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210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docx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docx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

1。

概述

四川毛滩电站位于四川夹江县顺河乡境内的青衣江干流上,是千佛岩电站至青衣江汇口河段推荐的两级规划方案中的第一级.采用河床式长尾水渠开发方式,工程开发任务为发电,兼顾灌溉、防洪、城镇工业、生活及景观用水.

左岸防洪堤道路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桩号为左防K2+101.7~K6+574。

76,全长4473米,路面宽度为5~9。

3米。

道路设计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20cm、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为10cm,分两层施工,用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成型.

2。

配合比设计依据:

2.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

2。

3《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1999

2.4《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

2.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

2.6《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2.7《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设计图》要求;

3。

设计资料:

3.1左岸防洪堤顶道路是该电站物质运输通道和库区景观道路。

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厚为20cm,7天无侧限(浸水)抗压强度要求值为3。

0Mpa(A级交通道)。

3。

2 水泥要求强度等级为32.5Mpa(初凝时间要求3h以上,终凝时间要求6h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宜;碎石集料压碎值小于30%;碎石集料中小于0.5mm颗粒材料的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碎石集料级配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要求;如表1

 适宜用水泥稳定颗粒组成范围  表1

结构层

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

液限

塑性指数

31.5

26.5

19

9.5

4。

75

2.36

0。

6

0.075

(%)

基 层

100

90—100

72—89

47—67

29-49

17-35

8—22

0—7

〈28

<9

注:

集料中0。

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

075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

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

3.3施工时混合料采用厂拌,铺筑现场采用摊铺机摊铺,一层碾压成型,基层

压实度指标按98%控制。

4.设计步骤

4.1原材料选定及检验

4.1.1水泥:

采用铜陵水泥厂生产的陵沪牌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32.5Mpa,经检验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有关规范和图纸设计的要求,可以采用。

其主要技术指标试验结果列入表2中。

 水泥材料试验结果汇总表 表2

检验项目

规定值

检验结果

细度(%)

〈10。

0

4。

2

安定性(沸煮,雷氏夹法)

合格

合格

初凝时间

〉45min

3h25min

终凝时间

<10h

6h11min

抗压强度(Mpa)

3d

11。

18.0

28d

32。

42.0

抗折强度(Mpa)

3d

2.5

4.2

28d

5。

6。

8

4。

1.2粗、细集料 :

采用兴瑞石料场生产的碎石,规格为:

9。

5~31。

5(mm)、4。

75~9.5(mm)和0~4.75(mm)石屑;碎石集料压碎值为21。

3%,石屑中小于0.5(mm)粒料中液限为14.5%,塑性指数为2.0;含泥量:

9.5~31.5(mm)为0。

7%;4。

75~9.5(mm)为2.2%;.对三种碎石材料进行筛分试验,根据筛分结果经计算级配满足设计要求,试算调整结果如表3。

    石料筛分和集料级配计算结果表     表3

 集料组成

规格(mm)

拟用百分率

(%)

筛孔(mm)

各级集料分计筛余百分率(%)

组成后级配

规定级配范围

通过率

(%)

(一)

(二)

(三)

分计筛余

(%)

累计筛余

(%)

通过率

(%)

9.5—31。

5

4。

75-9。

5

0—4。

75

30%

38%

32%

31.5

0

0

0

0

100

100

26。

5

6。

5

0

0

1。

9

1.9

98.1

90—100

19

46。

8

0

0

14.1

16.0

84.0

72-89

9.5

45。

8

25。

0

23.2

39.2

60。

47—67

4。

75

0.7

64。

1。

7

25.2

64.4

35。

6

29—49

2.36

0

9.5

28。

1

12.7

77。

1

22.9

17—35

0。

6

0

0

31。

7

10。

87。

7

12。

3

8-22

0.075

0

0

36.2

11。

6

99。

3

0。

7

0—7

4。

2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

  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设计要求7天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不小于4。

0Mpa,根据经验水泥剂量按4.5%、5。

0%、5。

5%三种比例配制混合料,即水泥:

碎石为; 4。

5:

100;5。

0:

100;5.5:

100;

4。

3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对三种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料做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出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结果见表4

    混合料标准击实试验结果表  表4

水泥剂量(%)

4.5

5。

5.5

最佳含水量(%)

4。

5。

1

5.2

最大干密度(g/cm3)

2.36

2。

37

2.37

4。

4测定7d无侧限抗压强度

4。

4.1制作试件:

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混合料强度试件的制备,按现行技术规范规定采用一个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按9个试件配制,工地压实度按98%控制,现将制备试件所需的基本参数叙述如下:

配制一种水泥剂量一个试件所需要各种原材料数量

成型一个试件按6500g混合料配制,取碎石和水泥的含水量为0%,先计算水泥剂量为5.0%的各种材料用量:

水泥:

6500*[5/(100+5)]=310g

集料:

6500*[100/(100+5)]=6190g

需要加水:

6500*5.1%=332g

4.4.2制备一个试件需要混合料的数量:

m=vρdk(1+w0)=2651×2。

37×98%(1+5。

1%)=6471g

4.4.3用同样方法对水泥剂量为4。

5%、5.5%的混合料制备参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列入表5中; 

混合料试件制作计算汇总表  ﻩ表5

水泥剂量(%)

4.5

5。

0

5.5

试件干密度(g/cm3)

2。

36

2.37

2.37

一个试件所需材料质量

(g)

水泥

264

293

321

9.5~31。

5mm(30%)

1760

1759

1751

4.75~9。

5mm(38%)

2230

2229

2217

0~4。

75mm(32%)

1878

1876

1868

需加水数量

300

314

320

一个试件混合料数量(g)

6432

6471

6477

附注(1)试件制作要求

1试件规格Ф150mm 高150mm;

2最少试件数量:

CV小于(10%—15%)时9个试件;

3试验项目:

3。

1水泥必试项目;         3。

4含泥量;

3。

2粗、细集料的筛分;压碎值; 3。

5击实试验;

3.3石屑的液塑限及塑性指数;    3。

6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4.试验仪器和设备:

均符合标准、规范、试验规程要求,全部经过计量标定;

5.报告中的有关数据:

5.1 配合比设计试验结果汇总表中的计算数据均为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5.2配合比设计中,有关数据是经过多次试验通过优选确定,试配强度是以CV小于(10%—15%)确定;

4.4.4测定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经6d标准养生1d浸水,按规定方法测得7d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见表6。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汇总表  表6

水泥剂量(%)

4.5

5。

0

5.5

强度平均值R(Mpa)

4。

4。

9

5.2

强度标准差σ(Mpa)

0。

33

0.42

0.41

强度偏差系数CV (%)

7。

7

8.5

7.8

RC0.95(=RC—1。

645*S)(Mpa)

3。

8

4.2

4。

5

是否满足公式RC0。

95(=RC-1.645*S)

4。

4.5 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要求,依据本配合比试验数据配制的水泥稳定混合料,进行了混合料延时成型试验;在延时两小时情况下强度和干密度损失后均满足设计要求。

结果见表7

延时2h最大干密度与抗压强度损失对照表  表7

项      目

延时前

延时后

损失量(%)

水泥剂量(%)

5.0

干密度(g/cm3)

2。

37

2。

32

3

RC0。

95(=RC-1。

645*S)(Mpa)

4.2

4。

0

5

是否满足公式RC0.95(=RC-1。

645*S)

附注(2)

1养生条件:

试件养生温度25±20C;相对湿度≥95%;标准养护6d,并在试验前浸水24小时;

2抗压试验:

加荷速度1mm/min;

4.5确定试验配合比(目标配合比):

通过以下方法确定水泥最佳剂量。

 

4。

5。

1比较强度平均值和设计要求值,根据试验结果,水泥剂量为5.0%,5。

5%试件强度代表值均满足且不低于4.0Mpa设计值要求。

4。

5.2考虑到试验数据偏差和施工中的保证率,对水泥剂量5。

0%,5.5%时强度数据通过公式 :

Rc0。

95(=RC-1。

645*S)验算,水泥剂量为5.0%和5。

5%的强度均能够满足设计强度指标要求。

4。

5。

3从工程经济性考虑,5。

0%的水泥剂量为满足设计强度指标的最小水泥用量;满足规范规定的路面基层抗压强度及压实度的要求,故为此配合比的最佳水泥用量。

4。

5。

4试验室目标配合比综合确定为:

  

水泥:

集料=5。

0:

100,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为5。

1%,最大干密度为2。

37g/cm3,施工时压实度按98%控制.

4.6确定生产配合比:

依据: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要求,视施工现场情况,对试验室确定的配合比进行调整,对集中厂拌法施工,水泥剂量要增加0。

5%,对粗粒土拌和,含水量要较最佳含水量增大0。

5%~1。

0%,所以经调整后得到的生产配合比为:

水泥:

集料=5.5:

100,混合料最佳含水量5.6%,最大干密度为2。

37g/cm3,施工时压实度按98%控制。

附注(3):

在配合比设计计算时对集料含水量按烘干至恒重时零计,但在工地施工时集料的含水量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上述生产配合比进行调整,得出最终的施工配合比。

附注(4) :

此次配合比设计原材试验和配合比试验报告后附.

5.配合比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5.1骨架材料的要求:

强度主要是取决于基层材料的质量。

公路等级越高,对材料的要求相应的提高,主要是碎石本身硬度和强度,更主要的是调整合理的级配以提高混合料的整体材料的强度。

所以,集料颗粒的最大粒径必须有限制(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

5mm),颗粒愈大在拌合、整平和摊铺时机械容易损坏,混合料更容易产生离析现象,平整度也难以达到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现今普遍采用最大粒径较小的基层材料。

但是,给石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