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 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0969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 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 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 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 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 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 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docx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 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 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 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docx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

2010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教学技能解读

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技能的观点有:

1、活动方式说;2、行为说;3、结构说;4、能力说;5、知识说。

教学技能:

教师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包含三层含义:

1、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表现;

2、教学技能的形成是内外兼修的结果;

3、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教学技能的特点:

1、示范性;2、复杂性;

3、发展性;4、操作性;

5、整体性。

教学技能的构成:

我们把教学技能分为:

备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教学媒体选用技能、学法指导技能、检查学习效果技能、说课与听评课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教学反思技能。

教学训练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分解原则;

3、示范原则;

4、反馈原则;

5、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

贯彻目的性原则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技能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第二,提高训练指导课的效果。

第三,在训练过程中要进行具体辅导。

贯彻分解原则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分解训练目标。

第二,弄清教学技能的内部结构。

贯彻示范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训练者自身的技能修养。

第二,示范要有针对性。

第三,示范要贯穿于训练的全过程。

贯彻反馈原则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反馈要及时准确;

第二,开拓多种反馈渠道。

第三,自反馈与外反馈相结合。

教学技能训练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2、书面作业法;

3、对镜练习法;4、录音训练法;

5、角色扮演法;6、模拟教学;

7、介入教学;8、教育教学实习;

9、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

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可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微格教学的特点:

1、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2、技能训练针对性强;

3、信息反馈及时有效。

微格教学的操作过程:

1、理论学习和研究;2、确定要训练的教学技能;

3、提供示范;4、组织讨论;

5、编写教案;6、微格教学实践和记录。

7、反馈评价;8、修改教案,再循环。

第二章备课技能

备课:

是指教师在充分地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备课的两个层次:

一是要统观全局,从“宏观”上考虑制定学期(或学年)的教学工作计划;

二是深入章节,从“微观”上考虑制定课时(或单元)教学计划方案(即教案,或称教学活动设计)

备课的类型:

1、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

2、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

3、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备课的内容:

1、备课程标准;2、备教材;

3、备学生;4备教法;

5、备学法

钻研教材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掌握教材的逻辑体系;

2、有助于教师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3、有助于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

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

1、通览教材,全面理解(研究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多渠道搜集教学资源);

2、精读教材,深层领会

(1)把握教材的内在特征;

A分析学科的基本结构;

B领会教材的知识结构;

C分析教学的具体要求。

(2)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A突破重点B突破难点C抓住关键

3、精细加工,再创教材

(1)教材语言的转换;

(2)教材内容的取舍;

(3)、教材内容的增补;

(4)、教材内容的调整;

(5)、教材内容的再加工。

了解学生包括:

1、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

2、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认知状况;

3、学生已有的能力和经验基础;

4、学生对学科的认识状况;

5、学生的学习意志、情绪和自信心;

6、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7、学生的家庭情况;

8、学生班集体情况。

了解学生的方法:

1、观察法和谈话法;

2、调查研究法;

3、教学反馈法;

4、摸底测验法;

5、资料分析法;

6、阶段判别法。

教学目标:

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标准,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具体描述。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态态度与价值观。

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包括四部分:

教学对象、表达学习结果的行为、表现行为的条件和学习程度。

教学内容:

概况(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课型、教法学法、媒体选择等)、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四部分组成。

教案的类型:

纸质教案(文字表达式教案、表格式教案、卡片式教案、条目式教案)和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的特点:

形象生动、数字化、便于交互操作、便于改作课件、便于携带与传输、便于提取与管理。

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

1、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五性:

即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性和实用性)

2、要优先教法,精设课型;

3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

4、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

5、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

第三章课堂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而运用的稳固的教学行为方式。

根据课堂教学技能的功能和作用的不同,课堂教学可分为:

课堂导入技能、课堂讲授技能、课堂提问技能、课堂倾听技能、课堂对话技能、课堂板书技能、教学反馈和强化技能、结课技能、布置和批改作业技能。

●课堂导入:

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通过简短的言语或行为,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

课堂导入的作用:

1、集中注意;2、引发兴趣;3、进入课题。

课堂导入的类型:

1、直接导入;2、复习导入;

