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我更贴心前三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10165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2.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和我更贴心前三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孩子和我更贴心前三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孩子和我更贴心前三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孩子和我更贴心前三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孩子和我更贴心前三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孩子和我更贴心前三章.docx

《孩子和我更贴心前三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和我更贴心前三章.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孩子和我更贴心前三章.docx

孩子和我更贴心前三章

孩子和我更贴心

第1章与孩子和谐相处的十大观念

提升父母亲子沟通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

孩子生来就具有无限的潜能

无条件的爱让孩子获得安全感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用沟通滋养心灵让真爱完善人格

打破旧观念沟通无障碍

父母的行为是对孩子的承诺

六个成长阶段各有不同需求

别拿想象当标准要求孩子

温暖来自父母的尊重与关心

第二章寻找问题的根源;

亲子沟通法则一:

分清可接受行为与不可接受行为

是孩子的行为还是你的感觉

行为的界定

行为接纳线

行为冲突定律

父母态度不一致是正常的

亲了沟通法则二:

谁在问题区谁有责任自行解决问题

孩子有能力自行解决问题

独立成长定律

是父母还是孩子进入问题区

界定问题归属

父母不能替代孩子承担全部责任

别让关爱成伤害

第三章用倾听协助孩子独立成长

亲子沟通法则三:

认清亲子沟通的12大沟通障碍

孩子困扰中的12大沟通障碍

父母关心孩子时需要真诚接纳

无效的安慰与转移

询问是父母在孩子心灵的伤口上撒盐

赞美是一把双刃剑

无问题区没有沟通障碍

亲子沟通法则四:

积极聆听化解情绪完善人格

协助孩子的二个前提

三种基本聆听方式

积极聆听时如何解码

积极聆听的四大步骤

在积极聆听时使用敲门砖

积极聆听的五大作用

积极聆听的适用准则

积极聆听易犯的错误

前言

学习之前必须做的事

亲爱的朋友,亲爱的父母,在你开始学习亲子沟通八大法则之前,请你先做些准备工作,准备一枝笔,我们将要做一些笔记或记录,也请你务必要认真,要用心。

你看到这里也许会有些吃惊,因为,没有哪本书这样要求过你。

不过我向你保证,如你这样做了,你一定会有收获,你的孩子一定会受益,同时我也非常感谢你。

现在,我可以这么认为吗——你已经同意按我的要求去做了。

相信你按我的提示读完本书的内容,你一定会更容易掌握亲子沟通的八大法则,这是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的前提。

当我问你:

“你爱你的孩子吗?

”回答一定肯定的:

“我当然爱他!

我再问你:

“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你会如何回答呢?

当你说“了解”时,你心理一定在打鼓,是什么原因让他和你交流得越来越少,你是不是已经很难进入你孩子的世界了。

当你说“我不了解”时,心里立刻又有一个声音对你说:

“这怎么可能,我是他的父母。

好,在继续读下去之前,请你先做一件事:

拿出笔,在下表中,写出你的孩子的五个你可以接受的行为,再写下五个你不能接受的行为。

你也许会说,这还用写,我心里很清楚。

不,请你一定要写,因为这本书是我与你共同来完成的,当你拿起笔的瞬间,你可能就会感觉不那么清楚了。

如果你不填完这张表就翻到下一页时,你将错过一个非常难得的看清自己的机会。

孩子姓名:

性别:

年龄:

填写日期:

可以接受的行为

不能接受的行为

1

2

3

4

5

当你觉得以上填写有点困难时,作为孩子的父母,你觉得你了解自己的孩子

吗?

学习的五大步骤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宄结果表明,学习的效率取决于学习者的兴趣程度及学习方法是否有效。

影响学习的要素还包含学习时的体力、心理(情绪)时间和学习环境的选择。

潜能专家根据人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脑科学、心理学、记忆力学、行为学及生活中的大量实践应用,总结出学习的五大步骤,让学习变得简单、高效、事半功倍:

学习的五大步骤:

初步的了解;

重复是学习之母;

开始使用;

融会贯通;

再一次加强。

根据学习的五大步骤。

将“父母亲子沟通八大法则”的学习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听(看)、想、说、用、总结、提升、分享。

