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3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15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3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3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3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3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3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3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3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3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3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docx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3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

第37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知识框架

即时巩固的入场劵

考情分析

引领考试的风向标

考试说明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1.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汉字与书画

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

3.文学成就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的时代特征

4.戏曲艺术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发展与艺术成就

T3(文学成就)

T5(中国画的

起源和演变)

复习建议:

1.一定社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以此为指导分析科技、文学发展繁荣的原因

2.关注中国古代科技走在世界前列的原因和影响,掌握中国近代科技落后和西方近代科技领先的原因,并通过对比联系现实谈认识

3.正确认识和评价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历史地位,关注古代文化在今天的继承和发展的表现

 

考点导学

 

扬帆启程的导航灯

考点一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名称

发明过程

影响

造纸术

①______时期,中国发明了造纸术

东汉②______改进了造纸术,发明蔡侯纸

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继承,都有革命性进步,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指南针

战国时期制作了司南

③____时期,发明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为明代航海家④____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促进了地理大发现,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火药

(1)⑤____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2)北宋时,战争中广泛使用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衰落,有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印刷术

(1)唐代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

(2)⑥____的⑦____发明活字印刷术

为欧洲⑧________和宗教改革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点题训练1】 “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

……因是天下书籍遂广。

”据此记载可知,当时(  )

                   

A.雕刻印刷技术才开始使用

B.官府已经掌握活字印刷技术

C.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

巧学识记

中国古代科技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启示:

科技发挥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两大影响:

有利于国计;有利于民生。

三个特征:

重经验,轻实验;重综合,轻分析;重实用,轻理论。

四大阻碍因素:

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教育文化的高度专制;腐朽的封建制度。

考点二 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起源

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象形(图画)文字

发展演变

甲骨文;金文;⑨______;隶书;楷书;行书

演变的总趋势

由繁到简

2.五大书体的发展概况和特点

书体

代表人物

特点

篆书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

隶书

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楷书

⑩____,被称为“书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结构形体严整,规矩方正

草书

王羲之、⑪____

(“草圣”)、怀素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

行书

王羲之、颜真卿、

苏轼、米芾

兼具楷书的规范和草书的放纵

3.中国画的起源、演变

(1)中国画的起源、演变

时期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原始

彩陶画《鹳鱼石斧画》

东晋

顾恺之,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

展子虔的《游春图》,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壁画

两宋

北宋张择端⑫__________。

⑬________是当时画坛最大亮点

元明清

元代王冕的⑭______、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⑮________的《墨兰图》

(2)文人画

地位

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艺术特征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⑯________

【点题训练2】 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

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

考点三 文学成就

诗经

概况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

收录西周至春秋中期的300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地位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⑰__________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楚辞,

来源,战国时期楚国诗人⑱______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代表

作,⑲《________》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汉赋,

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代表,西汉司马相如的⑳《________》《上林赋》,东汉张衡的《________》

唐诗,

原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概况,

(1)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

(2)李白以________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宋词,

原因,

(1)词的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

(2)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

概况,________派的柳永、李清照、________派的苏轼、辛弃疾等

元曲,

概况,宋代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散曲,到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________

代表

人物,________、马致远

明清

小说,

背景,

(1)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2)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代表

作,

(1)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

(2)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点题训练3】 在文学发展历程中,有类作品形式上是“楚辞”式的,去掉了所有的特殊方言;内容上是“诗经”式的,内涵却在扩大;句式上,每句字数没有限制,不严格地押韵,但确实有韵。

下列作品符合该特征的是(  )

A.《二京赋》B.《将进酒》

C.《雨霖铃》D.《窦娥冤》

考点四 戏曲艺术

1.戏曲的演变

时期

演变

原始社会

中国戏曲从原始社会的歌舞发展而来

元代

________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明朝

苏州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清朝

京剧出现

2.京剧的产生、发展

产生发展

______年间,四大徽班进京

______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徽汉合流,京剧形成。

同治、光绪年间出现第一次繁盛期,同光十三绝

清朝末年成为流行全国的剧种

民国以来逐渐走向世界

【点题训练4】 “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

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

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

”材料反映了(  )

A.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

B.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

C.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D.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要点一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唐诗繁荣的原因

(1)唐代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经济发达,为诗歌的繁荣创造了雄厚的基础。

(2)唐代统治者实行较为开明的思想文化政策。

(3)科举制的推行。

(4)南北文化的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5)诗歌本身不断发展变革和大量诗人勇于创新。

2.宋词繁荣的原因

(1)经济:

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

(2)阶级:

市民阶层扩大,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3)政治:

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3.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物质基础:

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

(2)社会基础: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阶层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

【典例训练】 著名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女主崔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老夫人同意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

《西厢记》的流行说明了(  )

                   

A.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人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不满

C.元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达

D.人们对摆脱理学束缚的渴望

史料研读

 

通向成功的试金石

史料一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今重庆奉节县)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史料二 “二拍”中的《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一节,主要写在国内经营破产的商人文若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跟着“几个走海泛货”的朋友出海,靠着“一两银子买得百斤有余”的“洞庭红”橘子,赚了“一千多个”重有“八钱七分”的银钱,又在荒岛上捡了个宝贝,卖得了五万两银子。

从此“做了闽中一个富翁”“子孙繁衍,家道殷富”。

——摘选自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史料一 体现了进士人数增加和印刷书籍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史料二 反映了明清社会弥漫着拜金逐利风气,轻商思想开始淡化,体现了当时追求财富、敢于冒险的风气。

(1)根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解读宋代进士人数与各地印书种数之间的关系,概括印刷术在当时的历史作用。

 

(2)史料二反映了明清小说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从根本上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随堂验收

 

学以致用的训练营

考点一 科技成就

1.如图是南宋会子铜版拓片,铜版上刻有纸币金额等文字和花纹图案。

这一铜版佐证了(  )

                   

第1题图

A.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

B.宋代的印刷技术先进

C.南宋时期朝贡贸易发达

D.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发行

2.南宋绍熙年间,四川眉州人程舍人,刻印了王称所著的《东都事略》,在目录页上印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的声明。

这说明当时(  )

A.活字印刷得到推广B.书商版权意识明显

C.民间文化市场繁荣D.通俗文学作品普及

考点二 汉字与书画

3.“画者,画也。

度物象而取其真。

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

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

曰:

何以为似?

何以为真?

叟曰:

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

”这说明中国画(  )

A.忽视形象的真实描写

B.注重素材的外在形似

C.强调造型的抽象多样

D.追求事物的形神兼备

4.有书法评论者对各种书法字体的特色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秦朝标准字体(如图)的评述是(  )

第4题图

A.“状如龙蛇,钩连不断”

B.“笔画网弧,富有奇趣”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