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新城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2479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新城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长沙新城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长沙新城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长沙新城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长沙新城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沙新城规划说明书.docx

《长沙新城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新城规划说明书.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沙新城规划说明书.docx

长沙新城规划说明书

导言4

第一部分基础研究篇5

第1章发展背景5

1.1.国家战略要求:

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两型社会”建设5

1.2.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要求5

1.3.长沙空间拓展的现实要求6

第2章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对星沙新城的要求7

2.1.规划区概况7

2.2.承担重要区域职能7

2.3.城市群四大创新发展地区之一8

第3章发展基础认识9

3.1.规划区概况9

3.2.长沙县整体发展阶段判断10

3.3.发展优势分析10

3.4.挑战与问题剖析13

第4章规划理念与方法16

4.1.土地混合使用与新型职住关系16

4.2.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16

4.3.生态城市20

第二部分战略制定23

第5章总体定位23

5.1.长株潭城市群国际化的门户地区23

5.2.先进制造业中心23

5.3.生态宜居新城24

第6章发展模式25

6.1.生态优先25

6.2.公交引导城市紧凑发展25

6.3.和谐发展26

第三部分空间谋划27

第7章场地分析27

7.1.生态本底分析27

7.2.生态保护格局与策略28

7.3.基于生态本地分析的用地选择29

7.4.现状建设情况分析30

第8章规划布局32

8.1.规划布局原则32

8.2.决定空间布局的关键要素32

8.3.总体用地布局33

8.4.规划总图与用地平衡表38

8.5.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39

8.6.居住用地规划40

8.7.工业用地规划41

8.8.仓储物流用地规划41

第9章生态景观系统规划43

9.1.规划原则43

9.2.生态结构43

9.3.生态建设44

9.4.景观系统规划46

第10章产业发展规划50

10.1.产业组合50

10.2.产业发展的远景与目标50

10.3.星沙新城重点产业发展战略51

10.4.产业空间布局58

第11章综合交通系统规划60

11.1.规划目标60

11.2.对外交通联系61

11.3.城市道路规划63

11.4.公共交通规划64

11.5.自行车和步行系统规划67

11.6.生态停车规划68

第12章规划实施69

12.1.发展时序69

12.2.实施政策与机制建议71

导言

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正式设立,宣告了湖南省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已经来临,但是如何抓住这个机遇,通过改革、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建设好“两型”社会是整个长株潭地区乃至湖南省都在思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国家范围的课题。

“湖南工业看长沙,长沙工业看星沙”。

长沙县作为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经济第一县,迫切需要通过新的思考,为长远发展确定新的发展目标,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开拓新的发展空间,进行产业发展、城市布局等一系列崭新谋划。

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发展规划来争取并充分利用好国家级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努力实现国家赋予的创新发展历史使命,带动长沙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本规划研究一方面立足“两型”,在“两型”目标的指引下,引入新的规划理念和手法,通过公共交通引导城市紧凑发展。

另一方面结合地方实际,深入挖掘产业发展的潜藏问题,分析未来发展需求,在社会经济继续“做大做强”的过程中,找寻科学的城市、产业布局方案,力争在综合交通、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生活居住等方面,制定科学而又符合长沙县实际情况的近、远期发展战略。

规划研究分为前提研究、战略制定与空间谋划三部分,层层深入,为长沙星沙新城地区发展勾画出宏伟的蓝图。

 

第1部分

图1-1长株潭城市群在全国的区位示意图

基础研究篇

第1章发展背景

1.1.国家战略要求:

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两型社会”建设

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使得长株潭城市群继浦东新区、滨海新区、成渝城镇群之后第四个获得特殊政策支持的地区,表明国家对长株潭地区的发展寄予极高厚望。

长株潭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国家战略,重点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关键是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区域发展模式,通过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提升,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之路。

1.2.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已经成为区域合作的典范。

而“3+5”城市群将在更大范围内协调全省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有效提升城市群规模,形成发展合力。

“3”是打造城市群的核心增长极。

“5”是打造城市群次级城市中心和经济发展腹地。

包括环洞庭湖的岳阳、常德、益阳,湘中的娄底、湘南的衡阳,形成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及高技术产业配套基地。

各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导向各有侧重,将有利于城市群协调发展。

长沙星沙新城作为长株潭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积极融入一体化发展趋势,在长株潭城市群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图1-2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图1-3长株潭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规划图

根据长株潭城市群提升规划,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将要构建“一心双轴双带”的开放空间结构。

星沙新城与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共同构成空间结构上的四个战略节点,搭建起长株潭城市群“一心双轴双带”的空间发展结构。

星沙新城地区应以发展高端产业为动力,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创新发展成为引领湖南融入国际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空间平台和以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为主导的科技绿城。

未来星沙新城地区未来将要承当长株潭城市群CBD中心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等多种重要的区域职能。

1.3.