初步的了解即通过看书、看V自D或听培训课,对本书、本课程内容有了初步、整体、系统的了解。

了解的前提是兴趣,内心有需求才会产生兴趣。

你可以先浏览目录,了解八大法则的内容提要,了解感兴趣的、立刻可以应用的内容。

还需要系统地了解全书的十大观念、八大法则、理想人际关系信念等内容,

完成首次学习的完整过程。

重复为学习之母记忆的基础都是对知识机械性、理解性的重复,即机械械性记忆和理解性记忆。

不断“听”是听觉的重复,多遍地“看”是视觉的重复;“听”是对“看”的重复,“看”是对“听”的重复。

而有序的重复则需要思考,即通过“想”,对八大法则的内容咀嚼、思考、整理、消化、埋解。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将学习内容和械性地重复升级到理解性重复的过程。

对所学知识的有序化吸收,是高效记忆的前提。

开始使用最好的学习是使用。

将学到的八大法则及时和生活联系起来,将生活中的困扰用法则来分析,用法则解决生活中的困扰,这就是使用。

潜能大师安东尼.罗宾斯说“知识本身不是力量,只有知识被使用时才产生力量”。

初次使用,也许会出现偏差,不要紧,重复为学习之母,不断使用终会掌握所有法则。

使用的过程需要通过“说”,直到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说”,对孩子的行为、需求作理解性的的回馈,对自己的需求作准确的表白。

这种表达可以用“口头语言”,也可以用“肢体语言”,还需要父母的心理语言,从心理上“理解”和“接纳”孩子。

融会贯通沟通能力在不断使用中提升。

在不断的总结中提高。

最终能融会贯通地使用,即达到无意识地在生活中使用亲子沟通八大法则。

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真正建立起一种健康的关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家庭将成为孩子最具安全感的地方。

在这种沟通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独立自信,尊重他人,能够和父母坦诚相处,拥有感谢心,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于是,孩子与父母更贴心。

再一次加强与他人分享是最好的重复,也是最好的使用,不断地使用,再一次加强。

良好的沟通环境,能促进父母提高沟通效能,密切亲子关系。

黄埔教育亲子学堂,将在各省会开办亲子沙龙。

我们将走进电台,开通亲子热线,设立社区亲子沙龙等,让更多,父母参加亲子沙龙。

通过沙龙,面对面解决父母的实际难题;同时,让父母沟通训练课程的学员终身免费参加复习,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

如何使用本书

1.本书的宗旨与目的

协助孩子解决问题;

母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

化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

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价值观。

2.重在实践读这本书不仅仅是获得资讯,更重要的是将其中的基本法则,运用于日常生活。

大部分的父母并不能马上做得很好,有时候学习了所有的方法,也不一定马上就能全部应用,没有关系,我们在各地举办了亲子沙龙,您可以不断参加活动,练习一检讨一分享一提高。

3.做好笔记书中有一些练习,请认真回答并做练习,当你读到某些内容时,你脑海中出现了一个画面——能清楚地看到你和孩子是怎样相处的,把这种感觉记下来(过后也许感觉不到),这是你最大的收获。

4.勤于分享把你的收狄告诉别人,这是最快的成长方法。

以下是父母沟通效能学习系统的整体结构图,它包含了八大基本法则、实际操作方法,以及使用各沟通法则的前提条件,从图中可以了解系统的全貌,易于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此图将在各章开头重复提示,将各章的相应内容变成黑体字,从而让你能清楚地把握各章学习的方法和重点,并明确本章属于沟通体系的哪个部分,帮助你融会贯通地运用亲子沟通效能八大法则。

父母亲子沟通系统图

第一章与孩子和谐相处的十大观念

1提升父母亲子沟通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

小时候读过一篇课文,讲的是华盛顿和樱桃树的故事。

华盛顿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结满果实的樱桃树,华盛顿的父亲用了整整20年时间去培育它。

有一天,华盛顿的父亲外出工作,年幼的华盛顿在家里和小朋友玩游戏,玩耍中他们砍倒了父亲的樱桃树。

父亲回来,看到自己珍爱的樱桃树被砍侧了,非常愤怒,大声喊道:

“是谁把樱桃树砍倒了?

这时,华盛侧主动承认树是自己砍倒的。

正在气头上的父亲,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称赞他诚实.......

