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3某铁矿创建安全标准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2833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13某铁矿创建安全标准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案例13某铁矿创建安全标准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案例13某铁矿创建安全标准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案例13某铁矿创建安全标准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案例13某铁矿创建安全标准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13某铁矿创建安全标准化.docx

《案例13某铁矿创建安全标准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13某铁矿创建安全标准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案例13某铁矿创建安全标准化.docx

案例13某铁矿创建安全标准化

案例13某铁矿创建安全标准化

1.情景描述

某铁矿为采选联合企业,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竖井开拓、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开采规模为年产原矿330万吨,服务年限为30a,最终产品为铁精粉。

矿山附属有日处理10000t原矿的选矿厂和终期库容4500万立方米、坝高196m的尾矿库。

该矿2008年8月着手安全标准化系统创建工作。

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该矿依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AQ2007.1--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地下矿山实施指南》(AQ2007.2--2006)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尾矿库实施指南》(AQ2007.4--2006)的规定,先后完成了骨干培训、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评估、安全标准化系统策划和制度(记录)文件起草等工作。

2009年12月18日,该矿以红头文件正式发布了上述制度文件,并规定自即日起执行。

2010年6月10日至12日,该矿实施了安全标准化系统白评,并形成自评报告,企业安全标准化等级自评为二级。

2010年7月,该矿聘请政府安全监管部门认可的某安全评价机构对其安全标准化系统实施外部评价。

评价机构现场评价发现:

①尾矿库坝面有纵向裂缝,坝端无截水沟,山坡雨水冲刷坝肩;②部分采场顶板有发生大面积冒落的可能;③实测部分巷道和采场风量、风速、风质不能满足安全规程规定等。

最终,评价机构在评价报告中给出该矿安全标准化等级为三级。

2010年8月,该矿向当地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提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三级企业的认定申请。

2.案例说明

本案例包含或涉及下列内容:

(1)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创建依据。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AQ2007.1--2006)。

(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创建原则、过程和核心内容。

【4 一般要求  

4.1 概述 

4.1.1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依据本规范的要求,建立与保持安全标准化系统。

4.1.2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内容包括:

——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安全教育培训;

——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职业卫生管理;

——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与工伤保险;

——检查;

——应急管理;

——事故、事件调查与分析;

——绩效测量与评价。

4.2 实施原则

4.2.1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建设,应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立足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充分体现风险管理和事故预防的思想,并与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有机结合。

4.2.2安全标准化的创建,应确保全员参与,通过有效方式实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反映企业自身生产特点及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4.3 创建安全标准化步骤

4.3.1安全标准化的创建过程包括:

准备、策划、实施与运行、监督与评价、改进与提高。

4.3.2准备阶段应确定企业安全标准化的目标,并对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初始评估。

4.3.3策划阶段应根据初始评估的结果和本导则及相关实施指南的要求,确定建立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内容。

4.3.4实施与运行阶段应根据策划结果,落实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各项要求,提供有效运行的必要资源。

4.3.5监督与评价阶段应对安全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内部评价,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提出完善措施。

4.3.6改进与提高阶段应根据监督与评价的结果,改进安全标准化系统,不断提高安全标准化水平和安全绩效。

4.4 安全标准化评定原则

4.4.1安全标准化评定指标包括标准化得分、百万工时伤害率和百万工时死亡率。

4.4.2标准化得分采用百分制。

4.4.3根据安全标准化评定指标,将企业安全标准化评定为五个等级,其中五级最高。

见表1。

表1企业安全标准化评定指标表

标准化等级

标准化得分

百万工时伤害率

百万工时死亡率

五星

≥95

≤5

≤0.5

四星

≥80

≤10

≤1.0

三星

≥65

≤15

≤1.5

二星

≥55

≤20

≤2.0

一星

≥45

≤25

≤2.5

注:

百万工时伤害率表示企业在考评期内每百万工时因工伤事故造成的轻伤以上总人数,轻伤标准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百万工时死亡率表示企业在考评期内每百万工时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总人数。

 

4.4.4确定企业安全标准化等级时,采用三项评定指标中的最低等级。

 

4.5 监督管理

4.5.1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安全标准化的实施进行监督,对不符合安全标准化要求的提出改进意见,以促进安全标准化的实施效果。

4.5.2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安全标准化的评定,每三年至少应进行一次。

发生死亡事故或具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故后,应重新进行安全标准化评定。

5 核心内容及其要求

5.1 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5.1.1应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循以人为本、风险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并为实现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提供所需的资源和能力,建立有效的支持保障机制。

5.1.2安全生产方针的内容,应包括遵守法律法规以及事故预防、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绩效的承诺,体现企业生产特点和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并随企业情况变化及时更新。

