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探索.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2317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探索.docx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探索.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探索.docx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探索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探索

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探索

摘要: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体现。

谨慎性原则的广泛应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虚夸资产、虚增利润的现象发生。

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阐述了谨慎性原则在新套计准则中的应用,并对其实际应用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

谨慎性原则,合理性建议

Prudenceprincipleinnewaccountingstandardsapplicationandexploration

Abstract:

TheprincipleofprudentbusinessaccountingisanimportantprincipleinthenewaccountingstandardsofChina,hasmadefullapplicationandembodiment.Theprudenceprincipleiswidelyapplied,isconducivetothepreventionofenterpriseexaggerativeasset,falseprofitphenomenon.Alsohelpstoimprovethepetitivenessofenterprisesinthemarket.Expoundstheprincipleofcautioninthenewsetofaccountingstandardsintheapplication,andtheapplicationtoputforwardreasonablesuggestions.

Keywords:

Theprincipleofcaution,reasonablesuggestions

1引言1

2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必要性1

2.1含义1

2.2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1

2.3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1

2.4有利于规避不确定因素或风险2

3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2

3.1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2

3.2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2

3.3收入的确认3

3.4或有事项的确认3

3.5关联方交易的披露4

4、谨慎性原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5

4.1谨慎性原则的相关条款缺乏可操作性5

4.2会计人员在操作实务中带有极大的主观性5

4.3谨慎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冲突6

4.4市场价格机制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制约6

5.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建议6

5.1建立相关条款使谨慎性原则具有可操作性6

5.2积极防止人为操纵的行为出现6

5.3要加强监督,强化约束机制7

5.4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7

总结:

7

参考文献8

致谢9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WTO,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通用的商务语言,会计信息能否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投资者的正确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

因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也应引起我们的至关关注。

2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必要性

2.1含义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时,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就是资本保持或资本维持,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谨慎性原则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2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进深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当尽可能建立在比较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对资产估价和收益计量用宁低勿高,对损失和费用计量采取宁高勿低的方法,以回避或转移经营风险。

这就使企业有效避免短期化行为,保护各会计主体所拥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从而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2.3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近几年,虚假会计信息日趋泛滥,已严重危及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规范会计行为、治理会计环境、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领域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谨慎性原则要求适度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这将对会计人员随意操纵企业会计利润的行为形成一定的遏制作用,有利于企业提供更加客观的会计信息。

2.4有利于规避不确定因素或风险

对于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遵循谨慎性原则预先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可以客观、审慎地反映经营中的风险因素,规避或转移未来不确定的风险损失,防反于未然,促使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始终保持较为清醒的认识,不至于被“过分乐观”的情绪所左右,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3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3.1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第四条规定:

“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第六条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第十五条规定“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人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具体应计提的减值准备有;存货跌价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生物资产跌价或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交易性证券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建造合同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准备、出租人未担保余值减值准备、未探明矿区权益减值准备等。

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实施,其实质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保证了各项资产的真实性,符合谨慎性原则。

3.2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一固定资产》第十四条规定:

“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人账的土地除外。

”而旧准则对不使用、不需用和闲置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有些上市公司在经营业绩不佳的情况下任意调整固定资产的类别,将在用的固定资产列为闲置,降低因计提折旧而增加的费用金额来调整利润,使得财务报表不能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

而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以保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成本费用的连续性,更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3.3收入的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一收入》第二条将收入的定义如下: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因此。

收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

②收入的取得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者资产增加和负债减少两者兼而有之,最终将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③因所有者投入资本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不属于收

由此可见,《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收人确认标准更加稳健。

如商品销售交易中。

要求企业正确判断是否将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卖方;企业是否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的权利,也没有对已售出商品实施控制;收入的金额是否能够可靠地计量;与企业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是否能够可靠计量。

只有企业的销售满足了上述五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

否则。

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即使收到贷款或已发出商品,也不能确认收人,这些规定使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更加谨慎,可防止高估收入。

3.4或有事项的确认

新《或有事项》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不应当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同时对或有事项确认作了明确的规定;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企业应将其作为负债:

①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②该义务的履行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③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或有负债的会计处理主要运用“预计负债”科目,合理地预计负债。

此规定有效防止虚增资产,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3.5关联方交易的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一关联方披露》第二条规定:

“企业财务报表中应当披露所有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相关信息。

对外提供合并财务报表的,对于已经包括在合并范围内各企业之间的交易不予披露,但应当披露与合并范围外各关联方的关系及其交易,”具体要求如下:

①企业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

均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母公司和子公司有关的重要信息。

②企业与关联方发生关联方交易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该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交易要素,

③关联方交易应当分别关联方以及交易类型予以披露;

④企业只有在提供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才能披露关联方交易是公平交易。

该准则的发布与实施限制了企业利用关联方交易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符合谨慎原则。

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客观地了解和分析企业的经营业绩。

如:

(1)实际成本计价下,发出存货的成本按什么价格计价。

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采用后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

企业作出的任何一种选择,都会使当期利润偏高或偏低。

(3)固定资产采用快速折旧法还是采用直线折旧法,也会影响到当期利润偏高或偏低。

(4)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时,可分别按投资总体、按投资类别、按单项投资计提。

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重比较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金额10%及以上),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计提跌价准备,但究竟采用哪一种,企业自定。

(5)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一般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和比例由企业自定。

