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1226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仪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礼仪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礼仪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礼仪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礼仪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礼仪教案.docx

《礼仪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仪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礼仪教案.docx

礼仪教案

《中外礼仪基础》第一学期教案

课题内容:

绪言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科的认识、态度等)

2、明确学习的要求

3、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兴趣

教学重点:

基本情况了解、明确学习要求;

教学难点:

兴趣培养

教学手段:

语言交流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导入课题

1、目的:

增加彼此间的了解

2、程序:

教师先自我介绍

学生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自我介绍

二、思考练习

1、请你想一想:

看到“礼仪”一词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2、请你说一说:

你认为“礼仪”和你有关吗?

能否举例说明?

3、请你做一做:

家里来了客人怎么办?

电话铃响你是怎么做的?

走路你认为也有要注意的地方吗?

三、教师讲解

1、本学科的特点:

理论知识浅显易懂

实践操作是关键

2、所修专业中的位置:

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四、案例研讨

1、“与外商谈判,我不知道该把手放哪里?

”你能帮助他吗?

2、“招聘现场不排队的人我们不考虑!

”你觉得有道理吗?

五、作业布置

我们需要的学科教学

六、归纳小结

1、认真听讲、勤做笔记。

2、知行统一、严格自律。

教学后记:

通过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较好的发挥,学生非常活跃,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达到既定的目标。

 

课题内容:

第一章礼仪概述

教学目标:

1、明确礼仪的基本概念

2、理解礼仪的要点

3、提高认识,端正态度

教学重点:

礼仪的含义

教学难点:

要点把握

教学手段:

语言交流、行为模拟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课题

中国古代有个美丽的传说……

二、教师讲解

(一)、什么是礼仪

1、从文学的角度看

2、从法语演变看

3、含义:

人们在交往中用以表达敬意的那些行为规范与准则。

以交往为特征:

狼孩→WTO的中国所面临的,说明每个人都需要交往。

以表达敬重为内容:

例交警一手指人对方不满,用手掌示意则接受。

以调节人际关系为目的:

被喻为是“润滑剂”。

(二)、礼仪的种类

1、自律礼仪:

如何律已

2、礼交礼仪:

如何待人

3、场所礼仪:

如何处事

三、课堂研讨

1、国外送客与国内送客有何不同?

2、“不妨碍他人”在电影院里与大街上表现一样吗?

3、两人相遇,怎么握手?

四、归纳小结

1、分清对象

2、区别场合

3、注意方式

五、课后作业

请你采访5—10人,请他们说说礼仪是什么?

教学后记:

学生对所举的例子很感兴趣,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分析。

本节课让学生对礼仪有了更多的认识,且更加喜爱本学科。

 

课题内容:

第一章礼仪概述

教学目标:

1、加深对礼仪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提高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阐述对礼仪的认识。

教学难点:

观点分析

教学手段:

语言交流

教学时数:

1课时

一、问题导入

人们是怎么看待“礼仪”的呢?

二、学生组内交流

1、组长逐一检查笔记(准备情况)

2、角色分配:

正方——反方主讲——助手记录

三、学生上台介绍

1、明确、统一讲述要求:

每组两人每人2—3分钟

2、程序:

(1)组长先介绍本组主要观点。

(2)发言代表介绍。

(3)有不同意见的人可以要求发言,不占小组名额。

四、教师小结:

1、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肯定其正确的认识。

教学后记:

看似很简单的一节活动课,没想到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高潮,第一组只派出一名,另一处放弃,于是其他各组不同意,当即出了很多的主意,由其组长定夺,学生的能力、态度,在这节课得到较充分的体现。

课题内容:

第一章礼仪概述

教学目标:

1、理解礼仪形成的原因

2、掌握相应的礼仪基础知识点

3、提高学生的文明意识

教学重点:

审美的原因、宗教的原因

教学难点:

心理的原因

教学手段:

语言交流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与朋友聚餐,要去方便,你会怎么说?

