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217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docx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docx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设计

 

信阳市平桥区肖王镇中心小学:

张斌

2017、4、27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例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材首先出示了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标注为10厘米。

先让学生依据图中给出的数据判断它们的体积是否相等,再让学生分别算一算它们的体积。

由此发现: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教材则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

“练一练”让学生初步尝试应用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不同体积单位的换算。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其换算,学习了长、正方形周长及面积的计算。

本单元又学习了体积的概念以及常、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这些都是学习体积单位间进率的重要基础。

面积单位的换算是在学过面积单位的基础上,用摆方格或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其推导的方法与面积单位进率的推导方法相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在探索体积单位进率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推导。

教学难点:

归纳相邻体积单位间换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进行猜想

1、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引导学生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单位间的进率。

3、提问: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猜想今天我们学习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交流:

有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从学生已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

 

二、自主探索,验证猜想

4、引入新课:

到底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

让我们一起验证一下。

复习相关旧知“1平方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

(1)师:

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想想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请画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上。

展示学生的推导过程,可请1——2名学生代表他们的小组上台述说,并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示意图——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画上100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形展示出来。

推导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师:

“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

你们能应用类似的方法推导出来吗?

”要求每个小组将推导出来的结果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纸盒表示出来。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推导过程。

请1——2名学生上台叙述他们的推导过程:

正方体棱长1分米,也就是10厘米,体积就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

并将他们做好的模型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3)全班归纳总结:

教师用课件动态展示将一 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分割成1000个棱长1立方厘米正方体的过程,并在示意图下醒目地写上: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板书)

独立探究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1)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2)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自已的想法是正确呢?

(3)小结:

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6人一组,回忆并再次经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

 

 

学生6人一组,进行探索、推导。

教师巡视各组情况并进行指导:

让每个学生在1平方分米的纸上画出100个小格,然后贴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盒块的6个面上。

这样,就得到一个“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数学模型。

 

学生自已尝试解决问题。

交流各自的思维过程:

棱长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

所以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板书) 

 

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出发,在复习中感知,在观察中大胆猜想,在课件的演示和计算活动中进行验证,让学生经历了从旧知到新知,从感知到理解的过程。

同时,把课件的演示、学具的观察与摆一摆、数一数紧密地结合,学生在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同时,较好地建立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空间观念,为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三、巩固深化,归纳方法 

5.完成教材第30页“练一练”。

(1)、完成练习七第2题。

(2)、完成练习七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自已的思考方法。

让学生先审题,观察题目的特点,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合理选择练习,先是让学生明白算理,之后又让学生在应用中理解进率的作用,使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成功中进步。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帮助学生把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梳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更加深刻的印象。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高级体积单位的名数×进率→相邻的低级体积单位的名数

低级体积单位的名数÷进率→相邻的高级体积单位的名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