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2397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docx

《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docx

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

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

简而言之,自主招生是指高校通过自主考试选拔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通过考试并签订协议的考生高考后可低于学校录取分数线若干分录取。

  2003年,当教育部宣布、“全国22所部属高校作为高考自主选拔录取首批试点院校”后,曾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被教育界人士称为“我国高招制度的破冰之旅”。

自主招生指符合条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中学和自主招生学校评审后确定名额,高考以后最终确定是否录取。

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最少可以享受降20分的优惠,不少院校是达当地本科一批分数线即可,并由考生自主选择专业。

自主招生高校2006年时已经增加为53所,2008年增到68所至今。

  2009年进行自主招生的68所普通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

  再有,11月7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后生源质量好的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将不再设定5%的上限。

目前,北京大学等高校已明确表示2009年自主招生比例设定为10%。

尽管早在去年教育部出台的自主招生政策中就有了“生源较好的试点高校可适当扩大自主选拔录取人数”的语句,但这一利好在今年终于被明确,这意味着自主招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被倡导着。

 5、招生程序

  一.试点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自主选拔录取方案,并纳入本校招生章程,向社会公布,时间在11月上旬。

  二.符合试点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条件的优秀高中毕业生,经所在中学推荐或其他形式提出申请,由中学向试点学校提供考生在校德智体美发展情况以及获奖、特长等证明及写实性材料,材料递交截止时间在11月底或12月初,京外高校通常在12月中旬截止。

  三.试点学校组织专家组,进行材料审核后确定入选考生名单,绝大多数高校在12月20日之前公布材料初审结果,笔试面试则在元旦前后举行,部分学校在1月中旬面试。

  四.入选考生名单在省招办和高校网站及社会媒体公示,通常在1月下旬或2月上旬。

  五.入选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高考后各高校按照原来的协议进行选拔录取。

  六.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名单通过省级招办和本校网站及社会媒体对外公示。

6、考试内容

  笔试科目分文理,语数外三科必考,通常理科加考物理化学,文科加考历史政治,考试形式3+1。

也有少量高校在语数外的基础上看考生填报的志愿方向只加考一科,如中国人民大学;也有极特殊考10科满分1000分的,如复旦大学。

  面试普遍采用无领导小组面试,特别优秀者加试个人面试,面试重视考察个人综合能力。

  7、命题风格与难度

  自主招生笔试并没有统一的命题大纲,原则上为高考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

但命题思路迥异于高考,更注重跨学科综合和创新思维,并结合社会热点。

考试难度略大于高考但小于学科竞赛。

  面试题可以谈的没有难度,只有灵活性,讨论难度没有实际意义。

面试灵活性超乎想象,匪夷所思。

所要考察的能力涉及方方面面,报考不同大学不同专业时要提前了解该校该专业的风格。

 8、招生院校

  2010年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76所高校名单:

  观看名单我们发现,北京高校有19所全国重点大学具有自主招生资格,考生报考时务必不可眼睛只盯着清华北大。

通常我们心目中的理想学府都具备自主招生资格,故而优秀生应提前为自主招生做好准备。

  9、特殊高校

  有以下三所特殊高校进行提示。

  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两所大学具有高度的自主招生权。

在自主招生过程中直接签订预录取通知书,学生仍然参加高考,但高考成绩仅为参考。

这其实是自主招生的深度探索,仅对上海市部分重点中学实施;

  南京邮电大学仅对江苏生源展开自主招生,故未列出。

  10、未来趋势

  从2009年起,生源质量好的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将不再设定5%的上限。

2009年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已由原来的68所扩大到76所,高校招生自主权也在进一步扩大。

  随着自主招生改革的逐年深入,每所大学都在竭力通过自主招生吸纳更多优秀人才,甚至因此调整了在部分省市的招生计划;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同学开始关注自主招生,为高考提前赢得优势。

  2009年,仅清华北大两所高校通过自主招生就录取了2256名考生,在北京获得北大清华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就有326人,这表明从北京市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有近50%都有自主招生加分。

  自主招生必将成为优秀生必争之地。

您认为,自主招生能保证公平吗?

您认为,自主招生能保证公平吗?

  最近,教育部明确取消自主招生5%的名额上限,很多大学自主招生名额都达到10%或者更高!

2009年,全国有53所重点高校进行自主招生,众多学生通过这个考试获得20到60分不等的加分,或者直接被高校录取!

