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作文之南山区中学生现场作文大赛.docx
《山作文之南山区中学生现场作文大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作文之南山区中学生现场作文大赛.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作文之南山区中学生现场作文大赛
南山区中学生现场作文大赛
【篇一:
深圳市南山区第16年中学生现场作文竞赛(高中组)获奖作文选登(整理精校版)】
深圳市南山区第16年中学生现场作文竞赛(高中组)获奖作文选登
作文辅导
022515:
56:
:
深圳市南山区第16年中学生现场作文竞赛(高中组)获奖作文选登
高一中组
试题1、埃科《玫瑰的名字》中有这样一句话:
“你四处寻觅,欲得一席宁静之地,但你只有在书海的一角才能找到它。
”其实,沉浸于书海,不仅可以寻觅到宁静,还可以寻觅到人生的哲理,处事的智慧,名人的成长的足迹?
?
你是否有过在书海寻觅的经历?
你寻觅到什么?
请以“在书海寻觅”为题,结合自己的感悟与认知,叙写你的体验或表达你的见解。
文体不限,1000字左右。
在书海寻觅
北师大附中高一(3)班姜冉指导教师闫敬霞
你是否回味,点上一盏油灯,翻开蜡黄的书页,品一杯茶茗,思绪在文字间游走,情感在语言中跌宕,寻觅智慧、哲理、情感以及点点滴滴?
在书中,我体味到俄国人对草原河流的触抚,印度人对飞鸟天空的赞美,日本人对草叶的咏叹,以及中国人对大漠孤烟,小桥流水,野渡横舟的感动。
读她,好似一波温暖的清泉,带着淡淡的芳草香,又好似弱柳孤雁,带着满腹的凄凉。
她便是李清照。
满腹经纶的她却生在了“才藻非女子事也”的时代,她便好似笼中小鸟,几欲展翅飞翔,却又被冰凉的铁细丝网揽下。
金兵入侵,国家巨变,身世飘零,她年轻时“误入藕花深处”的天真与快乐早已不见,满腹的才学全部化为了两行的直泪和一船的哀愁。
读她,寻觅着希望,得到的是无穷的哀愁与无耐。
读他,他好似笔挺的刚铁,又好似坚韧的莲花,他便是司马迁。
李陵出塞攻打匈奴战败被俘,他只替李陵说了几句解释的话,没想到触怒汉武帝,处以宫刑。
为完成《史记》,他忍辱负重,直面世人的嘲讽,饱受内心的煎熬,最终“留将正气冲霄汉,著成信使照尘寰”。
读他,寻觅到的是一种坚韧的态度,人生虽然会遇到凄冷的风雨,但面对困境,我们可以扼住命运的咽喉。
读他,他好似谪仙下凡,自信潇洒,又好似愁思万千,郁郁寡欢。
他便是李白。
紫云缭绕,听侍女弹一首禅曲,感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何其雄浑!
不被重用,贫困潦倒,也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被朝廷征召,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何其狂傲不羁!
生性自由洒脱的李白,怎堪朝廷种种规矩的束缚,他不得不心声忧愁,而且“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又何其郁闷!
读他,体会诗人的豪放与哀愁,更寻觅到身后的那座碑上刻满了相同的两个字:
风骨。
契柯夫说“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但我认为,其实书也是歌,只有爱它,欣赏它并沉迷于它的人才能掌握好节奏,才能吟唱。
时间有限,心灵之空间无限,悠悠间,万里江山踏遍,登顶黄鹤楼,随雁一同落江边万里长河一线瀑布,这都是书带给我的。
书是给会思考的人读的,只有在书中,不断的感受,不断的寻觅,当你合上最后一页,你会发现,你成长了,你收获了。
在书海寻觅,寻觅的是什么?
