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13个应急管理预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7434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13个应急管理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医院13个应急管理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医院13个应急管理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医院13个应急管理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医院13个应急管理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13个应急管理预案.docx

《医院13个应急管理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13个应急管理预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13个应急管理预案.docx

医院13个应急管理预案

15、经过有效处理的废水,可以排放到湖泊、河流和海洋中,也可以渗入地下。

7、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反应。

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蓝色,将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发现铁钉变红了。

1、人们把放大镜叫作凸透镜(边沿薄、中间厚、透明),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2、你知道日食的形成过程吗?

答:

优点:

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产生的热量还可以用来发电。

答:

优点:

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产生的热量还可以用来发电。

4、如何借助大熊座找到北极星?

(P58)

18、大多数生物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

如草履虫、变形虫、细菌等。

1、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P49)应急管理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预案

为了提高我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的目的,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条例: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我市境内、外公民,院内工作员工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和职业中毒,交通事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一、组织与指挥

(一)医院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院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医院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及科室负责人组成,并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指挥有关部门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调动所属各科室开展救治工作;

3、根据需要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等相关设施、设备;

4、根据需要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报请市卫生局及市疾病预防控制小组采取紧急措施;

5、对本院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督察和指导。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紧急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度,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并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

(四)领导小组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具体组织、指挥、协调,设立24小时联系电话。

(五)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家技术指导组,负责指导医院预防、诊断、救治及隔离观察工作。

(六)医院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本单位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服从配合上级部门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督察和指导。

(七)任何科室和个人应当服从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理突发事件作出的决定。

突发事件涉及的有关人员,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及采取的医学措施,应当予以配合。

不予配合的,由保卫科或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八)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定期对有关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组织进行应急演练,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应急组织责任

医院建立院长负责制,负责全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全面工作。

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副院长担任副组长,成员:

由各行管科室负责人,临床科室科主任、护士长、正(副)高级职称及有经验的主治级医、护、技人员组成。

小组下设办公室及专业组。

(一)办公室 由医务科正、副科长主持办公室工作,负责统筹协调各种关系;突发事件资料的收集整理、信息(除外传染病)上报工作。

(二)专家组 由业务院长任组长:

成员由各行管、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正(副)主任医师、高龄资主治医师组成。

负责指导突发事件预防、诊断、救治及隔离观察工作。

研究中医药对突发事件的防治作用。

(三)监测报告组 保健科科长任突发事件监测报告组组长:

负责39种法定传染病的监测、及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小组报告,和分析39种法定传染病的分布趋向。

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健康宣教工作。

(四)感染控制组 感染控制办公室任感染控制组长:

负责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感染控制和消杀,完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五)院前急救组 业务院长任突发事件医疗急救组组长:

负责调配各专业组医疗救护成员进行医疗现场急救。

急诊科,门诊部及非手术科室科室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突发事件中非手术方面的急救工作。

手术科室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突发事件中手术方面的急救工作。

麻醉科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突发事件中手术麻醉及需气管插管呼吸支持等抢救工作。

(六)后勤保障组 分管药剂、后勤院长任突发事件后勤保障组组长:

负责提供应急所需的后勤物资,医疗设备及药品。

后勤科长负责保障突发事件急救通道的畅通及医院安全保卫、日常物资的采购工作。

药剂科长、设备科长:

负责日常急救药品、医疗器械的储备及医疗器械的完好状态等工作。

(七)宣传组 由办公室主任任组长:

负责救援交通工具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通讯、网络畅通,通讯录的更新,突发事件宣传,突发事件结束后的总结工作。

三、监测与报告

(一)建立信息报告体系,确保信息畅通,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设立24小时值班及疫情监控和联系电话。

一但发生突发事件,应在第一时间向突发事件办公室报告情况,紧急或特殊情况随时上报。

突发事件办公室汇总各方面信息,及时报告领导小组组长,同时向市卫生局报告,并随时与上级单位保持密切联系。

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监测报告组对疫情应当坚持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

(二)严格执行重大事件报告程序

各科室应严格贯彻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对于涉及如下内容应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并按程序逐级报告。

1、出现批量中毒、重大交通事故及重大火灾致人员伤亡而急需抢救时,出现甲类传染病、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需抢救的突发事件时,医院应立即向市卫生局提出书面报告。