课堂上,老师进一步激励我们说:

“正是因为华盛顿如此诚实,所以他后来能够成就大业,也当上了美同的首届总统。

当时我心里真的是好羡慕。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想,自己要是能像华盛顿一样诚实,也一定会像他那样有成就。

很多年过去了,我经历了很多人和事,直到我走上心灵成长之路,直到我已经为人之父,我才突然明白,故事中真正伟大的人,并不是华盛顿,真正伟大的人是华盛顿的父亲。

正是因为华盛顿有这样一位懂得欣赏孩子的父亲,才使得他具备了健康成长的基础环境。

亲爱的读者,当你已经为人父母,或严准备做父母的时候,你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是人群中最出色的。

你一定会非常用心,非常愿意为你的孩子付出任何代价。

可是只要稍作留心就会发现,在我们周围有太多像你一样对孩子充满希望的父母,而当他们为孩子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之后,留下的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

不是父母不爱孩子,而是父母很少有机会学习如何去做父母,如何去爱孩子!

笔者非常庆幸自己有机会,比国内的大多父母提早数年去学习、了解父母亲子沟通法则。

让自己在不断的学习中去实践,也让笔者十二岁的女儿从中获益。

近几年来,通过电台,通过课堂,通过沙龙,笔者和更多的父母分享了这些法则,也亲眼看到了亲子沟通法则在很多家庭中所产生的补奇效果。

今天,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每个家庭的物质条件都在大幅度改善。

可是,只要你留心,你会看到,没有因为我们物质生活的提高,使我们家庭冲突有所减少。

也许你有能力常常给孩子购买高朴食品、名牌服装、时尚玩具。

你也有能力为了给孩子准备一次生日聚会就花掉了数百上千元。

你甚至希望通过自己的终生奋斗,给孩子留下亨之不尽的物质财富。

你可能是一位为人师表的教师,可能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或者你已经是行业翘楚、机关领导,在事业上呼风唤雨了,可你不一定是一位合格的父母。

而对孩子,你可能束手无策,头痛不己。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亲子之间因为认知上的差异,会感觉有些疏远,有些隔膜。

父母忧虑、懊悔甚至失望;而孩子则伤心、难过,甚至与父母对立。

长此以往孩子成年后性格和行为都会出现问题。

我想对每一个爱孩子的父母说一句话:

你可以给孩子留下金山银山,但你更有责任让孩子人格健全、心理健康。

当把孩子比作产品时,父母就是生产线。

要想得到优质产品,一流的生产线是关键。

我们相信提高产品品质,必须从改进生产线入手。

我们对孩子最重要的投资,就在于完善这条生产线。

生产线机器运转的每时每刻都需要润滑,孩子成长的每时每刻都需要沟通。

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是童年,对孩子童年影响最大的是父母。

父母对孩子心灵成长的影响,取决于亲子间的沟通品质。

请别让不良沟通成为你对孩子的伤害,当你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伤害时,请你不要盲然无知。

你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出现问题的原因,掌握解决问题的法则,并拥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有效解决方法。

学电脑有电脑学校,学驾驶有驾驶学校。

不知不觉中做了父母,却从来没有上过“父母学校”。

谁来为我们颁发‘父母执照”?

亲子沟通八大法则给父母补上这一课。

学电脑有电脑学校,学外语有外语学校。

学开车有驾驶学校……但不知不觉就做了父母,可是,我们有没有上过“父母学校”?

谁来为我们颁发“父母执照”?

一位父亲有感而发,给六岁的儿子写了一封信。

当我读到这封信时,被深深地震撼了,这位父亲的心情,是用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的,下面就把这封信奉献给大家。

给六岁儿子的一封信

听着,我的儿子,在你睡着的时候我要说一些话。

你躺在床上,小手掌枕在面颊之下,黑色的头发湿湿地贴在你微汗的前额上,我悄悄地一个人走进你的房间。

因为几分钟前,当我看报纸的时候,一阵懊悔的浪潮淹没了我,使我喘不过气来。

带着愧疚的心,我来到你的床边。

我想到太多的事情,我的儿子,我对你太凶暴了。

在你洗脸的时候我责骂了你,因为你只用毛巾在脸上抹了一下;因为你的鞋子太脏,我对你发脾气;你把书包随意丢在地板上,我又对你大声怒吼。

吃早饭的时候,我又找到了你的错处:

你把饭洒泼在桌上、你吃东西时狼吞虎咽的样子、你把手肘放在桌上、你的小床上总是凌乱不堪。

你要出去玩,我又要出差急着赶火车的时候,你转过身向我挥挥手,大声说:

“爸爸,再见!

