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背诵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3089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8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背诵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背诵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背诵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背诵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背诵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背诵版.docx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背诵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背诵版.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背诵版.docx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背诵版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绪论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

第三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

第四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和争论

第二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

第一节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

第二节我国对外汉语教育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

名词解释

1、第一语言、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多语/双语现象

第一语言:

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

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人还会学第三语言、第四语言)

双语/多语现象: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或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

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外语:

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二者不能等同;同理,第二语言也未必是外语。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

是本民族的语言。

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

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但在有的情况下可能成了“次要语言”;外语、非本组语和第二语言一般是“次要语言”,但也可能成为”主要语言”)

4、目的语:

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外语、非本族语、甚至母语都可以是目的语。

5.应用语言学:

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是跟理论语言学相对的概念,指把理论语言学的理论、规律原则和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从而产生的新的边缘学科,如神经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则专指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第二语言教学。

6.对外汉语教学(教学过程、学科、事业):

是一种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以技能训练为重心,以基础阶段为重点,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在语言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中、强化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或:

(1)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成教学行为,即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教学过程(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

(2)作为一门学科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教学、理论研究、系统研究)。

(3)作为一项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1989.国家教委)

(4)

简答

1.“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区分

(1)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或第一语言)之外的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非本族语)、外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本国通用语(母语)。

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2)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做了区分,也强调了语言环境的影响。

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称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称为外语。

2.学科名称的讨论

学科的名称是学科的内容和学科本质特点的反映。

认识不同,名称就不同。

(1)对外汉语教学(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

使用最多、正式名称,1982提出一直使用至今,在我国使用最为普遍

基本上体现了学科的特点和内涵,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

局限:

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只着眼于中国国内的教学对象,在国外较难实用。

(2)汉语教学(ChineseTeaching):

在国际场合使用较多(有语境如学术讨论时)

局限:

易与国内的语文教学混淆。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eachingofChineseasaSecondLanguage—TCSL)

从学术上较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体现了与上位学科的关系,包括在中国进行的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我国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

局限:

名称过长,音律不平衡,一般学术上使用频率的大。

(4)应用语言学(AppliedLinguistics):

世界上使用最早、最为普遍的名词。

不恰当,但仍继续使用。

(5)华语/华文教学:

指对海外华裔子弟的汉语教学

局限:

难以将非华裔的汉语教学包括进去。

(6)对外汉语教育学:

侧重了教育,但教育(指从德智体美方面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比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内涵丰富得多。

(7)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海外汉语教学、国际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

(8)国外:

外语教学法(ForeignLanguageTeaching)外语教育学(ForeignLanguagePedagogy);教育语言学(EducationalLinguistics);第二语言教学(SecondLanguageTeachingandLearning)

(9)汉语国际教育(MasterofTeachingChinesetoSpeakersofOtherLanguage)

体现了汉语教学由引进来到走出去。

局限性:

可作为专业名称,但作为学科名不清晰。

3.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1)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2)以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甚至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4.对外汉语教学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

A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包括学习者心理、生理、策略等个体因素;教师的基本素质。

B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C学习与教学活动的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等环节和理论。

外部因素:

基础学科、语言环境、方针政策、教育资源。

5.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

(1)第一层次:

理论基础部分(支撑理论)。

与本学科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七个基础学科:

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哲学。

(2)第二层次:

学科理论体系——包括:

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基础理论:

A对外汉语语言学(教学内容)B汉语习得理论(教学对象)C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对象)D学科研究方法学(方法论)→四者均为语言教学服务。

A对外汉语语言学:

是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和研究的汉语语言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义、语用、话语、功能和文化因素等方面。

对对外汉语语言学的研究是对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研究。

——6

B汉语习得理论:

是对学习者的研究,即侧重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教学对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

C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是把教学内容和对象的研究结合起来,即研究如何通过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为学习者迅速、有效掌握的规律和原理,有时也称为教学论或教学原理或教学法。

D学科研究方法学:

哲学方法论指导,探讨对本学科最具针对性的、特有的、一般的方法论原则。

应用研究(中介环节):

总体设计研究、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教学管理、师资培训研究(P18)

(3)第三层次:

教育实践(主要是教学实践)