二、教师讲解

作为交往的行为准则礼仪,它的形成受众多因素的影响

1、审美的原因:

反映人们共同的审美情趣和习惯。

举例:

站姿——身体站直、挺拔,手的摆放男士折线壮美,女士曲线优美

练习:

路遇瞎子,欲帮助她,如何说?

2、宗教原因:

许多礼仪都是宗教戒律的世俗化。

思考:

握手能用左手吗?

鞠躬礼行几次?

说明:

左手不洁、神三鬼四。

3、经济的原因:

礼仪要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物质经济之上。

思考:

碰到邻居你怎么称呼?

说明:

你吃了吗?

——中国特色的问候语。

问候语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4、政治的原因:

任何时期政治对礼仪形成有选择倡导和干预的作用。

思考:

问路如何开口称呼?

说明:

同志、师傅、先生、小姐的使用场合

三、课堂研讨

1、司机开车时,不与其谈车祸,为什么?

2、新人结婚,人们办事喜欢挑日子,为什么?

四、归纳小结

人都有一种心理叫趋吉避凶,转化为表层的礼貌意识(心理的原因)

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不同所形成的惯俗(风俗的原因)

举例:

敬烟时一火不点三支烟的由来。

举例:

中国——左尊右卑西方——以右为尊

五、课堂交流

你能举些例子说明吗?

教学后记:

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业生不仅明白礼仪是什么,而且知晓为什么,学生听后很新奇,课堂交流的时间少了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再去找资料。

 

课题内容:

第一章礼仪概述

教学目标:

1、理解尊重在礼仪中的作用。

2、提高学生的尊重意识。

3、学会尊重对人。

教学重点:

对尊重的理解

教学难点:

情感的激发

教学手段:

语言交流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礼仪的核心是什么?

二、教师讲解

1、介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尊重是了人的需要。

2、有关研究表明:

社交场上最伟大的全部的技巧就尊重两字。

三、案例研讨

1、幼儿园老师有意识让出色的孩子上台表演给我们的什么启示?

2、中外对比:

《97年夏天的故事》(乘务员的自责)……

507乘务员应对同样问题问三遍的人……

四、归纳小结:

1、尊重,说说容易做做难,也许不经易之间,你伤了别人,都不知道。

2、学会尊重,关键是心态调整。

举例:

林孟平心理辅导……

策略:

人字前面能加许多的定语,最好的或许就只有“帮助”两字。

教学后记:

本节课为案例教学法,通过列举大量的事例,以情动人,从而提高学生的行为意识。

课题内容:

第一章礼仪概述

教学目标:

1、明确宽厚、体谅原则的含义

2、理解具体的表现形式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宽厚的原则、“六不问”

教学难点:

知行统一

教学手段:

语言交流,案例分析

数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你不喜欢和怎么样的人交往?

二、教师讲解:

1、宽厚的原则:

树立容纳的意识,给人以自我的权利,不要度图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塑造他人,创造轻松的交流气氛。

举例:

(1)不良用语习惯:

你懂不懂……

(2)不良交流习惯:

言必高声(可以吗)?

反应过激

好为人师(过强的动察力不受欢迎)

议论他人(多嘴多舌)

2、体谅的原则:

就是设身处地推及已人,善解人意,使人获益,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举例:

社交场合“六不问”

a、年龄(女性);

b、婚姻状况;

c、家庭地址;

d、个人经历;

e、经济收入;

f、宗教信仰。

三、课堂研讨

当你和别人不同观点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教学后记:

这节课从理论的角度,通过交流、举例,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从而促使知识统一。

 

课题内容:

第一章礼仪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礼仪起源的时期

2、掌握周期三礼的名称及含义

3、理解礼仪的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起源阶段,周朝的“三礼”

教学手段:

语言交流、多媒体课件演示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礼仪从什么时候产生?

社会的发展与礼仪有什么关系?