自主招生的公平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有人认为,自主招生是国际通例,是选拔人才的先进经验,即便有弊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要大胆尝试,不断进步。

  也有人认为,自主招生往往成为特权阶层敲开大学校门的捷径,损害的是教育公平,也无益于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应废止。

  你赞成自主招生吗?

所有的国际一流高校都是自主招生,我们是否应该也是如此?

自主招生能做到公平竞争吗?

自主招生如何选拔学生?

能保证优秀吗?

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变化呢?

6月23日晚9:

35《开讲天下》欢迎收看。

请教我这样的条件参加自主招生是否弊大于利?

2006-12-1222:

03

提问者:

默沫云|问题为何被关闭|浏览次数:

1607次

我在市重点中学.据我们老师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学校还没有受到自主招生

的优惠的学生.她说自主招生对我们来说弊大于利.因为最后如果考不上,还有可能影响高考复习.而且,我听说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不是具备教优秀的硬件,就是综合素质教高.我是一个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没有获得过什么奖项,也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但是对知识充满好奇,也乐于去学习新的东西

特别想尝试一下.虽然对自己说即使失败了,也不后悔,因为这个过程会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对以后的人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现实

残酷,自身的能力让我犹豫不决,请哪位过来人帮忙指点?

谢啦

中国现状下自主招生不公平。

姑且不说暗箱操作,单纯是面试环节就可能让家庭困难的优秀学生望而却步,如果自主招生成为仅仅为有财力的孩子准备的道路,那无疑失去了教育的公平性。

看看港大在大陆招生政策的转变和他们的解释,会有启发的

自主招生的利弊

利:

可以增加被高校录取的机会。

你想想,自主招生成功后,可以降20-40不等的分数,多么可观哟。

弊:

学生选校不适当。

过高,高考后,即使降分也录不到;过低,高考成绩远高于录取线,自主招生的优惠也用不上。

那你前面为自主招生的一切忙碌,都是白忙。

还可能影响你正常的高考复习。

总之,能参加自主招生是件很好的事,但一定要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

否则,好事变坏事了

高校自主招生:

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自2003年教育部允许部分高校实行自主招生以来已九年时间,并且相关高校不断探索自主招生方式,出现了业界俗称的“北约”、“华约”、“理约”三大高校自主招生联盟。

然而,高校自主招生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今年的自主招生开始以来,三大联盟各出奇招竞相招生,又使高校自主招生的话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赞扬和支持者有之,批评甚至完全否定高校自主招生者也大有人在,其中包括已取得高校自主招生权的一些名牌大学校长。

  公允地说,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不可能十全十美。

实行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初衷无疑是好的,经过实践证明也有一定成效。

因此,完全否定高校自主招生的举措似乎显得过于武断。

因为高考“一考定终身”模式的弊端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改革便没有出路。

然而,高校自主招生究竟是部分地克服还是变相地增强了高考制度的弊端?

高校自主招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经过近十年的实践,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已到了总结经验,权衡利弊得失的时候了。

  为此,我们不妨把支持和反对甚至否定高校自主招生正反两方的诸种理由作一梳理和归纳。

首先,赞成和支持高校自主招生者,其主要理由有四点:

  第一,高校自主招生是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和教育部的有关要求,加强高校选拔人才的自主性,体现综合性大学人才选拔的独特性,与高考形成区别,推动中学素质教育深入开展。

 

  第二,高校自主招生可以使贫困地区的优等生增加进入名校的机会。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针对社会热议的“自主招生”问题表示,这是在普通高考之外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和渠道,不会成为新的“小高考”。

  第三,高校自主招生是我国高校积极主动求发展的举措,是为了与国外大学争抢好生源。

因此针对批评高校自主招生是“拉生源”的指责,有位大学副校长明确地说:

“国内高校不主动争取,拔尖人才就被国外高校争取过去了!

”媒体报道时戏称:

“我不抢,难道让给国外高校?