3、直接导入;4、问题导入;

5、实例导入;6、审题导入;

7、故事导入;8、游戏导入

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1、导入要有针对性;

2、导入要有启发性;

3、导入要有趣味性;

4、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

5、导入要有艺术性。

●课堂讲授:

是教师运用系统的口头语言,通过分析、解释、说明、论证、叙述、描绘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行为方式。

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

课堂教授的类型分为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

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

1、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

2、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

3、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

4、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课堂提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问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课堂提问的分类:

(这里是根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中关于认知目标的层次,把课堂提问划)分为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和评价提问。

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1、合理地设计问题;

2、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3、提问目的要明确;

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

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

6、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课堂倾听:

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心去理解和感受学生的各类语言涵义的智力和情感过程。

课堂倾听的内容:

1、学生的回答与讨论;

2、学生的提问和质疑;

3、学生的需要和情感;

4、学生的思想和心声。

课堂倾听的基本要求:

1、介入型倾听;2、非介入型倾听。

课堂倾听的基本要求:

1、创设平等的师生对话情境;

2、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3、欣赏学生的独特性;

4、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

5、倾听后要进行及时反馈。

●课堂对话:

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材料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课堂对话的特点:

1、民主性;2、生成性;

3、多边性;4、开放性;

5、倾听性。

课堂对话的作用:

1、课堂对话使教学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2、课堂对话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课堂对话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课堂对话的类型:

人与客体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人与自身的对话三方面。

课堂对话的基本要求:

1、营造对话的气氛;2、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

3、真诚地学生言说;4、要及时指导和修正对话。

●课堂板书:

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配合讲授,把设计好的教学要点书写在黑板上的教学行为。

课堂板书的特点:

直观形象性、高度概括性、艺术性。

课堂板书的内容:

1、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4、教学内容的补充知识。

课堂板书的类型:

文字板书(纲要式板书、语词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线索式板书、演算式板书)、

图画板书(示意图、简笔画)、

综合式板书

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

1、要精选内容,突出重点;

2、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要形式灵活,布局合理;

4、文字要恰当;

5、书写要规范;

6、时机要恰恰当。

●教学反馈:

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收集和分析教与学的状况,并作出相应反应的教学行为。

教学反馈的作用:

激励、调控、媒介、预测

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

1、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

2、要多途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

3、反馈必须及时;

4、反馈必须准确;

5、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

●教学强化:

指教师采用一定方法促进和增强学生某一行为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教学行为。

教学强化的类型:

按操作手段的不同,分为1、语言强化;2、标志强化;3、动作强化;4、活动强化。

教学强化的基本要求:

1、强化目标要明确;

2、强化态度要诚恳;

3、强化时机要恰当;

4、强化方式要灵活;

5、强化要与反馈有机结合。

●结课:

是指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时,为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及时转化、升华、条理化和系统化,教师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教学行为。

结课在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

1、结课有助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使之系统化;

2、结课有助于检查教与学的效果;

3、结课有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4、结课有助于学生巩固所新知识;

5、强课具有教学过渡的作用。

结课的方法:

1、归纳结课;2、比较结课;

3、活动结课;4、悬念结课;

5、拓展延伸结课。

结课的基本要求:

1、结课要有针对性;

2、结课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

3、结课要简洁明快;

4、结课要有趣味性。

●作业:

学生在课内或课外根据教师的要求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业分类:

(一)按完成作业的时间和目的不同进行分类

(1、课前预习作业;2、课堂作业;3、课后复习作业。

)。

(二)按完成作业的方式不同进行分类

(1、口头作业;2、书面作业;3、观察作业;4、实践作业)。

(三)按作业的难易程度不同进行分类

(1基础性作业;2发展性作业)

批改作业的方法:

1、全批全改;

2、抽查批改;

3、当面批改;

4、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批或互批。

布置和批改作业的作用:

1、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4、有效地调控教学。

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

1、内容要精心选择;

2、难易要适度;

3、数量要适当;

4、题目要有启发性;

5、形式要灵活。

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

1、批改作业要及时;

2、批改方式要灵活;

3、要尊重学生;

4、批改态度要认真;

5、批改符号要统一;