二、自学书上相关内容

三、讲解小结

1、起源阶段覆盖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前期

(1)源于敬神,“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解字)

(2)由祭祖而敬老,由敬老而长幼尊卑(老人坐上边,小辈坐下边,男左,女右)两根中柱,主要分为两个半边,右——女柱,左——男柱,成个仪式的具体表现。

(3)原始社会的其他礼仪,与原始人类的生活密切相连。

(4)尧舜时代,已具雏型,“五礼”具备

例:

摸手礼,山顶洞人缝制衣服遮羞御寒,把贝壳串起来,挂在脖子上来满足审美的要求。

2、形成阶段:

夏商周三代

(1)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在周期。

《仪礼》礼俗,偏重行为规范“大礼三百,小礼三千”。

《周礼》:

治国安邦的汇典,政治制度。

《礼记》:

阐述礼仪的作用、意义,理论说明。

(2)周朝的“三礼”内容详尽对后世影响极大,致使后人很少再撰修。

(3)礼是中国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标志,使人和动物,文明和愚味区别开来。

每个时代的仪式和礼节都会有变化,但它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即相互尊重和信任是一致的。

3、礼仪的变革阶段:

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渡时期。

(1)孔子:

复兴周礼,仁是其基本性质和内容。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仁人要具务五种品德。

恭:

保持一定的尊严和恭敬,不会招使臣民的侮辱。

宽:

待人要宽厚些,以笼络更多的人。

信:

言出令从,具有威信,别人才愿意为你信用。

敏:

善于思考,行动果断,在工作中便可以取得具体的成绩。

惠:

善于常施一些因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这就可以驱使人尽力地为你工作。

实行仁的简易方法:

从积极方面看“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从消极方面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结:

从此忠恕原则成为人们在传统交往中调整人际关系的一条重要的道德原则。

(2)孟子:

发展和改造了孔子的“礼治”理论,提出了适合地主阶级的“仁政”学说,其中心内容是主张“以德服人”即“德治”,他认为像恭敬、辞让这样的礼节是人生来就有的,因此,人要达到礼的标准,根本问题在于主观的反省,尽可能减少自己的各种欲望。

(3)苟子:

提出“隆礼”、“重法”的主张,他把礼看成是检验尺寸的法度,他认为“礼”的中心内容是“分”和“别”,礼就是要使社会上每个人的贵贱、长幼、贫富等都有恰当的地位,他认为礼是法的根本原则,基础,人性本来是恶的,需要礼仪等制度去调节人们的行为。

4、封建礼仪的形成、强化、衰落阶段

西汉董仲舒认为秦朝刑罚敬重,上下对立,提出德治、法治,以封建的仁义道德去教化人民,罢黜百家,独尊儒求,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定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在漫长的封建历史演变中,董的这一学说,一直作为人们的礼仪准则,起调节各方,润滑人际关系的作用。

一方面使人们安份守已,另一方面,成为妨碍人类个性自由发展,阻碍人类平等交往。

直到清朝未年,尤其是民国时期,尤其是民国时期,西方文化大量传入中国,传统礼仪制度逐渐被时代抛弃。

5、现代礼仪的发展

(1)1949—1966大发展:

提倡科学精神,民主思想

(2)1966—1976大挫折:

倒退

(3)1976—至今恢复发展

举例:

80年代后,恢复国宾护卫队。

90年代通过国旗法,对悬挂国旗的细节要求,升旗仪式作出规定。

四、布置作业

礼仪与当代社会

教学后记:

本课采用自学——讨论——交流——小结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效果好。

课题内容:

第二章仪表与修饰

教学目标:

1、明确仪表的概念

2、理解仪表修饰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形象意识

教学重点:

仪表的概念,仪表修饰作用

教学难点:

提高形象意识

教学手段:

语言交流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王红早上起来照镜子……她在干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课堂研讨

“人不可貌相“对吗?

