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前强化专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1307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考前强化专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考前强化专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考前强化专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考前强化专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考前强化专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考前强化专练.docx

《历史考前强化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考前强化专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考前强化专练.docx

历史考前强化专练

2013应对泰安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易错题考前专练)

1、山西简称“晋”。

下列选项与“晋”的来历相关的是

A大禹治水B西周分封C晋楚争霸D商鞅变法

2、战国时期,秦国境内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下列有关都江堰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江堰是由秦国太守李冰组织发动民众修建的

B.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C.都江堰水利工程选址合理,设计科学

D.都江堰修建在咸阳附近,灌溉关中平原的农田

3.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我国在什么时期已开始使用牛耕

A.夏商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4、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

这个年代用世纪纪年法表示是

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

5、19世纪未,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

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

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6、中国古代帝王除有姓名之外,还有庙号、谥号和年号。

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谥号是帝王死后,朝廷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的名号。

请你判断下列属于年号的是

A.太祖B.开元C.高宗D.文帝

7、某学校七年级的一次历史探究与实践课上,老师围绕主题出示了如下图片材料,由此可知其探究的主题应是

A.东晋时期流芳千古的书法艺术B.宋朝南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c.唐朝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D.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8、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明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B.压制知识分子C.巩固封建统治D.统一思想

9.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在治国方略上的共同特点是()

A.轻徭薄赋B.减轻刑罚C.善于纳谏D.重用人才

10.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描述中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①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②西汉时(江南)地广人稀,人们……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

③“苏湖熟,天下足”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

……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反映了()

A.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

B.隋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C.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D.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12.武则天于684年下令:

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

这体现了武则天()

A.严惩贪官污吏B.提倡节俭C.善于纳谏D.重视农业生产

13.王强同学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时,对其主要成就进行了归纳整理,其中有一项出现了错误。

这一项是()

A.唐朝诗歌创作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B.杜甫的“三吏”“三别”是史诗里的不朽篇章

C.宋代文学家具有豪放风格的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D.明清小说的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4、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

其中,在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中最先发挥作用的是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

15、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

下列成就能说明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的是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用于航海④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6、下列现象和近代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叙述有知识性错误的是

A.张某参加由洋务派创立的新式学堂学习外语和军事

B.刘某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报名参加了刚刚开始建立的新式军队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17.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A.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都有巨额赔款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8、某班要出一期“历代政府对西藏的管辖”黑板报,下列材料可供选择的是

①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②清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③清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④新中国设立西藏自治区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9、“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这里的“执政之府”是()A.市舶司B.中书省C.锦衣卫D.军机处

20、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他自称有“十全武功”。

下列属于“十全武功”之一的是:

()

A.收复台湾B.组织雅克萨之战C.设置驻藏大臣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1、电剧连续剧《乾隆皇帝》剧组请你帮助查找与乾隆帝有关的史料,下列史实可供推荐的是①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地区②粉碎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④两次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侵略者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2、八年级

(1)班的同学要举行“戊戌变法主题辩论会”,下列不能作为辩论会论据的是

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

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C.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3.有人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

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

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

此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D.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4.明治天皇和光绪皇帝在位时期进行改革的内容都涉及()

A.大力提倡和发展文化教育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废除封建制度

25、“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这句话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哪次运动中的斗争精神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6、2011年我国两会的主题是“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27、下列对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认识或评价,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C.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秋收起义——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8、维新变法时期创办的我国第一所高等大学堂是

A.京师同文馆     B.马尾船政学堂C.京师大学堂     D.黄浦军校

29、.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

“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

”“民国六年”是指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30、有学者认为,晚清的儒学第二次危机就其发生而言,仍然是产生于中国文化内部的危机。

它“表现出一种激烈的反传统倾向。

”这次危机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31、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

“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32、“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提携1300万两(白银)。

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

C.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D.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33、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19世纪90年代与19世纪40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A.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扩大B.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C.索取中国赔款的数额加大D.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34、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西安事变”资料卡片。

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事变的()

A.发生时间

B.发动者

C.解决过程

D.历史影响

35、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

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A.新世纪的曙光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6、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下列各项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A.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B.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余人,取得重大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北平谈判失败后,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

37、2010年2月11日,南京获得了第二届青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为迎接青奥会,某学校举办了与南京历史相关的图片展。

下列对有关图片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38、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39、1945年8月,毛泽东接受蒋介石邀请,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B.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C.揭露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罪行  D.赢得战略决战的时间

40.1954年,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里“换了人间”主要是指()

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召开了中共八大

C.完成了三大改造        D.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41.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部宪法的颁布D.一五计划的完成

42.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

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

A.“一五”计划的执行B.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C.经济特区的建立D.“南方谈话”的发表

43.下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不正确的是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B.实施“一五”计划

C.人民公社化运动D.中共“八大”

44、十月革命地声炮响,社会主义传入中国。

20世纪中期,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其标志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45、党的生日即将到来,同学们围绕党的光辉历史进行热烈讨论。

甲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五四爱国运动;乙说中国共产党“一大“在90多年前召开;丙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丁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以上哪一位同学的话不符合史实?