6、批改要与讲评紧密结合。

第四章检查学习效果技能

●课堂观察技能:

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或偶然)地觉察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和教学反应的教学行为方式。

课堂观察的方法:

(一)目视法;1、扫视法式;2、巡视法;3、注视法;4、凝视法。

(二)提问法。

课堂观察的影响因素:

1、学习成绩;2、光环效应;

3、期望效应;4、刻板效应。

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

1、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将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结合起来;

3、要保持观察的自然状态;

4、要尽可能排除各种主观倾向。

●随堂学绩测验简称隋唐测验,又称随机测验,是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的常用方法。

随堂测验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随堂测验可使学生形成必要的学习张力,激发其学习动机;

其次,有助于对学生学习进行及时指导,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调整;

第三,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

随堂测验的策略:

在测验组织上,一是形式化,二是试题设计要有层次性,三是教师要及时进行评阅和讲评,将测验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其明确学习上的优缺点。

四是测验时间不宜过长,难度不宜过大。

在测验内容上,一是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贯通;二是要注意知识的比较;三是要重视能力的培养。

在测验题的设计上,一是要有新意;二是要抓要害;三是要精心设置问题;四是要注意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学业成绩考试:

是对学生知识、技能进行总结性检查时所采用的一种方式。

学业成绩考试的基本程序:

1、制定考试目标;

2选择考试方式(笔试、口试、具体实践性考试、综合性考试);

3、编制考试试卷(确定考试内容的范围,进行试卷设计,确定试题的类型和层次,试题的编制,拼组试卷)。

第五章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口语:

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专业口头用语,是教学信息的载体。

教学口语的基本特征:

教育性、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口头性、启发性、可接受性。

教学口语的功能:

传递信息;调控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谐师生关系;提供语言示范;美育教学。

教学口语的分类:

依据口语内容的性质:

说明性语言、叙述性语言、描述性语言、论证式语言、抒情式语言、评价性语言、演示性语言和概述性语言。

教学口语的构成要素:

1、语音和吐字;2、音量和响度;

3、语速;4、语调和节奏;

5、词汇;6、语法。

教学口语技能提高的途径:

1、提高内在修养水平;

2、强化语言外化能力;

3、在实践中进行训练。

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

1、符合规范,内容科学,合科逻辑;

2、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启发;

3、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4、要富于创造性,有独特的风格。

体态语言:

是通过手势、身姿、眼色和面部表情来进行信息传递、思想沟通、感情交流的方式,即用示范或示意性动作来表达思想。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变化称为教态。

教态语言的特征:

1、辅助性;2、连续性;3、表情性;4、动作性;5、情境性。

教态语言的功能:

1、教育功能2、传递信息功能;3、激励功能;4、调控功能;5、强化功能。

教态语言的分类:

三个方面

身姿变化(站姿、走姿、手势)、

面部表情(眼神、微笑)

外表修饰(服装服饰、发型配饰、化妆)。

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

1、身姿要稳重端庄;2、表情要真实自然;3衣着要朴实整洁。

教师常用文体写作:

1、听课笔记;2、教学笔记;3、操行评语;4、教育科研论文。

第六章学法指导技能

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指导,是指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而对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学习内容的安排和揭示,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准备等给予必要的建议和指导。

学法指导的内容:

一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学习;

二是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某些学习方法的运用范围,以使学生在一定学习环境中科学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的途径:

1、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

2、开设专门的学习方法指导课;

3、开设学习方法专题讲座;

4、召开学习方法研讨会。

学法指导的基本要求:

1、要明确目的;

2、要遵循学习规律;

3、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要与学情相结合;

5、促进具体操作向内在学习素养的转化。

常规学法指导技能:

(一)指定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二)指导学生科学运筹时间;

(三)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四)、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五)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六)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七)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指定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1、要从实际出发;2、要全面安排学习和生活;

3、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4、要有灵活性。

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1、明确要记录的内容;

2、记笔记的方法要恰当;

3、建立记录符号系统。

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课后复习指导:

1、复习要及时;2、复习要全面、系统;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尝试回忆与阅读相结合。

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1、指导学生审题;

2、指导学生做题;

3、指导学生检查作业;