诸如以上情况。

都会由于选择性较强而出现不同的结果,形成资产价值和利润不实的情况。

(6)由于谨慎性原则本身具有较强的倾向性,本期利润稳健了,对后期却不稳健。

比如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使得当期利润计算偏低,期末存货价值减少,会导致以后期间销售成本偏低,从而使利润反弹。

对于期末存货占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房地产开发公司)来说,这不失为操纵利润的手段。

由此,企业可能在某一会计年度注销巨额呆滞存货,计提巨额存货跌价准备,实现对存货成本的巨额冲销,然后次年就可以顺利实现数额可观的净利润。

这种盈余管理只需对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作过低估计,而无需在次年度大量冲回减值准备即可实现,因而具有更强的隐蔽性。

4谨慎性原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1谨慎性原则的相关条款缺乏可操作性

由于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规定不明确,导致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目的来随意选择会计核算方法,这样就使资产和利润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如:

企业在计提坏账准备时,可以自行确定计提比例;在核算存货发出成本时,可以随便选择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也可以任意选择直线折旧法或加速折旧法;在存货的期末计价中确定“可变现净值”等,这样会使当期的利润不符合实际情况。

由于相关条款不明确,很容易被操控,为企业的盈余管理留下一定空间。

4.2会计人员在操作实务中带有极大的主观性

由于谨慎性原则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很多时候依靠人的主观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所以此原则的运用会使会计工作可能发生一些与客观实际不符,无疑会对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谨慎不足。

由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会使效益较好的企业利润下降,会使效益差的企业变为亏损。

有些企业领导或地方政府害怕企业因贯彻谨慎性原则造成各项经济考核指标下降,影响他们的“政绩”,于是不用谨慎性原则或滥用谨慎性原则,最终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利益。

二是“过度”谨慎。

一些企业出于避税及其他目的而“宁可多计损失,不能预计收益”,导致对应入账的不入账,对应按规定标准计提的成本费用,故意扩大计提的范围和标准,甚至设置秘密准备,出现过度谨慎。

4.3谨慎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冲突

会客观性原则就是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而谨慎性原则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这明显与客观性原则相矛盾。

同时,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中的市价确定,或有损失的确定都带有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包含着一定的难以辨认的主观因素,直接威胁着会计信息的如实反映。

此外,谨慎性原则在维护出资者和企业利益方面以种种方式促使企业采取“审慎”的行动达到既定目标,最终可能失去“不偏不倚”的立场。

4.4市场价格机制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制约

从当前的市场状况来看,除了对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债权投资以及少数商品在市场上和有关部门颁布的价格信息外,许多商品的市场价格信息难以获取,并且绝大多数商品及股权难以确定其公允价格,即难以确定资产的可变现价值,包括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及可能性均是会计人员难以把握的,这往往靠他们的职业判断力。

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公允价值”的确定,存货跌价准备中“可变现净值”的确定等都因为市场价格机制的不健全,缺少市场价格信息,使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非客观性,均难以使谨慎性原则得到适当落实。

5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建议

5.1建立相关条款使谨慎性原则具有可操作性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与制度规定不够明确,才给虚增资产和操纵利润等现象创造了一定的空间。

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解释性规定,限定上市公司具体业务的操作,最大限度的保证其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在适度稳健的会计实务中,可以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前提和应用条件进行必要的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人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5.2积极防止人为操纵的行为出现

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使会计核算更加统一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同时,也给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更大的自主权。

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谨慎性的会计政策,如何使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

都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判断。

因此,会计人员应认真学习、贯彻《会计法》和有关财经法规,要积极投身会计工作实践,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判断水平,坚持真实、公允的原则,客观、公正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3要加强监督,强化约束机制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成本的存在,内部人都有动机进行会计利润调节。

为了减少这种倾向,有必要引进外部监督机制。

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专业人士能够对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合理程度进行评价、监督,保证谨慎性原则的适度运用。

同时,企业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这是保证会计信息客观性、真实性的内部机制保障。

谨慎性原则的不当运用除了会计人员职业判定能力差等客观原因外,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利益相关者利用谨慎性原则人为调节利润,谋求自身利益。

因此,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内部牵制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减弱不当利用谨慎性原则的动机。

5.4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首先是对会计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事项进行判定时所体现的一种判定;其次,才表现为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不同的判定会导致其对方法的选择,当然也会导致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结果最终会影响到信息使用者非凡是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因此,凡是与谨慎性原则运用有关的、会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对目前和未来理性判定的信息都应在财务告中作出全面陈述,包括谨慎性原则的若干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应用的背景、产生的影响等。

总结

总之,谨慎性原则的充分贯彻和实施为补充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解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的会计核算问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该原则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运用中要注意采取一定措施,以增加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运用中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赵连卿,《浅析稳健原则及对其发展的思考》,见《上海会计》,2003年第11期。

【2】杨晴,《稳健原则与配比性:

会计准则中的两难》,见《四川会计》,2005年第12期,胡燕.论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正确运用——兼议谨慎性原则在新准则和新制度中的体现.商业会计,2001年第5期

【3】谢阳春,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分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2003年第3期

【4】胡婷,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几点思,浙江财税与会计,2003年第5期

【5】徐晓静,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谨慎性原则,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3年第11期

【6】王国栋,国效宁,谨慎性原则的运用,经济论坛,2003年第24期

致谢

多年企业管理咨询经验,专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精品管理方案,企业诊断方案,制度参考模板等

欢迎您下载,均可自由编辑

感谢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