三、教师讲解

(一)仪表的含义:

人的外在表象包括容貌、发型、服饰等。

(二)仪表修饰的作用

1、美化形象:

天生品质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可以通过化妆修饰,发式造型,着装佩饰等手段,弥补和掩盖不足之处。

并在视觉上把自身较美的部分展露,使形象得以美化。

思考:

丰满体型穿吊带衣、萝卜腿穿短裙……

结论:

美固然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懂得什么是美的。

2、塑造形象:

通过仪表修饰达到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形成。

例:

保安:

高大略胖

谈判:

深色着装

人的形象并非一成不变,所以修饰应根据身份和角色的不同而随时改变和调整。

塑形象还有一个潜在的作用:

久而久之,会渐渐改变其性格气质,乃至心态。

3、顺达事业

(1)首印效应:

70%取决于视觉效果,在前30秒钟产生。

(2)晕轮效应:

人际知觉的扩大心理,从已知的局部泛化到整体。

实例:

美国著名服饰工程师派人去100家公司。

50家:

着装规范秘书10分钟42家

50家:

不修边幅秘书10分钟12家

四、布置作业

假如你去应聘××工作,你在仪表上有何考虑?

教学后记:

本节课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解,使学生感受很深,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素养。

 

课题内容:

第二章仪表与修饰

教学目标:

1、明确修饰必须掌握的基本要求

2、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点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与容貌肤色相适应

教学难点:

色彩的有效选择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演示,语言交流

教学时课: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课件演示导入课题

欣赏“社交形象设计师”中的“电影院”和“试衣间”。

看了这么多的漂亮衣服,你有心动买吗,你会考虑哪些因素?

二、教师讲解

适体性原则:

仪表修饰要适当、得体、协调。

1、与性别年龄相适宜并分析。

欣赏:

《上海服饰》图30、图5

结论:

不同的性别、年龄应有不同的仪表修饰要求

2、与容貌肤色相适宜

对个体而言,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仪表修饰首先要考虑色彩。

(1)色彩的性格:

暖色——红、橙、黄

冷色——蓝、紫

中性——综色

(2)色彩的功能:

暖色,有扩张感。

冷色,有内缩感。

(3)肤色与色彩

肤白的:

都适应,若先强烈对比的深色给人一种端庄、恬静的女性美,选弱对比的则显得柔润、矫嫩。

偏黄的:

穿紫色、蓝色的衣服——是对比色。

穿淡黄色、乳白色、浅粉色——柔和。

棕红肤色:

忌穿与肤色相近的或较深的、暗的服色,如棕色、深蓝、蓝紫色等——模糊不清,缺乏生气。

建议:

比肤色略加明亮,鲜艳的服装(乳白上衣,加上浅咖啡的裙子与肤色搭配,显得质朴,沉稳)。

3、与身体造型相适应

体型与服装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服装对体型的弥补与纠正,这一补救过程是通过视觉的错觉来完成的,我国首次评出的十大女名模之冠的三围(胸、腰、臂):

86cm、62cm、59cm,其身高为176cm。

而生活在我们周围的男女青年,符合这样的尺寸比例者如凤毛麟角,百里挑一。

如何装扮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

三、课堂研讨

我的穿衣观

四、归纳总结

矮胖型:

尽量减少其宽度,增加其高度,给人以纤细、修长之感。

款式要简单,同色同料的套装或连衣裙;色彩要淡雅,色彩对比要弱;重点宜在上衣,领口以宽而长最为理想。

高瘦型:

骨骼突出,四肢修长,缺乏女性的线条美(服装要富于变化,如浪漫的曲线,运动的斜线;色彩要鲜明,有个性;图案宜大不宜小;面料最好选择硬挺)。

体型瘦小:

避免使用深暗色彩和上下身对比强烈的色彩。

上身可做重点考虑;淡雅、暖色为理想色彩。

高胖型:

要强调高度,减少宽度。

色彩尽量采用暗色、冷色;上下装的色彩要协调统一,避免使用大红大绿等纯色和大块强烈对比的色。

4、与个性气质相适宜:

由外和谐

欣赏《教你美容化妆》

5、与职业身份相适宜

文艺工作者:

浪漫、时尚欣赏《礼仪服饰》(图6)

公关:

优雅大方欣赏《礼仪服饰》(图8)

商界:

干练、稳重欣赏《礼仪服饰》(图34、35)

教学后记:

通过大量的直观的资料,使学生对这一知识印象更深刻,兴趣较大,也可让学生准备一些图片,资料共享。

 

课题内容:

第二章仪表与修饰

教学目标:

1、明确T、P、O的含义

2、理解“整体”的含义。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T、P、O

教学难点:

整体性原则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演示,语言交流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跟着感觉走,对吗?

