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0510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1187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0510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0510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0510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0510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0510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0510答案.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0510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0510答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0510答案.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0510答案

 

20XX年—20XX年

浙江省教师资格认证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历年真题答案

目录

教育学2

浙江省20XX年04月教育学(中学)试题答案2

浙江省20XX年10月教育学(中学)试题答案4

浙江省20XX年04月教育学(中学)试题答案6

浙江省20XX年10月教育学(中学)试题答案7

浙江省20XX年04月教育学(中学)试题答案9

浙江省20XX年10月教育学(中学)试题答案11

浙江省20XX年04月教育学(中学)试题答案13

浙江省20XX年10月教育学(中学)试题答案14

浙江省20XX年04月教育学(中学)试题答案16

浙江省20XX年10月教育学(中学)试题答案18

浙江省20XX年04月教育学(中学)试题答案20

心理学22

浙江省20XX年04月心理学(中学)试题答案22

浙江省20XX年10月心理学(中学)试题答案23

浙江省20XX年04月心理学(中学)试题答案25

浙江省20XX年10月心理学(中学)试题答案27

浙江省20XX年04月心理学(中学)试题答案29

浙江省20XX年10月心理学(中学)试题答案32

浙江省20XX年04月心理学(中学)试题答案34

浙江省20XX年10月心理学(中学)试题答案36

浙江省20XX年04月心理学(中学)试题答案38

浙江省20XX年10月心理学(中学)试题答案41

浙江省20XX年04月心理学(中学)试题答案43

教育学试题答案

浙江省20XX年04月教育学(中学)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5ADBAB6-10CDAAA11-15BDBBD16-20AABCD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影响

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环境影响,即按一定目的组织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环境影响,与自发的环境影响相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进行教育双边活动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2、学校

是人类进行自觉地教育活动,传递社会知识文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得为一定社会培养所需要人才的机构。

3、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就是对课程的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

它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宏观层次,主要解决课程的一些基本理念问题,包括课程的价值、课程的根本目标、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基本结构等。

二是中观层次,将宏观的内容具体化为各门课程的大纲或标准,并且以教科书或者其他形式的教材为载体表现出来,三是微观层次,指进入课程实施领域时,由教师设计的包括课堂教学的目标、具体的教学方法等。

4、学生集体

是青少年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式。

5、法律责任

广义上:

既包括法律规范规定的不必强制履行的各种应尽的义务,一般被称为第一性义务;同时还包括由于实际违反了法律规定而应当具体承受的强制履行的义务,它是由于违反了第一性义务而氢气的义务,一般被称为第二性义务,因此,广义的法律这责任是这两种义务的总和。

狭义上:

一般所说的法律责任是狭义上的法律责任,是指因违法行为而必须承当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在这里,实施一定的违法行为即违反了第一性义务是承当法律责任的必要前提,而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法律制裁即第二性要务则是该违法行为引起的后果,根据违法行为性质的不同,法律责任一般以氛围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教师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要求。

答:

为顺利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中小学教师需要具备和应有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具体如下:

(1)、具有所较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首先,教师要对所教学的课程知识和技能有全面而扎实的掌握。

其次,在全面扎实掌握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精益求精。

再次,教师要在掌握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

(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才能

首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是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

其次,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满足中小学生好奇型、求知欲和发展学生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需要。

再次,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指导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生活的需要。

最后,教师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能够提高教师的卫星,提高教育的效能。

2、简述学校德育的功能。

答:

从我国学校德育的性质和历史来看,德育的功能主要有一下三个反面:

(1)、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是指德育对学校教育就有指向、选着和调节行为的作用。

它既能为个人为集体导向,也能为学校、班级的教育活动导向。

在各育中期导向作用和保证作用是德育,所以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在人才培养中,德育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人的政治方向问题,就是走什么道路,为谁服务的问题。

在决定学校的性质方面,德育也起定向作用,所以,学校育人应当坚持德育为首。

(2)动力功能

动力功能是指德育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具有引发、强化、支配的作用。

思想道德是人的灵魂,是知道人的行为和影响人的智慧才能的精神力量。

一个学生有了正确的政治要求和生活目标,就会积极进取,不畏艰难,奋斗不止,学生有了这方面的思想武装,明确了政治方向,他们的立场、观点、方法就会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就会把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

(3)目标功能

学校教育目标是由受教育者培养方向及其成长发展所要达成的质量标准构成的。

以中小学为例,其教育目标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女里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这里所说的几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他们共同组成了教育目标的完整结构,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或遭到削弱,都会影响到整个结构功能的发挥。

3、布置作业应当遵循哪些要求?