是智慧,更是一种思考的方式。
置身于书海,便可寻觅到动人的瞬间。
在书海寻觅
华侨城中学高一(3)班代选琦指导教师朱建斌
读着,写着,爱着,寻觅着。
——题记
曾在月凉如水的夜晚与你相遇,曾在日光布满的午后与你相遇,曾在清风徐来的晨时与你相遇。
而这些不期而遇造成了我对你的一世眷恋,是于青春年岁间最不可抛舍的一抹美好,是在时空交错间既可以仰望星空又可以俯瞰大地的依赖。
文字与书于我而言是如水至爱,它们所蕴含的是过去,现在与未来,以一种不一样的方式与不同的人对话,感悟摩挲文字间最初的晶莹与芬芳,感悟笔墨间的精神与思想。
在书海寻觅,寻觅那一份神秘与传奇。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指尖的温度。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夜,听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找你的一丝气息。
”那位布达拉宫中最大的王,世间最美的情郎曾带给了我们多少遐想,多少美丽。
捧读仓央,文字的美妙早已不需争辩。
而那背后的含义才耐人寻味。
他的一生,曲折离奇,他的信仰与追求以一生的名义去践行。
怕是再没有人能将文字与情感相融于“佛”,他做到了,在藏南山区中,他如同一轮皎洁的月。
读他,仿佛超越灵魂,他的离奇是太多人想解开的谜。
然而我想说,与其追究身世,不如在他的作品中寻觅,那里面包含了太多,掩藏了太多,所以寻觅才变得珍贵而不平常。
仓央是少之又少的情僧,是太过美好的诗人,曾因为他,想一路徒步,从拉萨至尼泊尔,行他所走的路,翻他所转的山,诵他所读的经。
在书海寻觅,寻觅最本质的文化精神。
《南渡北归》是我从暑假阅至今日的书,三本如砖头般的文人纪实,确实需要勇气去翻开,开始了就不想放下。
书的封面上有八个大字“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是的,它们记述了1949年建国前的数位大师。
有一代名匠陈寅恪,有才女林微因,有北大知名校长蔡元培,有青年领袖罗家伦,傅斯年。
是首部全景展现文人群体命运的史诗巨著。
他们从北至南,从南至北,以一种坚毅的力量,传播着他们赖以生存的全部精神食粮。
南渡,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千里迢迢放弃了北大清华的优越生活到西南联大工作,他们的全部力量都源于对国家与文化的热爱。
这些大师来自五湖四海,清华、北大、同济,但他们的精神信仰与情操却是相同的。
作为知识分子,他们誓要保护的学术,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坚持研究的心令我佩服。
当那些学生徒步到西南联大的场景出现时,我热泪盈眶,为了求知,不惧艰难困苦的精神又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呢?
在民族危亡间,幸而有他们!
这些大师是真正的大师,哪怕颠沛流离,文化不能丢,在书中寻觅,寻觅到的是一种精神能量。
在书海寻觅,寻觅历史的另一种解读。
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中只看到国民党政府的逃亡,也曾以为蒋介石的脑子是灯泡,里面全是空气。
然而《南渡北归》这套书告诉我,我错了,在外敌当前的情况下,是他说出“抢救学人”、“保护文物”。
是他组织各名校校长开会,讨论迁校。
我们不可否认在败退台湾时他拿走了许多文物,然而,如果这些没有被军舰运走,谁也无否估量它们是否还完好无损。
读这本书,看到文革时那些大师的惨状时,我只能扼腕叹息,既然时代已过,我们不如寻觅那份文化,那份精神,那份文人依然可以拥有的顶天立地与和文物的“与之同命”吧。
寻觅于书海中的那一份文化气质和历史启示,这是我们需要的,是90后不应缺少的精神内涵。
寻觅于书海,寻觅易安的淡淡感伤,寻觅希文的天下之忧,寻觅太白的对酒当歌之豪气,寻觅沈老的水之情愫,寻觅曹文轩所叙的文脉,寻觅三毛的勇
气,寻觅海子的梦想,寻觅舒婷的温婉。
寻觅他们的文字,抑之有秀气,扬之有豪气,笔耕之间,皆耐人寻味,皆值得于书海中寻觅。
我愿意,继续读着,写着,爱着,寻觅着。
——是为后记
在书海寻觅
北师大南山附属中学高一(6)班陈嘉颖指导教师宋如郊
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寻寻觅觅觅觅寻寻,那人也许是在水一方的伊人淑女,又或是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可奈何这些我们都未曾知晓,唯有书海中寻觅,不单单只寻得那梦中人,而是可以得到更多。
波涛涌动处见忠臣
我沉溺在书海中久久不愿抽身。
若问为何,只因我觅得这样的一个男子,他就站在我面前,不言不语,冷目圆睁。
江水在他脚下汹涌,溅湿他深蓝的布帛,他的发际凌乱地舞动,在江边嘶吼的冽风中像精灵一般跳跃。
他就是屈原。
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的他,才干出色,受到赏识,位居“左徒”,励志图新,却因奸臣谗言,被削职流放。
后楚国被灭,屈原便来到泊罗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江。
这是怎样的一个男子啊!
