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新教材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1608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18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新教材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新教材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新教材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新教材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新教材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新教材精品.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新教材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新教材精品.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新教材精品.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新教材精品

【2019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

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

1空气占据空间吗

 

12河流与湖泊

2空气有质量吗

 

13地下水

3热空气和冷空气

 

14海洋

 

 

15珍惜水资源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4土壤的成分

 

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

5土壤的类型

 

16人的呼吸

6肥沃的土壤

 

17运动和呼吸

7保护土壤

 

18食物的旅行

 

 

19食物与营养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8认识固体

 

 

9认识液体

 

 

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11把盐放到水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1、空气占据空间吗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以粉笔、水为例,引发学生对物体会占据空间的思考。

2.通过三个不同的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3.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并依据证据,概括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4.在玩注射器的活动中,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5.能够列举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重点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操作,知道空气占据空间,明白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知道空气有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水杯、水、漏斗、小口瓶、水槽、纸团、气球、塑料瓶、注射器、橡皮、凤尾夹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周围的空气,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小诗,引导学生读一读。

虽然看不到你,

也摸不着你,

可你自由自在的,

在世界每个角落嬉戏。

你呀,总是这么调皮。

植物说,有了你,

我们才能茁壮成长;

动物说,没有你,

我们就会停止呼吸。

你呀,就是这么神奇。

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并猜一猜这首小诗写的是什么事物?

有什么特点?

全班交流:

这首小诗写的是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有调皮、神奇的特点。

3.教师引导:

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周围存在着空气,空气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其实空气还有许多特点。

4.这个单元我们来进一步研究空气,来认识更多的有关空气的特点。

板书课题: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

二、课前小研究

1.教师出示一盒满满的粉笔,问:

同学们,老师手里的这盒粉笔,已经是满满的了,老师想问大家一下,还能往盒子里放进粉笔吗?

为什么?

说一说你的理由。

预测:

大多数同学的观点是不能放了,因为粉笔盒已经被放满了,没有地方再放粉笔了。

2.教师再出示一杯满满的水,问学生:

还能往水杯里倒水吗?

预测:

大多数同学的观点是不能,因为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再倒就漫出来了。

教师引导:

同学们,粉笔盒满了,就不能再放粉笔了,水杯里的水满了,就不能再加水了。

粉笔盒和水杯都是有一定的空间的,而粉笔盒和水都是占据空间的,当这个空间被占满了,就不能再往里面放东西了。

3.水和粉笔,都是占据空间的,那么,大家想过没有,我们周围的空气占据空间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话题。

板书:

1、空气占据空间吗

三、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教师引导:

我们想要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就先动手做几个小实验。

1.实验一:

水会漏下去吗?

出示实验操作图和实验步骤,学生看一看,读一读,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

实验材料:

漏斗、小口瓶、橡皮泥、烧杯、水等等。

实验方法:

将漏斗插入小口瓶中,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

实验注意点:

(1)要用橡皮泥封住瓶口,不能有一丝缝隙。

(2)倒水的速度要快。

(3)同学之间要互相合作,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引导:

同学们,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猜测一下,水会漏下去吗?

学生进行猜测,将猜测的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面。

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相机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实验的结果:

水不会漏下去。

引导学生将实验的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中。

教师引导:

同学们,假如我们把封住瓶口的橡皮泥拿掉,再做这个实验,水会漏下去吗?

请大家动手做一做。

学生把封住瓶口的橡皮泥拿掉,再动手做一做这个实验,看一看实验的结果,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2.实验二:

纸团会不会湿?

出示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方法,学生读一读,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及实验操作要求。

全班交流,教师强调水杯要垂直入水,不能倾斜。

教师引导:

同学们,在做实验之前,我们还是像上一个实验那样,来预测一下,纸团会不会湿。

学生预测实验结果,并将预测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交流实验的结果:

纸团不会湿。

并将实验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教师引导:

同学们,假如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纸杯不是垂直入水,而是倾斜入水,结果会怎样呢?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实验结果:

倾斜水杯入水,纸团就会湿掉。

3.实验三:

气球吹得大吗?

用以上教学步骤进行实验,然后交流实验的结果。

教师引导:

假如把塑料瓶钻一个洞,气球还能吹的大吗?

学生进行操作实验,然后汇报结果。

4.实验交流总结

教师引导:

同学们,刚刚我们做了三个小实验,按照书上要求的实验方法去做,我们发现水会漏下去吗?

(学生答:

不会)纸团会湿吗?

(学生答:

不会)气球吹得大吗?

(学生答:

吹不大)不过,当我们去掉橡皮泥再倒水,水会漏下去吗?

(学生答:

会)当我们倾斜水杯入水,水杯里的纸团会湿吗?

