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美术上册 全一册教案 岭南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4745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美术上册 全一册教案 岭南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九年级美术上册 全一册教案 岭南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九年级美术上册 全一册教案 岭南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九年级美术上册 全一册教案 岭南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九年级美术上册 全一册教案 岭南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美术上册 全一册教案 岭南版.docx

《九年级美术上册 全一册教案 岭南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美术上册 全一册教案 岭南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美术上册 全一册教案 岭南版.docx

九年级美术上册全一册教案岭南版

第一课齐白石徐悲鸿

学习目标:

1、能自主收集两位美术家的生平及经典代表作等资料。

2、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评述,表达自己的感受。

3、能积极探索美术家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学习美术家继承优秀传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点:

了解齐白石、徐悲鸿的生平及其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

用较为专业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评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环节:

生:

上网或到图书馆收集有关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前置作业。

展示齐白石、徐悲鸿的照片。

2、板书课题:

齐白石徐悲鸿。

生:

学生回答。

说一说对这两位大师的简单认识(时代、代表作、艺术主张等)。

可分小组派代表发言。

2、重点分析:

齐白石的作品《祖国万岁》和徐悲鸿的作品《奔马》图片对比。

提供简明的表格让学生填写比较报告。

想一想:

两幅画在题材和意境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与传统绘画相比,他们分别有哪些创新?

3、简单小结。

4、观察分析: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形式、情感及技法等方面讨论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

提问:

你知道这幅画创作的时代背景吗?

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我们向美术家齐白石、徐悲鸿学到了什么?

生:

观察,感受,对比,讨论,分享感受,填写报告。

评价:

评选出本节课的最佳评论者,看谁描述得最清楚、最准确、最精彩。

还有哪些美术家通过对国外艺术的学习、吸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2课达•芬奇毕加索

学习目标:

1、能够了解两位大师的生平及代表作特色。

2、能赏析比较传统油画与现代油画的异同。

3、能积极探索时代与文化背景对艺术作品产生的深远影响,及两位大师创新的轨迹。

学习重点:

达•芬奇和毕加索的艺术生平及其代表作特色。

学习难点:

如何读懂毕加索的艺术作品。

教学环节:

师:

收集两位大师的代表作品挂图、作品资料和视频资料等。

生:

课前布置作业,分组收集两位大师的不同资料。

1、提问导入:

达•芬奇和毕加索的图片导入。

提问:

你认识这两位美术家吗?

他们的艺术特征有何不同,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些什么呢?

2、板书课题:

达•芬奇毕加索。

1、欣赏感受:

达•芬奇和毕加索代表作品欣赏。

2、重点分析:

达•芬奇作品《蒙娜丽莎》与毕加索作品《哭泣的女人》图片对比。

提供简明的表格让学生填写比较报告。

想一想:

为什么同样是女人像,表现出来的完全不一样?

你更喜欢哪种表现风格?

为什么?

3、欣赏分析:

通过宗教故事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内容、人物表格等角度分析讨论《最后的晚餐》。

4、创设情境:

视频播放:

“二战”视频片断。

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欣赏,以《悲怆奏鸣曲》为背景音乐,并加入马嘶叫的声音、母亲呼喊女儿的声音等。

5、我们向达•芬奇、毕加索学到了什么?

展示:

分小组展示自己最喜爱的一幅大师作品。

评价:

评选出本节课的最佳评论者,看谁描述得最清楚、最准确、最精彩。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取本单元介绍的两件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内容,撰写一份简明的欣赏比较报告,比较项目可任选一两个,如构图、构思、题材、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看看有什么特点,

有何异同。

第3课名画中的人像

学习目标:

1、能掌握人物五官比例、头部与面部特征,学会基本的写生方法。

2、能欣赏名家人像画作品,懂得形神兼备的特点。

3、能积极探索画家怎样在肖像画中表达人物的情感和个性特征。

学习重点:

掌握人物头像的基本比例和写生方法。

学习难点:

“形”与“神”的关系。

教学环节:

生:

通过上网等途经收集肖像画图片资料。

课堂导入:

1、设问导入:

世界上有没有长相相同的人?

