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环境保护专项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2980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封市环境保护专项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登封市环境保护专项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登封市环境保护专项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登封市环境保护专项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登封市环境保护专项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登封市环境保护专项规划.docx

《登封市环境保护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封市环境保护专项规划.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登封市环境保护专项规划.docx

登封市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登封市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一、总则

(一)任务由来

登封市地处河南省中部,是省域核心经济发展区的边缘与二级经济轴线的交汇点。

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发展战略背景下,作为“郑州都市区”的六城之一,“十二五”期间登封市将充分依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按照“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发展定位,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的经济新版块的同时,将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力争保持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为此,登封市于2011年7月委托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制《登封市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二)规划编制的范围与依据

1.规划编制的范围

本次规划的范围是登封市整个行政区域,包括8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1个工业区和1个矿区,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

2.规划编制的依据

(1)国家有关法规、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2)地方有关规划或文件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豫政〔2010〕64号)

《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

《河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河南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豫政办〔2011〕56号)

《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郑政〔2010〕37号)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划定方案的通知》(郑政〔2010〕19号)

《郑州市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郑州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登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登封市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方案的通知》(登政办〔2010〕77号)

《登封市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登封市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登封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6-2010年)

《登封市统计年鉴》(2010年)

(三)规划定位与规划期限

本规划既是与《登封市城乡总体规划》相配套的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同时也是登封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规划的现状年是2010年,规划重点是近期五年,对远期进行了展望。

“十二五”时期是登封市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进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着力解决重大环境问题的机遇时期。

编制和实施登封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对全面推动登封市“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的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环境模范城、生态市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及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十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根据《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郑州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登封市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登封实际编制,是登封市“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的基础性、约束性和战略性规划。

二、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十一五”环境保护成效

“十一五”以来,登封市对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把环境保护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以污染物减排为主线,以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努力实现环境保护的“三个转变”。

坚持实行环境目标责任制,积极开展重点流域(区域)和重点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和环保重点工程建设、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深度、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多项措施,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削减,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提高,基本完成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成功创建“登封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1.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2010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39天,达标率92.9%,较2005年有显著提高。

境内3个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分别达到国标Ⅲ类水质、Ⅳ类水质和Ⅴ类水质标准要求,总体上与2005年持平,但污染物浓度略有上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常规监测因子达标率为100%。

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3.2dB(A)和67.7dB(A)。

全市辐射环境质量保持在天然本底涨落水平。

受结构性污染影响,除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差外,大气环境质量能够达到Ⅱ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及交通干线噪声均达到各类功能区标准要求,总体环境质量与“十五”末相比有所改善。

2.全面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十一五”期间,登封市把解决结构性污染作为改善环境质量的首要任务,紧密结合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推广清洁能源,加大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快城市集中供热建设步伐,依法采取“关、停、并、改、整”等措施,大力削减污染物,努力实现污染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控制在目标值之内。

工业固体废弃物全部实现了综合利用与处置。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辖区内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和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3.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

“十一五”期间,登封市新建3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和200吨/日垃圾填埋场并投入了正常运行,城镇污水处理率6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建成公厕30多座,垃圾中转站公厕16座。

实施污水处理与集中供热项目联动,供暖工程已经具备200万平方米的供热能力。

规划新建污水处理厂多个,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

4.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

工业污染源治理在加强老污染源更新改造的基础上,把污染治理从末端向源头和全过程延伸,从单纯治理向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提高企业污染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

“十一五”期间完成华润电力(登封)有限公司2×30万千瓦、郑州中岳电力有限公司2×5.5万千瓦、郑州荣奇(俱进)热电能源有限公司2×21万千瓦火电机组烟气脱硫工程;完成华润电力(登封)有限公司2×30万千瓦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烟气提标治理。

全市以燃煤为直接燃料的耐火材料企业全部改造为煤气发生炉装置,减少用煤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完成了登封市污水处理厂3万吨/日(中原环保水务登封有限公司)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关停登电集团自备电厂4×5.5万千瓦、郑州中岳电力有限公司2×2.5万千瓦、向阳电力2×0.6万千瓦、新锦电力2×1.23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关停嵩基集团登封第二水泥厂、登封市少林水泥有限公司、登封市金博水泥有限公司机立窑生产线。

这些项目的实施对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水质、促进辖区企业污染治理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十一五”期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共依法取缔关闭铁合金、耐火材料、铝石锻烧等违法排污企业512家、停产134家、限期治理99家、拆除工业废弃烟囱106座,全部通过省、市环保部门验收。

5.生态示范创建和农村环保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和生态乡镇创建工作。

“十一五”,集中治理一批环境问题最为突出、当地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村庄。

建设一批农村环境综合示范工程,逐步推广“村收集、乡(镇)运输、市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建设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和养殖业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全市创建14个省级生态村、18个市级生态村和3个省级生态镇,登封市已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使一部分乡镇、村庄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以“四清、五改、六建”为重点,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以土壤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先后建设大中型养殖粪污治理沼气36个,其中1000立方以上3个,500立方以上15个,100立方以上18个,并且全部投入使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减少了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6.环保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连续五年开展了全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行动,先后对排污企业、加油站、市(乡)医疗机构、砖瓦厂、主要河道、养猪大户进行监督检查,对100多个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的责任单位和养猪业主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