  第四,高校自主招生是为了给考生更充分的选择,根据综合性大学对人才选拔的不同需求,更加突出对学生视野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未来学习潜能的考查,以此来选择人才。

  而反对甚至甚否定高校自主招生的主要理由则是:

  第一,自主招生的实际效果与期望之间有不少偏差,自主招生考试与99.9%以上的考生没有直接关系,较大规模自主招生联盟的出现使得自主招生笔试更像另一次高考。

  第二,对考生总体来说,这是一次机会不均等的不公平竞争。

实际上这是在高考之外给某些人开了“一扇后门”,在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不甚完善的状态下,谁也不敢保证在有些招生环节不会滋生腐败现象。

  第三,各个高校之间互出奇招“抢生源”,有些大学自主招生宣传上声称给“偏才”开绿灯,有的以出偏题吸引眼球,有的学校被媒体评为“写篇评论就能上大学”等,这些均与促进中学素质教育的初衷相去甚远。

  第四,两大联考同盟,把考试放在同一天进行,这种排他性的竞争有悖真正的自主招生,很有一种垄断竞争的味道。

  第五,“自主招生还存在着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其过程的公平性。

”有批评者指出,所有自主招生考试都有有形的和无形的门槛。

因此,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完善现有的统考制度,并实行平行志愿,增加统考次数,规范学校面试。

  有学者认为,确切地说,我国现阶段推进的高校自主招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而是“伪自主招生”。

不少人巴望着自主招生改革到此为止!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自主招生本是高校拥有的基本办学权利。

然而,现在的自主招生,一是与高考集中录取制度相联接,考生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后仍须参加高考,并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必须把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校作为第一志愿。

那么,这意味着,自主招生并非学生和学校真正意义上的双向选择,而是某些高校“抢生源”的一种手段;二是自主招生演变成自主考试,结果考生要参加好几所学校的自主招生,对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对中学教学来说,这无疑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因此,考生所在的学校、教师和考生普遍对自主招生有反感情绪,便不足为奇了;三是大学管理制度并未同步改革,相应的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和学生自治在高校没有实行,这便使得自主招生的公平性遭到普遍质疑。

  至此,高校自主招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便不言自明了。

诚如有学者所言,应当按照我国教改《规划纲要》明确的自主招生改革方向,即“高水平大学联考+自主招生”推进高考制度改革,真正发挥自主招生深化素质教育、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积极作用。

针对高考最为诟病的“一考定终身”,我们认同某学者提出的观点:

是否可以增加一次考试?

增加一次考试比自主招生联盟的“小高考”,更具公平性和合理性。

这样,所谓“中学校长推荐制”是否成功?

自主招生能否避免“暗箱操作”?

自主招生是否会造成新的“城乡差距”?

未来自主招生会不会取代高考?

等自主招生引发的热点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了。

自主招生推荐制弊大于利!

现在很多大学在扩大自主招生名额,有些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大学想通过这种方式招到更多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这种招生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目的也是好的,五十年或百年以后这种招生制度或许行得通,现在实行这种制度有点过早,与社会现实不太相符,扩大自主招生必须要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我们的自主招生工作中能做得到吗?

   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很强的,各种人际关系也相当复杂,现在现实生活中的“同学关系”、“老乡关系”、“亲戚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领导关系”、“权力关系”。

等等关系,都会干扰到自主招生的公平性,现在每所重点中学最多一到二个自主推荐名额,一所重点中学全面发展的学生,少者有十几名学生,多者有二十几名的学生是全面发展的学生,现在只推荐一名,那么这名学生除了全面发展外,必须还得有过硬的人际关系,否则,你再优秀也轮不到你!

你说这是公平吗?

对那些没有被推荐到的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为了某一名学生,而伤害了大部分同学的心,同时,这种招生制度在普通老伯姓的心中永远失去了信任度,你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通过高考分数来录取学生是当前最公平的一种招生制度,有些人会说,通过一考定终身,有些学习成绩好的,可能因发挥不正常,考不出好的水平,埋没了人才,这话也不太对,你的学习成绩好,但到了考试的时候没有正常发挥,说明你的心理素质不好,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能说她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吗?

真正全面发展的学生,不管怎么考,都不会考得很差。

我女儿今年参加了高考,按她的平常成绩,在某省的排名至少在二十名之前,但她今年的高考就没有正常发挥,结果到了全省的五十几名,但我们做为家长的,没有半点意见和看法,我也是八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可以说再也找不出比高考更公平的招生制度了,因为高考分数是最公平的。

   今年我参加了某省高考招生见面会,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公平、公开、公正”的含义了,你有多少分数,你就能进什么等次的大学;你有多少分数,就能进你喜欢的某个专业,你少一分也不行,投档都是电脑控制的,任何人都帮不了忙,只有考生的分数才能帮到自己的忙,因为,分数是最公平的。

自主招生”,弊大于利!