请同桌互相看看彼此的长相有什么不同。

2、游戏导入:

猜猜这是谁?

给出几个不同名人的肖像漫画(可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偶像),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

3、板书课题:

名画中的人像。

1、故事激趣:

凡•高的一生。

展示凡•高不同时期的自画像,并简短地阐述凡•高的艺术故事。

提问:

从凡•高的自画像可以看出凡•高是一个什么样个性的人?

2、欣赏名作,感受“形神兼备”(可多列举几幅不同表情的人像名作)。

用对比的方法欣赏作品,讨论分析细节表现在人像画中的作用。

提问:

你能判断出这些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吗?

用喜、怒、哀、乐等表情照片来提示五官变化对人物表情的影响。

3、活动激趣:

在活动中观察、了解头部五官比例及面部特征。

总结三庭五眼,并向学生简单总结介绍不同的脸型。

4、方法示意:

头像写生步骤及不同表现形式的学生作品展示。

 

提问:

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现形式?

从这张脸由具象到抽象的变化过程中,你看到了哪些变化?

5、创作体验:

可以以小组写生的方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像,抓住特征加以表现。

作业展示:

哪位学生画的人像能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特征?

能够表现出人物的年龄、个性与气质?

哪位学生能大胆采用非具象的表现手法?

画面的线条变化与细节描绘是否生动美观?

展示作品,继续评述活动。

请其他老师来参观学生们的人像作业,猜猜画的是谁。

 

第4课独具魅力的面具

学习目标:

1、能掌握面具的特征和制作方法。

2、能积极动脑,大胆创新,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制作面具。

3、能欣赏各民族、各地区的面具艺术,了解面具中包含的人文知识。

学习重点:

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

学习难点:

面具造型的创意设计。

教学环节:

师:

收集中外面具艺术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生:

查找面具资料,准备工具材料。

1、视频导入:

社火表演等。

 

提问:

你知道面具的起源吗?

现代面具的作用是什么?

可以在哪些场合使用面具?

 

2、板书课题:

独具魅力的面具。

 

1、欣赏探索:

展示各个地区不同风格的面具,让学生感受、分析其不同的风格特点和造型特色,并总结面具变形、夸张的共同特点。

 

观察感受:

 

1通过对不同面具的外形特点和用途来进行分析讨论。

思考:

为什么不同地区的面具差异这么○

 

大?

面具对现代艺术有何影响?

 

2总结面具的特点。

○(夸张、变形、象征性强)

 

2、思考总结:

如何创造出具有魅力的面具?

 

分组讨论探究:

 

1工具材料的使用。

 

2面具的造型。

 

3面具的纹饰(点、线、面)○、色彩。

 

3、表现创造:

 

1主题讨论。

小组讨论自己喜欢的主题。

 

2面具制作。

通过想象,利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制作一个有创意的面具,工具材料不限。

老师可先○

 

展示自己的作品或现场示范。

组织学生分享与展示自己的作业。

可在班上举办一个小型面具展或戴面具的化装舞会。

 

第5课魅力无穷的传统陶瓷

 

学习目标:

 

1、能从用料、釉色、温度、质地精细、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等方面,了解区分陶器和瓷器的方法。

 

2、能从造型、纹饰、材质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陶瓷的工艺特色。

 

3、能通过对异彩分呈的中国陶瓷的欣赏,感受中国传统陶瓷的魅力,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习重点:

学会欣赏经典陶器、瓷器,应从造型、纹饰、材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工艺特点。

 

学习难点:

陶器和瓷器的区分。

 

教学环节:

师:

收集中国古代陶瓷知识:

打印彩陶、瓷器图片:

准备陶器、瓷器实物若干件。

 

生:

完成学案作业,并搜集相关资料。

1、新闻激趣:

“中国买家以5.5亿无在伦敦拍下清乾隆多色釉镂空‘吉庆有鱼’转心瓶,刷新中国瓷器拍卖纪录”(拍卖背后的一些故事)。

提问:

陶瓷究竟有着怎样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可以拍出这么高的天价?

