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3372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黑龙江省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黑龙江省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鹤岗一中2016--2017年度下学期期末高一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共50分,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

1.下面四组杂交实验中,可以确定相对性状间显隐性关系的是

A.紫花×紫花→紫花B.紫花×紫花→紫花、白花

C.白花×白花→白花D.紫花×白花→紫花、白花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

1

C.测交后代形状的分离比为1:

1D.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3.人的性别决定是在

A.形成受精卵时B.受精卵分裂时C.胎儿出生时D.胎儿发育时

4.利用X射线人工诱导细胞进行基因突变和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时,X射线和秋水仙素分别作用于细胞周期

A.均为前期B.均为间期C.前者为前期,后者为间期D.前者为间期,后者为前期

5.一定属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是

A.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B.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C.形态、特征相似的两条染色体D.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6.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不考虑交叉互换),基因MM、mm、Mm的分开,依次分别发生在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

A.①②③ B.③③②  C.②②② D.②③④

7.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概念,错误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形态、大小、结构相同的染色体

B.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组内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大小一般不同

C.卵细胞或精子中的所有染色体

D.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8.以下有关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D.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9.一段多核苷酸链中的碱基组成为20%A,20%的C,30%的G,30%的T,它是一段

A.双链DNAB.单链DNAC.双链RNAD.

单链RNA

10.下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示得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且需要消耗ATP

C.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是相反的

D.DNA在复制过程中先全部解旋,再复制

11.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格里菲斯对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进行了分离

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C.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测交是提出假说的基础

D.萨

顿借助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肯定

是科学的

12.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同种生物一群个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

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C.若要

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13.在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②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④

14.下列关于DNA、染色体、基因的关系,其中不正确的是

A.每条染色体没复制前有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后每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DNA分子

B.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C.三者的基本结构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D.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一般成对存在

15.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每个双链DNA分子通常都会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且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

B.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

C.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若含有30个胞嘧啶,就一定会同时含有30个鸟嘌呤

D.G和C的含量越高,则DNA的稳定性就越高

16.现代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不同的是

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

17.某种RNA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

物质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那么Y抑制该病毒增殖的机制是

A.抑制该病毒RNA的转录过程B.抑制该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C.抑制该RNA病毒的逆转录过程D.抑制该病毒RNA的自我复制过程

18.如图为有关血友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根据遗传系谱图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B、致病基因始终通过直系血亲传递

C、I1、Ⅱ2、Ⅲ3的基因型不同D、Ⅲ3和Ⅲ4生男孩患病的概率为3/4

19.图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A.

B.

C.

D.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tRNA共有64种B.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C.R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D.叶绿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21.某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有碱基960个,此片段转录、翻译合成一条肽链,则此肽链在形成时应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A.480B.240C.160D.159

22.下列有关某生物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8条

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只出现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

23.杂交育种是植物育种的常规方法,其选育纯合新品种的一般方法是

A.根据杂种优势原理,从子一代中即可选出

B.从子

三代中选出,因为子三代才出现纯合子

C.隐性品种可从子二代中选出,经隔离选育后,显性品种从子三代中选出

D.只能从子四代中选出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2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可遗传变异

C.猫叫综合征是基因中碱基发生了变化所致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25.水稻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

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的两纯种水稻杂交,让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

A.Y逐渐增大,R逐渐增大B.Y逐渐减小,R逐渐减小

C.Y基本不变,R基本不变D.Y基本不变,R逐渐增大

26.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是AUG和GUG,对应的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和缬氨酸。

但蛋白质的第一个氨基酸往往不是甲硫氨酸或缬氨酸。

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

A.甲硫氨酸和缬氨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B.起始密码子是核糖体进行翻译的起点

C.转录生成的mRNA可能进行加工修饰D.翻译生成的多肽链可能进行加工修饰

2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

标记的噬菌体一组(甲组)不进行搅拌、

标记的噬菌体一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其结果是

A.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B.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C.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D.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28.大肠杆菌某生命活动中具有下列图示的碱基配对行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表示DNA复制过程 ②图中共有5种碱基 ③表示DNA转录过程 ④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 ⑤图中的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⑥若X链中的碱基改变,则密码子一定改变 ⑦若Y链中的碱基改变,则氨基酸一定改变

A.③④⑤⑦     B.②③④⑥C.②③④⑦D.①③⑤⑥

2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长颈

性状的形成是长期采食高处树叶的结果

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

“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

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

30.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一种育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占5/8

B.后一种育

种方法所得到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C.前一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其具体类型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31.长翅红眼雄蝇与长翅白眼雌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残翅白眼雄蝇。

已知翅长、眼色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在没有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与亲代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同产生的极体,其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分布可能出现的是(A:

长翅,a:

残翅,B:

红眼,b:

白眼)

A.③       B.①③C.②④          D.①③④

32.A和a为控制果蝇体色的一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该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是

A.初级精母细胞B.精原细胞C.初级卵母细胞D.卵原细胞

33.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

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法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34..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

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

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D.若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到40%

35.将二倍体玉米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其长成后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了新的植株,有关新植株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是单倍体②体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③不能形

成可育的配子

④体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⑤能形成可育的配子⑥可能是纯合子也有可能是杂合子⑦一定是纯合子⑧是二倍体

A.④⑤⑦⑧B.①④⑤⑥C.①②③⑥D.①④⑤⑦

36.若“P→Q”表示P一定能推理得出Q,则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关系的有

A.P表示遵循基因分离定律,Q表示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P表示生物发生了进化,Q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P表示某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Q表示该生物性状改变