4、指导学生自我提高。

对学生新型学习能力的指导主要包括:

信息能力指导、自主学习指导、合作学习指导、探究学习指导四个方面。

学生的信息能力:

一般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利用能力等。

信息获取能力指导: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获取信息:

1、调查和观察;2、实践和实验;3、利用图书馆和网络。

●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

第一,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第二,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三,能够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在做中学;

第四,能够监控自己的学习策略;

第五,能够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

自主学习能力指导的要求:

1、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

2、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

3、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4、提供适当的练习机会;

5、采取多种指导方式。

●合作学习:

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指导的要求:

1、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2、分组要合理;

3、选择恰当的合作方法;4、全班共享合作成果。

探究学习:

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学习的特点:

自主性、开放性、过程性、实践性。

探究学习能力指导的要求:

1、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

2、为学习探究提供“支架”;

3、做好总结交流。

第七章说课、听课和评课技能

说课:

教师在授课之前将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实践演习,是教师面对专家和同行,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程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研究活动。

简言之,说课就是教师在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的教学研究活动。

说课的性质:

1、说理性;2、科研性;3、工具性;4、交流性。

说课的意义:

1、说课有利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对话交流;

2、说课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说课与备课的区别:

1、说课与备课的形式不同;2、说课与备课的内容不同;

3、说课与备课的目的不同;4、说课与备课的目的不同。

说课与上课的区别:

1、说课与上课的目的不同;2、说课与上课的内容不同;

3、说课与上课的对象不同;4、说课上课的形式不同。

说课的类型:

1、研讨性说课;

2、示范性说课;

3、评比性说课;

4、检查性说课。

说课的基本内容:

1、说教学目标;2、说教学内容;

3、说学生情况;4、说教学方法;

5、说教学程序设计;6、说练习的内容与方法。

说课的基本过程:

1、说课准备;2、说课实施;3、说课评说;4、说课反思

说课的基本要求:

1、语言简明、重点突出;2、关注教学创新,突出自身特色;

3、说理透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反思意识。

●听课:

是指教师带有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促进对教学的认识及自身成长的一种教学活动。

听课前的准备:

1、制订听课计划;

2、了解教材结构和学科教改信息;

3、了解上课教师的有关情况;

4、了解学生的现状;

5、反思自己的教学观。

听课的内容:

1、“听”教师的教(任课教师的基本素质;任课教师的施教行为;);

2、“听”学生的学;

3、听教学过程;

4、听对教材的分析处理。

5、“听”教学细节。

听课的基本要求:

(一)要认真记录(记教学环节;记衔接过渡;记细节特写;记板书提纲;记点评批语;记备注信息);

(二)要善于思考(善思善疑;对听课内容作模拟设计)

(三)听课后要及时总结交流评价。

●评课的基本要求:

1、评课标准要多元化;2、要坚持评课之道;

3、评课要有提高性;4、评课要有激励性。

第八章教学反思技能

教学反思:

指教师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并寻求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反思特点:

超越性、实践性、过程性、主体性、发展性。

教学反思的作用:

1、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

2、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老师的职业幸福感;

3、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体系。

教学反思的内容:

(一)观念与情感;

1、教育教学观念;

2、专业情感(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自我)

(二)教学行为过程

1、教学目标2、教学计划;

3、教学结构;4、教学内容;

5、学习过程;6、课堂组织管理;

7、教学策略;8、媒体的配置与使用;

9、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的途径:

1、阅读理论文献,在理论解读中反思;

2、撰写教学日志,通过写作进行反思;

3、寻求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在对话讨论中反思。

教学反思的方法:

1、教学日志;2、教学案例;

3、行动研究;4、教师成长档案袋;

优秀教学案例的标准:

1、应讲述一个故事;

2、论题要集中,主题要突出;

3、描述真实故事发生的教学事件,反映近期发生的教学现象;

4、需要提出探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需要对已解决的方法给予一定的评价。

教学案例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引言;

3、北景;

4、问题;

5、问题的解决;

6、反思与讨论。

行动研究的过程:

1、发现问题和界定问题;

2、制定行动计划;

3、积极验证,具体实施;

4、反思和评价;

5、撰写行动研究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