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密度评课稿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1858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密度评课稿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优质密度评课稿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优质密度评课稿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优质密度评课稿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优质密度评课稿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密度评课稿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

《优质密度评课稿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密度评课稿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质密度评课稿优秀word范文 14页.docx

优质密度评课稿优秀word范文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密度评课稿

篇一: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密度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课。

密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

学好本节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本节教材是在学习“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是质量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作了铺垫,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作了准备;更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法思想,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

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掌握“质量”和“质量的测量”的基础上,以实验、观察与分析为手段,让学生在讨论与总结中学习新的知识“密度”,少数部分学生能力稍低。

针对我校初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因材施教,合理分组,以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特长,使每组以至每位同学都享有成功的喜悦。

同时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桌上的木块、铁块、铝块、铜块,提出问题:

用什么方法区分它们?

学生回答出颜色。

(还有其他答案)

继续引导两杯透明液体,哪杯是水?

哪杯是糖水?

学生回答出味道。

继续提问:

除了这些方法,日常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分辨物质的方法?

学生思考并回答。

总结:

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等都是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

情景导入:

昨天我买了一枚金戒指,想知道它是不是真的,同学们帮我鉴别一下。

启发:

显然以上的方法都不好区分,今天同学们会学到一种有效的鉴别物质的方法,也就是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板书课题)

进行新课、科学探究

引言:

那么什么是密度呢?

下面我们就从已学的质量和体积入手,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1)出示体积相同的铝块和铁块,谁的质量大?

谁的质量小?

学生回答:

铁块质量大,铝块质量小

接着问:

你知道为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总结:

因为组成它们的物质不同,所以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2)以你的生活经验判断:

出示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哪个质量大?

学生回答:

体积大的木块质量大

总结: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不同,质量也不同。

2、猜想与假设: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记录表:

采集实验数据,并由学生分析数据

4、分析论证

通过探究,分别计算每个铝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并在图象上表示出来。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引入密度的概念。

有质量/体积若体积是1m3,1dm3,1cm3等单位体积的话,就有质量/体积=质量,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表示单位体积的质量。

(二)密度

1、概念: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根据速度定义,引导学生讨论说出密度的定义式。

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ρ=m/v

注意:

(1)ρ的读法和写法。

(与p的区别)

(2)密度公式适用于固体、液体、气体。

展示: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相同物质的密度相同,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单位:

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是复合单位。

有:

千克/米3kg/m3(板书)

讨论:

说出“kg/m3”这个复合单位的读法及物理意义。

若质量的单位为g,体积的单位为cm3,则密度的单位是:

g/cm3(板书)展示:

单位换算1g/cm3=1000kg/m3

学生练习做题。

学生查看小资料,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

找出最大密度的物质?

最小密度的物质?

同种物质,状态变了,其密度变了吗?

说明它们表示的物理意义。

(记住水的密度)

学生讨论交流:

如何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三)密度的应用

1、密度公式的变形:

求质量m=ρV;求体积V=m/ρ

2、看例题,然后出示变式习题:

展示:

例题

学生做题,讲解,点评学生做得情况。

【想想议议】一卷细铜丝,如何方便快速地知道它的长度?

需要什么器材?

如何测量?

如何计算?

(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启发,提示一下学生)

展示:

例题

三、小结

四、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2、5、6

篇二: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学校:

莘县古云镇中心初级中学姓名:

张士占时间:

201X-9-12

大家好!

我是来自莘县古云镇初级中学的张士占,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物理新教材第六章第二节。

本次说课我将分为五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压强、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三个内容,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密度公式的计算和应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也具备了一定实验、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成熟,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

·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公式单位,会查密度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领会比值定义这一科学思维方法。

通过自学了解密度的公式单位和密度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3、重点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理解密度的概念;

难点是:

密度概念的建立。

二、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情特点,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法,问题发现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1、情境导入(2分钟)

可以从一些影片的情境中,比如《唐山大地震》,提问“房屋倒塌,演员受伤了吗?

”“如果你是导演,该如何设计墙砖?