——话说国家教育

连赶五场“小高考”后,有考生感慨——  自招试题缺少学校个性特色

    昨天沪上多所高校进行的自主招生文化测试,虽然看似不如元旦“小高考”那般激烈,但许多参与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老师,却仍对自主招生及整个高校的招生安排,有“自己的话”要说。

    

先考哪门学科好?

    不知是出于巧合还是有意安排,昨天的自主招生高校在测试科目的安排上,不约而同地将英语放在了上午的第一堂考试,而语文考试则成为“压轴大戏”。

这与传统的高考考试科目安排正好相反。

    我国的高考历来是将语文放在最先,七宝中学心理教师杨敏毅说,这是因为语文考试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上手”,无论是阅读分析或作文,考生都会“有内容可答、有内容可写”,当堂考试下来大多数人也会自我感觉比较好,而如果将数学作为第一堂考试,大量存在的“卡题”现象会极大影响到以后的考试情绪。

    但此次在自主招生时却一反常态以外语“打头阵”。

有专家说,其实这样的安排或许更科学一些,因为外语需要记忆的东西最多,比如单词、语法、句式等,在三天的高考中越考到后几场,记忆的“消失”现象会随着心理的紧张而愈发严重。

所以,先考外语的好处就是能让记忆充分施展出来,一旦这一关过了,那对其他考试的记忆内容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心理暗示作用。

“最好是像这次华东师大、东华大学等高校安排的那样,文科与理科交替考试,以便让考生的大脑思维能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

”有高校招办负责人如是说。

    

试卷缘何多相似?

    北大、清华、中国人大、北京科大等好些个大学一路考来,直到昨天来上海参加某高校的招考,山东的一位男生“久经沙场”之余却语出惊人:

“连考了五次,我真没感觉到自主招生考试有什么特色,特别是很少有体现学校办学个性的考试内容。

    我国近两年不断扩大高校自主招生的规模,目的就在于打破高考的“大一统”,以突出各校的办学特色和招收到符合学校专业发展意愿的特长学生。

然而,在目前许多高校的自主招生中,试题的“通用性”显然很难体现出自主招生的特色。

比如,明明是以工科见长的高校,但数学题却只想着与“奥数”接轨;外语院校的招生,考的内容还基本上是停留在“哑巴英语”上,对听和说的要求却仍旧很少。

有中学校长提出:

“自主招生不应该变相成理科竞赛,试题要力求深深打上学校的文脉烙印,比如即便是过了十年或二十年,也要能让人一看就知,这份试卷是像中科大出的,而另一份试卷则极具北京大学的风格。

 

现阶段自主招生弊大于利

高考结束后,一些媒体连续刊发文章,反思当下高考的一些弊端,提出新的改革设想。

比如有媒体刊登一大学教授的文章《高考改革:

逐步推行各高校自主出题判卷》,认为“似乎我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保留现有的考试机构,让这些机构依然担负组织高校入学考试的职责,但是考题由各个高校来出,考卷也由高校自己判。

其实,这样的建议近年来一直不绝于耳。

去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不仅自主出题判卷,而且以面试成绩为主、高考成绩为辅,主要根据面试表现录取大学生。

我一点也不怀疑这些建议和变革尝试的美好初衷,我更不否认目前应试教育和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

但是,自主招生带来的颠覆性结果,可能事与愿违。

尽管中国的高考入学考试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尽管很多人对高考指挥棒爱恨交加,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这是所有选拔、竞争事项中相对最为公平的一项。

作为一个考生家长,尽管我的孩子仅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学,但我以为高考是能够检验一个人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的。

尽管可能存在一次性的偶然因素,但如果成绩相差50分以上,差距也是一种客观存在。

尽管有许多加分的因素,尽管各地有不同的分数线,尽管过了这条线后,对舍高而取低的现象将很难避免和约束,但是,毕竟还有一条成绩线。

对多数人而言,这条线是公正的;高考的成绩与个人志愿的实现是呈正相关的。

教授说,“改革最大的好处在于,由于出题从内容到形式的五花八门,百花齐放,中学教学就可能跟不上了,当然也就不用跟了。

这样就把中学乃至小学教学从应试的魔掌中解放出来,要想提高升学率,惟一的法门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

”问题也就在于此。

谁能保证由一所大学教师出的题,比由一个地区的一批专家出的题,更能全面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呢?