如何看待时尚?

二、教师讲解

(一)T、P、O原则(人与环境协调)

指仪表修饰因时间、地点和场合的变化而变化,人置身在环境之中,应强调什么?

回避什么?

要心中有底。

1、仪表修饰随时间变化

时间的含义三层:

早、中、晚;春、夏、秋、冬;时代。

时间的变化:

光照的变化;自然背景不同;节奏、潮流不同。

2、随地点变化

思考:

看到三点式的泳装的人你会怎么想?

说明:

宁静的海湾;豪华的宴会厅;艳丽多彩的街道;典雅的住室造成不同的心理效果,服装的俗与雅都是基于一定的背景,在繁华的城市中,素雅、柔和、含蓄的中间色调给人以安静的快感。

欣赏《礼仪服饰》图31、33。

3、随场合的变化

思考:

此处的变化指什么?

说明:

不同场合有不同的气氛:

喜气或悲伤,强烈或严肃等,都具有不同的形式及与之相应的一些约定俗成的礼仪准则。

欣赏《礼仪服饰》图9、37——婚礼服图32——喜庆场合

(二)整体性原则(装饰之间协调)

1、装饰的整体协调

(1)化妆的线条、质感、风格要统一和谐。

(2)要有相应风格的发型。

2、着装的整体协调(练习“试衣间”)

(1)服装本体在色彩(同一色,邻近色)、图案、风格上要统一和谐。

和谐并不意味不存在对比。

(2)服装的本体及其延伸要有整体感

延伸:

贴子、围巾、领带……

欣赏:

《礼仪服饰》P94、95

(3)佩饰的整体协调

同时佩用的几种饰品:

色彩、风格、质地要协调一致,不能因为饰品小,所占面积小而忽略之。

欣赏《礼仪服饰》P99(图41)

(4)装饰、着装、佩饰的整体协调

首先:

色彩效果的协调统一欣赏《礼仪服饰》P74

其次:

款式造型、质感、格调等方面协调统一。

(图12、13)

(三)、适度性原则

应把握分寸,自然适度,追求修饰无痕。

1、适当的修饰程度

思考:

人与饰物应突出什么?

结论:

不能本末倒置,只见装饰不见人,美与丑仅一步之遥,过分修饰会给人留下做作的印象。

2、适度的饰品数量

思考:

饰品多好还是少好?

结论:

把自己披披挂挂,犹如圣诞树一般,给人庸俗不堪的感觉。

3、适宜的修饰技巧

修饰贵在无痕。

三、课堂研讨

自我形象设计

教学后记:

通过展示——分析——讲解——讨论的教学方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达到既定的目的。

 

课题内容:

第二节仪表修饰的要求

教学目标:

1、明确修饰的核心要素?

2、了解化妆的基本程序,技能及礼仪要求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修饰观

教学重点:

整洁、化妆

教学难点:

细节行为的培养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演示、语言交流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仪表问题就是钱的问题?

2、仪表问题就是衣服问题?

(一)、整洁:

追求近距离的美感,是最美的修饰

1、身体:

头发——今天你洗了吗?

面部——重点是口腔问题(不要忽略局部)

四肢——关注指甲问题

2、服饰:

内衣——勤洗、换

外套——该有的一个也不能少(细节体现品质)

饰品——佩戴要规范

3、其它:

体声——控制

体味——消除

体毛——隐蔽

注意:

不在众人面前打扫个人卫生

三、课堂研讨

弗洛尹德“凡人都无法隐埋其私情,虽然他嘴上不说,人的手脚

总是在多嘴多舌,在坦露人的内心的秘密上,人的手永远是最为忌讳的”你如何理解?

