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绕城公路西段第13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0937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绕城公路西段第13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哈尔滨绕城公路西段第13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哈尔滨绕城公路西段第13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哈尔滨绕城公路西段第13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哈尔滨绕城公路西段第13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尔滨绕城公路西段第13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

《哈尔滨绕城公路西段第13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绕城公路西段第13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尔滨绕城公路西段第13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

哈尔滨绕城公路西段第13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第二章工程概述

第三章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第四章施工管理组织、进度计划

第五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第六章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第七章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第八章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

第九章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第十章其它应说明的事项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1.1.根据2002年度具体施工情况及2002年具体施工方案、进度及业主的要求,特制定2003年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1.2.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力量和历年来桥梁施工的经验作为基点,以总工期25个月,即2001年7月正式开工,2003年8月1日前竣工作为控制进度目标,统筹考虑全桥的施工工艺、现场布置以及施工进度计划。

1.1.3.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下列文件和资料为依据:

1.施工承包合同书,2001年5月18日

2.施工图设计文件,2001年3月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4.《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3—94)

5.《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94)

6.《公路工程金属试验规程》(JTJ055—83)

7.《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

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4)

9.《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1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1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4—85)

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1.2.编制原则

本着优质、高效、经济、合理的原则,以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和施工设计图纸为依据,严格执行公路工程有关施工规范,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以机械化施工为主,用项目法施工的管理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科学管理、精心施工,确保省(部)优。

第二章工程概述

2.1.工程说明

2.1.1.地理位置

哈尔滨绕城公路西段(瓦盆窑至秦家)高速公路项目,地理位置在东经126O28’~126O36’、北纬45O38’~45O52’,属松嫩平原松花江中游地带。

起点位于瓦盆窑村(国道主干线哈尔滨市绕城公路与同三公路哈尔滨至省界段交叉处),起点桩号K29+278;终点位于东河互通立交的十里河大桥南岸桥头相接(秦家村南侧,与黑大公路交叉处)处,终点桩号K66+092,路线全长36.814Km。

我单位施工的第十三合同段工程为松花江大桥汊河桥(简支预应力混凝土箱梁19×40m)中心里程K53+780.22,全桥长769.10m。

2.1.2.构造形式

(1)上部构造

上部为跨径40m预应力简支箱梁,混凝土等级为C50。

全桥共19孔。

桥面宽度2×净-11.75m+2×0.75m+2×1.0m。

箱梁在桥横断面布置为10片,全桥共190片。

桥面铺装底层为C50防水混凝土,厚度10cm,面层为6cm后的沥青混凝土。

防撞护栏及金属栏杆。

支座:

固定支座采用GYZ型圆板式耐低温三元乙丙橡胶支座,活动支座采用GYZF4圆板式耐低温三元乙丙橡胶支座。

伸缩装置采用毛勒D160型伸缩装置。

(2)下部构造

桥墩基础是直径D=2.0m的钻孔灌注桩,C25混凝土桩长45m(水中桩)和42m(陆上桩),共计72根;桥墩为单排桩,每墩2根,桩顶以承台连接;桥台基础是直径D=1.2m的钻孔灌注桩。

混凝土等级C25,桩长41m和39m,计24根,桥台为双排桩,每台6根,桩顶以承台连接,本标段桥梁共有钻孔桩96根。

墩身为独柱墩,上设盖梁,墩高4.8m~12.0m。

墩身及盖梁混凝土C30,盖梁混凝土C40(桥台盖梁混凝土C30),桥台为埋置式桥台,肋式台身混凝土为C30混凝土。

2.1.3.主要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

四车道高速公路

设计荷载:

汽车—超20级,挂车—120

计算行车速度:

120km/h

设计坡度:

最大纵坡3%

桥面宽度:

净—2×11.5m+2×0.75m+3m

设计洪水频率:

1/100

2.1.4.主要工程数量

钻孔灌注桩:

D=1.2m,桩长41m、39m,计24根。

D=2.0m,桩长45m、42m,计72根。

承台:

40个(桥台承台2个)

墩柱:

36根

盖梁:

40个

箱梁:

梁高1.8m,顶宽1.8m,每片梁有7道隔板,共计190片。

全桥用混凝土总量30030.9m3,钢材3276.9t。

2.2.地质水文情况

路线位于松嫩中断(坳)陷带中的东南隆起区Ⅲ级改造单元内,东南隆起区位于松嫩盆地东南部,向南延伸到吉林境内,本区基底面貌复杂,起伏较大,有一系列斜坡、凸起和凹陷,埋深在500~3200m之间,呈北西向垅状隆起或间凹陷,向西北中内两侧隆起区倾没。

