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2668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题.docx

《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题.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题.docx

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题

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

第一单元细菌的结构与生理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

1、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型微生物,它们的个体微小,经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才可见的微生物是:

(A)

A细菌B真菌C病毒

2、细菌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称为:

(A)

A菌落B菌苔

3、下列符合菌落条件的是:

(A、E)

A细菌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

B细菌在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

C细菌在适宜的半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

D某种细菌的菌落可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地增大。

E某种细菌的菌落形成以后,其大小是固定不变的。

4、多个菌落融合成一片称为:

(B)

A菌属B菌苔

5、细菌的测量单位是:

(A)

A微米(μm)B纳米(nm)C毫米(mm)

6、细菌的个体形态包括:

(A、B、C)

A球菌B杆菌C螺形菌D线形菌

7、细菌大小的表示方法:

球菌的大小用(A)来表示;杆菌的大小用(B)来表示;螺形菌的大小用(C)表示。

A直径B长和宽C长、宽、两端点间的距离

8、螺形菌分为(A)和(B)两种。

A弧菌B螺菌C杆菌

第二节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

(A、B、C、D)

A细菌壁B细菌膜C细胞质D核体E核糖体F荚膜G芽孢

2、细胞质中的超微结构包括:

(A、D)

A质粒B菌毛C芽孢D核糖体

3、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

(A)

A肽聚糖(粘肽)B蛋白质C脂多糖

4、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是:

(C)

A糖类B脂类C磷壁酸D蛋白质

5、革兰氏阴性菌细菌壁的组成是:

(B、C、D)

A磷壁酸B外膜蛋白C脂质双层D脂多糖

6、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革兰氏阴性菌:

(B)

A薄B厚

7、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脂多糖是由(A、B、C)组成:

A类脂AB核心多糖C特异性多糖D磷壁酸

8、革兰氏阴性菌中(A)是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

A类脂AB核心多糖C特异性多糖D磷酸酸

9、革兰氏阴性菌中(B)具有细菌属的特异性。

A类脂AB核心多糖C特异性多糖D磷酸酸

10、革兰氏阴性菌中(C)具有种、型特异性。

A类脂AB核心多糖C特异性多糖D磷酸酸

11、细胞壁的主要功能:

(A、B、C、D)

A维持菌体的固有形态,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B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细胞壁有许多微孔,可使水和小分子物质自由通过,并阻留大分子物质,它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C细胞壁为表面结构,携带多种决定细菌抗原决定簇;

D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脂多糖具有内毒素作用,革兰氏阳性菌的磷壁酸、A群链球菌的M蛋白介导细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

12、L型细菌是指:

(B)

A有完整细胞壁的细菌B缺乏完整细胞壁的细菌

13、关于质粒的正确描述是(A、C、D、E、F)

A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B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C能自我复制,传给子代D可以自然丢失E可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细菌F在遗传工程中常用作基因的运载体

14、关于核体的正确描述是:

(A、B)

A是细菌的染色体B是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C有核膜

15、医学上重要的质粒包括(A、B、C)

A致育性的F质粒B耐药性质粒(R质粒)C致病性的毒力质粒

第三节细菌的特殊结构

1、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

(B、C、D、G)

A细菌胞壁B荚膜C鞭毛D菌毛E细胞膜F细胞质G芽孢

2、荚膜的作用是(A、B)

A保护细菌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增加细菌的侵袭力,是构成细菌致病性的重要因素;

B荚膜成分具有特异的抗原性,可作为细菌鉴别及细菌分型的依据;

C荚膜是运动器官;

D有特异性抗原,常称K抗原;

3、鞭毛功能是(A、B、C)

A细菌的运动器官B有特异性抗原,常称H抗原

C有些细菌的鞭毛与细菌的黏附有关,能增强细菌对宿主的致病性

D鞭毛不是运动器官

4、鞭毛的类型包括:

(A、B、C、D)