四、多媒体课件演示

1、发饰

2、日妆与晚妆

五、归纳小结

1、发型以简单为好,以保守为佳,不可以遮住眼睛。

2、打理不可以当着众人的面。

3、正式场合必须化妆

“女人出门不化妆是不礼貌的”

4、化淡妆;注意香水的使用

5、不议论他人的妆术

6、不借用他人的化妆品。

教学后记:

这部分的内容通过列举大量的案例,提高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容量较大,要注意节奏。

 

课题内容:

服饰礼仪

教学目标:

1、明确正式场合着装的款式种类

2、了解正式场合正式服饰的发展概况

3、理解并掌握着装的礼仪要求

教学重点:

礼仪要求

教学难点:

不同款式的区别点

教学手段:

图片投影,语言交流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课题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美称,中国服饰文化不断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演变。

人类社会在不断地摆脱愚昧、野蛮、偏见的过程中,逐渐地建立并形成了一整套礼仪服装规范,这种规范反映了一定时代人的精神风貌及每个人文明、进步、开化的程度。

在社会交往中,人的行为举止常常依赖于适度得体的礼仪服装来规范,通过礼仪活动沟通感情,传达友谊。

社会越发达,人际交往越频繁,礼仪服装就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教师讲解

(一)妇性与礼服

当妇女的地位低于男人时,她的活动范围就仅限于家庭,服饰礼仪规范的约束就相对地小些,自由度相对较大。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革命的出现,大批妇女走向社会,服饰就反映她的鉴赏力,代表他的社会地位及经济能力。

(二)礼服的种类

正式礼服——特定隆重场合,有严格限定。

准礼服——正式礼服的简要形式。

日常礼服——形式多样,可自由选择,搭配。

婚礼服、丧服——特定时间、场合。

三、课堂研讨

1、婚礼服只能用白色吗?

2、各种礼服穿着的时间有讲究吗?

3、晚礼服有裤装吗?

四、归纳小结

1、婚礼服:

婚礼装是人一生中最华美的盛装

(1)颜色:

清一色的白色(象征纯洁)

粉色、淡蓝、米蓝色(再婚)

(2)款式:

相对保守传统,避免过于裸露,以表现女性形体的曲线。

美为目标:

多为长袖、收腰、紧身合体的胸衣配大而蓬松的拖地长裙。

夏季、傍晚穿用的婚纱展露肩臂的低领的样式。

注:

来宾着装用色不宜过于鲜艳的,引人注目,也尽量避免采用白色,

应选择明快高雅浅淡色彩较易获好感。

P16-19

2、晚礼服

(1)场合:

下午6时以后的正式场合,宴会、舞会。

(2)特点:

裸露肩、背、胸、臂的一件式连衣裙。

十分强调创意与个性,在女性的礼服中它是最具有特色,最丰富的。

(3)种类

a、传统晚礼服:

尊重传统美的形式法则,基本型强调女性窈窕的腰肢,

夸张臂部以下裙子的量感,以装饰感强的局部设计来突出其高贵。

b、现代晚礼服:

传统而又古典的美无法囊括她们丰富多彩的个性,

女性晚礼服从单纯追求优雅的女性化、装饰美走向实用、装饰、理智及多元化的复合类相结合的通路。

款式:

优雅、舒适、简练、修长

注意:

晚礼服是女性最高规格的正式礼服,在选择上要根据参加对象具

体分析、区别对待。

(4)配饰:

鞋——高跟、装饰性强

头部——不戴帽子,注重装饰

3、准礼服(鸡尾酒会服)

(1)场合:

傍晚时穿的,源于美国,与朋友、同事聚会时穿,适合

快节奏的现代人的生活。

(2)款式(特点):

其长度,裙长一般在膝盖上下随流行而定,“鸡尾长”。

(3)配饰:

手袋、首饰(华丽)。

4、午服(昼礼服,略礼服)

(1)场合:

白天外出正式拜会、访问时。

(2)特点:

一般为连体一件式,高雅、沉着、稳重,不可过于开露。

两件套、三件套引进了午服系列。

(3)配饰:

浅口鞋。

5、丧礼服

(1)场合:

特定

(2)特点:

黑色、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