”而我却蹙起眉头对你说:

“挺起胸来!

晚上,一切又重新开始。

我在回家的路上就看到你跪在地上玩拍画。

你的裤子上脏兮兮的。

我当着小朋友的面押着你回家,使你受到羞辱。

“裤子是要花钱买的——不要你花钱,你就不爱惜!

”你听,我的儿子,做父亲的居然说这种话!

你还记得吗?

我在沙发上看报。

你怯怯地走了过来,眼睛里流露出一丝委屈。

我透过报纸乔到你,对你的打扰顿时感到不耐烦,见你一直在房门口犹豫着。

“你要干什么?

”我没好气地说。

你没有说一句话,却突然跑过来,抱着我的脖子亲了我,带着对爸爸的关切和依恋。

就算是被我这样长久地忽视,你对爸爸真诚的爱却从来没有萎缩过。

你用小手臂又紧抱了我一下,然后你走开了,脚步轻快地回到你的房间。

我的儿子,你离开了以后,报纸从我手中滑到了地板上,—股深深的内疚涌上了我的心头,令我恐惧,也今我感到震撼!

吹毛求疵和申斥的习惯真是害我不浅。

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成人对待一个小孩子的方式。

我不是不爱你,而是对你的期望太高了,我总是以成人的尺度来衡量你。

而你的本性,却是那么真,那么善,那么美。

你小小的心灵,清纯得像山泉一般透亮,你刚刚跑到我身边,亲吻我,向我道晚安的自发性冲动,让我感受到这一切。

今天晚上的其他一切都显得不重要了,我的儿子。

我在黑暗中来到你的床边,跪在这里,我的儿子,我心里充满了愧疚。

这只是个没有多大效用的忏悔。

我知道,当你醒来时,告诉你这一切,你也不会明白。

从明天起,我要做一名真正的父亲,我要做你的好朋友。

当你吃苦的时候,我也吃苦;你欢笑的时候,我也欢笑;当你好奇的时候,我和你一起探索,当你悲伤的时候,我和你一起流泪…

亲爱的儿子,我爱你!

永远爱你的爸爸

X月X日

亲爱的读者,看完这封信,你有什么感受?

每当我在亲子课堂上朗读这封信的时候,有的父母听到一半就己泣不成声,在场的每一位父母无不为之动容。

本书所介绍的父母亲子沟通体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方式。

不仅如此,还将为愿意学习的父母开办亲子沙龙,既帮助你掌握亲子沟通的基本理论,又在潜移默化的训练中,让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你在日常生活中沟通无障碍。

提升父母亲子沟通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

父母只有学会了解孩子,并且懂得聆听孩子的心声,才能够诚恳地和孩子沟通,做一个“有效能”的父母。

才能够真正有益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也才能够让父母与孩子更贴心。

近几年在国内刚刚兴起的“沟通效能训练”,在美国已有40多年的历史,数千万人因为亲子沟通八大法则的帮助,不同程度地改善了亲子关系。

现今,“亲子沟通训练”已在世界上28个国家中普遍施行,每年约有300万父母接受这一训练。

父母一旦掌握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法则,你对孩子的关爱位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让孩子的内心得到充分的滋养。

父母对孩子的物质投资固然重要,而提升自己的沟通效能,成为一个亲子的父母,才是对孩子最有价值的投资。

父母只有学会了解孩子,并且懂得聆听孩子的心声,才能够诚恳地和孩子沟通。

当父母尊重孩子的价值观时,才能向孩子表达自己的需要,才能在孩子的成长中,学会公平地解决问题。

做一个“有亲子效能”的父母,才能够真正有益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也才能够让父母与孩子更贴心,这也许就是你人生中最有价值的投资。

2孩子生来就具备无限的潜能

有人说,孩子是一张白纸,必须让大人涂上颜色才会美丽;也有人说,孩子本身生来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只是大人们不懂得欣赏,而让那幅美丽的图而失去价值。

宄竟孩子是一张白纸,还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呢?