A单毛菌B双毛菌C丛毛菌D周毛菌

5、菌毛(A、B、C、E、F)

A又称菌毛素B包括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类型C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D与细菌的运动有关E与细菌的运动无关F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能G普通菌毛通常有数百根之多H性菌毛仅有1—4根I又称为F菌毛J菌毛分为6个型,即F1、F2、F3、F4、F5、F6。

K2型(F2)为性菌毛,其余的为普通菌毛。

6、芽孢是(A、B、D、E、F)

A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形成的,具有多层膜包裹、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水体;

B是细菌的休眠状态,是细菌抵抗不良环境的特殊存活形式;

C常以杀灭细菌芽孢作为灭菌或消毒是否彻底的标准;

D芽孢的大小、形态和在菌体中的位置随菌种而异,有助于细菌的鉴别;

E、芽孢对热、干燥、化学消毒剂和辐射有较强抵抗力

F、环境中的芽孢一旦进入机体又可发芽而成新的繁殖体,故应防止芽孢污染周围环境,威胁健康。

第四节细菌的染色方法

1、单染法是:

(A、B)

A仅用一种染料进行染色B简易方便,多用于观察细菌形态、大小与排列。

2、革兰氏染色法的程序是:

(C、D、A、B)

A95%酒精脱色30SB石炭酸复红或沙黄复染1min后水洗

C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D水洗后碘液媒染1min

3、革兰氏染色法的意义:

(A、B、C)

A鉴别细菌,革兰氏染色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

B与致病性有关,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以外毒素为主要致病物质,而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以内毒素致病,二者致病机制各不相同;

C选择抗菌药物,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龙胆紫等敏感,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敏感。

4、瑞氏染色法(A、B、C)

A可将细菌染成蓝色B组织细胞的细胞核染成蓝色C背景和细胞浆染成红色

D可将细菌染成红色E组织细胞的细胞核染成红色F背景和细胞浆染成蓝色

5、抗酸性染色法常用于(C、D)菌的染色

A大肠杆菌B沙门氏菌C结核杆菌D副结核杆菌

6、抗酸性染色法可使(C、D)菌染成红色,(A、B)菌染成蓝色或绿色。

A大肠杆菌B沙门氏菌C结核杆菌D副结核杆菌

7、抗酸性染色法的顺序是(B、A、C)

A3%盐酸酒精脱色B石炭酸复红染色液微热3-5minC充分水洗后碱性美蓝或孔雀绿复染1min

8、特殊染色法包括(A、B、C)

A芽孢染色法B荚膜染色法C鞭毛染色法

第五节细菌的生长繁殖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营养物质、酸碱度、温度、气体、渗透压)

2、营养物质主要有a水分:

细菌对物质的吸收、渗透、分泌、排泄及代谢过程的生化反应必须在水中进行;b碳源:

各种含碳无机、有机化合物,作为合成菌体必需原料,同时也作为细菌代谢主要能量来源;c氮源:

仅次于碳源,菌体成分主要原料;d无机盐:

钾、钠、镁、磷、硫、氯等,除构成菌体成分,主要是调节菌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以及激活酶的活性;e生长因子:

细菌生长繁殖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复合的有机化合物。

3、大多数病原性细菌最适PH为7.2-7.6

4、根据细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可将细菌分为三类(嗜冷菌、嗜热菌、嗜温菌)

5、嗜冷菌的温度范围是-5~30℃,最佳生长温度是10~20℃;嗜温菌的温度范围是10~45℃,最佳生长温度是20~40℃;嗜热菌的温度范围是25~95℃,最佳生长温度是50~60℃。

6、细菌对分子氧的需求(呼吸类型)包括:

(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

7、一个菌体分裂为两个菌体所需的时间称为(世代时间)

8、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后,连续定时取样检查活菌数,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可绘制出一条反映细菌增殖规律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9、细菌生长曲线包括:

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10、生长曲线各时期的特点:

迟缓期:

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但分裂迟缓,细菌数增加不显著;

对数期:

活菌数呈对数直线上升,细菌的大小、形态、染色特性、生物活性等都较典型;

稳定期:

活菌数与死亡数大致平衡;

衰亡期:

细菌的繁殖速度减慢或停止,死菌数超过活菌数,生理代谢活动与趋于停滞。

第六节细菌的合成和分解代谢

1、细菌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都是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

2、细菌代谢突出特点:

代谢活跃、代谢类型多样化。

3、细菌新陈代谢的能量要由(ATP)供给。

4、细菌生物氧化的类型分为呼吸(无机物为受氢体)与发酵(有机物为受氢体)。

5、细菌合成代谢的产物包括(热原质、毒素、侵袭性酶类、色素、细菌素、抗生素、维生素)

6、细菌分解代谢试验:

⑴氧化发酵试验(糖发酵试验):

阳性者产酸产气。

⑵氧化酶试验:

阳性者为紫色。

(阳性菌有:

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等。

阴性菌有:

肠杆菌科)

⑶过氧化氢酶试验:

阳性者产生气泡。

(阳性:

葡萄球菌、微球菌等。

阴性:

链球菌等)

⑷VP试验:

阳性者呈红色反应。

(阳性菌有:

产气杆菌等;阴性菌有:

大肠杆菌等)

⑸甲基红试验(MR):

红色反应为阳性。

黄色为阴性。

(阳性菌有:

大肠杆菌等。

阴性菌有:

产气杆菌)

⑹枸缘酸盐利用试验:

培养基变深蓝色为阳性。

(阳性菌有:

产气杆菌等。

阴性菌有:

大肠杆菌等)

⑺吲哚试验:

阳性呈红色。

(阳性: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⑻硫化氢试验:

产生黑色为阳性。

(阳性菌有:

普通变形杆菌等;阴性菌有:

大肠杆菌等)

⑼脲酶试验:

阳性者呈红紫色。

阴性者不变色或呈黄色。

(普通变形杆为阳性,马流产沙门氏菌为阴性)

5、常用的细菌生化试验有哪些?

(氧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枸缘酸盐利用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脲酶试验等)

第七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1、用人工方法在体外培养细菌叫细菌的人工培养。

2、培养基:

是人工配制的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3、培养基按物理性状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4、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含量是:

1.5%-2%。

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含量是0.5%.

5、基础培养基:

含有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基本营养成分,可供大多数细菌培养用。

6、营养培养基:

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血液、血清、酵母浸膏等,可供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

7、营养培养基中常用的营养物质有:

葡萄糖、血液、血清、酵母浸膏、鸡蛋、马铃薯等

8、鉴别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作用底物及产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用来鉴别细菌。

9、厌氧培养基:

可供厌氧菌生长的培养基。

10、细菌在培养中的生长现象:

⑴液体培养基:

混浊生长、沉淀生长、菌膜生长;

⑵半固体培养基:

沿穿刺线生长(无鞭毛)、由穿刺线向四周扩散呈放射状或去雾状生长(有鞭毛);

⑶固体培养基:

菌落大小、形状、颜色、边缘、表面光滑度、湿润度、透明度及在血平板上的溶血情况等。

11、细菌人工培养的意义:

细菌的鉴定、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生物制品的制备、饲料或畜产品卫生学指标的检测等

第二单元细菌的感染

第一节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1、正常菌群:

在动物体各部位正常寄居,而对动物无害的细菌。

2、动物体内正常菌群的分布:

⑴消化道:

口腔中细菌较多;单胃动物胃中细菌较少,反刍动物胃中细菌较多;小肠中细菌较少、大肠细菌繁多。

⑵呼吸道:

鼻腔和咽部常有葡萄球菌、酵母菌等;咽喉及扁桃体中常有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及致病性菌;支气管和肺泡是无菌的。