(学生答:

会)当我们把塑料瓶钻一个洞,气球还能吹的大吗?

(学生答:

吹得大)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这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

第一个实验中的塑料瓶里面盛了满满的空气,水就漏不下去了。

第二个实验中,水杯里盛有满满的空气,因此,即使把水杯放入水中,水杯里的纸团也不会湿。

第3个实验中,因为塑料瓶中有空气,空气占据空间,所以气球是吹不大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教师板书,并引导学生填好活动手册中的我的结论。

四、空气能被压缩吗

1.教师引导:

空气都占据一定的空间,那么空气可以被压缩吗?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实验:

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

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步骤。

学生看一看操作图,并读一读实验步骤,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

注射器、橡皮、小泡沫。

教师特别引导学生注意实验中的注意点。

在推、拉注射器的活塞时,不要用力过大,把活塞完全拉出来。

用针筒口顶住橡皮推、拉活塞的时候,要记下活塞的位置。

推拉活塞的过程中,活塞扣都要顶住橡皮。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针筒中的小泡沫发生了什么变化,还要注意手的感觉。

这个实验可以重复多做几次。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纠正学生操作不当的动作。

3.交流实验的结果。

针筒中的小泡沫有什么变化没有?

(泡沫被挤压)

在用手推拉活塞的过程中,有什么感觉?

推拉活塞要很用力才行,推的时候感觉很吃力,推不下去,有弹性。

拉的时候也是这样。

教师讲解: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4.空气压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空气压缩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阅读课本中的一些例子。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这些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

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

引导学生挑选自己熟悉的,说一说这些东西在使用时有什么感觉?

比如说充气城堡、自行车、充气床垫、篮球、足球等等。

教师总结:

是的,这些东西在使用时,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有弹性,这种很有弹性的感觉,就是空气被压缩的结果。

其实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很广泛的运用。

学生举一举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例子。

教师相机出示:

商场门口充气门柱广告、大型充气玩具、气枪、喷雾器、公共汽车门、水火箭等等。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空气占据空间吗?

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空气跟粉笔、水一样,也占据一定的空间,同时空气还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

1.观察周围的生活,看一看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2.观察生活中压缩空气运用的例子。

 

板书

设计

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1、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可以被压缩

运用广泛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空气能占据空间

科学探究

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科学态度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知道可以借助其他物体帮助我们观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教学重点:

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

教学难点:

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能对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材料:

透明水槽、透明塑料杯、A4纸一张、泡沫漂浮物、实验记录单、毛巾

演示实验材料:

透明水槽、透明塑料杯、A4纸、篮球打气筒、泡沫漂浮物

【教学过程】

1、活动导入与聚焦(3分钟)

1.教师出示一杯水,提问:

是谁占据了杯子里面的空间?

(水)

2.把这杯水倒掉,杯口朝下。

提问:

现在是谁占据了杯子里面的空间?

(空气)

3.演示:

把一张纸捏成团,塞到杯底,提问:

现在是谁占据了杯子里面的空间?

(纸和空气)。

4.演示和预测:

如果把装着纸团的杯子,竖直压入水底,纸会湿掉吗?

二、实验探究(25分钟)

(一)第一次探究

1.演示实验要求。

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课堂直播实验演示:

将纸团塞到杯底,再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再拿出来。

观察纸湿了吗?

思考其中的原因。

2.教师出示小提醒。

温馨提醒:

结合照片,出示关键字。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各组巡视。

其中有2组的杯底不塞住,让学生发现漏气会把纸浸湿。

4.分享交流:

我们发现了什么?

我们的解释是什么?

(二)第二次探究

1.再次实验:

其中2组把杯底的小孔塞住,其他小组和小孔打开。

撕掉杯子底部的封条,把杯子慢慢按到水中,从侧面观察水位的变化,并在记录纸上画出实验现象。

2.交流:

杯中的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说明了什么?

3.请学生演示:

用打气筒,把空气从小孔里充进去,会看到什么现象。

全班看投屏演示,思考其中的原因。

三、总结和拓展

1.水能占据杯子里面的空间,空气也能占据杯子里面的空间,空气还能占据哪里的空间?

2.你还知道什么物体也占据了空间?

(引导学生举例)

3.出示一个塑料瓶、橡皮泥和吸管,怎样才能吹其中一根吸管,让另一根吸管中喷出水来。

教师提供剖面图,让学生思考和分析。

【试教体会】

本课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因为现在三年级的学生已经上过这一课,所以下降到二年级使用。

二年级的学生和三年级学生相比,在各方面的能力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也需要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定位,以下是我在试教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和想法。

一、对教学设计的思考

开始试教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有效提问能力和设计简单实验能力上,结果发现二年级的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还是比较缺乏的,他们还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来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

因此,我们将活动的重点进行重新界定:

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如果直接对实验进行观察,学生很难发现更多的现象,所以我们在实验时在水面增加了漂浮物,借助漂浮物在水中的位置变化帮助学生进行观察,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关于“用打气筒连着球针,从杯底的小孔向杯子中打入一些空气,观察空气能将水挤出杯子吗?