讨论分析这件瓷器。

 

2、板书课题:

魅力无穷的传统陶瓷。

1、分析比较:

“陶”和“瓷”的异同。

请学生们观察教师带来的陶器和瓷器。

 

提供简明的表格让学生填写比较报告。

 

2、分类小游戏:

给学生若干张陶瓷图片,请他们观察并做分类游戏:

 

1哪些是陶器?

哪些是瓷器?

请分类。

 

2请把这些图片按年代顺序进行排列。

 

3、观察探究:

请各小组成员观察探究课前发放的彩陶图片,思考探讨:

 

1彩陶的造型。

 

2彩陶的纹饰。

 

3彩陶的工艺。

 

4、思考:

彩陶的纹饰主要有哪些?

它们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

 

小结:

新石器时代彩陶的特征。

 

5、观察感受:

《青花鱼藻纹罐》《鲜红釉葵花式洗》《青花黄彩花果纹盘》《粉彩开光花鸟双连瓶》。

1造型的特点。

 

2纹饰的特点。

 

3工艺的特点。

 

要求:

要结合朝代特征和地区的不同去体会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

 

小结:

主要代表时期陶瓷的特征。

 

6、活学活用:

再次展示“课堂导入”中提到的“清乾隆多色釉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请学生们用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鉴赏。

 

7、课堂拓展:

用连线的方式把宋代五大名窑与相应的瓷器图片连接起来。

 

8、归纳、小结。

评选最佳表现小组:

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陶艺知识的了解程度及语言表达能力。

思考:

为什么中国古代瓷器工艺要以清澈明丽、幽雅宁静的青色为主要色彩呢?

请学生们上网查找资料写一份研究报告。

 

第6课个性张扬的现代陶艺

 

学习目标:

 

1、能将点、线、面、体等要素组合,用各种陶艺造型手法,创作陶艺作品。

 

2、能从构思、空间感、体量感、装饰性、个性化等角度,分析一件陶艺作品。

 

3、能欣赏经典陶艺作品,充分发挥想象,理解陶艺语言。

 

学习重点:

 

通过对现代陶艺作品的欣赏和探索,能用常见的陶艺造型手法创作,塑造色彩、造型独特的作品。

学习难点:

 

怎样赏析不同风格的陶艺作品。

 

教学环节:

师:

1、查找资料了解《虚与实》《太空计划号》《黄河•长江•珠江》《夕照》等作品。

 

2、学生优秀作品图例和实物。

 

3、陶泥。

 

生:

上网收集有关现代陶艺的资料或去图书馆查找图例。

1、图片导入:

展示一组传统陶瓷作品与设计独特的现代陶艺作品对比图。

 

提问:

你更喜欢哪一类陶艺作品,为什么?

 

讲解:

介绍现代陶艺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陶艺作品有其主题与观念。

 

2、板书课题:

个性张扬的现代陶艺。

1、观察探究:

给出几种陶艺造型方法的图示,请学生观察归类:

 

1泥丸成型法。

 

2盘泥条成型法。

 

3泥板成型法。

 

4拉坯成型法。

 

2、连线小游戏:

给学生若干不同的陶艺装饰技巧图片和名称,请他们做连线游戏:

 

1压印肌理法。

 

2刻画法装饰。

 

3粘贴画装饰。

 

4堆塑法装饰。

 

5镂空法装饰。

 

6彩绘法装饰。

 

7釉饰法。

 

8裂纹釉。

 

3、教师演示:

运用陶艺造型技巧和装饰技巧,演示陶艺作品的制作步骤,并加以解说。

 

4、分组创作:

组织学生分组作业,辅导学生构思与创作“个性张扬的现代陶艺”作品。

分发学案,辅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创作。

 

5、互动交流:

组织学生开展“小小陶艺展览会”。

请学生将作品与学案一起展示出来。

 

评选最佳作品:

 

1、作品主题是否明确?

 

2、作品造型是否新颖独特?

 

3、作品运用了哪些陶艺造型技巧和装饰技巧?