每年开展噪声污染整治宣传月活动,出动检查人员依法检查、查处建筑施工场地。

开展了饮用水源地普查监察执法活动,对全市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进行了重新划定,对区域内畜禽养殖户进行了集中清理,落实了相关防污措施,解决了部分饮用水源地的污染问题。

组织人员对放射源涉源单位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开展了伴生矿放射性污染现状调查、评价与污染防治监督工作。

7.全民环保意识逐年提高

认真贯彻《全国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纲要》,已初步形成部门联合、公众参与的宣传教育机制。

以生态示范创建和“创模”为载体,每年利用“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特殊节日,在市区和重点乡镇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环境宣传教育,在市电视台每年开办环境教育专题,在中小学校开展“环境保护有奖征文”和“争当环境小卫士”活动。

在全市积极开展绿色机关、绿色乡镇、绿色企业、绿色商场、绿色社区、绿色酒店、绿色医院、绿色学校、绿色公交线路等系列绿色创建活动。

利用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使公民的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登封市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全市环境污染破坏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控制,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登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因素之一。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依然严重,不容乐观。

1.污染防治水平有待提高,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基本实现达标排放,但是目前的工业污染源达标层次还比较低,部分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小马拉大车,治理工艺不完善以及偷排、超标排污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境内河流多是季节性河流,部分河流的基流主要是生活污水,因此,地表水环境质量尚不能稳定达标。

2.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有待改善

一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管网配套滞后,二是城镇集中供热及供气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农村生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滞后,加之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

3.生态环境状况有待提高,水土流失状况仍较严重

虽然,登封市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在嵩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内也基本无盲目开矿现象,但在核心区外围仍有不少矿山生产,不但影响风景名胜区建设与保护,也对生态环境及文物保护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全市水土流失状况较为严重,小流域治理标准不高,加之山地植树造林条件差,绿色植被保存难度大,以及矿产资源盲目开采、无证开采和小规模开采,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乡镇、个体采矿业的数量较多,该类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落后、乱采滥挖现象,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并呈逐年加重趋势。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大量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及遭受工业废水渗透排放的污染物影响,造成了土壤环境质量的恶化,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畜禽粪尿产生量大,且无害化处理率低,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4.环境监管能力有待提升

环境监管、环境监测和应急能力比较薄弱,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环保队伍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思想观念和业务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三)“十二五”期间面临的环境形势

2011-2015年是登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

登封市“十二五”预期目标是:

继续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在全国百强县市中占有重要一席。

到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人民币,工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旅游业显著提升,服务业占国民经济和社会就业的比重明显提高。

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再翻一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这就要求环保工作未来一段时期,不仅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遗留的历史欠帐、避免爆发大的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维持基本的生态环境稳定,而且还要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如果继续沿袭传统工业化的老路,登封市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将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有可能超越过去30年的发展常态,出现新的恶化趋势。

发达国家工业化百年期间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登封市短短30年内集中出现。

登封市在“十二五”时期即将面临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极为复杂和严峻。

如果处理不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将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1.有利因素

(1)大环境机遇

——国家对生态保护建设的高度重视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为登封市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良好机遇。

——中原经济区和生态省建设的机遇

目前,河南省提出的中原经济区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家将出台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优惠和支持政策,登封市作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从中受益。

2010年,河南省做出了生态省建设决定,制定并印发了《河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利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河南省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省,河南生态省建设的实施必将加快推进全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创建工作,也必将为登封市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良好机遇。

——郑州都市区建设和生态市创建的机遇

“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郑州市都市区建设全面加速,以郑州新区为突破,构建“核心、组团、多点”的郑州都市区发展新格局。

作为郑州市都市区建设的六城之一,郑州市都市区建设将会对登封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强生态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郑州市高度重视生态创建工作,先后启动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和生态市创建工作,郑州环保模范城和生态市建设也有利于推动登封市的环境保护工作。

——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

郑州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道路。

交通道路建设、生态廊道建设、“四类社区”建设、城市组团起步区建设、中心城区功能提升以及产业集聚区建设是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六个切入点,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和抓手。

登封市作为郑州市都市区建设的六城之一,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的重要工作,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有效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可加快和有力推动登封市的环境保护工作。

(2)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加快

登封市要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步伐。

全面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努力降低产品的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以及水资源消耗,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发展环保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必将为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全市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和极好的机遇。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未来15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得到完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将更好地发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政府对排污者行使独立的监督管理和依法保护环境,全面实行“污染者付费”和“受益者付费”原则,建立多渠道的环境保护投融资体制,有利于推动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引导建立绿色工业体系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为环境保护创造广阔的空间。

(4)综合实力极大提高

“十二五”期间,随着全市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决策的进一步落实,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和污染治理投资将会明显提高,必将促进全市集中供热设施、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的大规模建设,从而缓解城镇环境设施严重滞后于城镇进程的矛盾,极大改善城镇的环境质量。