答:

课外作业的作用在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技能和技巧。

布置课外作业的基本要求: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想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

1、联系实际论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答:

【答案要点】

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应主要包括下述三项基本内容: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2、联系实际论述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

【答案要点】

1)加强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学。

2)根据学科内容、任务及学生特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恰当地联系实际

3)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

4)适当补充乡土教材

浙江省20XX年10月教育学(中学)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5CCBAA6-10CACDD11-15BAACB16-20DDCD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BCDE2、ABCDE3、BDE4、ABC5、ABCD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制:

即现代教育制度,把学校教育机构纵横联系、统一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

2、教师资格:

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它规定从事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

3、教学活动本质的界说:

教学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教学认识活动过程时一种学生的、间接地、在教师指导下的、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

4、形成性评价:

在活动过程中,以改进工作为目的而展开的评价。

5、发现学习:

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终得出学习结果。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答:

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

3)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4)现代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5)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答:

公共性、生产性、科学性、未来性、国际性、终身性。

3、你是如何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

答:

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2)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3)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4、中小学体育的任务有哪些?

答:

1)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3)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5、简述我国教育法体系的构成。

答:

教育法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一个层次;

部门教育法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二个层次;

教育行政法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三个层次;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四个层次。

6、简述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

答:

1)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2)在班级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的课程咨询;3)为其他教师和家长担任顾问或间接咨询;4)配合学校教育开展必要的心理测评工作;5)协调学校与社区咨询。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述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答:

培养儿童的主体性:

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尤其让学生体验成功。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

发挥主体性:

1)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2)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

3)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2、联系新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时代背景论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关系。

1)答: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学科课程,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活动课程,在我国的小学课程传统中,学生的直接经验是相当缺乏的,因此,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与发展中,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将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2)知识与能力:

为处理好这一基本关系,使得课程能够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真正统一起来,一个必须解决的任务就是建立起不同的学习方式。

3)分科与综合:

课程改革包括了有关于综合课的设想和尝试,将对我国的课程发张产生深远的影响。

4)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

这一关系上,我国的课程改革应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既提倡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又要提倡尊重学生和重视个性发展的人文精神,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主要不是克服某一方面的极端,而是在这两个方面进行“基本建设”:

在课程中同时加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而且,这两方面的任务,都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对教育和课程提出的要求吗,是课程改革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

浙江省20XX年04月教育学(中学)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5DCBAB6-10CDACB11-15DBAAC16-20BADBC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物质文化:

是指学校物质环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

2.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

3.暗示教学法:

这是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洛扎洛夫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教师广泛利用环境信息,上课如同游戏、表演,使理智与感情统一,尤其是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

4.评价:

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包含定性描述或价值判断,更多的时候是两者兼有。

5.实验教育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该学派所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基本原则。

答:

(1)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2)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余地,尊重学生的选择。

(3)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2.简述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

答:

(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和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

(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3.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答:

(1)一是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和完整结合。

(2)二是指克服人发展中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发展。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联系实际论述美育的任务和功能。

(12分)

答:

美育的任务主要4四方面:

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美育的功能主要由3方面:

美育的直接功能就是“育美”。

美育的间接功能是指为其他教育功能发挥提供前提条件的作用,具体而言就是育德、促智、健体功能等。

美育的超越功能是指引导学生超越现实生活,形成对人生意趣和教育美学精神的追求。

(联系实际的内容不设标准答案,请自由发挥)

2.联系实际论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13分)

答:

(1)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急哦阿雪中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2)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

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联系实际的内容不设标准答案,请自由发挥)

浙江省20XX年10月教育学(中学)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5BACBD6-10ADBBC11-15CDAAC16-20BABA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BC2、BC3、ABCE4、ABCDE5、ABCD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学校文化:

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获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的共同体。

3.泰勒模式:

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曾提出过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分别是: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起这些教育经验?