2、发现重大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应立即报突发事件办公室,由办公室组织专家会诊,并以最快的速度、方式向市疾病控制中心和市卫生局报告。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

任何科室和个人有权、有责任、有义务向医院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有责任、有义务向医院举报有关科室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和职责情况。

对报告、举报突发事件有功的科室和个人,医院将予以奖励。

突发事件举报电话:

xxxxxxxx。

四、应急预防监控措施

(一)各科(诊)室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

加强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造成疫情扩散。

(二)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应及时采取如下措施:

1、对本院医护人员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发放必要的防护用品,监测体温。

为医护人员提供有关药品,实行药物预防。

在公共卫生场所完善洗手设备,提供流动水、洗手液、除菌消毒肥皂。

2、所有诊室、留观室、人群聚集场所要增加通风的时间和强度。

定时消毒。

3、在公共场所工作的职工,如:

食堂员工、医护人员等,以及其他窗口服务人员和就医的病人要加强防护措施,要加强健康和卫生情况监控。

4、一旦发生疫情,对从传染病疫情重点区域返乡的人员进行登记,必要时可以根据有关法规对其作出隔离医学观察的决定。

安排体检,对有症状者行必要的留诊观察排查。

(三)加强消毒和爱国卫生工作

1、对确诊的甲类传染病和高度疑似病人经过的场所,对密切接触人员的工作场所由医院组织进行重点消毒。

2、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院内及各个建筑物内进行清洁打扫、消毒。

(四)做好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通过正面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对待和防范疾病,消除恐慌心理,保证社会的稳定。

向市民发放重大传染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预防知识卡。

充分利用媒体、杏林园报刊、医院宣传栏,普及重大传染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防范的有关科普知识。

五、技术和物资保障

(一)技术保障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定期组织各专业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进行相关应急知识、技能培训,推广新知识、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中医中药作用,不断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二)物资保障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指定各专业组织积极采购储备防护用品、有关器材、消毒和预防药品,保证防治工作中的物资供应。

有关职能部门应当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保证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储备。

保证其开展突发事件医疗救护、现场处置、监督检查、监测检验、卫生防护等物质条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保障措施

1、每周对网络进行杀毒处理,保证网络的通畅;每月由突发事件小组成员轮流对各科室进行监督检查;

2、定期对本院医务人员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检测应急队伍的整体情况。

3、定期查看预防突发事件救治药品、医疗器械及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和调度。

六、应急响应

(一)院内突发事件的调查与救治

1、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突发事件组应当立即疏散现场人员,医院应急救护队伍建立应急快速反应机制。

对突发事件所致的病人进行现场救援与医疗救护。

2、突发事件发生后,医院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有关临床、医技科室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监测、实验室诊断,查明原因,并提出控制措施的建议。

3、突发事件发生后,保卫部门应立即保护现场、采取隔离或防护措施。

(二)院前应急响应

1、开设24小时值班电话:

xxxxxxxx。

2、调度医疗急救小组火速奔赴现场救援与医疗救护。

医疗救护力量不足时,应当及时请求兄弟医院予以支援,协助完成救援工作。

3、调度专家组制定有效的预防、救治方案及措施。

4、调度后勤小组及时开辟通道、准备急救的药品、器械。

5、铺备突发事件专用病房。

6、向上级卫生部门及时汇报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或将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及时在医院网站上通报,并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有关新闻管理的规定向外公布信息。

7、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对本院所属医疗设施、设备、药品、器材、卫生人员、医疗资源进行整合调配。

8、医院实行首诊负责制。

对前来就诊的因突发事件的病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救治。

接诊医生应当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

对需要转诊的病人,应当将病历复印件随病人转送到指定的医院。

9、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当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隔离、消毒;设置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安排合理的人流、物流走向;避免交叉感染。

10、当发生甲类传染病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例后,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设立独立的专科门诊或专病诊室,安排专业科室医生首诊。

(2)对疑似病例及时按甲类传染病报告,同时要详细了解、记录患者家属情况及接触过的人员、去向、联系电话。

为流行病调查提供详实的流行病学资料。

(3)对接诊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及时报告突发事件办公室,由办公室报请疾病控制小组,按规定程序转运。

决不轻易放过一个疑似病人,不漏掉一个需观察病例。

病人或需留观病人不得自行离院,去向必须明确,医院要协助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隔离。

(4)加强消毒管理,认真贯彻《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特别要加强对门诊、急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