组织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析,主要介绍设计方法和作品的创意。

 

第7课装饰与生活

 

学习目标:

 

1、认识装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认识装饰艺术的特点。

 

3、感受装饰艺术的美感。

 

4、学会初步的装饰设计与制作。

 

学习重点:

了解装饰图案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器形与图案的有效组合。

 

学习难点:

有创意地把装饰图案运用于生活用品的设计中。

 

教学环节:

师:

课件ppt、示范作品、剪刀、胶水、美工刀、彩笔。

 

生:

画笔、纸盘、剪刀、胶水。

1、图片导入:

展示一组室内图,一张有装饰和一张没有装饰的图片做对比。

 

提问:

什么叫装饰?

如果没有装饰生活会变得怎么样呢?

 

2、板书课题:

装饰与生活。

 

1、生活中从来不缺少装饰纹样,请你来找找它们(发现生活中的装饰纹样之美)。

 

归纳:

装饰图案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如器具、服装、建筑、环境艺术等。

图案设计的灵感来自于自然风景、民俗风情等。

 

2、图片分析:

观察课本中的实例。

 

提问:

装饰造型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装饰在生活中有何作用?

(美化环境、提高审美能力、调节心情等。

 

学生讨论:

装饰画常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提炼概括、去繁为简、净化提纯,使形象更典型、更精练,主题更突出,性格更鲜明。

 

3、装饰如何在生活中应用?

 

教师介绍设计制作的步骤,并简单示范。

 

1构思、立意、拟定主题。

 

2绘制草图。

 

3选用材料进行制作。

 

4调整完成。

 

4、指导学生进行作业练习。

1、作品展示。

 

2、教师总结、点评。

 

3、学生自评、互评。

组织学生举办作业展览。

 

第8课剪纸与应用

 

学习目标:

 

1、能掌握基本的剪纸艺术语言,学习剪纸基本技法。

 

2、能运用剪纸技法创作出可装点生活的剪纸艺术作品。

 

3、能通过对剪纸基本知识的学习,体验剪纸所带来的乐趣,感受我国传统文化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学习重点:

 

掌握基本的剪纸艺术语言,学习剪纸基本技法。

 

学习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传统的剪纸技法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进行剪纸创作。

 

教学环节:

师:

1、传统剪纸作品与现代剪纸作品若干幅。

 

3、用于剪纸创作的工具材料。

 

生:

用于剪纸创作的工具材料。

1、视频导入:

中国的剪纸动画(如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

 

2、板书课题:

剪纸与应用。

 

欣赏分析:

从传统走向现代。

课堂发展:

 

1、运用图例:

展示传统剪纸作品,通过欣赏,使学生体会到:

 

1什么是剪纸?

 

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是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

 

2剪纸有什么特点?

 

(具有单纯、明快、朴实、乡土气息浓郁等特点。

 

2、学生讨论:

如果你是剪纸高手,你会把剪纸怎么运用到生活中呢?

 

(过渡:

传统剪纸作品以象征、寓意的表现手法表达祝福吉祥的主题,现代剪纸则趋向于以创意剪纸来装扮生活。

 

3、教师讲解:

剪纸的应用(如芬兰设计师用中国民间剪纸图案装饰的椅子)。

 

在日常生活中,剪纸应用广泛,如窗花、挂帘花、工艺品装饰等,不但应用于家庭,还应用于建筑、商店、公园、舞台等公共场所。

 

4、表现创造:

教师出示一个小水瓶,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用剪纸来装饰水瓶。

 

1起稿。

○2剪制。

○3修正。

5、教师示范创作步骤:

 

1、学生自评:

 

1我在剪纸中运用了哪些剪纸纹样?

 

2我运用了哪种剪纸方法?

 

3你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满意吗?

 

2、互评:

评一评你身边同学的优秀作业。

适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课后继续练习与思考。

 

第9课镂空的魅力

 

学习目标:

 

1、能了解镂空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感受镂空艺术作品的美感,并且掌握镂空的初步技法。

 

3、能运用镂空作品装扮生活。

 

学习重点:

 

镂空的技法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

 

指导学生创造出新颖、美观、实用的镂空作品。

 

教学环节:

师:

图片资料、手工艺术品范例、制作工具。

 

生:

收集各种镂空作品资料,以及可塑性废旧材料和工具。

图片导入:

展示一组古代的镂空钱币和现代硬币的对比图。

 

提问:

什么是镂空?