一颗树种,它本身就具备了成为一棵大树的所有可能性。

当把两颗同样的树种,一颗种在花盆中,一颗种在高山上。

10年以后,会有什么结果呢?

花盆里的那棵树苗虽然每天有人照料,有人浇水,有人修剪,但它最终只能成为盆景;而山上的那棵树苗,任凭风吹雨打,它却很可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孩子成长的道埋也同样,一个小孩子,也好比一棵树种,也有长成“大树”的所有可能性。

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好孩子”,用雕塑盆景的方法,去栽培孩子。

在这儿“剪剪”,在那儿“修修”,用种种方法来改变孩子。

慢慢地,孩子成长为大树的可能性逐渐被“雕塑”中的“岔景”所替代。

其实,孩子出生时就有许多美好的天性,都是日后在大人的“雕塑”中渐渐被扼杀了。

比如,孩子内心都有满足父母需求的愿望,可是父母往往不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孩子会发现,父母的需求是不需要自己去满足的,只让父母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好了。

孩子生来就具备无限的潜能

我们相信孩子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我们相信任何人皆有无限的可能性。

其实,父母不给孩子负责任的机会,也无法发展出孩子的责任感,孩子便渐渐失去了负责任的能力。

当有-些父母被旧观念所束缚,不懂得去欣赏孩子,让孩子失去成为“一幅美丽的图画”的机会。

当父母将孩子作为一张白纸刻意涂抹、将孩子当作盆景刻意雕塑时,孩子便失去了发展自己美好天性的机会。

当我们尊重孩子,给他足够的发展空间,孩子的内在潜能便会逐渐被激发。

当父母既关心又尊重孩子时,孩子就会从心底感到温暖,便有能力沿着自身的生命轨迹健康成长。

3无条件的爱让孩子获得“安全感”

人类是有共同需求的。

马斯洛将人类的共同需求分成五个层次。

依次为: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交和归属的需求

成就感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

如图所示:

“生理需求”,主要指物质及生理的需求。

21世纪的中国,一般家庭在物质上基本都能满足孩子成长阶段的生理需求。

在基本的“生理需求”被满足之后,孩子的需求便是“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分为物质的和心理的两方面。

心理的“安全需求”是什么呢?

就是通常所说的“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孩子,能获得身心的平静与放松,没有“无端的恐惧感”,即很少产生没有缘由的“恐惧”与“惊慌”。

本小节,我们主要探讨孩子对心理安全方面的需求。

对于新生命来说,离母体越近越感到安全。

人的一生经历的所有阶段中,最有安全感的时候是“胎儿时期”。

这时,他不需要自己呼吸,不需要自己负责饮食,也不需要做任何的努力。

生命的所有需求,都透过母体通过脐带传递给他。

有最适宜的温度,不管外界有任何风吹草动、雨雪风霜,都有母体给他遮挡。

当他脱离母体来到这个世界的瞬间,这个新生命便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化!

这是人生的第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改变。

我们无法用词汇来描述,新生命在这个时刻承受的巨大压力和恐惧。

于是,整个世界都改变了,温暖的羊水变成了一块包布,不管包中多么温暖,多么柔软,也无法与羊水相比。

不管父母对孩子如何百般关心、万般呵护,也不能像孩子在母体中那样被照顾得无微不至,24小时从不间断。

婴儿在出生时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他的生命与生俱来地带来一个最大的恐惧。

这种恐惧刻骨铭心地包藏在他的生命里。

新生命在出生时经历的这次变化,带来了人的与生俱来的最大恐惧。

这时,新生命可能连思维都没有,新生命的四肢和器官发育还不完全。

但这种恐惧却刻骨铭心地包藏在他的生命里。

所以,婴儿出生后0一18个月之间,是孩子的“完全依赖期”。

这一时期,孩子完全依,靠外界给予,当外界不给予他百分之百的帮助时,他根本不能存活。

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父母只注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略了孩子心理的“安全感”。

因为缺少这方向的知识和训练,父母几乎不清楚怎样去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很少父母懂得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