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根据这四个问题,泰勒论证了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的课程编制模式。

4.学校咨询与辅导:

学校咨询工作者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对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

5.学生申诉制度:

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重新做出处理的制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1)公共性:

现代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均等的机会和服务。

2)生产性:

现代教育与物质生产的结合程度以及生产发展对现代教育的新要求都提高了。

3)科学性:

科学教育是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教育内容必须以科学知识为主。

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在教育方法上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4)未来性:

现在的教育对未来的社会和个人有重大影响,要把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作为现在教育改革的主要参照系。

5)国际性:

现代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爱国精神的同时,也要使他们具备从事国际事务的态度、知识、情感、技能,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

6)终身性:

教育不再局限于学龄阶段,要贯穿人的一生。

2.简述儿童发展的规律性。

1)顺序性:

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还是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

2)不平衡性:

在连续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期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有明显差异。

3)阶段性:

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其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共同的典型特点。

4)个别差异性:

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比较,每个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上都可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5)分化和互补的协调性:

儿童各种生理、心理能力的发展虽然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作用,但在总体发展水平上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适应环境。

3.请你谈谈非指导教学法的运用特点。

1)极大地依赖个体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驱力

2)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教学情境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

3)强调学生“此时此刻”的情形,而不关心他过去的情感和经验。

4)强调人际接触和人际关系在教学中的地位。

4.人的全面发展要受到哪些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1)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2)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3)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5.良好测验的标准有哪些?

1)实用性强:

便于组织、实施,节时省力;2)可信度高:

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高。

3)效度高:

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目标的程度高;4)难度适中:

试题平均通过的程度适中。

5)区分度高:

能拉开分数的距离。

6.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1)直观性原则:

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2)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系统性原则:

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

4)巩固性原则:

在教学中要不断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牢固地掌握和保存。

5)量力性原则:

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6)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8)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浙江省20XX年04月教育学(中学)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5DBCBD6-10ABACB11-15ACCDB16-20AADC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BCDE2.ABD3.ABCDE4.ACD5.CDE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目的:

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2.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学校德育能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生何种性质的影响。

3.课程:

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种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

4.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5.法律救济:

是指依据法律对权利冲突的解决,当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从法律上获得自行解决,或请求司法机关及其他机关给与解决,使受损害的权益得到补救。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中学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答:

学习教育学的价值或者意义在于: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2.简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

答:

(1)学校鼓励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的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

(2)学校积极对校外教育机构施加各种影响。

(3)学校利用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对学生施加影响。

(4)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沟通校社联系。

3.简述教师专业化须具备的条件。

答:

(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有正式的专业组织进行管理

4.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学校管理的具体执行者。

(2)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

(3)联系学校、家长、社会的纽带。

5.简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意义。

答:

(1)使学生自主性学习成为可能。

(2)个别化教学将普遍实现。

(3)教师角色将实现重要转变。

从大量的知识传授任务中解放出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发展。

6.简述中小学教育评价的改革策略。

答:

(1)从侧重一元评价到多元评价,从多个视角、用多种方法评价学生。

(2)从侧重总结性评价到形成性评价,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使评价指向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提高。

(3)从侧重区分性功能到发挥激励性功能,坚持以找优点为评价的出发点,坚持以个体为主的评价标准,突出鼓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你是如何评价班级授课制的?

结合教育现实谈谈教学组织形式在当今有哪些新的变化?

答:

班级授课制有其优越性也有其局限性。

1、优越性表现在:

(1)效率高,使教育的普及成为可能。

(2)保证教师主导,使教学活动计划有序。

(3)同质性强,有利于学生间相互交流启发。

2、局限性表现在:

(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缺乏实践性和探索性学习。

(3)缺乏灵活性。

(4)不利于因材施教。

(5)难于保证学生之间展开真正的相互交流和启发。

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一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纷纷出现,表现出一些新变化。

1、分层(组)教学:

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2、小组合作学习:

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

3、小班教学:

(1)压缩班级人数规模(15-25人),以保证教育公平性、公正性,提高教育质量

(2)采用包班制,取消或延缓教师分科年限,以增加师生交流机会,更充分地因材施教。

(3)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