为何镂空雕刻的技巧在民间工艺造型手法中匠心独运?

 

板书课题:

镂空的魅力。

1、收集资料展示:

按照小组将自己收集的镂空艺术品资料展示出来。

 

2、欣赏与探索:

镂空装饰的主要作用?

 

1空间的层次性。

 

2空间的通透性。

 

3空间的美观性。

 

3、不同材质的镂刻艺术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教师示范:

准备一件实物范品,按照步骤图加以解说。

 

4、学生讨论:

在实际应用中对纹样设计有什么要求?

(建议学生在实际设计中能够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并与应用相联系。

 

5、表现与创造:

在设计师眼中,不存在没用的东西。

请学生们利用各种“废品”来制作一些生动而富有情趣和个性的镂空作品。

既联系应用的时效性,又关注到设计的个人创意与风格。

1、你对自己设计的作品,有什么评价?

 

2、你对别人的作品是怎么看的?

1、欧洲国家所偏爱的镂空纹样与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有什么区别?

 

2、观察镂空纹样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第10课巧妙的线材造型

 

学习目标:

 

1、能了解关于线的构成的知识,及用线材制作工艺小品的技能、技巧。

 

2、能用线材设计、制作出美观的生活小用品。

 

3、能在作品欣赏、合作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到线造型的魅力。

 

学习重点:

 

线材造型的规律和特点。

 

学习难点:

 

线材的构成的理论表述。

 

教学环节:

课前准备:

 

师:

收集身边各种线材以及线材造型用品的图片。

 

生:

收集身边各种线材(线、牙签、木棒、吸管、树枝、钢丝等),准备工具材料。

图片导入:

展示一组布艺灯具和线材灯具的对比图。

 

提问:

两组灯具带给你们怎么样的感受?

 

板书课题:

巧妙的线材造型。

1、运用图例:

通过观察图片先引导学生说邮线材的种类分为硬质线材(木条、竹条、棉签等)

 

和软质线材(纸条、铁丝、吸管、电线等)。

 

1硬线材是具有一定刚性的线材。

粗线有力度感,细线有纤秀感:

直线具静态感,而曲线具动态○

 

感。

 

2软线材构成的立体,较为轻巧却有较强的紧张感。

软线材造型经常需要依靠硬线材作为框架。

 

2、教师演示:

准备一件实物样品,按照步骤图对不同材料的使用方法加以解说,如软质线材可

 

以采用编、绕、缠、折、叠等,硬质线材则采用弯、绕、粘等方法,并对难点进行实物示范。

 

3、学生讨论:

教师出示一组构思巧妙的果盘设计。

 

提问:

你能受到什么启发?

(通过观察图片先引导学生说出线材的构成方法与组合特点。

)1圆形重复的交错构成。

 

2圆形与直线的交错构成。

 

3发射式直线的立体构成。

 

4旋转式曲线的立体构成。

 

4、表现创造:

学生分组创作出新颖、美观又实用的生活用品或观赏性艺术品。

组织学生分享与展示自己的作业。

通过线材造型练习,发展和感知生活中的美,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设计意识,并在课后开展一个“小小设计师”的比赛。

 

第11课富有创意的家具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对家具造型设计的学习,懂得家具的简单设计方法,运用简易的家具模型,做出富有创意的家具模型,拓展设计思维。

 

2、能在家居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评价美,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点:

 

通过思考、动手,探索家具造型的结构形态,使学生运用不同材料设计制作出富有创意的家具模型。

 

学习难点:

 

如何巧妙构思、设计家具模型。

 

教学环节:

师:

1、设计学生进行搜集、记录的学案,组织学生分成4组收集图片:

 

1造型新颖的家具。

 

2功能多样的家具。

 

3色彩优美的家具。

 

