定自己的政纲、方针、政策和策略,动员党员和群众影响政府政策,监督政府行使权力。

在获得政权以后,政党以执政党的身份,组织政府,直接参与国家政策执行过程,支配和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实际过程。

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它承担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功能,而且还因为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决定了政治体系的结构形式。

目前,各国形成了不同的政党制度,其中主要包括一党制、两党制、一党居优制和多党制。

这些不同的政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府制度形式

6、试述政治社团的功能?

答:

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具有象征性功能、意识形态的功能、提供情报的功能、工具性功能、经济性功能以及政治社会化功能。

(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示性功能。

政治社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种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

(2)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成其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

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既为维护成员利益提供了理论根据,也为发展和聚集成员,形成共同行动提供了条件。

(3)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

(4)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标。

(5)政治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帮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政治社团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紧密相关。

(6)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

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场所。

一方面,其成员通过参加政治社团的活动和社会政治生活,了解政治生活的规则和技能;另一方面,政治社团也以特定的政治价值和政治规范影响其成员。

7、试述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社会?

答:

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

(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

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因而也必然是一个冲突频度大为增加的社会。

如果一种利益坚持不肯妥协,必须与对方达到你死我活的结果方肯罢休,这将对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因此,在良好社会里,人们抱有一种理性的态度,在承认对方利益的基础上做出让步,使双方各自的要求得到部分满足,从而解决冲突,形成一种文明的秩序。

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

(2)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

稳定性是良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实现稳定性就要求存在一种稳定的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

法治是通过一种制度化的机制来协调不同利益的。

所谓制度,是指那些规范人类偏好及选择行为的各种规则的总和,是人们所应遵循的各种行为方式的有机整体。

它包括法律、规章以及政策等等。

一种制度作为一整套固定的行为模式,可以视为特定利益关系的凝固化。

也就是说,制度既是某种特定的利益关系的反映,也是人们追求利益的方式的可能性规定。

制度具有全局性。

(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

法治要求权力的运行必须符合规范,这对于利益冲突的意义在于,它规定了解决的边界。

而有效的协商(或者说讨价还价)机制则有助于确定在大的秩序范围内,将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合作形式。

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前者规定了人们讨价还价的外部边界,而后者则提出了讨价还价的内部选择。

(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政府是建立在政治共识之上的执行国家意志的组织,一个高效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