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设计识字3小青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117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设计识字3小青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设计识字3小青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设计识字3小青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设计识字3小青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设计识字3小青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设计识字3小青蛙.docx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设计识字3小青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设计识字3小青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设计识字3小青蛙.docx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设计识字3小青蛙

3.小青蛙

一、教学内容

《小青蛙》是一首儿歌韵文。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启发学生开动脑筋。

本课的设计应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以情感为基础,以识字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新笔画:

撇点。

2.自主积累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我们应该爱护它。

三、课前准备

1.课文相关图片、辅助课件。

(教师)

2.制作本课字卡。

(学生)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激趣。

课件出示: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

”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

(青蛙)

2.揭题:

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小青蛙。

(板书:

小青蛙)

3.课件出示漂亮的小青蛙。

学生齐读课题

4.说说你对青蛙有哪些了解。

5.青蛙穿着绿衣裳,你知道它的名字中哪个字表示的是绿色的意思吗?

(青)

6.导入:

同学们真聪明!

你们看,小青蛙还为咱们带来一首儿歌呢!

(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你圈画的生字的读音。

2.导学:

多有趣呀!

你们想读吗?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那该怎么办呢?

(查字典、问老师、问同桌、借助拼音)读完后,请你们把圈画出的生字、词读三遍。

3.检查读文。

教师相机正音。

二、随文识字。

★学习第一句。

1.指生读第一句。

2.指生评议朗读。

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清、晴、眼、睛”。

(1)指生领读生字。

(2)先引导学生小组内观察;然后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3)汇报交流:

预设一:

“清、晴、睛”三个字的读音有点像,字形里面都有“青”字。

①导学:

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

我们把它们放回课文里读一读,再看看图,好吗?

预设:

“清”,清水的“清”。

追问:

你是怎么知道的?

导学:

带“三点水旁”的字表示与水有关,谁还能说出带“三点水旁”的字。

师出示一杯清水和一杯浑水,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晴”:

太阳出来就表示天气晴,所以是“日字旁”,表示与太阳有关。

(出示晴天的图片)

导学:

谁能给“晴”找个相对的朋友?

(出示阴天的图片)

扩词:

雨过天晴、晴空万里。

(练习说话)

“睛”的部首是“目字旁”,表示与眼睛有关。

我们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

②导学:

怎样区分“睛”和“晴”?

③想想还能给“青”加上什么部首,组成哪些字。

(发现生字中的“请、情”)

预设二:

“眼、睛”都是“目字旁”。

①说说这两个字都和什么有关。

②请眨眨你们的小眼睛。

5.指导朗读。

(1)导学:

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男女生赛读第一句。

★学习第二句。

1.指生读第二句。

2.相机学习生字“保、护、害、事、情”。

(1)指生领读生字。

(2)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如何识记这几个生字。

3.指导朗读。

(1)导学:

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全班比读第二句。

★学习第三句。

1.指生读第三句。

2.指生评议朗读。

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请、让、病”。

(1)指生领读生字。

(2)引导学生交流如何识记这几个生字。

5.指导朗读。

(1)导学:

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小组比读第三句。

三、巩固生字。

1.挑战过关。

(认读生字)

第一关:

读读带拼音的生字。

第二关:

擦掉拼音认读。

第三关:

读读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会的及时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老师。

第四关:

读老师手中打乱顺序的生字卡片。

第五关:

开火车读,看看哪组最棒。

2.找朋友游戏。

一名同学手中拿着一张生字卡片,其他同学要快速找到这个生字的形近字卡片,然后站在一起,同时要用自己的生字卡片上的字组一个词语。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

“青、清、气、晴、情、请、生”。

2.学生读字。

3.导学:

这几个生字宝宝,你能给它们按结构分一下类吗?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清 晴 情 请

独体字:

气 生

4.根据结构特点,重点指导:

青、请、气。

(1)教师指导书写“青”。

①导学:

认真看一下:

“青”字共几笔,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

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

竖在竖中线上,下面“月”的“丿”变成“丨”,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上。

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一个“青”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⑥学生再写2个“青”字。

(2)教师指导书写“请”。

①导学:

想想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是什么。

仔细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

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一个“请”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3)教师指导书写“气”。

重点强调第四笔的写法。

(四)总结延伸

1.同学们,学了这首儿歌,你们喜欢小青蛙吗?

为什么?

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

(交流怎样保护小青蛙)

2.总结:

对呀,青蛙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更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一起保护小青蛙,好吗?

回家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保护小青蛙吧!

设计意图:

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在学生识字学文之后问“你们喜欢小青蛙吗?

为什么?