”从而引入新课。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2、互动交流实验探究形成概念(15分钟)

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师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今天所要掌握的内容,做出具体的安排。

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来设计比较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先了解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更深入的探究这一问题做好铺垫。

让问题简单化。

设计实验:

选择研究对象时,我准备了铝、铁、铜三种物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物质,可依据教

材进行实验,难度小。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学生动手,老师巡视引导,提示:

不要随意篡改数据,应该尊重实验数据,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

分析与论证: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我要求将数据图像化,以此培养学生用图像表达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学生经过自主分析数据,组内讨论,得出的初步结论还不完善,或还存在感想、疑问,急需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丰富实验素材。

评估与交流,组织学生开展全班交流,各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心得。

通过开放式的交流讨论,学生深刻的认识到: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不同物质,比值不同,比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从而得出密度的概念。

在以上合作探究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密度的概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同时也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全方位得到提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持久兴趣。

3、精讲点拨(10分钟)

重点讲述密度大概念、公式、单位及密度的应用;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

主要是对以上问题知识的解疑,让学生对概念得以巩固。

4、拓展应用(5分钟)

为使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密度的概念及这一物质的特性,安排稍微有点深度的题目,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5、全员达标测试(8分钟)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程度,安排了简单的测试,尽可能的使所有学生能够达标,所以测试内容比较简单,为下一课时的计算训练打下基础。

四、板书设计:

为了使学生对密度的知识有个系统全面的掌握,板书如下:

力求简单明了。

第二节、密度

探究: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概念: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ρ=m/v

单位:

kg/m3g/cm31g/cm3=1×103kg/m3

密度表:

五、教学创新:

1、本节课避免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我采用实验自主探究和自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建立概念,自主了解密度的公式、单位,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我除了让学生探究固体的特性,还探究液体的,甚至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各种资源探究气体的,力求探究结论的科学性。

以上是我对“密度”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还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谢谢!

物理教学中的困惑

物理教学以实验为主,实验课是不是就是任课老师的事,实验教师摆好器材,就没什么事了吗?

我觉得的实验课实验老师必须跟班上课,辅助任课老师完成任务。

现在的学生知识基础差,有部分学生学习起来确实困难,所以教学必须放低难度,放慢进度。

但考试时还是有些简答分析题,就连老师简述出来就比较困难,正式考试少考这类的题,考一些自然现象、科技知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常识的问题。

篇三: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

莘县王庄向上中学宋甲波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密度这一节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

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不等,表明物质在这方面的性质上存在差异。

然后,让学生进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探究。

利用探究结果让学生思考,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比值是一定的。

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

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

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天平和砝码三套、边长为1CM的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10m3、20m3、30m3的正方体木块。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从生活经验上对知识有一定的感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但对密度的相关知识非常的陌生。

本节课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法、学法

教法:

实验法、讲解法等

学法:

合作探究法、归纳法等

(四)教学过程程设计

第一环节:

引入,提出问题

问题:

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吗?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第二环节:

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天平和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并告诉学生三种物体的边长分别为2CM。

请三个组的学生利用天平称出三种物质的质量。

另外三个组的学生根据边长计算出这三个物体的体积。

2、引导学生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得出: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再出示体积为10m3、20m3、30m3的正方体木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质量也会增加到原来的2倍吗?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吗?

(1)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2)设计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步骤。

(3)实验验证:

请各个组的学生合作实验进行探究,实验中同学们要认真观察思考,及时提出实验中不足和需要注意事项,并根据实验数据,在教材坐标图上描点。

(4)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学生自行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同种物

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

第三环节:

学习新知

1、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得出: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这个比值的不同就是每一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我们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

2、教师引导学生从运用比值定义法推导出密度的定义。

再根据密度的定义引导得出密度公式:

ρ=m/v及引导学生写出变形公式:

m=ρv和v=m/ρ

3、引导学生学习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单位换算:

1g/m3=1×103Kg/m3

4、让学生自己在密度表中找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

比如:

冰、蜡、铜、铁、煤油、酒精、水等物质的密度。

并根据密度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比如水的密度1.0×103Kg/m3的意义是:

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在说意义时着重强调:

“某种物质”和“质量的单位”,学生很容易把后面的质量单位说成密度单位。

并要求学生牢记水的密度,在做题时作为已知条件应用。

第四环节:

课堂小结

1、在实验探究时大家应该注意什么?