从前为国操劳,为民奔忙,铮铮铁骨,侠义丹心,却不得其志,以死明志。
他向江面跃起,画了一道最完美的弧线。
在书海中寻觅,我有幸寻觅到屈原,他的精神带给我震撼与触动。
举杯消愁愁更愁
“举杯消愁愁更愁”是李白的诗句,而我说的诗人,却是李清照。
李清照,表字易安。
易安易安,随遇而安。
可她却不尽然。
她是哀愁的,整个人浓烈的愁绪织成一张大网,千丝万缕,紧紧纠缠,以至于影响她的后半生。
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她感叹:
“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
”遥望满目疮痍的故土,她“欲语泪先流”。
国土沦丧,丈夫去世,满怀愁绪,她“剪不断,理还乱”。
书海寻觅,寻觅到有关她的人生,倏地,我就理解了诗书满腹,才华横溢,温婉娉婷的她为何有如此深重的愁思。
我突然觉得她像极了西北部落中的女子,不羁洒脱,性情刚烈。
会吟诗作赋,会借酒消愁。
她对丈夫赵明诚用情至深,似乎真到《诗经》中“生死契阔,与子成说”的地步。
她不怕醉,甚至希望一醉方休。
李清照,有着她的哀伤与温婉,有着她的刚强与坚毅?
?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容若娓娓道来。
是啊,若项羽面前永远是鸿门宴上唯唯诺诺的刘邦,哪来“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
若李隆基眼前永远是令“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玉环,哪来“马嵬坡前花下死,数尺百绫掩风流”的感慨?
我想,纳兰容若写这句诗时,或许是在怀念与那位“伊人”初见面时的美好感觉。
可惜事过境迁,物是人非。
纳兰容若,清朝满洲正黄旗人。
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
天资颖慧,博通经史的他本应是朝廷重臣,或是纨绔子弟,可他竟都不是。
他对权力竟无兴趣,更对政事从不问津。
身处喧红闹紫、高门广厦之中,心却游离于繁华热闹之外,他情愿静坐书房,沉醉于书香。
他的词永远都是那样一尺华丽,三尺忧伤。
我喜爱他的风格,他是灵秀的,如梦中人一般飘茫,如画中仙一样的清淡。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在书海觅得,又在我心海珍藏。
末言莫言
末言是结尾的话了。
而莫言却又有何用意?
不是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而是取它的字面意,不用言语表达。
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它是那么贴心与亲密,时常温暖得我如林徽因所说处在人间的四月天,它是我快乐的源泉,让我欣喜与感动。
在书海中寻觅,也许我觅得的不只是人,他们同他们的精神都如烙印一般刺痛我,影响我。
与《玫瑰的名字》不同,我并非单纯的寻觅一处宁静,而是从书中的人物中得到他们人生的精髓。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在书海中寻觅,我觅得勇敢,坚韧,智慧等一系列美好的词藻。
或许我已竭尽我所能去阐述,但它太过美好,我的缄默足矣替代书给我的感受。
【篇二:
深圳市南山区第16届中学生现场作文竞赛(高中组)试题】
深圳市南山区第16届中学生现场作文竞赛(高中组)试题
命题人:
茹清平
注意:
每个年级两道试题,任选一题做,竞赛时间:
9点—11点
高一组
试题1、埃科《玫瑰的名字》中有这样一句话:
“你四处寻觅,欲得一席宁静之地,但你只有在书海的一角才能找到它。
”其实,沉浸于书海,不仅可以寻觅到宁静,还可以寻觅到人生的哲理,处事的智慧,名人的成长的足迹……
你是否有过在书海寻觅的经历?