D.P表示母亲是伴X隐性

遗传病患者,Q表示子女患该病

37.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

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

让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

A.3∶1B.5∶3C.13∶3D.7∶1

38.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

人群中,有若干种遗传病是由苯丙氨酸的代谢缺陷所导致的。

例如,苯丙氨酸的代谢产物之一苯丙酮酸在脑中积累会阻碍脑的发育,造成智力低下。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缺乏酶①可导致病人既“白(白化病)”又“痴”

B.缺乏酶⑤可导致病人只“白”不“痴”

C.缺乏酶⑥时,婴儿使用过的尿布会留有黑色污迹(尿黑酸)

D.上述实例可以证明遗传物质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和性状

39.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有12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700个.该DNA分子在无放射性标记的溶液中复制2次,则

A.复制完成后,具有放射性的腺嘌呤共有1400个

B.复制完成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3:

1

C.复制过程中,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1500个

D.含有放射性的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有放射性

40.已知某多肽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32×104,每个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每个脱氧核苷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00,那么合成该多肽化合物的基因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A.170928      B.181800C.170910      D.176364

二、非选择题,除特殊注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1、(10分)下面是某雄性动物(2n=4)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有关图示.图1是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图2、图3是一同学画的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象和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的②过程产生的细胞叫      ,图2中的   细胞处在该过程中.图3中从④到⑤的生理过程中      (填“发生”或“未发生”)基因重组.图1中能够发生交叉互换的细胞是      (答字母)、发生基因突变的过程是      (答数字).

(2)图2中乙细胞时期处于图3中      (填编号)阶段,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可能为图1中      .在发育过程中,该动物体内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最多时有    组.

(3)假如图2甲图是该动物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某时期,你指出图中有两处错误分别是      ;      

2.(11分)图中a、b、c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其中①一⑦表示物质或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密码子:

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图示各物质或结构中含有核糖的是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

(2)人体细胞中a、b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已知②中含有120个碱基,其中A有30个,G有50个,那么形成②的DNA分子区段中,C和T的个数为_________个。

以②为模板合成的④中最多有_______种氨基酸。

(4)⑤是_________,其上携带的⑦是________。

(5)若某个精原细胞中核DNA分子共含5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昤占20%,将该细胞放在仅含14N的培养基中进行减数分裂,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___________个。

已知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都如图中①所示(DNA两条链中N分别为15N和14N),则最终形成的4个细胞中含有15N的细胞个数是___个。

(6)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b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____(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

3.(9分)某XY型性别决定的植物的成熟果实的颜色有白色,黄色,红色,各种色素的合成与有关基因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B/b基因在X染色体上。

(1)该果实颜色的遗传______________(遵循/不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

(2)基因型为AaXBY的果实颜色为_________,含B但不含A基因的果实颜色为___________。

(3)红色纯合雌株与某红色雄株M杂交的后代均为红色,则该雄株M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4)基因型为AaXBY和AaXBXb的两个体杂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种,其中红色雌株中的杂合子占________。

(5)如果B/b基因也在常染色体上,A、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情况,如下图;且AA基因型受精卵不能发育成种子。

①如果基因A/a、B/b的位置关系如图Ⅰ,用两株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植株杂交,子代的性状及其分离比为____________。

②如果两株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植株杂交,子代的性状及其分离比为红花:

白花=2:

1,则基因A/a、B/b的位置关系应该如上图中的_____________所示(2分)。

4、(10分)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问题:

(1)某玉米品种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s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1所示.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

①如果进行玉米的基因组测序,需要检测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②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1中的链.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

(2)玉米的高杆易倒伏(H)对矮秆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上图2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Ⅰ~Ⅲ)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

①利用方法Ⅰ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这种植株由于,须经诱导染色体加倍后才能用于生产实践.图2所示的三种方法(Ⅰ~Ⅲ)中,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其原因是.

②用方法Ⅱ培育优良品种时,先将基因型为HhRr的植株自交获得子代(F2),F2代植株中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共有种,这些植株在全部 F2代中的比例为.若将F2代的全部高秆抗病植株去除雄蕊,用F2代矮秆抗病植株的花粉随机授粉,则杂交所得子代中的纯合矮秆抗病植株占.

6.(10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一:

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

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

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

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

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一中的这种蛾已经发生了进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的结果。

(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变小。

(5)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①计算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____________。

你认为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基因型

A种群(个)

B种群(个)

XDXD

200

0

XDXd

50

160

xdxd

100

200

xDY

180

0

XdY

170

270

②就D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______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

鹤岗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末高一生物答案

1—30每题1分.31—35每题2分,共50分

BDADBBCCBDBCACBCCBCDDCCCDDABCCDCCABBCCCA

二每空1分,共50分

1.(10分)

(1)次级精母细胞丙未发生A

(2)

精原细胞4(3)细胞质不均等分离没有同源染色体(或染色体数目错误)

2.(11)分)

(1)

(答不全得分)

(2)细胞核细胞核

(3)RNA聚合酶12020(4)tRNA苯丙氨酸(5)30002(6)不完全相同

3.(9分)

(1)遵循

(2)红色白色(3)AAXBY或AaXBY(答不全不得分)(4)125/6

(6)红色:

黄色:

白色=3:

1:

2Ⅱ、Ⅲ(2分)

4.(10分)

(1)①10    ②b     GUU

(2)①花药离体培养   长势弱小而且高度不育Ⅲ基因突变频率很低而且是不定向的②5   3/44/27

5.

(1)种群 基因频率已经发生了改变 

(2)是 已经存在生殖隔离 (3)自然选择 (4)基因库(5)①60%(0.6) 含XD的雌配子不能存活(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 ②大于 因为A种群的基因型多于B种群(或A种群的基因型有5种,B种群基因型只有3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