看看去年复旦和上海交大的面试题,如“你一生中是否受到过挫折”、“你觉得作为一个团队的领袖,应具备哪些素质”、“如果你在政府部门身居要职……”、“你对上海房屋规划中的房屋间隔问题了解吗”、“对可怜之人必有可恶之处有何看法”等等问题,作为录用大学毕业生甚至是招聘中层领导干部的试题可能更为合适;用于判断一个中学生的素质,真有点儿风马牛不相及。

或许更为重要的是,面试形式导致不公和腐败的几率要远远大于现行的高考制度。

如果现行的集中命题、统一标准、封闭阅卷、计算机录取的考试形式,尚不能彻底杜绝不公和腐败现象,那么,靠社会监督下的学校和教师自律,以信誉作担保,就更近乎是痴人说梦了。

“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就不行”,你又能拿出什么证据说人家以权谋私呢?

在痛斥“唯高考论”、“唯学历论”的时候,人们往往举出比尔·盖茨、钱钟书这样的例子。

其实,这只是极端的案例。

自主招生将会埋没更多的“盖茨”和“钱钟书”。

大量的统计数据证明,人的综合素质、谋生能力、生活水平还是与学历成正相关的。

一些人总爱说中国是应试教育、国外是素质教育,但有几个人对国外教育体系作过深入的考察,告诉我们素质教育是怎样进行的?

去年有媒体曾有“法国的考试竞争如火如荼”的报道,告诉我们在法国“小学毕业考试是全国统考,中学阶段也择校,名牌大学重视成绩排名”。

我的一个在美国的至亲告诉我,他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越来越紧,因为官方也越来越意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

利与利取其重;弊与弊取其轻。

实行自主招生弊大于利。

高考应该改进和改良,但决不能改革或改变。

我以为,如果颠覆了高考的公平底线,带来的只能是一场灾难。

高校自主招生,利大还是弊大?

  今年,全国有22所重点高校将开始自主招生试点。

从国际一流高校的办学实践看,高校自主招生确实是选拔、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办学质量的可行途径。

而且有利于破除我国现行考试制度一考定终身等弊端。

另一方面,联想到近几年发生在招收保送生、特长生和高考录取过程中的丑闻,社会又担心这些有权自主招生的学校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你认为目前高校自主招生,利大还是弊大?

  赞成意见:

  “双赢”的选择------从1977年至今,高考一直作为中学生教育的指挥棒,常常是“分数说了算,素质靠边站”。

不少学有专长的学生,为了全面提升文化成绩,极不情愿地割舍了专业特长,而一些大学往往因招生分数线的限制,不得已将一批真正对大学某学科特别感兴趣且很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拒之门外。

此类现象沿袭多年,对于教、学双方而言无疑是一件憾事,也绝不利于科研和实务的进展。

于是,新近出台的自主招生政策成为高考纰漏的一种弥补。

它既调动了学生钻研专业学科的积极性,又为大学延伸了学前教育,为专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办学水平的提高、朝国际方向靠拢提供了契机,是招生环节中的“双赢”。

那些对自招过程中走后门、塞红包现象的担忧,会随着网上公布、民众监督机制的逐步完善日益消解。

  有助破解现行高考弊端------在现行高考及录取模式下,一些小插曲常令人扼腕:

每年都有一些品学兼优、成绩优秀的学生,只因高考发挥失常而名落孙山。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学生单科成绩突出,但因总分成绩不够而不能进入高等院校深造。

面对这种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今年开始在部分高校实施的自主招生无疑是一项令人欣喜的改革。

自主招生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中学教学改革和高考制度改革,让那些平时成绩优秀、高考发挥欠佳的学生照样有进名牌大学的机会。

对于志愿没有报好,分数却考得很好的同学而言,无疑,也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而像诸如当年非常偏科的历史学家吴晗、被誉为“文化昆仑”却在数理方面很差的钱钟书,先后发明创造了20多件作品,其中15件获省市一二三等奖,有3项先后获国家专利的福建“小发明家”胡铃心之类的“偏才”,此项改革也为他们进一步深造提供了机会。

此项政策的推广,不仅对大学生个性化培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将引导中学生更加注重平时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自主招生,这一改革使高校在选才方面有了自主权,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者独特的办学理念,培养和发扬大学精神,符合高校自主办学的教改方向,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

  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而进行改革。

作为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更需要面向市场,参与竞争,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和壮大自己。

高校招生,一直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种计划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