2、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巩固练习

1.根据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ρ跟质量m成正比

b.密度m跟体积m成反比

c.密度既跟质量成正比,又跟体积成反比

d.密度大小只由物质本身决定,跟体积、质量大小无关

2.表中记录的内容是一位同学学习密度概念时做的实验记录,请你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铁块1铁块2铝块1铝块2

m/g791582754

v/cm310201X20

m/v(g/cm3)7.97.92.72.7

(1)铁和铝两种不同物质的相同点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_____。

(2)铁的密度________,铝的密度_____________。

(3)根据这个实验结果,请你分析并回答:

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或属性不同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说法不一,这是为什么?

人教版教材说是“特性”,而北师大教材说是“属性’,类似情况还有。

作为编写物理教材的权威部门,对基本概念、名词、术语等应该统一。

以免给物理基础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上带来不便。

篇四:

初中物理密度说课稿

初中物理《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阳光中学宁二宽

各位老师好:

我是阳光中学的一名物理教师宁二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密度》。

说的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是将来学习浮力和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

实验探究是本节的重要内容,通过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密度公式是学生在初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应注意强调公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应用和变形。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密度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密度鉴别物质,计算质量和体积。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宜过高,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水的密度和物理含义。

(2)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公式变形和单位换算。

难点:

(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灵活运用密度计算公式,将密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并更好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我采纳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概念。

首先让学生分别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将测得的结果填入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中,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引出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这一教学方法包括了讨论、启发、探究式教学和生活实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学法是教师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任何一个好的教法,都必须能够培养好的学法。

由于物理学具有实践性、理论性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性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符合这些特点。

大家都知道:

"物理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

"所以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是学好物理最有效的方法,而在实验激发出兴趣与求知欲后再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达到实验与理性思维的高度统一,这样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才是最深刻的,所以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为:

实验探究和理论联系实际。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2分钟)

首先我会创设故事情境:

拿戒子给学生看,然后提问:

同学们,怎样鉴别戒子的真伪呢?

学生积极思考给出不同的答案,然后对学生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来学习本节课程。

(二)新课教学(30分钟)

课堂教学是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进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

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首先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六幅图片,让同学们从体积和质量的角度来归纳每组图片有什么异同?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密度。

2、学生实验,猎取有效数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密

度概念建立的基础。

我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并发给每小组相应的记录数据的表格,分工合作共同收集数据。

以小组为单位,不同小组选取不同的物质进行测量,一可以节省时间,二可以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由此得出的结论才具有科学性。

三可以加强全班同学的交流,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及科学的探究态度。

学生实验结束后,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点。

在此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分析给予鼓舞引导及评价。

3、寻找规律,引出密度概念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经过讨论、综合分析各小组测量结果后得出的结论。

(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2)、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由此得出物质与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这个物质特性通俗地说就是物质分布的密集程度。

如实验中比值大的铁物质分布密集些,而比值小的松木物质分布稀疏些。

这就像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拥挤些,而居住在乡村的人分散些。

因此我们把物质的这一特性称为密度。

4、举例分析,加深理解概念引导学生由密度的定义得出密度的定义式、两个常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并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密度公式:

(1)弄清各个字母代表的物理量,记住公式及其推导公式和应用,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单位要一致。

(2)明确公式中三个物理量的关系。

(3)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应由物质的种类决定,而与质量、体积无关。

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同学展示若干道相关练习题,学生认真思考独立作答,从而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课堂小结:

(2~3分钟)

(四)课堂作业:

(4~5分钟)

(五)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我的板书设计是:

(六)布置作业。

针对八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

课时达标练与测

七、说小结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2.教学策略的选用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