区内盖层构造发育,定向性强,侏罗纪仅分布在凹陷或断陷内。

凹陷内两侧隆起区一般缺少登娄库组沉积,泉头组直接覆盖基底上。

2.3.施工条件

2.3.1.交通运输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十)

(一十一)

(一十二)

(一十三)

(一十四)

(一十五)

(一十六)

(一十七)

(一十八)

(一十九)件

利用2002年度已修筑便道、便桥,能够满足本年度施工。

2.3.2.施工用水条件

生产、生活用水采用打井取水。

2.3.3.施工用电条件

本合同段电力资源丰富,可直接引至施工现场。

为避免地方用电部门干扰施工,现场备一台120KW和一台75KW发电机。

2.3.4.对外通讯条件

本合同段地处哈市郊区,通讯条件良好。

项目经理部安装程控电话和传真电话,同时手机等无线通讯设备也能满足通讯需要。

2.3.5.动力条件

汽油、柴油从哈市购买,在现场设置储油罐,以便施工。

2.3.6.材料供应条件

本工程所用材料除砂、碎石自行采购外,均由业主统一供应。

水泥为哈尔滨水泥,钢材自通化钢铁集团采购。

第四章施工管理组织、进度计划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由有高速公路施工经验的精干人员承担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以原参加哈双高速公路B2标段技术及管理人员为基础成立项目部,对本合同工程的施工进行高效率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4.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由15人组成,设项目经理一名,项目副经理一名,由总工程师担任。

项目经理全权负责本合同段的管理,制定计划、作出决策;项目副经理负责组织实施和协调指挥工作;总工程师负责施工技术管理。

各部门的职能

部门

人数

职能

工程技术部

2

施工技术管理

安全质量监察部

2

质量监督、检查、处理质量问题,安全管理

计划统计部

1

计划、统计、计量、合同、调度

设备物质部

2

材料、设备供应及管理

财务部

2

财务管理、经济核算、费用控制

办公室

1

秘书、劳资、公务、后勤

测量队

2

负责控制测量、大中型构造物的施工监控测量、监督指导各施工队的测量

试验室

1

负责原材料的试验、提供施工配合比、进行成品检验、监督指导各流动试验室工作

现场组织机构见框图。

4.2.人员配备、工程任务分配

主要人员配备表

项目经理:

戴文革

 

 

防护

施工队

项目副经理:

吴汉文

总工程师:

谢伟东

技术科长:

吕春伟

计划科长:

李晶萍

设备物资科长:

王瑞

桥面及附属

施工队

财务科长:

蔡守尚

测量队长:

刘阳

试验室主任:

唐植勇

办公室主任:

刘志平

各施工队在项目经理部统一领导下,相互协同作战,确保各工序衔接紧密,顺利实施工程的施工任务。

4.2.1.劳动力组织与调配计划

2003年度工作重点是剩余桥面及防撞栏底座、搭板和护岸工程,根据工程总量和工期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的劳动定额,我单位安排上场的两个施工队。

4.2.2.主要材料配置及调配计划

根据总工期要求,我们将根据施工形象进度计划的安排,按每月所拟完成的工程量,做好主要材料的调配计划,并根据现场的实际进度,随时调整材料的进场计划,以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

4.3.施工准备

2002年4月15日施工人员进驻现场后即开始进行各项施工准备工作。

4.3.1.技术准备

4.3.2.1.内业技术准备

认真阅读施工规范、审核施工图纸,编写施工复工报告;

编制2003年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

编写各种针对性的保证措施;

结合工程施工特点,编写技术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备齐必要的参考资料;

根据合同要求,提供给业主或监理工程师的其它资料。

4.3.2.2.外业技术准备

⑴、对现场已放设控制点与监理工程师取得联系后进行复测,绘制控制测量布置图,实施闭合导线控制测量,补设或根据施工需要增设控制点,并进行固桩、护桩、交桩,复测完成后进行施工测量。

⑵、各种工程材料的调查与合格性测试分析并编写试验报告;

⑶、各种仪器设备的检测鉴定及计量合格证书;

⑷、施工作业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

技术准备按时间进程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前期是基础,中期是强化,后期是完善。

技术准备工作坚决做到:

准备项目齐全,执行标准正确,内容完善齐备,超前计划布置,及时指导交底,重在检查落实。

4.3.2.3.测量试验工作安排

⑴、根据本标段工程的特点和招标文件要求,我单位在现场设测量队和试验室,以满足施工和质量控制的需要。

⑵、测量队由测量工程师、测量工等2人组成,测量仪器见“第三篇《测试仪器设备表》”。

⑶、试验室由试验室主任、试验员2人组成,试验仪器见“第三篇《测试仪器设备表》”。

⑷、施工人员和设备进场后,在7天内完成复测资料报监理工程师核批;中心试验室按技术规范或监理工程师要求完成原材料取样试验及选定配合比等工作。

4.3.3.物资准备工作

2002年冬休期已备砂1500m3、碎石5000m3。

钢材、水泥由业主统一供应,均能满足施工生产需求。

建立完善的检测试验手段,确保合格的材料用于本工程。

4.3.4.创建良好的外部施工环境条件

一项工程得以顺利实施,主要取决于承包商自身的实力与管理水平,同时与周围的社会环境、公共关系等有着重要的联系。

社会环境条件好,周边公共关系密切融洽,对工程实施起到积极的良性作用;相反,社会环境条件差,对周边的公共关系处理不慎不当,将滞后和延缓工程的进展。

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将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3.5.1.积极宣传修建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的意义,使当地民众家喻户晓、路人皆知,从而赢得社会的理解、关注与支持。

4.3.5.2.自觉遵守与维护当地政府的有关条例、规定、规范行为、遵章守纪。

4.3.5.3.听取沿线民众的意见,维护群众利益,在发生矛盾的时候,要耐心解释,妥善解决。

4.3.5.4.同有关行政单位、公益企事业单位保持较密切的联系

4.3.5.5.规范作业,文明施工,善始善终,工程结束后,做好收尾清整工作。

4.3.5.6.强化国土意识,珍惜野生动物、植物资源,把施工与环境保护紧密地联系起来。

4.3.5.7.听从业主召唤,服从监理工程师指导、协调,从大局出发、全面考虑。

4.3.5.8.入乡随俗,自觉尊重当地民众的风俗习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4.4施工场地平面布置

4.4.1平面布置原则

严格遵守国家和当地政府在有关土地资源使用方面的法律法规,服从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指导。

4.4.2.布置规划

4.4.2.1.充分利用既有交通网络。

4.4.2.2.布置的各种临时设施,满足施工现场要求,有利于安全使用。

4.4.2.4.以投资费用低、管理及维护简便为原则,在方便施工的前提下,投资少,利用率高。

4.4.3总平面布置图

按照总平面布置原则,合理布置各种临时设施,以便于施工。

具体布置详见附图“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4.5.工程进度计划

本工程2002年度完成及剩余工程量:

项目

总工程量

已完成工程量

剩余工程量

钻孔桩

96根

96根

0根

承台

40个

40个

0个

桥台

2座

2座

0座

墩柱

36根

36根

0根

盖梁

40个

40个

40个

预制箱梁

190片

190片

0片

箱梁架设

190片

190片

0片

桥面铺装

护栏底座

搭板

浆砌片石

4.5.1.安排工程进度原则

4.5.1.1.根据现场自然条件,工程特点及工程总量,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科学计划安排,精心组织施工,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满足业主对工期的要求。

4.5.1.2.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最大限度的发挥我单位的优势,采取先进、成熟的技术、工艺、设备,尽量缩短工期。

4.5.1.3.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工期,组织均衡生产,提高设备、器材利用率,做到少投入,多产出,确保分项工程工期及总工期目标的实现。

4.5.2.总体进度计划

本工程安排于2001年7月1日开工,至2003年8月1日竣工,总工期为761天。

4.5.3.年度进度计划

根据生产要素的配置情况,各主要分项工程年度进度安排如下:

施工准备:

2003年4月15日~2003年5月01日;

剩余桥面及护栏底座:

2003年5月01日~2003年6月10日;

桥头搭板:

2003年6月15日~2003年6月30日;

护岸工程:

2003年5月01日~2003年6月30日;

4.5.4.工程进度计划图表

施工总体进度计划(横道图)见“本篇表7《施工总体进度计划表》”。

第五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哈尔滨绕城公路西段(瓦盆窑至秦家)高速公路第十三合同段位于松花江边,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交通、动力、通讯及其它施工条件较好。

通过对施工设计图纸的研究及对工程实地的踏勘调查,确定总体施工原则及施工方案如下:

5.1.总体施工安排

实施本工程时,严格按部颁标准、规范及设计文件、业主指示,继续发扬“铁兵精神”,以创省(部)优,争创国优为目标组织施工。

本桥由两个施工队负责施工,本着精心组织、科学施工的精神,为总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5.2.总体施工原则

5.2.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技术规范和有关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保证工程质量,并以创国优的标准组织施工。

5.2.2.积极推广使用经过鉴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设备,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费用,加速实现道路施工现代化。