这时候,父母需要透过肢体的接触,才能够将心理的“安全感”传递给孩子。

在孩子18个用之前,作为母亲,定时去直接抚摸孩子的肌体,是孩子能感受到安全的的最好途径。

一位全职妈妈来参加我们的亲子沙龙,讲了她关于孩子的故事。

她的孩子才11个月,已经会爬了。

孩子在床上爬的时候,她常常守在床边看着他。

她家的床很大,孩子在床中间,一般是掉不到床下的,非常安全。

通常,孩子往前爬了一会儿,会停下来回过头看看妈妈,看到妈妈继续看着他,他就安心地继续爬。

有一次,家中有人敲门,母亲正准备去开门,这时,孩子大叫起来,母亲用余光看着孩子,知道孩子很安全,于是就和往常一样没有理会他。

正欲起身,没想到孩子突然大哭起来。

当母亲回头看着他,孩子又不哭了。

母亲根本不知道孩子发生了什么。

在她看来,我又没离开你,一直守在床边,只是没有看你,你怎么就这样!

……

这位母亲的分享,在沙龙上引起了很多母亲的共鸣。

实际上,这位母亲没有理解她的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这个在“完全依赖期”的孩子,他的最大需求就是“安全感”。

孩子对“安全感”的理解与父母不同,父母觉得他不掉到地上就算安全;而孩子“安全需求”的范围则完全不同:

离开母亲的视线,孩子就会觉得不安全。

是什么让“完全依赖期”的孩子有那么强烈的安全需求,因为出生时离开母体的巨大恐惧,还在笼罩着他,这个恐惧已经在他的生命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

让一只小白鼠饿几天,然后将它放在迷宫的一端,迷宫另一端放一块奶酪。

小白鼠左寻右找很快走过迷宫,看到另一端出口处的奶酪。

试验人员在出口处和奶酪之间事先加一个高压电极。

此时小白鼠由于饥饿,就冲过去吃奶酪,“啪”的一声,高压电极将它击回来。

它左顾右看想知道是谁在袭击它,却看不到。

由于饥饿,它再次冲过去,结果还是被打回来,还是吃不到奶酪。

就这样三番五次之后,被电击的痛苦不断增加。

终于,小白鼠记住了这个严酷的现实,那就是“再去就会被打死”。

这时,它的饥饿感消失了,它浑身冒汗,浑身发抖,瘫软在那里,再也无法向前走一步。

然后,试验人员把这个小白鼠放回鼠群里,它很快就恢复了,和其他小白鼠没有任何差别。

生命中已经记住的刻骨铭心的恐惧,虽然在生命中埋藏了很久,可是,一遇到相关的情境,它又会立刻出现!

每个人离开母体时,与生俱来的巨大恐惧,在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消除这一烙印的惟一方法,就是得到无条件的爱。

一段时间之后,再用它做同样的“走迷宫”试验。

这次唯一不同的是那个高压电极不通电。

小白鼠同样沿着迷宫向奶酪走去,当它越来越接近出口时,它生命中的体验逐渐复苏。

走到出口处,小自鼠出现和前一次被电击时同样的状况。

它浑身冒汗,浑身发抖,瘫软在那里,根本无法向前走一步。

虽然电极并没有通电。

它的生命已经记住了那次巨大的恐惧!

那个恐惧在它的生命中已经埋藏了很久,一遇到某些相关的情境,它就会立刻重现!

而人在离开母体时,与生俱来的巨大恐惧,在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当这种恐惧没有及时消除时,就会影响到日后人格的完善。

消除这一烙印的惟一方法,就是得到无条件的爱。

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给予的、无条件的爱时,他的那个“烙印”就会永远存在,他的“安全感”会极度缺乏。

孩子的心灵与生俱来的需求是对爱的渴望。

孩子带着巨大的恐惧来到这个世界,他需要爱的滋养。

缺乏“爱”,孩子的“安全感”就会长期匮乏,因而他无法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爱有两种,一种叫有条件的爱,需要回报;而另一种是无条件的爱,只是给予,不求用报。

无条件的爱是心灵成长的最佳养料。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父母给他的爱是无条件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发生了变化。

有些父母的爱从无条件变得有条件了。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慢慢就会感到:

当我考试得分高时,爸爸妈妈就爱我;而当考试不及格时,爸爸妈妈就不爱我;当我跟小朋友好好玩耍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