”这一教学内容,几次试教后发现,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学生玩得很尽兴,却缺少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所以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并投屏播放,这样学生的关注点才会集中到观察实验现象上。

二、对实验材料的思考

开始试教时,我们采用的是普通的一次性杯子,让学生在操作完“纸团不湿”的活动后用锥子在一次性杯子的底部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压入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

然后用打气筒连着球针,从杯底的小孔向杯子中打入一些空气,观察空气能将水挤出杯子吗?

在这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因为杯底的小孔需和打气筒的气针大小相同,所以必须用锥子打孔,而一次性杯子较软,容易捏扁,学生不容易施力,对打孔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若用硬杯,打孔时容易造成杯子的碎裂,所以将学生现场打孔改成用封条封住已经打好的小孔,学生只要撕开封条,就可以进行实验,以减小实验的难度。

三、对空气占据空间的思考

怎样让学生真正掌握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我们发现,让学生反复使用“占据空间”一词,去描述和使用,就会使学生更好理解占据空间的概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2、空气有质量吗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2、空气有质量吗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用悬吊小木棍做气球平衡实验,判断空气是有质量的。

2.用电子天平分别测量回形针等物体和皮球里空气的质量,来证明空气像其他物体一样有质量。

3.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空气有质量的性质。

4.通过阅读伽利略的相关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

能通过悬吊小木棍做气球平衡实验,以及用电子天平测量的方法,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教学难点

过实验和测量的方法,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伽俐略等科学家的图片,支架、小木棍、气球、打气筒、电子天平、回形针、皮球等等。

预习要求

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空气,体会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能够被压缩的特点。

预习第2课,想一想怎样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科学课本,拿在手中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有没有感觉出它的重量?

2.再引导学生随意拿出一样东西,放在手里掂一掂,看看有没有重量。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同学们,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是有质量的,那么空气它有质量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第2课。

4.板书课题:

2.空气有质量吗

二、活动一:

气球平衡实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1.教师引导:

我们怎样才能证明周围的空气有没有质量呢?

下面我们就用悬吊小木棍来做气球平衡实验,看一看空气是否有质量?

2.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步骤、实验的注意点。

实验材料:

气球支架、小木棍、打气筒。

实验方法、步骤:

第一步:

在一根细长棍两端各挂一只充了气的气球,并使之平衡。

第二步:

将一只气球中的气放掉。

第三步:

放手后,看一看平衡棍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注意点:

先拴球,后挂球,再调整平衡,注意步骤。

用打气筒给气球打进大自然中的空气,不要用嘴吹。

不要把气充的太足,以免气球爆炸。

在本次实验中,同小组同学要合作分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一只气球放气之后,平衡小棍发生的变化。

友情提示:

本次实验主要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给每小组把气球中的气打好,实验中就可以省去打气这一步骤,直接让学生把球挂到平衡小棍上,再调整平衡,就可以做实验了。

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减少给气球充气时不必要的麻烦。

3.学生分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纠正学生不当的实验操作,提醒学生,按步骤来,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4.全班交流实验结果,各小组上讲台交流本小组的实验过程,交流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

5.教师总结:

刚才通过大家的动手操作,我们初步发现:

空气是有质量的。

三、活动二:

用电子天平进一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

1.教师引导:

刚刚我们通过悬吊木棍做气球平衡实验,初步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为了进一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下面我们利用电子天平来称一称。

2.活动材料:

电子天平、打气筒、皮球。

3.活动过程:

教师先进行演示实验。

出示电子天平,验证电子天平的准确性。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东西,放到电子天平上称一称,验证电子天平的准确性。

把没有充气的皮球,放在电子天平上称一称,指生上讲台读一读电子天平上显示的数字,记录下来。

利用打气筒,给皮球打气,先打20下,然后把皮球放在电子天平上称一称,指生读一读电子天平上显示的数字,记录下来。

再用打气筒给皮球打气,再打10下,然后把皮球放在电子天平上称一称,指生再读一读电子天平上显示的数字,并记录下来。

学生分小组,按步骤进行活动,记录下测量的数据,认真思考并完成活动手册。

4.全班交流:

(1)各小组汇报测量的数据。

(2)引导学生思考艵交流:

充气20下的皮球和充气30下的皮球,质量一样吗?

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这说明什么?