是学科理论服务的对象,也是学科理论产生的土壤。

包括对学习者、对外汉语师资的教育。

6.区分“对外汉语语言学(作为第二语言研究的)”与“语言学(作为母语研究的)”★★

首先,研究目的不同。

快速、有效、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不是汉语理论规则的系统认识。

其次,研究内容不同。

对比、难点、汉语特殊规律、技能——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第三,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意义表达、用法和功能——语言结构、语言描写和现象的分析。

第四,研究的角度不同。

语言学、汉外对比、跨文化交际、语言习得、学习者个体差异、认知心理等多角度——语言学角度

第五,研究方法不同。

一般语言学方法、对比分析、偏误分析。

7.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

⑴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不同于语言学教学)

语言课首先是技能课、工具课。

培养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文化内容为语言教学服务。

语言教学中包括语言知识和规律教学,但是为培养进行交际能力服务的。

⑵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不同于第一语言教学)

 第一语言的语文教学:

掌握了母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交际能力,主要是培养思想品德、审美能力等。

 第二语言教学:

从零开始,以基础阶段为重点,带有短期、速成、集中、强化的特点,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交际的能力。

文化审美等只有目的语达到一定水平才能进行。

⑶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不同于英、俄、日、阿语教学)

受到第二语言教学普遍教学规律的制约,同时汉语教学本身又有特殊的规律,陌生、民族差异、不普及,属于“非普遍教授语言”。

⑷、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不同于我国少数民族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外国学生学习难度更大。

8.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

①、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听说读写)

②、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练习、实践)

③、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④、以语言对比为基础,找出难点、重点,进行分析和纠错。

⑤、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

⑥、集中、强化的教学,课程集中、课时密集、内容多、速度快,班级规模小。

9.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特点★

(1)对外汉语教育是专门的学科:

有专门的研究对象、任务、视角。

研究对象:

教育对象、原理和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系统中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研究任务:

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规律和教学规律,以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育目标。

研究视角:

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综合视角。

(2)对外汉语教育是综合的学科

它综合了多种学科的理论成果(有选择地),形成并逐步完善自身的学科理论。

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哲学。

哲学:

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数学(是横断学科):

量化研究。

社会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在很多方面对第二语言教学都有指导作用。

eg对言语交际中言语行为得体性所要求的社会规范。

(3)对外汉语教育是应用的学科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应用学科。

研究课题从教育实践中产生,研究成果直接指导实践并得到实践的检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理论体系不断得到修正、充实和发展。

10.“应用语言学学科”论为何不恰当(P31、32)

——此称历史悠久,因此,在坚持本学科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前提下,把本学科称为语言教育学或应用语言学,都是可以的。

1、第二语言教学所“应用”的理论不仅仅是语言学,还有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

2、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绝不仅仅是“应用”。

3、“应用语言学”这一名称非常笼统,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本学科的内容。

4、最为重要的是,今天的语言教学已经逐渐摆脱了纯语言教学的路子,更多地借鉴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转向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和规律的研究和学习者个体因素的研究,

11.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况

1、初创阶段(1950——1961):

第一次

A.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班主任周培源,副主任吕叔湘

B.1952-1955,北京大学朱德熙派往保加利亚教授汉语,是中国第一批派往外国从事汉语教育的教师之一。

C.1953年,周祖谟发表本学科第一篇论文《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

D.1958,出版我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

本时期特点:

从无到有,初步建立专职对外汉语教师队伍。

教学规模小,师资队伍精,教与学之间供需平衡。

2、巩固阶段(1962——1966):

北语

A.1962,成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所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校,后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B.1965下,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C.1965暑期北京语言学院举办培训班,是我国第一次举办全国性的对外汉语培训班。

中断时期:

1966文革爆发,全部停课;停刊。

3、恢复阶段(1972——1977)

均为恢复到文革前的水平。

师资力量不足成为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3.蓬勃发展阶段(1978以后):

改革开放

1987成立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汉办)负责;本科、硕士、博士;论文和刊物增加

构建学科理论框架阶段(80年代);深化学科理论研究阶段(90年代)

 

基础篇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

名词解释

1.语言能力、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能力:

掌握语言知识、语言要素、语用规则的能力。

语言交际能力:

判断一个语言形式的语法是否正确、是否可以被人接受,在具体的情况中是否得体、使用频率是否正常。

2.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具体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

研究语言普遍(本质)性质、共同规律和一般原理。

→宏观指导+成为不同教学法流派的基础(语言观角度)。

具体语言学:

对某一语言的事实进行描写、对其规律进行揭示,如汉语语言学。

→微观启示+影响到语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影响到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等各个教学活动环节

3.语言、言语

语言langue:

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和概括,常常指作为社会惯例的语音、词汇、语法的规则系统

言语parole:

言语是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可以说是个人对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运用,即运用语言的词汇和语法手段组成具体的话语。

语言(eg人)存在于言语(eg张三、李四)之中,通过言语来体现。

平常我们看到、听到、接触到的都是具体的言语

4.语言能力、语言表现(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

语言能力:

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

与语言形式结构有关,实际上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语法能力、内部心理机制。

(60s乔姆斯基)→用有限的规则创造无限的句子。

语言表现:

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即人们实际说出来的话。

5.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言的运用能力):

海姆斯(D.H.Hymes)60年代,即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特征:

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现实性。

(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仅指能够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还包括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恰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美国语言学家卡纳尔概括出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

语法能力(语言规则系统)、社会语言能力(语用规则)、话语能力(连贯表达)、策略能力(应变能力)。

6.语言形式、语言功能(P78)——语言的两个重要方面;第二语言教学的两项主要内容。

语言形式:

通常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结构。

语言功能:

指语言发挥的作用,用语言做事、完成交际任务。

(如结构功能、语法功能、交际功能)→韩礼德认为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七种功能:

工具、控制、交往、表达个体、启发、想象、信息功能(掌握最晚);成人的语言功能归纳为三种:

①观念功能—表达主观经验和客观经验②交际功能—表达社会关系和私人关系③话语功能—使语言的组成部分连贯衔接

7.话语、话语分析、会话、会话分析

话语discourse:

是在交际过程中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是由结构衔接、语义连贯、排列符合逻辑来表达某个主题的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

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形式:

通常是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

话语分析discourseanalysis:

是对话语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美国学者哈里斯最早提出这一术语,也称“语篇分析”。

(→主要研究句子间的结构衔接、语义连贯、句际关系、话语结构、会话分析、篇章结构、话语与语境、话语与信息等。

会话:

特点是:

话题轮换turn-taking。

会话结构的基本单位:

毗邻应对、插入序列、分岔序列、预示语列、开头序列、结束序列。

(70s美国社会语言学家萨克斯提出);会话规则:

语义的连贯性、双发的共有知识,格赖斯“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

会话分析:

对日常会话的结构与规律进行分析,是话语分析重要的组成部分。

(话语分析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必须加强连贯表达的能力等。

(P81))

8.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

50年代末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Austin)提出“言语行为”理论。

他指出语言不仅是描写、陈述和说明客观世界,提供信息,而且人们说出话语也是一种行为。

人们所说出的话语能同时进行三种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外之意——会话研究)和言后行为(对听话人产生的影响)。

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理论:

会话中说话者因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外之意。

60年代中期,美国哲学家格赖斯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会话能顺利地进行需要双方互相配合,共同遵守一些基本规则,如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的研究实际上是对绘画中说话者的言外之意的研究)

会话含义:

是指会话中说话者因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外之意。

9.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

言内行为:

说话人通过发声把一句话说出来,所直接表达的是字面的意思。

言外行为:

通过一句话来表达隐含的真正意图,也就是言外之意。

(并非所有的话语都有言外之意)

言后行为:

指听这句话对听话人产生的影响。

简答

1.语言的基本特征(属性)与对外汉语教学★★★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①符号:

语言符号是声音(形式)和意义的集合体

语言是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的本质特征。

符号是用来代替客观事物的,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语言的物质形式是声音,语言符号是声音(形式)和意义的集合体。

符号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语言中的音和义的关系也是约定俗成的,由社会习惯所定。

语言符号一经社会“约定”,就有强制性,社会成员必须遵守,任何人都不能随便变更。

②系统:

语言系统是分层次的结构,语言是一种完整的系统

音位、语素、词、句子;语言系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分支系统(三要素+文字),各分支系统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赖,紧密联系。