你寻觅到什么?
请以“在书海寻觅”为题,结合自己的感悟与认知,叙写你的体验或表达你的见解。
文体不限,1000字左右。
试题2、请以“青春的柠檬香”为题写一篇作文,题材、体裁不限,1000字左右。
高二组
试题1、中央电视台今年国庆节期间有关幸福的调查引发了人们对什么是幸福密码的热议。
有人说,幸福的密码很简单,它就藏在平素点点滴滴的日子里。
有人说,幸福的密码是两颗心的互相温暖。
也有人说,幸福的密码是健康、付出、舍弃、简单、知足、爱、沟通。
还有人认为,幸福的密码是包容的心态、休闲舒适的生活环境等等。
上述对幸福密码的解读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青春年少的你对幸福有过怎样的体验?
请以“幸福的密码”为题,结合自己的感悟与认知,叙写你的体验或表达你的见解。
文体不限,1000字左右。
试题2、请以“写给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括号里填入的必须是一位文化名人,如莫言,季羡林,史铁生等,符合书信的写作要求,主题明确,1000字左右。
高三组
试题1.“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你是否同意这句话,请结合自己的感悟与认知,写出你的体会或表达你的见解。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1000字左右。
(说明:
此题系根据法国高考试题改编,参考了深圳外国语学校葛福安老师的训练材料。
)
试题2:
1956年,普布〃洛桑然巴的《第三只眼睛》(thethirdeye)一书在西方出版,书中的主人公前额长着第三只眼睛,通过这只眼睛能预知未来,这使得thirdeye的引申义(人偶然具有的直觉洞察力)为西方读者所熟悉。
半个世纪来,《第三只眼睛》成为西方最畅销的书籍之一,也随之带动“第三只眼”的引申义在汉语交际中的流行。
“第三只眼”即不以寻常的眼光,而是换个角度以更客观、全面、透彻的眼光看问题。
请以“第三只眼看”(横线上可填入“深圳,莫言获奖,出国热”等等)为题,结合自己的感悟与认知,写出你的体会或表达你的见解。
文体不限,1000字左右。
【篇三:
深圳市南山区第16届中学生现场作文竞赛(高中组)获奖作文选登(高三组)】
深圳市南山区第16届中学生现场作文竞赛(高中组)获奖作文选登(高三组)
深圳市南山区第16届中学生现场作文竞赛(高中组)获奖作文选登(高三组)尘世一书童
深圳市南山区第16届中学生现场作文竞赛(高中组)获奖作文选登高三年级
eye)一书在西方出版,书中的主人公前额长着第三只眼睛,通过这只眼睛能预知未来,这使得third
eye的引申义(人偶然具有的直觉洞察力)为西方所熟悉。
半个世纪来,《第三只眼睛》成为西方最畅销的书籍之一,也随之带动“第三只眼”的引申义在汉语交际中的流行。
“第三只眼”即不以寻常的眼光,而是换个角度以更客观、全面、透彻的眼光看问题。
请以“第三只眼看“
”(横线上可填入“深圳,莫言获奖,出国热”等等)为题,结合自己的感悟与认知,写出你的体会或表达你的见解。
文体不限,1000字左右。
第三只眼看长安
华侨城中学高三
郑溢美
指导教师:
孙琳
她,是那简牍里深藏的墨迹,带给人无法言说的美丽与忧愁。
她,是青铜器上镌刻的记忆,带给人难以志怀的沉稳与大气。
她,宛如华盖上镌刻的星辰,宛如皇冠上烘托的金乌,宛如一袭青纱下的曼妙歌舞。
她,便是长安。
长安,有着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刻骨铭心的记忆,有着或豪放飘逸或沉郁顿挫的诗意。
杜甫的水边多丽人,王维的柳色春山映,岑参的雪后似春归,杜牧的回望绣成堆?
?