5.2.3.合理安排施工场地,按国家有关规定注意防止环境污染。

5.2.4.认真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制订安全技术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5.2.5.施工前加强协调与有关部门的相互配合,特别对地下管线、地上杆线等等的迁移、更新、设置,均协助作统一部署,并分别负责执行,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和缩短工期。

5.2.6.凡属隐蔽工程,认真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证(表),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2.7.工程竣工后,对临时工程、临时辅助设施、临时用地和料场、弃土等及时进行处理,做到工完料清。

5.3.主要工程施工方案

5.3.1.本年度承台共计3个,均采用沉井施工方法,且沉井均下沉完毕,其中13#右幅承台清除桩头工作及检桩工作均完成。

利用沉井壁做为承台外模,混凝土作业采用集中拌和,砼罐车运输,分层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5.3.2.桥墩台盖梁施工采用大块整体式钢模板,一次立模。

尽量减少施工停顿,保证墩台几何尺寸和外表美观。

5.3.3.预制箱梁采用大块钢模板浇筑,梁场就近布设,利用全自动斜拉式架桥机架梁。

5.3.4.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即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的各种技术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采用JS750B型强制式搅拌机拌和,原材料计量控制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随时测定骨料的含水率以便调整用水量;严格控制水灰比,使坍落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要注意养生,暴露的混凝土覆盖养生,保持湿润,以促进混凝土强度的增长;在浇筑混凝土时,对各部位混凝土取样制做试块,并养生到龄期,检测其抗压强度;加强混凝土试块的制作及管理,使其强度均方差达到先进水平;混凝土浇筑时,要特别注意混凝土振捣工作,以防止漏振或振捣不实,造成蜂窝麻面,或内部存在气泡,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也不过分振捣,以免造成砼离析;利用大块组合钢模板,以提高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5.3.5.安全措施

施工脚手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证设备和人员安全;模板具有足够的刚度,保证不变形;悬吊材料和设备时,绑扎牢固,避免脱落。

5.4.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5.4.1.下部构造施工

5.4.1.1.承台施工

承台:

本桥剩余13#右幅、14#墩承台均为水中承台。

均采用沉井施工工艺,且3个水中承台均已下沉到设计深度,均满足设计要求。

基底检验合格后,采用水下混凝土进行封底。

⒈桩头处理

沉井封底抽水后,进行桩头处理,用风镐或钢钎将桩头截至设计标高,采用人工凿除时砼强度须达到2.5Mpa,用风动机凿除时须达到10Mpa,按设计要求基桩嵌入承台15cm,然后进行桩身质量检测部门检测钻孔桩质量,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按设计要求将桩顶钢筋伸入承台,浇筑垫层混凝土,进行承台施工。

⒉钢筋绑扎

钢筋的下料和制作在钢筋加工棚内进行,运至现场绑扎成型,按设计图纸要求下料施工,将承台钢筋与桩顶钢筋绑扎,主筋不够长的可采用电弧焊,焊接应优先采用搭接双面焊,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搭接的单面焊,焊缝长度应满足规范规定,双面焊不小于5d,单面焊不小于10d。

钢筋绑扎的搭接长度不小于40d。

Ⅱ级钢筋焊接采用J502或J506焊条。

钢筋绑扎后主筋、箍筋间距均匀,整体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同时接头配置按规范中有关受拉、受压的配置要求,不应使接头集中在同一截面上,同一截面上的接头数量满足规范规定。

钢筋保护层采用预制砼垫块绑扎在主筋上,使钢筋网在模板内坚固不晃动,保证受一定外力后不变形。

绑扎钢筋时,各项偏差要满足下规定:

(详情见下表)

项目

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加工后全长

+5–10

弯起钢筋各部分尺寸

±20

箍筋、螺旋筋各部分尺寸

±5

两排以上受力钢筋的钢筋间距

±5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

同一排受力钢筋的钢筋间距

±20

箍筋模向钢筋间距

±20

钢筋保护层厚度

±5

承台钢筋施工的同时进行墩、台身钢筋的预埋。

⒊砼浇注

直接利用沉井壁进行混凝土浇筑,浇注采用强制搅拌机搅拌,输送泵运输,插入式振捣棒振捣。

灌注前先用同标号砂浆铺底,砼入模后水平分层浇筑,每层浇注厚度不大于振捣棒作用长度的1.25倍且不大于30cm。

振捣方式采用正方形布置。

振捣时振捣棒每次移动的距离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并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当振捣上一层砼时,应插入下一层5~10cm。