语言系统依照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关系来组织和运作。

③启示:

A学习一种语言要重视意义。

掌握音义联系,遵守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

B学习一种语言要掌握语言系统和分支系统。

如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

C文字是第二性的,语言本质上是口头的。

语言学习和教学应从听、说开始,首先着眼于口头语言。

(2)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①根据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对语言的言语的区分。

语言:

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和概括,常常指作为社会惯例的语音、词汇、语法的规则系统;言语:

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也可以说是个人对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运用,即运用语言的词汇和语法手段组成具体的话语。

②启示:

注意言语和语言层次教学统一。

A对外汉语教学必从言语入手,通过言语学会语言。

教学先抓听说读写言语技能,培养交际能力。

B从言语中接触到的大量语言事实,应总结归纳成语言规则,让学习者自觉掌握;注重系统的语音、词汇、语法教学。

(3)语言有生成性(创造性)→转换生成语法

①语言有极大的生成性,可以用有限的规则生成无限的表达意义的语言形式。

音位→语素→词→句子。

②启示:

A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汉语的能力,用有限的语言材料理解和表达丰富的思想。

B教学方法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则(而非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最根本的交际工具(语言的最本质功能:

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①语言交际是交际双方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言语活动进行表达和理解。

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

让学习者掌握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注重技能训练,不仅正确还要得体。

非语言交际工具有:

信号、体势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

②启示:

A掌握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B工具、技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并形成交际能力。

(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①关系:

思维过程通过语言实现,思维结果通过语言保存、传播;人类的思维方式、规律在语言中反映,语言的结构特点也影响思维的方式和习惯。

②语言包含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

不同民族思维方式有同(相互理解)有异(障碍)。

③启示:

A要学好目的语,必须了解目的其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

课堂应介绍汉民族思维方式。

B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能力,用汉语教学、理解和表达。

(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

①语言大体上是按民族来分划分的(不同的生活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形成了语言不同的特点)。

语言离不开民族或社团的文化。

②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受文化的影响并反映文化,成为文化的载体。

理解语言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所反映的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负载该文化的语言。

③启示:

(语言与文化结合)教学不能脱离汉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紧密结合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的因素。

(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

启示:

A语言是可以学会的(先天生理基础+后天社会环境)。

B成功的第二语言教学必须考虑到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C第二语言学习具有普遍性质,研究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和规律,用以指导教学。

2. 语言学流派:

语言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产生与之相应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19世纪初历史语言学兴起,把语言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语言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语言学的四个主要思潮(四个阶段):

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和功能主义语言学。

(1)历史比较语言学

①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心在德国。

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发现了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建立了语言的谱系分类。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最初是英国学者琼斯1786年提出。

历史比较语言学奠基人为:

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德国语言学家格里姆和葆朴。

③19世纪中期德国学者施来赫尔提出了语言的“谱系树”理论,并画出了印欧系谱系树形图。

④德国学者洪堡特是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

⑤局限:

强调了语言的历史比较,忽视了语言的共时研究;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缺乏对语言系统性的研究。

(2)结构主义语言学→重点:

形式

①1906——1911,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日内瓦大学讲授普通语言学,1916年由他的学生整理出版了他的讲稿《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本书被奉为“语言学圣经”)。

索绪尔被公认为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奠基人。

索绪尔的学硕突破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开拓语言研究的新领域,开创语言学研究的新时期——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给语言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②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核心是语言是符号系统:

①语言是符号系统,这一系统由很多小系统组成;②符号由“能指”:

(形式)和“所指”(概念)两部分构成,这两部分的关系是任意的,一旦形成以后又具有约定性。

③符号系统内部语言单位之间存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④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区分了“内部语言学”(语言本身的结构)和“外部语言学”(语言与社会、民族、文化、政治等的关系)⑤提出区分“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演变的“动态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状态的“静态语言学”),主张对语言进行共时研究。

③发展:

20世纪前半叶,欧洲出现了结构主义思潮,30年代出现三学派:

A强调语言符号功能的布拉格功能语言学派;

B强调语言符号间各种关系的哥本哈根语符学派

C强调共时描写语言事实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影响最大),创始人为美国人类学家鲍阿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