在那个裘马轻狂的时代,该有多少胸藏万壑的少年,不经意地叩开长安城门,却失意地发现,这里根本没有他们想要的“青云梯”。
原来,魅力四射的长安,对才子的要求竟如此苛刻,不属于你体制下塑造的人才不得入内。
长安,你的底气源于文人生命的呐喊。
男子立世,“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然而雄风消歇的史马迁,只能在长安的体制中悲愤呐喊,“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是啊,你宁可跪着生,不肯站着死,肩头承载历史使命,你怎可独死?
于是,一部《史记》和着血泪而来。
长安,你的厚重源于大贤的铮铮硬骨。
“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之载,丹青所画,何以过于卿?
”这是李陵对苏武的盛赞。
是什么支撑苏武十九年?
是什么支撑他不为威服,不被利诱,艰苦卓绝,视死如归?
是长安。
长安,你的闪光源于爱国志士的忠诚爱国。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对长安,他是爱恨交加。
让高力士脱靴,令杨国忠捧砚,请杨贵妃研墨,“戏万乘如僚友,视俦列如草芥”,得罪禁苑深处的重量级人物,诋毁的力度可想而知。
结果龙颜不悦,一句“此人固穷相”,就被赐金放还。
长安,是文人展示才情的舞台,也是文人的伤心地。
铭记长安,是一种对待历史的态度,忘记长安,却更是一种豁达与宽容。
我们要忘记的不是那些璀璨夺目的历史,不是那些“歌之临空,则化为虹霓;歌之坠地,则凝作金石”的
文人的呐喊,而是那些时时刻刻潜藏于辉煌背后的虚荣感,是那些因战乱与纷争而杯盘失措的失落感。
这种失落感与虚荣感是民族的两大软肋,铭记长安者,在于激起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而忘记长安,则是要有正视现实的勇气。
诗人兰波说:
“生活正别处。
”可在真实的空间中,能容你栖身之处又在何处?
现实不是长安,人们常常在一地鸡毛的琐屑繁杂中丧失自我,无地自容,忘却了达人志士们铮铮铁骨的傲然。
现实不是长安,中日钓鱼岛之争愈演愈烈,人们砸日货店砸日系车,在非理智中忘却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的之忠告。
一番思索后,才知长安的魅力。
长安,你给了历史以缓步徐行的机会,让文化得以繁衍生息,让人们有心灵栖息之地,让现实的人们有了反省的空间。
让我们回望长安,在繁华到极致的背后,用我们的第三只眼扫射迷雾,给受害的对手一次解围,给假以正经者和论敌一个教训,给现实一次反思的机会。
第三只眼看魏晋
育才中学高三
苏蔓菲
指导教师:
王剑武
那是一个真正的乱世。
社会黑暗,政治动荡,黎民苦不堪言,王朝更替不休,但却有一阵风,一阵荒诞怪异又无比激烈的风,从玄虚的某处,吹向隐士的竹林,发出清响,再吹到兰亭的山水之间带走流觞,最后以一种无可抵挡的傲然姿态涤荡整个世间。
对于那个乱世,大多数人其实不甚了解,只不过从竹林七贤的笑傲山林,刘伶的醉死则葬,或曹植遭兄弟迫害以及“五石散”中窥得一斑。
但事实上,那个年代中,产生了历史上数不尽的一等一的可爱人物,尽管他们的不羁看似放浪,他们的悲伤看似消极,他们的追求看似荒诞。
对于他们,我们往往不是用一个客观的、全面的、透彻的角度去看待。
所以,不妨用第三只眼去看魏晋,去看看那个乱世,去领略魏晋名流之风清骨峻,去体会那个时代的伤感无奈。
魏晋名士,身处大动乱、大分裂的乱世,比任何人都深刻地领悟生之弥艰,命之短暂。
从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到陶渊明的“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无不浸透生命短促、人生坎坷、欢乐少有、悲伤常多的感喟。
孟德之诗章,全无东汉流行的华丽藻饰,只有身逢乱世,渴望于短暂人生中完成夙愿的执着,而无亮色之感叹亦是抒发着岁月流的无奈与洒脱。
无奈与洒脱,看似矛盾,其实不然——面对时光流人虽然无可奈何,但亦能选择以洒脱的心态去面对过往的得失荣辱。