⑶泌尿生殖道:

尿道外部有些细菌。

3、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生物颉颃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

第二节细菌的致病性

1、柯赫法则(细菌致病性的确定)要点:

⑴特定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可见,在健康者不存在;

⑵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

⑶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

⑷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病原菌的纯培养。

2、细菌毒力测定常用(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感染量ID50)来表示。

3、半数致死量:

指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4、半数感染量:

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在一定时限内引起半数感染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5、细菌毒力因子:

构成细菌毒的菌体成分或分泌产物。

6、细菌的毒力因子包括:

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毒力因子、毒素。

7、毒素包括:

内毒素、外毒素。

8、外毒素:

是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

9、内毒素:

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后才能游离出来。

10、内外毒素的区别:

特性

外毒素

内毒素

化学性质

蛋白质

脂多糖

产生

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及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分泌

革兰氏阴性菌菌体裂解产生

耐热

通常不耐热

极为耐热

毒性作用

特异性,对特定细胞或组织发挥特定作用

全身性,致发热、腹泻、呕吐

毒性程度

高,致死性

弱,很少致死

致热性

对宿主不致热

常致宿主发热

免疫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抗毒素)

较弱,免疫应答不足以中和毒性

能否产生类毒素

能,用0.3%-0.4%甲醛处理

不能

11、与侵袭力相关的毒力因子包括(黏附或定植因子、侵袭性酶、Ⅲ型分泌系统、干扰宿主的防御机制)

12、具有Ⅲ型分泌系统的细菌有:

沙门氏菌、耶尔森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13、干扰宿主的防御机制:

细菌的荚膜、细菌表面的蛋白、蛋白酶、细胞内逃逸

14、隐性感染:

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原菌数量较少、毒力较弱时,感染后病原菌对机体的损害较轻,不出现或仅出现轻微的临床病症状,称为隐性感染。

15、显性感染:

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原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时,机体组织细胞常受到严重损害,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显性感染。

16、带菌状态:

机体在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病原菌在体内继续留存一段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称为带菌状态。

17、显性感染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按感染部位和性质又可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18、常见全身感染:

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时性或间断性侵入血流,但并不在血液中生长繁殖;毒血症——病原菌侵入机体仅在局部生长繁殖而不入血,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到达易感组织和细胞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由病灶局部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并随血流扩散至全身组织和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第三节细菌的耐药性

1、耐药性:

是指微生物多次与药物接触,发生敏感性降低的现象。

2、细菌耐药性形成的机理:

细菌产生破坏药物结构的酶、靶位的改变、渗透屏障、药物主动外排系统。

3、细菌耐药性的检测方法包括:

表型检测法、耐药基因检测法。

4、药敏试验表型检测法包括:

稀释法、纸片扩散法

5、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分为:

敏感、中介、耐药三种。

6、药敏试验结果中:

敏感是指被测菌株所致感染用常用剂量,该抗菌药物治疗有效;中介是指被测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与该抗菌药物常用剂量所能达到的血清和组织浓度相近。

耐药是指被测菌株不能被该抗菌药物常用剂量所能达到的血液浓度所抑制,临床治疗无效。

第三单元细菌感染的诊断

第一节样本的采集

1、采集样本的原则:

⑴严格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标本被杂菌污染;

⑵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时期采集不同的标本;

⑶应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样本。

采集局部不得使用消毒剂,必要时宜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试干后再取材;

⑷样本必须新鲜,尽快送检;

⑸根据病原菌特点,多数病原菌可冷藏运输。

粪便样本常加入甘油缓冲盐水保存液;

⑹对疑似烈性传染病或人畜共患病的标本,严格按相关的生物安全规定包装、冷藏、专人递送;

⑺样本应做好标记,并在相应检验单中详细填写检验目的、样本种类、临床诊断初步结果等。

第二节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

1、细菌学诊断方法包括:

常规细菌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基因诊断

2、常规细菌学诊断方法包括:

细菌形态学诊断、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

3、血清学诊断包括:

抗原检测、抗体检测

4、基因诊断包括: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核酸杂交技术

5、PCR可用于:

①形态和生化反应不典型的病原微生物鉴定②从混合样本中检测相应的细菌③生长缓慢或难于培养的病原菌鉴定

第四单元消毒与灭菌

1、消毒:

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叫消毒,但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孢的细菌。

2、灭菌: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叫灭菌。

(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

3、无菌:

物体上、容器内或特定的操作空间内没有活的微生物的状态。

4、防腐:

阻止或抑制物品上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微生物不一定死亡。

第二节物理消毒灭菌法

1、物理灭菌法包括:

热力灭菌法、辐射灭菌法、滤过除菌法

2、热力灭菌法主是利用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或凝固,酶失去活性,而使细菌死亡。

3、热力灭菌法包括:

干热法和湿热法两大类。

4、热力灭菌法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法)效果比(干热灭菌法)效果好,因为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强,可迅速提高灭菌物体的温度,加速菌体蛋的变性或凝固。

5、湿热灭菌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法、煮沸法、流通蒸汽法、巴氏消毒法)

6、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条件:

压力103.4KP时,容器内温度可达121.3℃,维持15-30min。

7、煮沸法的条件:

100℃煮沸5min可杀死细菌的繁殖体;1-3h可杀死细菌的芽孢;含2%碳酸钠水溶液沸点可提高到(105℃)即煮沸15-20min可杀死细菌的芽孢体。

8、流通蒸汽法的条件:

100℃的蒸汽,维持30min可杀死细菌的繁殖体,但不能杀死芽孢体。

9、巴氏消毒法的条件:

第一类为63-65℃保持30min;第二类为71-72℃保持15s;第三类(超高温巴氏消毒法)132℃保持1-2s,加热消毒后应迅速冷却至10℃以下,称为冷击法。

10、干热灭菌法包括:

火焰灭菌法、热空气灭菌法

11、热空气灭菌法的条件:

160-170℃,维持2h能杀死芽孢。

12、辐射灭菌法包括:

紫外线法、电离辐射法

13、紫外线的杀菌原理是:

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波长的紫外线杀菌能力最强。

DNA吸收紫外线后,一条链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嘧啶二聚体,干扰DNA复制与转录时的正常碱基配对,导致细菌死亡或变异。

14、电离辐射又称(冷灭菌)

15、滤过除菌法所用的器具为(滤菌器)

16、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于:

耐高温和不怕潮湿物品的灭菌。

如:

培养基、生理盐水、玻璃器皿、塑料移液枪头、手术器械、敷料、注射器、使用过的微生物培养物、小型实验动物尸体等。

17、煮沸法常用于:

消毒食具、刀、剪、注射器等。

18、流通蒸汽法常用于不耐高温的营养物品,如糖或含血清培养基的灭菌。

19、巴氏消毒法常用于葡萄酒、啤酒、果酒及牛奶等食品的消毒。

20、火焰灭菌法常用于传染病畜禽及实验感染动物拓尸体、病畜禽的垫料及其它污染的废弃物等。

21、热空气灭菌法常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如玻璃器皿、瓷器或需干燥的注射器等。

22、紫外线消毒法常用于微生物实验室、无菌室、养殖场入口的消毒室、手术室、传染病房、种蛋室等的空气消毒,或用于不能用高温或化学药品消毒物品的表面消毒。

23、紫外消毒的有效距离不超过2-3米。

24、电离辐射常用于大量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消毒,也可用于食品的消毒而不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

第三节化学消毒灭菌法

1、消毒剂:

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化学药物称为消毒剂。

2、抑菌剂(防腐剂):

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化学药物称为防腐剂或抑菌剂。

3、消毒剂的作用机理:

⑴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如醇类、酚类、醛类、重金属盐类等。

⑵干扰破坏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

如酚类、表面活性剂、重金属盐类等。

⑶改变细菌细胞壁或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质重要代谢物质逸出,胞外物质直接进入细胞内,并能破坏细胞膜上的氧化酶和脱氢酶,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如新洁尔灭、酚类、表面活性剂等。

4、消毒剂种类:

含氯消毒剂(漂白粉)、过氧化物类(过氧乙酸)、酚类(煤酚皂)、碱类(氢氧化钠)、醛类(甲醛)、醇类(乙醇)、含碘消毒剂(碘酊)、季胺盐类(新洁尔灭)

5、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⑴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

⑵温度和酸碱度;⑶细菌的种类、数量与状态;⑷有机物。

6、消毒剂作用温度每增高10℃,杀菌作用约增加5-8倍。

第五单元主要动物病原菌

1、对照表

菌属

病原菌

形态及染色

培养及生化特性

致病性及毒力因子

微生物学诊断

球菌-链球菌属

猪链球菌

圆或卵圆形,链状或成对排列。

无芽孢及鞭毛。

革兰氏染色阳性。

生长要求较高。

α或β溶血。

Ⅱ型绵羊血平板α溶血,马血平板呈β溶血

可致猪脑膜炎、关节炎、肺炎、心内膜炎、多发性浆膜炎、流产和局部脓肿。

易感猪群可爆发败血症。

Ⅱ型可感染人类引起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

毒力因子比较复杂至少包括两大类:

一类与黏附有关,另一类为毒素。

分离培养。

多重PCR直接检测分离的菌落,快速诊断。

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

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

两端钝圆、散在,周生鞭毛可运动,多有菌毛。

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普通营养基上生长良好。

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可与沙门氏菌作鉴别。

人和动物肠道内常居菌,多不致病。

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内源性感染,以泌尿系统感染为主)。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PEC)系一类致人和幼畜腹泻的常见病原性大肠杆菌。

毒力因子主要有定居因子和肠毒素。

①病料分离培养②可疑菌落生化鉴定③纯培养物的抗原鉴定④检测毒力因子

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

沙门氏菌

两端钝圆、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菌,无芽孢,一般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都有周身鞭毛,能运动。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普通营养基上即能生长。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成无色透明、圆形、光滑、扁平的小菌落,可与大肠杆菌区别。

最常侵害幼年、青年动物发生败血症、胃肠炎及其他组织局部炎症。

对成年则引起散发性或局限性沙门氏菌病,发生败血症的母畜可引起流产。

沙门氏菌常在动物和人之间相互传播,无中间宿主,主要传染途径是消化道。

毒力因子主要有菌毛、内毒素、肠毒素。

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型分型

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

多杀性巴氏杆菌

细小球杆状,革兰氏阴性菌,两端钝圆,单个存在,有时成双排列。

无鞭毛,不形成芽孢。

瑞氏或美蓝染色呈明显两极着色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较高。

培养48h可分解葡萄糖、蔗糖,产酸不产气。

可与鸭疫里氏杆菌区别。

对鸡、鸭、鹅、猪、牛、羊、马、兔均可致病,急性呈出血性败血症,迅速死亡;亚急性呈出血性炎症,常见于黏膜关节等部位;慢性呈萎缩性鼻炎、关节炎及局部化脓性炎症。

实验动物中小鼠极易感染。

毒力因子:

荚膜和内毒素。

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动物实验

巴氏杆菌科-里氏杆菌属

鸭疫里氏杆菌(鸭疫巴氏杆菌)

杆状或椭圆形,多为单个,少数成双或断链排列。

无芽孢及鞭毛。

瑞氏染色可见两极着色,革兰氏染色阴性。

营养要求较高,普通培养基及麦康凯培养基不生长。

不发酵葡萄糖和蔗糖,可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相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