A.甲B.乙C.丙D.丁

4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D、实行改革开放

47、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说:

“如果这些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声明中提到的原则,应该适用于

①发展中国家②经济发达国家③弱小落后国家④资本主义强国

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8、按照中国古代常用的干支纪年法(六十年为一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20世纪有两个辛亥年,其中一个发生了辛亥革命,在另一个辛亥年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49、宁宁编写了一部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课本剧。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场景是

A.刹帝利对婆罗门毕恭毕敬B.婆罗门主持祭祀活动

C.首陀罗担任官吏在办案D.吠舍在农田里劳动

50、“中世纪中期的宗教文化……处处崩裂有声,一些裂缝日益扩大,关于人的新鲜思想的涓涓细流从中流出。

”“新鲜思想”的流出是指()

A.基督教产生B.文艺复兴发生C.新航路开辟D.启蒙运动兴起

51、某校九年级开展“古希腊——西方文明之源”主题探究活动。

下列与此主题无关的是

A.《天方夜谭》B.浮力定律C.《俄底浦斯王》D.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

52、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A.文艺复兴B.启蒙运动C.新文化运动D.工业革命

53.198

9年7月14日,法国在200周年国庆纪念活动中,用飞机洒下他们引以为豪的“献给人类文明的礼物”。

这一“礼物”应该是()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54、右图反映了英国的经济变化。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B.拥有世界市场

C.原料产地遍布全球

D.工业革命的成果。

55、马克思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下列有关这次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苏格兰人民起义是开始的标志B.克伦威尔领导了这场革命

C.革命中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56、“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A.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B.殖民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

C.“君权神授”学说同议会矛盾的激化D.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5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A.最终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C.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58、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这三次革命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推翻了封建统治,处死了国王B.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59、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同之处在于

A.推翻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B.推翻封建统治,确立君主立宪制

C.结束封建专制,确立共和政体D.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共和国

60、《大国崛起》中说:

“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岛国……从17世纪初开始,这个落后的封建小国紧锁门户,度过了200多年闭关自守的时光。

但是,西方文明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到来了……也迎来了弃旧图新的机遇。

”下列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弃旧图新”指明治政府的改革B.“西方文明的冲击”指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C.闭关锁国造成了日本的落后D.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和平崛起

61、工业革命、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把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的主线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C.世界走向战争D.和平与发展

62、历史学家怀特在为《纽约时报杂志》撰写纪念美国建国日的文章中说,“到杰斐逊起草宣言时,人们已在战场上为那些新学到的自由而战”。

美国人新学到的“自由”来自()A.杰斐逊B.马克思C.华盛顿D.伏尔泰

6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思想解放历程。

下列史实中,不属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的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D我国和谐社会理论的构建

64、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不断追求和实现社会进步的过程。

民主政治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对以下史实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的《权利法案》加强了王权巩固

B.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扬起近代化的船帆

C.俄国解放农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俄国十月革命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65、下面是1950~1991年,美、日、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

图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1950~1951年1970年1990~1991年

A.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B.美日西欧呈现三足鼎立局面

C.日本经济高速发展D.西欧所占比重在不断增大

66.下列图表中,最能反映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是()

67、下列选项属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表现的是

A.欧洲联盟的成立B.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C.慕尼黑会议的召开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68、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

这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

下列关于杜鲁门主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B.美苏在希腊和土耳其发生战争

C.美国谋求世界霸权D.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69、2010年1月10日,日本《读卖新闻》发表社论: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要想应对经济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以及核扩散等全球问题,离不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协调。

它表明

A.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经济地位下降

B.经济全球化不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分配

C.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解决

D.发展中国家力量增强,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70、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和主要因素是

A.法西斯势力的侵略B.美苏争霸C.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D.宗教纷争

71、、恩格斯认为“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现出来”。

这句话的含义是指文艺复兴没有:

A把古代文化全部复兴B把古代文化发扬光大

C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D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

72.比较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

对华盛顿、拿破仑两人的正确认识是(  )

A.都曾建立军事独裁政权           B.都领导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C.都竭力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D.都领导人民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7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

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于一些王公和战争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

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材料四:

明太祖认为: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

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意为:

秦以来各朝君主都没有吸取“秦设相"的教训,都跟从设立,结果影响君主,原因是他们“擅专威福”。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和地方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

(2)材料二中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什么影响?

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这一影响?

(2分)

(3)仔细观察材料三,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行政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

该时期,为了加强对今西藏的管理,在中央设置了什么机构?

(2分)

(4)由于材料四的认识,明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

(5)古代中国的各朝代均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作为一种管理制度,你认为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作用?

(3分)

(6)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学习,你有何认识?

(2分

74、材料一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

同时,他还深刻地指出“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ABC

材料二夫严刑者,民这所畏也;重罚者,民这所恶也。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1)材料一所示的三位思想家阐述人与自然“和谐”的是(填字母);(1分)郭沫若之所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是因为春秋战国和五四运动时期都处于。

(2分)

(2)选做题:

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如果两个都答,按每①小题计分)

①根据材料二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对秦朝的影响。

(3分)

②汉武帝对材料三的主张持何态度?

简要谈谈儒家思想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3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统治者确立统治思想的因素有哪些?

(2分)

7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材料一:

现代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这是美国人民反对当时压迫美国,使美国处于殖民地奴隶地位的英国强盗们的战争。

(1)依据材料一.指出“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是指什么?

(1分)用一句话概括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1分)

材料二:

英国在成为世界大国的进程中,工业革命功不可没。

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它的成功举办,使世博会成为全球规模的盛会。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51年英国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

(1分)该体制在英国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分)

材料三:

当日本19世纪中期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的“社会变革”是指哪一重大事件?

(1分)这次变革在经济方面的重大举措有哪些?

(2分)

材料四:

—位当代西方史学家说: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的名称是什么?

(2分)

(5)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1分)

7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

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可能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

——《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列宁选集》第4卷,第533页)

材料二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

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

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办好这件大事。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1分)

(2)材料二揭示了苏联经济建设中存在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