(3)教师总结:

充气20下的皮球和充气30下的皮球质量是不一样的,因为充气30下,皮球里的空气就要比充气20下皮球里的空气多的多,因此质量要大一些,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充气越多,皮球和空气的总质量越大,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学生完善自己的活动手册。

四、活动三:

阅读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1.出示资料,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这段文字的内容。

2.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升是多少吗?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一升的概念:

小瓶矿泉水,一瓶为500毫升,两瓶就是一升;我们平常喝的盒装牛奶,一盒为220毫升,4盒多一点,就是一升。

大家又知道1.29克是什么概念吗?

一般来讲,一枚一元硬币大约为6克,三枚回形针大约就是1.29克。

学生再读这一段文字,进一步体会空气是有质量的,并了解一升空气的质量究竟是多少。

3.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现在能够坐在这里,读到这些数据,都是科学家前辈们不断探索的结果,正是有了这些科学家,我们的社会才会进步,让我们向这些科学家致敬。

4.教师相机出示一些科学家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一下这些伟大的科学家。

伽利略、亚里士多德、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

五、课后作业

观察我们周围的空气,进一步了解空气的特点。

 

板书

设计

2、空气有质量吗

空气是有质量的

科学家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伽利略、亚里士多德、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空气有质量吗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

●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科学的方法测量空气的质量。

●在称量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不同的测量方法影响测量物体质量的准确程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测量空气质量。

难点:

测量空气质量,并根据实验现象证实自己的猜想。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天平、优质的打气筒、球针、豆子、皮球、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思考空气究竟有没有质量。

2.谈话:

既然大家对空气有没有质量提出了这么多的观点,我们如何验证空气有没有质量呢?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

设计意图:

本环节可以收集学生前概念。

学生可能会有很多方法证实自己的猜想,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用简图记录学生的实验设计,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讨论:

哪种实验方法比较适合?

二、探索

1.明确活动要求。

(1)准备一个简易天平。

(2)在天平两端分别放入一个充好气的皮球和若干豆子,让天平达到平衡。

(3)取出皮球,用打气筒打入10筒空气。

(4)再把皮球放回天平一端的小桶里,观察发生的现象。

如果天平倾斜了,你需要放多少粒豆子才能让天平重新平衡呢?

(5)继续给皮球打10筒空气,重复上面的实验。

2.学生实验、记录。

3.学生理解班级记录表,有依据地解释观点。

组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打入10筒空气后,增加的豆子个数

 

 

 

 

 

 

 

 

 

 

再打入10筒空气后,增加的豆子个数

 

 

 

 

 

 

 

 

 

 

4.研讨。

(1)实验中发生了什么?

和你猜想的结果一样吗?

(2)你怎么根据实验现象证实自己的猜想?

5.小结:

质量是所有物质的本质属性之一,空气作为一种物质,是有质量的。

(3个大圆代表皮球,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选用豆子作为衡量物的好处很多。

比如,豆子易得且单体质量小,个体差异不大,方便学生通过增减数量对天平的平衡状态进行观察和控制。

本环节学生要学会用符合逻辑的解释去描述实验事实。

除了让学生用科学的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事实,更要让学生关注“空气作为一种物质,是有质量的”。

本环节继续使用小圆圈表示空气微粒的方法,让解释更科学、更有说服力。

三、拓展

将皮球的空气放出一部分,再将皮球放入小桶中,看天平的平衡结果。

设计意图:

这个拓展实验实际上是反向验证空气是有质量的。

打入空气,质量增加,放掉一部分空气,质量减少。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空气有质量。

【板书设计】

 

空气有质量吗

 

+10筒空气+颗豆子

再+10筒空气+颗豆子

平衡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

帮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在天平两端的皮球和豆子已经平衡的前提下,如果给皮球打入10筒空气,天平会倾斜,让学生用简图表示出来。

 

2.要让天平重新平衡,需要往另一边加入多少粒豆子,在图中写出数量。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3、热空气和冷空气

第一课时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做纸蛇转动和热气球上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热空气轻,会上升。

2.做纸杯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热空气轻,会上升的特点。

3.引导学生动手做一做冷空气和热空气流动实验,明白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教学重点

做冷热空气流动实验,知道热空气比较轻,会上升,知道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做冷热空气流动实验,明白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教学准备

支架、蜡烛、卡纸、剪刀、大塑料袋、纸杯、细线、广口瓶、冰水、热水、线香、打火机、玻璃片、水槽、塑料瓶、垫片、美工刀、多媒体课件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自然界中的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并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通过学习,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那么空气究竟是怎样流动的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空气的流动。

板书课题:

3.热空气和冷空气

二、热空气的流动

教师引导:

同学们,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呢?

我们先来做两个小实验。

实验一:

让纸蛇转动

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以及实验步骤。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操作图,再读一读实验步骤,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

实验材料:

卡纸、剪刀、蜡烛、打火机、支架、细线。

实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