正因为他有忘怀得失,死生不介于心的洒脱,才能写出“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的诗句,可谓“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
那个乱世之中的真名士,得以善终的了了无几。
不说醉死山岭的刘伶虽早逝但也是抑郁而终,想想死于司马氏排除异己倾轧中的何晏、嵇康;死于“八五之乱”的张华、潘岳、陆机;死于东西晋改朝换代斗争中刘琨、郭璞,无不令人唏嘘不已。
那个乱世中的人们,发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咏叹调,咏叹风骨,赞颂高洁。
他们摒弃礼教的束缚,追求人性的解放与真我的纯洁,在精神领域的开拓与放逐令人钦羡。
人们常常误解他们的“放浪形骸”与“因寄所托”,常常误解他们的抗争。
自“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以及“被褐出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对对门阀世族压迫的抗争,以及竭力在浊流中维持自身高洁的可贵。
再如阮籍所咏: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可见,他们并非消极地放纵,而是积极地追寻,渴慕改变这世间。
尽管有悲伤地低吟“人居一世间,
竹林依旧,兰亭的山水还在,只是尘嚣之中,世人已失去了风骨,世间也没了那一阵风。
第三只眼看樱花
南头中学高三
朱古力
指导教师:
谭长富
或许每棵会飘舞的花树都能引起少女的遐想,当我第一眼看见樱花树时,我几乎立马就对它如痴如醉:
满树烂漫,如云似霞。
看一朵,有独特的美,看一树,有开放的美?
?
我甚至已经默默许下了要去某所大学的愿望,只因那里满校园的樱花,正好点缀一段梦幻的青春!
但历史能使小女孩变成女愤青。
当知道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后,我变了很多本真的看法。
被风一吹就满天飘的樱花,好像日本人那随波逐流的性格,谁能把他们带动,他们就跟着谁跑。
仅在四月份开的樱花,五月份就“形单影只”,好似日本一些首相,在位时似乎轰轰烈烈,但很快就黯然下台?
?
还有,知道武汉大学最早的樱花怎么来的吗?
当年日冠强占武大为战地疗养区,为缓解士兵思乡之苦,他们种植了樱花。
因为这一历史背景,我看樱花的眼光不再那么单纯。
我看到的樱花不是洁白、不是淡粉,是令人纠心的血红,是令人沉痛的暗灰!
把国家民族的历史扛在肩上时,会把原本脆弱的人锻炼得无比坚韧,但有时,它也可能束缚人们原本自然舒展的双臂,使我们压抑和疲劳,当我成为一个有自主思考能力的公民时,我意识到:
是时候用第三只眼来看樱花了。
近些日子,中日又因为钓鱼岛领土问题吵得沸沸扬扬,在中国许多城市其至发生了恶性的打砸抢烧事件,在中日多年的友好外交以后,很多人开始重新仇视起日本来。
我不知道这其中有多少人是真正出于正义的愤怒,但我相信,很多人是披着“爱国”的外衣在犯罪,还有很多人是边凑热闹边带有嫉妒地“报复”。
在其他人都争锋相对或者面红耳赤时,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坐下来冷静想一想:
一味地贬低日本客观吗?
我们的“抵制日货”真的有意义吗?
首先,现在的日本已经不是大唐时对中国俯首称臣的日本了,它比我们想象中的强大:
小岛国能用极度贫乏的资源造出世界是顶尖的汽车,小领土有着令我们叹为观止的发达的旅游业,几乎照搬他国文化的日本有自己闻名海外的和服,寿司,古代宫殿和现代漫画,被我们称作“倭冠”的日本人,奥运会金牌拿得也不少?
?
而从承受苦难的能力上来说,日本人真的很坚强也很有素养,福岛核泄漏的阴影,没有使日本国民慌乱和彷徨,而是各界一起努力,以令人惊叹的重建速度使日本几乎短时间就归于平静。
这让我想起二战遭受原子弹重创的日本,不是沉沦和颓废,而是马上收拾烂摊子,夯实教育,发展科技,短短几十年便跻身世界强国之林。
原来日本的内涵有令人敬佩之处,如同樱花有很多值得赞美的地方。
当我放下仇恨或偏激,我发现日本的许多精神的确可敬,樱花与日本的确契合。
开花的时候淡然却又团结,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