长沙空间拓展的现实要求

2000年以后长沙经历了一轮快速的经济发展与城市拓展,但是同国内发达城市比较还有明显差距,以经济实力和区域影响力来看,目前只能处在第四级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

长沙要想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获得先机,发展成中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并能够与武汉竞争,就必须扩大经济总量,提升城市规模,优化空间结构。

表1-1我国城市定位分级表

层级

代表性城市

目标定位

经济总量

经济结构

城市化水平

综合服务度

行政层级

第一

香港、上海

国际经济中心城市

>1万亿元

服务型经济

+外向型经济

第二

京、津、渝、

穗、深

地区/国家经济中心城市

>5千亿元

服务型经济初步形成+外向型经济态势

较高

较高

第三

部分副省级城市+东部省会城市

区域经济中心城市

>3千亿元

服务型经济格局正在形成

较高

相对较高

较高

第四

部分副省级城市+部分省会城市

省域经济中心城市

>1千亿元

服务经济+工业经济

中等

中等

较高

长沙市总体规划(2003-2020)确定沿湘江、319国道两条轴线拓展城市空间,形成“一主、两次、四组团”空间结构。

“一主”为长沙市主城区,将进一步完善区域中心城市“核心”职能。

“两次”为河西新城和星马新城,一东一西构成长沙的两个城市副中心。

星沙新城地区正是长沙沿319国道,向东拓展的战略性节点,这里可以依托经开区现有产业优势,同时利用高速公路、高铁站、长沙空港等优质资源,扩大城市规模,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第2章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对星沙新城的要求

2.1.规划区概况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发展总体战略为“东优西进,提北强南,连城带乡,治江保绿”。

东优就是优化湘江以东的长沙、株洲、湘潭城区,增加城市服务职能,减少工业职能,实现退二进三战略。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镇、产业布局。

集合高端生产性服务职能和优势产业集中开发东部新区,打造长株潭城市群高端产业基地。

推进西部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在湘江西岸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构筑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

东部高端产业基地和西岸科技创新中心合力成为长株潭城市群核心竞争力的空间发核心区空间结构形成“一心双轴双带”的高度集约化、生态型、开放式城市群空间发展结构。

根据长株潭城市群提升规划,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将要构建“一心双轴双带”的开放空间结构。

星沙新城与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共同构成空间结构上的四个战略节点,搭建起长株潭城市群“一心双轴双带”的空间发展结构。

星沙新城地区应以发展高端产业为动力,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创新发展成为引领湖南融入国际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空间平台和以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为主导的科技绿城。

长株东线重点发展轴依托空港、高铁和高速公路等便利的对外交通设施,重点发展中央商务、先进制造业、空港物流等高端产业和新兴功能。

集中了长株潭城市群的战略空间和产业,支撑长株潭城市群向外辐射、对外开放。

北部东西综合发展带综合发展先进制造、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等产业,促进城镇产业的综合协调发展。

成为向湘西北辐射的重要轴线,为长株潭未来发展拓展更广阔的腹地。

星沙新城市处于东优西进战略优化发展东部发展方向上,同时又处于东线发展轴与北部东西综合发展带战略交汇点,星沙新城和河西处于同等重要地位。

2.2.