4材料质感丰富的家具。

 

3、准备好家具设计的方法图例、家具模型制作的方法图例。

 

生:

1、小组合作,在家具商场或网络、书刊搜集、观察、记录新颖美观的家具产品。

 

3、认真填写“富有创意的家具”学案1。

1、图片导入:

用优秀家具设计图片导入课题(如课本图片《螺旋书架》)。

 

2、板书课题:

富有创意的家具。

1、分组展示:

请各组学生代表展示搜集到的精彩家具图片,并解说。

 

小结:

现代家具的新形态、新功能、新材料、新的成型技术。

 

2、游戏激趣:

请学生们用一分钟时间,将一线a4纸,变成立体造型。

 

3、观察归纳:

给出不同的家具设计图例,请学生们指出它们分别用了哪种方法:

 

1化平面为立体的设计法。

 

2仿生造型设计法。

 

3类比造型设计法。

 

4逆反思维求新法。

 

小结:

家具设计的4种思维方法。

 

4、教师演示:

演示纸张立体成形的方法,并综合运用以制作家具模型:

 

折叠(直线折、曲线折)、卷曲、切挖、插接、编织、粘贴、镂空、围合、纸浆。

 

5、课堂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作业,分发学案2,请学生们运用家具设计的方法构思、起稿,运用纸张立体成形的方法,制作一线自己的“新书桌”模型。

开展“我们的书桌”小型展览会,评选你最喜爱的创意书桌。

 

教师评价,并组织学生互评:

 

1哪一件作品造型最富有创意?

 

2哪一件家具设计最符合它的主题?

 

3哪一件作品最美?

课后延伸:

 

让学生回家仿照自己家里的家具制作模型,或创意设计家里用得上的家具。

 

第12课现代人居环境

 

学习目标:

 

1、能用简短的语言,对人居环境个例进行评析。

 

2、能从人居环境与生活、生活与环保的角度,对人居环境个例进行分析。

 

3、能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尝试设计美好、宜人的人居环境。

 

学习重点:

 

理解人居环境与生活、生活与环保的关系。

 

学习难点:

 

利用人居环境知识去表达自己对美好人居环境的理解。

 

教学环节:

师:

收集有关现代人居环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生:

预习课文。

1、设疑导入:

给出一组优秀的人居图片和人满为患的人居环境图片,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居环境图,并谈谈理由,指出人居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2、板书课题:

现代人居环境。

1、观察思考:

请学生们观察欣赏课文范例《流水别墅》,以及其他有趣、绿色的人居环境个例(如意大利“空中森林”公寓、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建筑等)。

 

提问:

图片中的人居环境个例都有什么特点?

 

小结:

现代人居环境需要环保理念。

 

2、小组探究:

请各组学生思考怎样的人居环境才体现绿色环保?

列举在人居环境建设中与环保有关联的事物(节能、绿化、节约用水等)。

 

小结:

“绿色”是人居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理念。

不仅仅表示“树木”和“绿化”,更重要的是具有“环保”的含义。

 

3、分组实践:

组织学生分组作业,讨论、尝试设计一处“环保”的现代人居环境。

分发“现代人居环境”学案1,辅助学生思考、记录。

 

4、互动交流:

开展“我家小区”现代人居环境设计交流会,请各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讲解。

教师评价并组织学生互评:

 

1、如一组设计的人居环境最具有“环保”理念?

 

2、哪一组的设计最富有创意?

 

3、哪一组的同学代表描述得最清晰、最生动?

教师设疑:

 

1、怎样的居住环境才能达到美好宜人的要求?

 

2、在建设美好的人居环境过程中,我可以做些什么?

 

第13课营造美好家园

 

学习目标:

 

1、能用简洁的语言,分析人居环境案例。

 

2、能主动思考和设计美好、宜人的室内环境。

 

3、能运用设计语言,设计和绘制室内平面图和效果图。

 

学习重点:

 

环境平面图和效果图的制作方法。

 

学习难点:

 

如何设计绘制自己家或熟悉的地方的平面图、效果图。

 

教学环节:

师:

第一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