每一点振捣的延续时间应满足砼不再下沉、无气泡冒出、表面呈现泛浆为止,对于钢筋密集部位、边缘及角隅处,振捣时间应适当延长。

为防止模板处出现气泡,采用二次振捣赶泡的方式进行。

承台连续浇注,不留施工缝。

承台表面先用要模赶平,待受浆后用铁模压光,对于承台顶墩身部位,待砼初凝至终凝间将表面浮浆及松散材料清除,并瘵表面拉毛以便墩身施工时连接。

为防止大体积砼浇注过程中水化热过大,本工程采用以下措施:

⑴采用水化热低的425#矿渣硅酸盐水泥。

⑵掺加缓凝剂

浇注12小时后开始养护,时间间隔视天气情况,一般每两小时一次,确保砼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每个承台制作试块2组,试块养护方法为同条件养护。

混凝土达到初凝后,立即进行洒水覆盖养护,到规定强度后拆除模板。

其质量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回填工作。

5.4.1.2.墩台身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图

见“本篇表5《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

2、施工方法

(1)墩台身施工准备

①、墩柱、台身施工前,首先由测量工程师在承台上精确放出墩柱中心点,台身放也各肋板的位置及几何大样,并测设各中心护桩,经监理工程师复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②、墩柱、台身施工前,应根据测量工程师设在承台的墩柱及各肋板中心,根据各部几何尺寸在承台上用水泥砂浆抹成平台,并抄平。

平台宽8cm,厚1-2cm,便于支立模板。

模板支立前要认真清洗砼接荐处,不得有浮渣,以保证砼接荐质量。

(2)钢筋加工

①、墩台身钢筋集中加工,现场绑扎,焊接。

钢筋焊接采用双面帮条焊,焊接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②、钢筋笼安装完成后,绑扎水泥垫块,并保证钢筋笼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后方可支立模板。

(3)模板施工

①、墩柱模板为整体钢模板,模板面板厚度6mm,三块模板三间衬垫橡胶条,用螺栓连接,墩柱模板尽量减少横向接缝。

②、墩柱模板支立前,应清除模板表面污物及铁锈,模板表面清洁后均匀涂刷脱模剂。

③、墩柱模板支立时,在模板立缝间夹贴橡胶条,以防止漏浆,并保证接缝处有较好平整度,防止有错台出现。

④、墩柱模板定位,首先将墩柱模板底部位置根据测量工程师在承台测设点确定,并用Φ8钢丝绳4根,紧线器及预先埋置好的地锚加以固定。

然后在墩柱模板顶部确定其模板中心点,用锤球吊准测量工程师放设在承台上的墩柱中心,待墩柱模板中心点与承台上墩柱中心点同在同一垂线上时,即用四根对称安放在墩柱模板上的Φ8钢丝绳及紧线器与地锚连接,加以固定。

墩柱砼施工过程中,在墩柱模板周围放设四个观测锤,以保证砼施工过程中,墩身垂直度。

台身模板埋置部分采用组合钢模板,外露部分采用大块整体钢模板,面板6mm厚,组合钢模板拼装过程中,需保证接缝平整度,无错台现象出现。

加固采用方木横纵布置,对拉螺栓加固。

5.4.1.3盖梁施工

本桥桥墩盖梁采用后张法两端张拉工艺,现已加工盖梁底模板7套、侧模2套。

⒈支架及底模板施工

采用满堂红支架施工,基础利用承台,支架底部放在方木上,支架顶托方木,在方木上测放轴线,并调整好标高,然后铺设盖梁底模。

⒉钢筋加工与安装

钢筋在加工场地进行加工、弯制、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下料施工。

按设计图纸在盖梁上测放出主筋,箍筋水平位置,隔板横向轴线及边线、波纹管道轴线等,钢筋竖向位置及波纹管竖向高度要用人工自制标尺量距。

当预应力钢束位置与普通钢筋发生矛盾时可适当调整普通钢筋位置,钢束孔道采用镀锌钢带卷制而成的波纹管,孔道直径8cm,钢束每端预留工作长70cm。

钢筋的纵向接长采用闪光对焊,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

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应错开布置,两接头间距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配置在搭接长度区段内受力钢筋,其接头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不应超过50%。

钢筋安装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1安装时要按设计图纸放大样。

2安装前应检查焊接接头有无开焊、变形。

③安装时,在需要焊接位置先用楔形卡卡住,防止焊接时局部变形。

待所有焊接点卡好后,再进行焊接,焊接时先点焊两端,再焊接焊缝。

4架焊接好,应保证不同直径钢筋的中心线应同一平面上。

⑤施焊顺序应从中心对称向两边进行,不得顺方向一次焊成,药皮应随焊随敲。

⒊侧模板施工

钢筋绑扎完成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后支立侧模。

底模和侧模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