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

”这几个问题,让学生更加明晰“青蛙是益虫,我们应该保护它”。

而“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既巩固了儿歌的学习,又将保护青蛙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可谓“一举多得”。

(教学反思参考1)负荆请罪

教学《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时,我穿插读了人教版《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故事,让学生全面了解了《负荆请罪》故事发生的背景,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课后作业有这样一个练习:

从《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中,你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由于,我在教学时没有此设问,所以许多学生在概括人物特点时没有写完整。

这就给我提了个醒,今后的教学中,应详细分析学生学情,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在课上及时进行解析。

关键这样的设计应安排在教学过程中的哪个环节,是我所需要细致考虑的。

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尝试采用了边学习边做习题的方法。

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优点与不足各半。

优点是:

提高了学习效率。

绝大部分作业能在两教时的教学过程中完成,避免了学生课后作业,减轻了他们的学习负担。

由于学生边学边做,所以作业的正确率也明显提高,比在课后做正确率要高。

缺点是:

由于边学习课文边做练习,整个课堂的练习味儿太浓,十分机械,学生时不时地会因为做题目而打断了学习课文的思路,情感被破坏,完整性不够。

如何扬长补短?

是否可以像数学课一样上?

新授完毕后再让学生做一做,练一练?

比如,这一课,课文分两幕,是否可以先学习完每一幕后做相关练习?

这样会不会又陷入了机械?

语文的人文性就大失?

或者,还是像平常一样上,像以往一样将练习中的题目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先学习再练习。

只是变学生的课后作业为当堂作业。

为了保证学生当堂作业,课上一些不重要的练习要减少,每一课抓住一两个重点部分,一两个重要训练点进行练习。

下次选篇课文再试一试。

(教学反思参考3)给家乡孩子的信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信。

教学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要想让学生与作品、与作者进行交流,以心换心,只有对文中人物有所了解,有了感悟,有了情感,才能读懂这封信,读懂这封信中所蕴含着的人生哲理。

为此,我带领学生上网查阅了大量的巴金“信息”:

《巴金百岁年谱》《巴金的<巴金箴言>》《巴金语录》等,从这些大量信息中学生了解了巴金老人从出生到百岁一个世纪来所经历的各重大事件,感受到巴金老人那崇高的人格精神与文学品位。

课堂上,我先出示了巴金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年度人物”,“感动中国”组委会的颁奖词,让学生对巴金有新的理解。

这课的重点是教学文中第三小节中几个重点句,我在课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作了适当的引领,抓重点词句品读,拓展,还出示巴金是中国唯一一位不领工资的作家,并从1995年以来向希望工程捐款500多万,病床前叮嘱儿女定期向希望工程捐款这段话,来理解巴金所说的让生命开花结果。

最后还做了这样的一个环节 , 在我们生活中,像巴金爷爷这样的人很多很多,(出示图片:

5.12解放军抢救废墟中被困的人,建筑工人工作场面,清洁工人清扫马路,老师上课,园丁浇花)他们的付出令我们感动不已:

让生命开花结果,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相互交流,“对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这句话有了更深刻地理解。

(教学反思参考3)麋鹿

《麋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介绍了我国珍稀野生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让学生了解称为“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同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要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课堂伊始,我出示了一段自己组织的话,三个小节,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段话,可以说发挥了多重功能。

(1)就识字教学的角度看,这一段话实现了让学生在浓缩的语境中集中识字的功能。

因为这一段话,与课文内容相匹配又巧妙地将新词融合其中,学生在读这段话的过程就是复认生字的过程。

事实上,学习生字,如果老师一味鼓励甚至强求学生想一些独特的方法认字,例如编谜语、编故事等,只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其实,大部分字词只要反复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会在头脑中留下烙印。

(2)就文章教学的角度看,这一段话帮助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

一般我们在实践中有这样的倾向:

以为整体感知就是把课文读一遍。

殊不知,整体感知阶段,并不意味放弃教师的指导,这一段“开场白”,就是一次有效的示范。

其中,老师板书概括性的词语,既帮助了学生梳理了文章结构,又为学生概括课文大意提供一些支架,可谓一举两得。

在教学课文的第三部分“麋鹿的传奇经历”时,我按照年代的不同,设计了一张表格,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范例填好这张表格,学生填表格的过程其实就是对课文内容熟悉的过程,而且,填表格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学生的概括能力的发展,而且表格中既包含了麋鹿的各个时期的生存情况,也有生存地点的不断变化,所以说从这张表格就可以感受到麋鹿生活经历的坎坷,漂泊不定,颠沛流离,这样引导学生感知麋鹿经历的传奇也就较为容易了。

(教学反思参考1)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读报常识和读报方法。

本课的教学,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结合《新方案》中的设问导读展开教学的。

1.报纸真的有魔力吗?

通过讨论,有的同学说自己的爷爷因看报而忘记了吃饭,有的学生讲伯伯因看报吸烟而烧了自己的衣服。

学生因结合自己身边的故事,所以大家都认识到了报纸的吸引力。

2.既然报纸有那么大的魔力,是不是什么报纸都能读呢?

学生一致认为:

对自己成长有益的报纸才能读。

我建议他们推荐一些能读的报纸,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

学生说:

“《山西日报》《太谷报》《小学生德育报》《小学生作文报》《小学生辅导报》……”只有将课本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生才会爱学、乐学。

过去,一些学生对读报并不重视,通过学习本课,很多同学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觉得应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为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结合教材的“做一做”活动项目:

要求学生在班级黑板报上开辟“一句话新闻”专栏,轮流负责编写。

教材进行具体细致的方法指导:

轮到的学生要认真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