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0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3452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10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考点10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考点10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考点10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考点10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10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版.docx

《考点10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0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10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版.docx

考点10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解析版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考点10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

【命题趋势】

文言断句是文言文阅读必考的内容,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一般考核两类试题,一是断不断的问题,一是如何断的问题,答题时注意对比选项,根据句子结构和内容进行断句。

【真题再现】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对曰:

“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

“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答案】C

【解析】

其中“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以”作谓语,“选人多诈冒资荫”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之间不能断开,可排除AD项。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这一句中“者”的意思是“……的人”,指代前文所说“诈冒事觉”这一类人,共同作“有”的宾语,之间不可断开,而下一句“上欲杀之”,“上”指皇上,是下一句的主语,引领一个新的句子,要单独成句,可排除B。

这句话的意思是:

戴胄为人忠诚清廉、公平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

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

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

戴胄上奏说:

“按照法律应当流放。

故选C。

参考译文:

戴胄为人忠诚清廉、公平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

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

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

戴胄上奏说:

“按照法律应当流放。

”皇上愤怒地说:

“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说话不算话吗?

”戴胄回答说:

“下令的人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

陛下因为愤怒候选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杀他,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存大的信用。

”皇上说:

“你能够执行法律,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戴胄经常就像这次一样宁肯使李世民发怒也要秉公执法,说出来的话语像不断涌出的泉水一样,而唐太宗全部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天下再也没有冤枉的案情了。

【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答案】A

【解析】

其中,“士坐庭中”主谓宾都全,其后断开,且“噤未能言”的主语也是“士”,承前省略,不能把“噤”断到上句,排除BC项;“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中,主语是“巡铺内侍”,中间不能断开,更不能将其断到上句,排除D项。

故选A。

参考译文: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官身份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帝,就赐给他银印红绶,升迁为中书舍人。

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

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

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

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

【考点详解】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

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

1.根据“曰”“云”“言”等对话词语断句。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2.根据常用虚词断句。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当然,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

“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3.根据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

“何……之有”;“如……何”;“唯……是……”;“非唯……抑亦……”;“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可得……欤”;“得无……乎”等,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4.根据词性词义以及语法结构断句。

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

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

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

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一般在中心词前。

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

重点注意以下几种结构:

(1)主谓结构。

主谓结构,指由“主语+谓语”构成的句式,这样的句式,谓语用于陈述主语的行为、性质、状态等,二者是一个整体,其间不能断开。

(2)连动结构。

连动结构由“主语”发出的两个动态性词语构成,表示前后相承的两个动作行为,有的其后紧接表示动作行为目的的短句。

连动句的两个谓语之间,一般不可断开。

(3)动宾结构。

指由“动词+宾语”构成的句式,这样的句式宾语是动词支配的对象,这个对象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它与动词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可断开。

(4)动补结构。

指由“动词+补语”构成的句式,这样的句式,补语对动作产生的时间、处所、原因、结果等进行补充说明。

(5)介词结构。

指由“介词+宾语”构成的句式,它一般被置于句末充当句子的状

语,称为状语后置。

一是由“以”领起的介词结构。

如“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以孝悌之义”是介词结构,也是后置状语。

二是以“于”领起的介词结构,如“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于市朝”是介词结构,也是后置状语。

在断句时,不能把介词结构与前面的动词断开。

5.根据排比对偶与反复等修辞断句。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

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6.还要注意有时古代的特殊称谓,专用词语不要断开。

【对点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

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

收清夷、横野等军。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粥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

既而思明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

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

帝贷诸将罪,以光弼兼幽州大都督长史。

广德二年七月,薨于徐州,时年五十七。

辍朝三日,赠太保,谥曰武穆。

(节选自《旧唐书·李光弼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B.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C.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D.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答案】B

【详解】

从句式结构和断句的标志看,“于相州”是“围安庆绪”的后置状语,故应在“相州”后断开,排除A、C两项;“彼惩嘉山之败”中,“彼”主语,“惩”是谓语,“嘉山之败”是宾语,主谓宾完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B

参考译文:

当初,叛军刚到,李光弼在城中一角安置营帐来休息,经过府门不看一眼。

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后来,又收编清夷、横野等地的军队。

李光弼与九节度使将安庆绪围困在相州,大战于邺西,击败他。

李光弼与众将商议说:

“史思明陈兵于魏州不来救援是想让我军懈怠,我们不如起军逼近他。

他忌惮于嘉山之败,不敢轻易出兵那么安庆绪就可擒获了。

”观军容使鱼朝恩坚持认为不可。

不久史思明来救援,李光弼抵抗敌军,战斗特别尽力,杀戮掳掠敌军与自身伤亡大致相当。

恰巧众将惊慌溃散,各自率军败退,到处抢劫掠夺,只有李光弼整治军队回到太原。

皇帝宽恕了众将的罪责,让李光弼兼任幽州大都督长史。

广德二年七月,在徐州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停止朝令三日,追赠太保,谥号武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

“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

”帝曰:

“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

”准曰:

“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

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

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答案】C

【分析】

“入寇”是入侵之意,“时”作后句的时间状语,应在“时”前断开,排除AD。

“王钦若/临江人”“陈尧叟/阆州人”是两个判断句,“临江人”和“阆州人”均为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B。

故选C。

参考译文:

九月,契丹大举入侵,当时因为契丹敌寇深入中原,朝廷内外都震惊骇怕,召集群臣询问应对策略。

王钦若是临江人,请求皇帝驾临金陵暂避。

陈尧叟是阆中人,请求皇帝驾临成都暂避。

皇帝用这件事去询问寇准,寇准说:

“不知道是谁替陛下筹划这两种策略?

”皇帝说:

“你姑且判断这两个方法是否能行,不要询问是谁出的计策。

”寇准说:

“我想要找到这个献策之人,斩杀他们,用他们的血涂鼓行祭,然后北伐中原罢了!

陛下英明神武,将军大臣团结协作,如果陛下御驾亲征,敌人应当自己逃跑;不这样的话,用奇计来阻挠他们的阴谋,坚守城池来使他们军队疲敝,彼劳我逸,我方自然得到胜算。

为什么要抛弃宗庙社稷,想要驾临楚地、蜀地?

如果朝廷所在人心崩溃,敌人乘胜深入腹地,天下还可以再保住吗?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昌言喜推奖后进,掌漕湖外时,李沆通判潭州,昌言谓有台辅之量,表闻于朝。

王旦宰岳州平江,昌言一见,识其远大,以女妻之,后皆为贤相。

王禹偁自卑秩擢词职,亦昌言所荐也。

昌言强力尚气概当官无所顾避所至以威断立名虽屡经摈斥未尝少自抑损然刚愎纵率对僚吏倨慢时论以此少之

(《宋史·列传第二十六赵昌言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昌言强力尚/气概当官无所顾避/所至以威断立/名虽屡经摈斥/未尝少自抑损/然刚愎纵率/对僚吏倨慢/时论以此少之/

B.昌言强力尚气概/当官无所顾避/所至以威断立名/虽屡经摈斥/未尝少自抑损/然刚愎纵率对/僚吏倨慢/时论以此少之/

C.昌言强力尚/气概当官无所顾避/所至以威断立/名虽屡经摈斥/未尝少自抑损/然刚愎纵率对/僚吏倨慢/时论以此少之/

D.昌言强力尚气概/当官无所顾避/所至以威断立名/虽屡经摈斥/未尝少自抑损/然刚愎纵率/对僚吏倨慢/时论以此少之/

【答案】D

【解析】

“尚”是动词,“气概”是其宾语,“尚气概”是动宾短语,不能断开,排除AC;“对”是介词,“僚吏”是“对”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D。

参考译文:

赵昌言喜欢推荐提携后进,在湖外掌管漕务时,李沆通判潭州,赵昌言称他有台辅的器量,上表介绍给朝廷。

王旦任岳州平江县令,赵昌言一见,知道他前程远大,把女儿嫁给他,后来都成为贤明宰相。

王禹偁从低级官位被提拔到掌管起草诏令的职务,也是赵昌言所推荐的。

赵昌言坚强而崇尚气概,任职无所顾虑,所到之处以威严果断著名,虽然多次受到排斥,从没有屈服。

然而刚愎轻率,对属下官吏傲慢,当时舆论因此轻视他。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

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

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

帝曰:

“已约晋王矣。

”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

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

因与普计下太原。

普曰太愿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开宝二年冬,普尝病,车驾幸中书。

(摘编自《宋史·赵普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B.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C.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D.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答案】C

【分析】

“太原当西北二面”指出太原的重要地理位置,“西北二面”做“当”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两项;“不如姑俟削平诸国”中,“削平诸国”为动宾结构,整体做“俟”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帝笑”为主谓结构,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C。

参考译文:

太祖多次便装出行访问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都不敢随便穿戴。

一天,傍晚时分下起了大雪,赵普估计皇帝不会出行。

过了一段时间,听到门声,赵普急忙出门,皇帝站在风雪中,赵普惶恐迎拜。

皇帝说:

已经约好晋王了。

”一会儿太宗到来,赵普铺设双层垫子在地上请他们坐在堂中,在炽红的炭火上烤肉吃。

赵普的妻子敬酒,皇帝称她为嫂子。

于是和赵普商议攻伐太原之事,赵普说:

“太原阻挡西、北二面,太原如果被攻下,那么我国要单独抵挡这两面,不如等到削平诸国以后,那么太原这样弹丸棋子之地,怎么能够逃得掉呢?

”皇帝笑着说:

“我的意思正是这样,特意想试试你罢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初,拜殿中侍御史,改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

其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赵普,擅增刑名,因上言,欲求见太祖以白其事。

未引对,直诣讲武殿奏之,辞气俱厉。

帝怒令左右曳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以客礼之。

(节选自《宋史·雷德骧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怒/令左右曳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以客礼之

B.帝怒/令左右曳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以客礼之

C.帝怒/令左右曳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以客礼之

D.帝怒/令左右曳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以客礼之

【答案】B

【分析】

“俄怒解”的意思是:

不久(皇上的)怒气消解。

该句中“怒”作主语,“解”作谓语。

句意完整,语法合理,故应在“俄怒解”的前后停顿,排除C项、D项。

“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的意思是:

刺史知道德骧过去担任省部郎官。

主语是“刺史”,谓语是“知”,宾语是“德骧旧为省郎”。

故应在“郎”字后停顿,排除A项。

故选B。

参考译文:

北宋初年,雷德骧授任殿中侍御史,改任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

他的下属官吏与中书省官吏依附宰相赵普,擅自增加刑罚名目,因而上言,想求见太祖报告此事,还没有被引见应对,他就直接到讲武殿上奏,言辞语气都很严厉。

太祖发怒,命令左右侍从把他拖出去,诏令处以死刑。

不久皇上怒气消解,贬他为商州司户参军。

刺史知道德骧过去担任省部郎官,用客人的礼节待他。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

“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

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B.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C.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D.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答案】B

【分析】

“故”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一般用于句首,“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是两个句意完整的分句,所以“故”前断句,排除CD;

“士之避乱荆州者”,“者”定语后置的标志,“避乱荆州”是“士”的后置定语,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B。

参考译文:

曹操在汉水之滨设酒宴,王粲双手捧杯敬贺说:

“当今袁绍在黄河以北起兵,仗着人多,立志吞并全国,然而他爱贤才却不能使用贤才,所以有特殊才能的人都离开了他。

刘表在荆州一带从容不迫,暂时不动,观察等待时机,自认为自己可以效法周文王(慢慢压倒商朝)。

在荆州躲避战乱的人,都是天下才能出众的人,刘表不知重用他们,所以国家危急却没有辅佐的人。

您平定冀州的时候,刚到那里就整顿军务,招揽豪杰并重用他们而驰骋天下;等到平定了长江、汉水,招纳有才能的人而安置他们的职位,让天下人归心,远远看到(您的善政)而希望天下太平,文臣武将都被任用,英雄竭尽全力,这是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的措施啊。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祖临兖州,辟为治中从事。

玠语太祖曰:

“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

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

(摘编自《三国志·毛玠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B.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C.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D.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答案】C

【分析】

“不臣”是“令”的宾语,“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主语是太祖,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应该从“不臣”的后边断开,排除A、D两项;

“修耕植”“蓄军资”是具体的措施,应该独立成句,“如此”代指“修耕植”“蓄军资”,所以应该从“蓄军资”后边断开,排除B项。

故选C。

参考译文:

魏太祖曹操占领兖州,征辟他为治中从事。

毛玠对曹操说:

“如今国家分崩离析,国君四处迁移,百姓的生产废弃,因饥懂而四处流亡,官府连一年的储蓄都没有。

百姓没有安心定居的念头,国家在这种形势下是难以持久的。

现今袁绍、刘表,虽然手下士人、百姓众多强大,但都没有长远的打算,不是建立基业的人。

用兵以遵守礼义者胜,保住地位必须依靠财力,您应该尊奉天子而向不守臣道的人发号施令,整顿农业耕作,储备军用物资,这样,霸王的业绩就可以成功了。

”曹操敬佩地采纳了他的建议,转调他为自己官府的功曹。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寇楚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