承担重要区域职能

长沙星沙新城在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职能结构规划被明确定位为区域性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地区性的生产性服务中心。

其中先进制造中心包括以星沙先进制造业园区和黄花临空产业园为主体的长沙东岸先进制造业中心和以株洲高新区、株洲航空产业园为主体的株洲南部先进制造业中心。

地区性生产性服务中心以长沙东岸CBD为中心,包含主城区的商务、金融、信息、商贸等多项功能。

2.3.城市群四大创新发展地区之一

长沙星沙新城位于株潭东部地区。

绿心、长沙河西、湘潭西部和长株潭东部是长株潭城市群的四大战略性空间,重点创新发展绿心、长沙河西、湘潭西部和长株潭东部四大区域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发展长株潭东部要求在高铁枢纽与机场空港的叠加作用下探索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集约发展模式创新。

长株潭东部的功能定位要求星沙新城地区积极发展高端产业为动力,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创新发展成为引领湖南融入国际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空间平台和以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的新城。

长株潭东部的产业发展策略要求长沙星沙新城地区率先发展先进制造型、生态环保型、生产服务型等产业。

以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为主导,建设东部先进制造业产业带。

承担大区域生产性服务职能,大力发展金融、商务、商业、物流等产业。

培育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产业。

第3章发展基础认识

3.1.规划区概况

长沙星沙新城概念规划的规划区位于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东北部,规划区东距长沙市中心区12公里,南距株洲市25公里,交通便利,有京珠高速、机场高速、107国道、319国道等区域干线穿过。

规划区总面积805平方公里,全部位于长沙县行政管辖范围,具体包扩长沙县县城(星沙镇)、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榔梨镇、黄花镇、黄兴镇、果园镇、春花乡、干杉乡和黄花机场,属于长沙县城乡一体化规划确定的经济核心区。

图3-2星沙新城规划范围示意图

 

3.2.长沙县整体发展阶段判断

2007年,长沙县人均GDP达到3.65万元,按2007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折算为4805美元,一、二、三产比重为11.5:

64.6:

23.9,工业结构中制造业总商品增加值的比重为56.8%,人口城镇化率为44.5%,这些特征表明长沙县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并且处于长沙市的领先地位。

但是,长沙县的城镇化水平尚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

表3-1长沙县工业化发展阶段表

基本指标

前工业化阶段

(1)

工业化实现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5)

长沙县2007经济指标

工业化初期

(2)

工业化中期

(3)

工业化后期

(4)

1、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GDP(2006年美元)

740-1480

1480-2960

2960-5920

5920-11110

11110以上

4805美元(36516元)

2、三次产业比重结构

A>1

A>20%,且A

A<20%,1>S

A<10%,1>S

A<10%,1

11.5:

64.6:

23.9

3、工业结构:

制造业增加值站总商品增加值比重

20%以下

20%-40%

40%-50%

50%-60%

60%以上

56.8%

4、人口城镇化率

30%以下

30%-50%

50%-60%

60%-75%

75%以上

44.51%

5、一产业就业比重

60%以上

45%-60%

30%-45%

10%-30%

10%以下

-

注释:

本文参照钱纳里等(1989)的划分方法,并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郭克莎教授和陈佳贵教授等人关于工业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机械,在未来将具有国际性竞争实力。

目前,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中联重科、长丰、远大等一批本土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龙头企业,同时也吸引了百事可乐、可口可乐、LG、飞利浦、博世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

 

图3-6长沙县三大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亿元)

3.2.1优势之二——经开区的“品牌”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探索,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其高效的行政服务、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良好的城市环境以及经开区与高新区的双重政策优势,形成极具魅力的招商“品牌”。

现实的优惠政策与“品牌”效应对于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和建设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湖南省目前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国务院国办函[2000]21号文件精神,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

同时,经开区作为长沙高新区“一区四园”的园区之一,还全面享受国家、省、市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产业化基地的优惠政策。

3.2.2优势之三——高铁、空港的门户区位优势

区域重大交通设施布局对于城市发展方向、城镇空间结构有决定性影响。

星沙新城规划区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与交

武广高铁将于2010年建成通车,届时将围绕高铁枢纽形成两小时经济圈。

根据国际上的经验,高铁站的建设将带来强烈的聚集效应,极化城市活动的空间布局,强化城市服务功能等作用。

1、极化城市活动的空间布局:

高铁站一般会极化城市活动的空间布局。

由于高铁站所带来的可达性和地区形象的改善,其所在的地区会由于该车站的使用带来社会经济获得聚集,可能造成新的区域商业活动迁入,成为本城市甚至

2、强烈的聚集效应:

高铁站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将产生强烈的聚集效应将影响区域、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功能重构;促进城市的产业增长以及经济实力的增强。

3、强化城市服务功能:

高铁枢纽对于地区发展带动作用存在明确的指向性,最显著的效应是进一步强化城市服务业相关职能的发展,包括商务办公、零售商业、高档住宅等。

一般而言,站场周边地区商务职能增长最快最明显,同时与商务职能配套的商业、休闲、旅游等功能也会产生相应的增长。

在法国的里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德国的斯图加特以及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其主要高速铁路站周边都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一特征。

表3-2高铁强化服务功能国外典型案例

 

除高铁外,空港是星沙新城地区发展的又一重要战略资源。

2007年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80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6.3万吨,比2005年同期分别增长22.6%和19.5%,客货增长均高于全国机场平均增长率,是中部地区最繁忙的枢纽机场。

根据国际机场地区的发展经验,当机场吞吐量达到800万,其周边地区经济活动开始活跃,空港地区的发展条件成熟。

按照长沙黄花机场空港规划,到2020年长沙黄花机场将建成区域性枢纽机场,完成第三候机楼和第二跑道的建设。

开通并增加直抵日韩、欧美等地区的国际航线,旅客吞吐能力达到22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将达到80万吨/年。

空港的建设发展也将带来临空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由空港区、紧邻空港区、临近空港区、外围辐射区等四个区组成的临空经济区。

临近空港区指的是距机场5-10公里范围内的区域,又称作为空港交通走廊沿线地区主要发展高科技制造业、研发机构、商业贸易、客服中心等。

空港区一般在距离机场1公里范围内,主要发展旅客服务、航空支持、商业贸易、物流、先进制造(航空类)等产业。

紧邻空港区距机场1-5公里范围内的区域,主要发展货运物流、商贸、休闲娱乐、地区总部、高科技制造业(电子通讯类)等。

外围辐射区包括机场10公里以外的区域,主要发展仓储、批发零售、会展、金融银行、休闲娱乐、卫生保健等现代服务业。

图3-9临空产业布局模式图

随着全球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依托空港、信息港的支撑,经济的辐射与渗透已经可以摆脱距离的限制。

因而,在此过程中,空港、高铁地区作为城市或区域对外联系的门户必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

长沙星沙新城地区受武广高速铁路枢纽、长沙黄花机场两大具有重大外部性功能的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叠加作用,将成为长株潭对外联系的重要门户地区,混合型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将在此得到快速发展。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黄花空港、高铁客运站三大顶级战略型资源聚集在同一个区域,星沙新城地区拥有国内独一无二的战略空间资源优势,这也将强化战略资源带动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星沙新城将成为长株潭对外联系的重要门户地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3.3.挑战与问题剖析

3.3.1资源整合力度不足

现有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远期发展规划,没有考虑到京珠高速公路东移、武广高铁站的建设、黄花机场扩建等重要外部条件变换可能对地区城市、产业布局的影响。

仍然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开发建设,很多乡镇产业定位不高,面临着土地资源的流失与低效利用等问题。

图3-12长沙县“一区六园”布局示意图

 

2000年—2007年期间,长沙县实施“工业兴县、园区兴工、项目兴园、科技兴项目”的工业化发展战略。

除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又相继建设了暮云、榔梨、江背、金井、黄花、安沙6个工业园。

但实践中,园区之间规模、发展水平、投资强度、土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大,六个乡镇的园区规划面积是经开区2倍,但是产值效率却不到经开区的20%。

由此可见,现有的以乡镇为基础的独立开发模式无法体现星沙新城地区的区域价值,也难以实现高水平开发,不利于产业集聚。

因此星沙新城地区的发展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就是资源整合与高效利用,必须在全区观念和远景规划的指导下,分片、分期实施。

3.3.2城市活力不足,服务业发展滞后

目前长沙县的城镇化水平为44.51%,远落后于其工业化水平。

长沙县城区(含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用地比例达到37.5%,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为17.8%,其中商业金融业用地比例为8.73%,教育科研用地比例为4.08%,而文化娱乐类用地仅占总用地的1.3%。