(5)全社会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人大、政协建立了监督与参与环境保护决策的机制,公众和各种媒体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公众环境意识在不断提高。

2.不利因素

(1)经济的高速增长将给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污染物排放量可能有大幅度的增加

登封市正处于工业发展的加速期,节能减排取得了初步成果,工业经济增长仍将长期建立在能源资源消耗增长基础上,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登封市高耗能的产业还将占一定的比重,煤炭需求量增加,能源结构以不洁净煤炭燃烧为主,产业和能源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能源利用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可能有大幅度的增加,治理难度大。

(2)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难度大

“十二五”期间,登封市预计平均年净增城镇人口1.8万人左右。

到2015年,城镇人口将达到35万人,建成区面积到25平方公里,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产生量将大幅增加,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将比2010年上升2倍。

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保护任务艰巨,人口密集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极其困难。

登封市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较低,农业生产过分依赖化肥农药,施用方式粗放。

短期内面源污染难以得到有效遏制,水体和土壤污染将进一步加剧,粮食安全保障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将更加突出。

登封市生态破坏范围还在扩大,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严重。

(3)过去未引起重视的环境问题逐步显现

一是生物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是大量的新化学物质可能成为自然系统中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三是大量的产品类废物(如报废车辆、废弃电器、废轮胎)和废水、废气处理产生的污泥等非传统废弃物急剧增加。

四是流动源污染带来的城市臭氧和光化学污染已到了相当的程度。

五是细颗粒物污染问题严重,城市能耗增加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

六是受污染的土壤的程度和面积有加重和扩大的趋势。

七是旅游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现有的技术和手段对上述这些环境问题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

(4)环保监管能力建设任务繁重

缺乏强有力的统一环保监管机制,环境保护综合协调能力不强。

现有的环境法律法规缺乏有力的强制措施,对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偏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统计、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等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监测、调查取证、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反应等手段远远不能达到依法行政的要求。

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尚未健全,公众参与渠道不畅、能力不强。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生态市创建为载体,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为着力点,以工业污染全防全控为抓手,以推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方向,着力低碳经济发展研究,深化经济结构调整,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调结构,促发展,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环境基础。

(二)基本原则

推动转变,科学发展。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环境保护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走绿色发展之路。

环保惠民,促进和谐。

合理配置环境保护公共资源,增强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逐步实现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以人为本,将与民生相关的突出环境问题置于突出的战略位置,防范环境风险,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立足现状,长远谋划,对全局性、普遍性的环境问题全面部署、全面推进。

抓住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集中力量率先突破。

努力实现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的环境质量改善,重点行业污染防治水平整体提高,环境保护瓶颈问题有实质性突破。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坚持源头防治,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的研究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容量;坚持全防全控,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融入环境保护;坚持高效治理,不断提高治污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

分区指导,分类管理。

坚持因地制宜,实施区域性、特征性差别化环境管理。

根据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的发展基础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实施有差别的环境管理政策。

政府主导,共同推进。

强化落实政府责任,加强政府部门协调,力争做到目标、任务、投入、政策相匹配,深化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环境保护规划编制、过程评估和实施考核的系统管理。

鼓励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促进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加强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形成政府、公众、企业相互合作、共同行动的环境保护格局。

(三)目标与指标

1.规划目标

积极推进生态市建设,到2015年末,实现“一个削减、三个提升、三个改善”的总体环境目标,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城乡环境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环境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城市环境竞争力大幅提升,重点流域水环境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2.规划指标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

2015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在7594吨和757吨,在2010年基础上分别削减18.8%和22.2%;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在13440吨和36880吨,在2010年基础上分别削减16%和20%。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地表水水质稳定达到区划要求,污染物浓度有所降低。

市区空气环境质量好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345天。

城区区域环境噪声不大于56dB(A),城市道路交通噪声不大于68dB(A)。

环境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城镇污水处理率市区达到90%以上,乡镇不低于80%。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乡镇达到90%以上。

(四)远景展望

到2020年,在经济持续调整发展的同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上级下达目标之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地表水水质全面稳定达到区划要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城区噪声全面稳定达到标准要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城区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全部得到综合利用与合理处置、危险废物全面得到合理有效处置。

(五)总体思路

1.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基本模式

强化治理污染源,进一步控制和减少污染,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特别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强化清洁生产,增加清洁能源比例,实现经济发展高增长,资源消耗低增长,环境污染负增长。

2.全面促进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

通过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纳入经济建设管理体系,将推广清洁生产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认证工作,改造和淘汰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削减排污总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布局优化,促进环境管理方式转变。

3.加强城市环境保护

建立和健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绿化和城郊森林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继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和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区、模范社区活动。

4.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坚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乡(镇)区、办事处建设要着重保护自然生态,节约土地;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实行农、林、牧、渔并重;促进乡镇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经济适用的生活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技术。

5.搞好系列工程建设

组织完成以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为重点的“蓝天工程”,以保护饮用水源为重点的“碧水工程”,以控制扰民源点和创建噪声达标区为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