5.1.3安全生产目标的确定,应基于安全生产方针、现状评估的结果和其他内外部要求,适合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和不同职能、层次的具体情况。

5.1.4目标应具体,可测量,并确保能够实现。

5.2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5.2.1企业应建立相应机制,识别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5.2.2建立获取渠道,确保使用最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5.2.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应融入企业管理制度。

5.3 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5.3.1企业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明确规定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权限,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

5.3.2建立健全并执行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5.4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5.4.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创建并保持安全标准化系统的核心和关键。

5.4.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覆盖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以及人的行为、管理等各方面。

5.4.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能够获取充足的信息,为策划风险控制措施和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5.4.4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结果应根据变化及时评审与更新。

5.5 安全教育培训

5.5.1提供必要的教育培训,保证有关人员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5.5.2培训应充分考虑企业实际需求。

5.6 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5.6.1建立管理制度,控制生产工艺设计、布置和使用等过程,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水平。

5.6.2通过改进和更新生产工艺系统,降低生产系统风险。

5.7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5.7.1建立必要的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控制设备和设施的设计、采购、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拆除等活动。

5.7.2应按规定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保存有关文件和记录。

5.7.3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设备、设施的检测检验,建立设备、设施管理档案,保存检测检验结果。

5.7.4检测检验手段、方法应有效。

5.8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5.8.1加强企业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对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进行有效控制。

5.8.2保证作业场所布置合理,现场标识清楚。

5.9 职业卫生管理

5.9.1建立职业危害和职业病控制制度,有效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及作业环境产生的职业危害。

5.9.2通过技术、工艺、管理等手段,消除或降低粉尘、放射性、高低温、噪声及其他等职业危害的影响。

5.10 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与工伤保险

5.10.1企业应做出承诺,提供并合理使用安全生产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基础设施、技术和资金,以保障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

5.10.2主动研究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有效控制风险。

5.10.3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建立并完善企业员工工伤保险管理制度。

5.11 检查

5.11.1建立和完善安全检查制度,对目标实现、安全标准化系统运行、法律法规遵守情况等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作为改进安全绩效的依据。

5.11.2针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有效纠正和预防措施并确保实施。

5.11.3检查的方式、方法应切实有效,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合的检查周期。

5.12 应急管理

5.12.1企业应识别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紧急情况,确保应急救援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5.12.2提供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人力和设备等,保证所需的应急能力。

5.12.3建立应急体系,编制应急预案,保证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出现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

5.12.4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检验并确保应急体系的有效性。

5.12.5应急体系应重点关注透水、地压灾害、尾矿库溃坝、火灾、中毒和窒息等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的重大风险。

5.13 事故、事件调查与分析

5.13.1建立和完善制度,明确有关职责和权限,调查、分析各种事故、事件和其他不良安全绩效表现的原因、趋势与共同特征,为改进提供依据。

5.13.2调查、分析过程应考虑专业技术需要和纠正与预防措施。

5.14 绩效测量与评价

5.14.1建立并完善制度,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绩效进行测量,为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完善提供足够信息。

5.14.2测量方法应适应企业生产特点,测量对象包括各生产系统、安全措施、制度遵守情况、法律法规遵守情况、事故事件发生情况等。

5.14.3应定期对安全标准化系统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的重要依据。

5.14.4安全标准化是动态完善的过程,企业应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定期和不定期对安全标准化系统进行评定,不断提高和完善安全标准化的水平,持续改进安全绩效。

5.14.5企业内部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4)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等级评定原则和要求。

(5)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评价(审核)方法。

3.关键知识点及依据

(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创建依据。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AQ2007.1--2006)。

(2)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核心内容及其要求。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地下矿山实施指南》(AQ2007.2--2006)、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露天矿山实施指南》(AQ2007.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尾矿库实施指南》(AQ2007.4--2006)。

(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等级评定要求。

包括企业安全标准化系统运行时间、评定指标的选取与计算、具有多类(露天、地下和尾矿库的组合)或多系统(独立生产系统)的等级评定原则、尾矿库的特殊要求、外部评价争议处置原则等。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9)80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一[2009]70号)。

4.注意事项

(1)案例中尾矿库属病库,应先行整改。

(2)案例中作业现场存在重大风险,评价时需关注安全生产组织保障、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检查、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应急管理等多个相关要素的运行情况。

(3)案例中只做了骨干培训,而安全标准化的创建工作强调全员参与。

(4)评价人员在实施评价时要综合运用文件资料查询、相关人员问询、现场实际查看所获取的信息作出判断,并关注要素之间的关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