实际上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了大批行业龙头企业,有很多高端人才在这里工作,但是长沙县自身却缺少满足高端管理、商务、技术人才的生态居住、商业、休闲娱乐、餐饮等配套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建设的品质与特色,也将对产业聚集与人才吸引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同时,长沙县正在从传统的县域经济和小城镇模式向产业大集聚、空间大变革转变,产业化快速发展的态势必将导致城市化快速增长,从而导致区域发展格局和城市空间结构的跃迁式变化。

未来长沙星沙新城必将成为投资的沃土,国内外资本聚集的焦点。

因而在未来20年间,长沙县的城市建设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科学的规划指导,需要不断创新,走出传统发展的思路与模式;建设富有吸引力的城市空间,为创业者提供宜居、宜业的环境,创造方便、舒适、高品质的生活氛围。

3.3.3生产型服务业发展不足

生产型服务业发展不足是制约星沙新城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物流发展滞后,增加了企业成本,也严重制约工业进一步规模化扩张;专业会计、金融、法律、管理咨询、会展等商务服务水平不能满足现有企业的要求。

图4-1规划方法转变框图

图4-2美国新奥尔良城中心的土地混合利用

第4章规划理念与方法

经过总结国内外先进的规划理念与实践方法,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需要规划方法与理念上的转变。

在本次规划中,我们创造性地运用了“土地混合使用与新型职住关系”、“公交网络主导与绿色交通”、“土地集约使用”、“生态城市”等创新方法。

4.1.土地混合使用与新型职住关系

按照传统城市规划理论,城市的工业区需要与居住生活区分开,以减少工业生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延伸,城市占地面积也越来越大,严格意义上的功能分区往往造成居民的出行距离越来越长,形成钟摆式的日常交通。

实际上,随着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一类、二类工业并不会对城市生活产生重要负面影响,相反单一的土地利用增加了居民的出行长度和次数,不仅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也有可能造成人们对小汽车的依赖,引发一系列的城市问题。

因此规划界逐渐探讨适当混合的用地布局,减少人们就业与居住地距离,实现新的职住关系。

案例:

美国新奥尔良城中心的混合规划

措施:

——尽力实现就业和居住的平衡关系,居住与就业适当混杂,使得城市功能组团既有较高的居住密度也有较大的就业密度;

——就业和居住空间不一致时,尽量通过公共交通解决居民的日常出行问题,减少对于小汽车的使用。

启示与借鉴:

通过增加用地混合性实现就业与居住就近平衡,,以降低通勤距离,减少日常交通出行量。

4.2.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小汽车使用量的快速上升,交通拥堵、城市整体运营效率降低、空气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理论逐渐发展、成熟并获得实践。

2004年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其中着重强调未来我国的公共交通规划应统筹研究公共交通发展规划,提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要求。

国内外的经验也证明:

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唯一途径。

图4-3哥本哈根交通引导的指状城市规划图

案例一: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理想模式)

哥本哈根个提出了著名的“指状城市”概念,规定城市开发要沿着几条狭窄的放射走廊集中进行,走廊间被森林、农田和开放绿地组成的绿楔分隔,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沿着廊道从中心城市向外辐射,沿线的土地开发与轨道交通的建设结合在一起,大多数公共建筑和高密度的住宅区集中在轨道交通车站周围,使新城的居民能够方便利用轨道交通出行。

在中心城区,公交系统与完善的行人和自行车设施相结合,共同维持并加强了中世纪风貌的中心城区的交通功能。

哥本哈根区域拥有170万人口,其中城区人口50万。

早在1947年,该市就提出了著名的“手指形态规划”,该规划规定城市开发要沿着几条狭窄的放射形走廊集中进行,走廊间被森林、农田和开放绿地组成的绿楔所分隔,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该规划得到了很好的执行。

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沿着这些走廊从中心城区向外辐射,沿线的土地开发与轨道交通的建设整合在一起,大多数公共建筑和高密度的住宅区集中在轨道交通车站周围,使得新城的居民能够方便地利用轨道交通出行。

同时,在中心城区,公交系统与完善的行人和自行车设施相结合,共同维持并加强了中世纪风貌的中心城区的交通功能。

作为欧洲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哥本哈根的人均汽车拥有率却很低,人们更多的是依靠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来完成出行。

启示与借鉴:

——通过长期规划来引导城市发展

——利用轨道交通系统引导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