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字音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716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0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字音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一讲字音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一讲字音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一讲字音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一讲字音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讲字音1.docx

《第一讲字音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字音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讲字音1.docx

第一讲字音1

第一讲字音

一.现代汉语的一般知识

1.语言:

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是音义结合体。

2.文字:

是记录语言的音、形、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3.语言、文字和社会的关系:

语言和社会相伴相生,它是社会存在的必然条件,没有语言,社会不能存在;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属于语言,没有文字,社会仍可以存在。

4.文学:

以语音文字为工具,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

样式主要有:

小说、戏剧、诗歌和散文。

二.现代汉语

1普通话: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2方言(地方变体):

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地方变体。

3方言概况

(1)北方方言(70%):

在长江以北,分华北、西北、西南和江淮四个次方言。

(2)吴方言(8.4%):

在上海,江苏南部,浙江大部(苏州话,上海话)

(3)湘方言(5%):

湖南大部(长沙话)

(4)赣方言(2.4%):

江西大部(南昌话)

(5)闽方言(4.2%):

福建大部,分闽南、闽北两种。

(6)粤方言(5%):

珠江三角洲(广州话)

(7)客家方言(4%):

广东北部、闽西、江西东南、广西南部(梅州话)

三.现代汉语三要素:

语音、词汇、语法。

四.汉语拼音方案

1.组成:

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2.作用:

(1)给汉字注音,

(2)推广普通话,

(3)进行拼音文字的实验工作

3.内容:

A.字母表,AaBbCcDdEeFfGg

HhIiJjKkLlMmNn

OoPpQqRrSsTt

UuVvWwXxYyZz

B.声母表,bpmfdtnlgkhjqx

zhchshrzcsyw

C.韵母表,aoeiuüaieiuiaoouiuieüeer

aneninunvnangengingong

D.声调符号,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

E.隔音符号(,)

五.朗读知识

(一)停顿

1.停顿的原因a.出于人的生理需要或句子的结构需要,停下来换气或使句子层次分明;

b.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并让听者有时间领会说话或朗读的内容。

2.停顿的分类a语法停顿(标点符号停顿法,语法关系停顿法)

b逻辑停顿(表达感情的需要———豆浆王八周年店庆,

———粮食不卖给八路军)

c.节拍停顿(短暂休止----拖腔)

(二)重音

1.词重音

2.语句重音

(1)语法重音

(2)逻辑重音

(三)句调

1.升调---用于反问、疑问、惊异、号召等语气。

例如:

(1)难道我是个小孩?

(反问)

(2)王小蒙来了吗?

(疑问)

(3)这件事,是他办的?

(惊异)

(4)为了新中国前进。

(号召)

2.降调---表示陈述、感叹、请求等语气。

例如:

(1)我们是淮南人。

(陈述)

(2)天安门多么雄伟啊!

(感叹)

(3)王老师,您再给我们讲一个故事吧。

(请求)

3.平调---表示严肃、冷淡、叙述等语气。

例如:

(1)烈士们永垂不朽!

(严肃)

(2)少说闲话,随你处理吧。

(冷淡)

(3)大伙儿都说老王是个厚道人。

(叙述)

4.曲调---表示含蓄、讽刺、意在言外等语气。

例如:

哎呀呀,你的力气这么大,山都会被你推到呢。

(讽刺)

(四)音变

1.轻声

A.常见的情况a叠词后面的字读轻声----妈妈、说说

b语气助词

c时态助词

d结构助词

B.轻声的作用a区别词性(得)

b区别意义(妻子、老子)

2.儿化

A定义:

普通话中,韵母er除了自成音节外,不能同声母相拼,但它可以同其他韵母合成一个音节,使得这个韵母变为卷舌韵母这就叫做儿化。

B.作用:

a区别词义

(1)儿化后具有比喻义。

如:

头(脑袋)---头儿(领导)

(2)儿化后词义宿小或转移。

如:

鼻(五官之一)---鼻子(不指五官的鼻,某些物件的组成)

b.区别词性。

盖(动词)--盖儿(名词)画(动词)--画儿(名词)

c表示细小、亲切、喜爱的感情。

小猫儿小孩儿风儿

3.变调

(1)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变阳平

(2)“一、不”的变调

a单念或在句尾读本调.

b在去声前读阳平.

c在阴平、阳平、上声前,“一”变去声,“不”仍读去声.

d“一、不”嵌在相同的动词之间或肯定否定连用时,读轻声.

(3)”啊”的变读

A.aoeiuie+啊----呀。

B.u+啊----哇

C.n+啊---哪

D.平舌音+啊---za

E.翘舌音+啊---ra

F“.啊”在句前单用时,可以根据语境,有四种变化。

如:

a.啊(ā)!

灿烂的人类文化!

b.啊(á)!

你还没有准备好吗?

c.啊(ǎ)!

你就是李老师吗?

d.啊(à)!

你来啦。

第二讲汉字

一.汉字的特点和演变

汉字是音形义统一的表意方块字。

经过6000多年的变化,其过程是:

甲骨文(商)→金文(周)→篆书(秦)→

“甲金篆隶草楷形”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二.汉字六书

六书是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归纳出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

前四种是造字方法,后两种是用字方法。

1.象形:

用线条描画实物形状的造字方法。

(是独体字)

2.指事:

用象征符号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

指事字可以分两类,一是纯符号性的,二是在独体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事性符号。

3.会意: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会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

(合体字)分两种,一种是同体会意,如“林、从、比、出、棘”,

另一种是异体会意,如“休、采、明、牧、囚”。

4.形声:

有表意符号(形旁)和表音符号(声旁)组合成字的造字方法。

其结构方式有①左形右声②右形左声

③上形下声④下形上声

⑤外形内声⑥内形外声

5.假借:

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语言中某些有音无字的词用字方法。

如“裘—求”“暮—莫”

6.转注:

用同一词根分化出来的字互相解释的用字方法。

如“老—考”

三.代表性的工具书

1.《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

2.《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共收字9353个,首创部首检字法.

3.<<中华大字典>>成书于1915年,共收单字48000多个,是迄今为止我国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

四.检字法

1.部首检字法2.音序检字法

3.笔画检字法4.四角号码检字法

 

第三讲标点符号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

1.定义: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

2.作用:

(1)帮助我们分清句子结构

(2)辨明不同的语气

(3)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

(4)书面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

3.种类:

点号和标号。

【注意】点号朗读有停顿,标号朗读基本不停顿。

4.点号有7种,标号有9种,列表如下:

点号

句号

问号

叹号

逗号

顿号

分号

冒号

;

:

标号

引号

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着重号

书名号

间隔号

连接号

专名号

“”

()

······

·

《》

·

____

二.标点符号的用法

1.句号(。

.)

(1)用于陈述句末尾的停顿。

(2)语气舒缓的祈使句的末尾。

2.问号(?

(1)用在问句后面。

(问句的种类:

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是非问)

(2)对生、卒年不详或有疑问的,用问号表示。

如:

曹邺(816--?

3.叹号(!

(1)用于感叹句后。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后。

(3)用于不需要回答且语气强烈的反问句结尾。

4.逗号(,)

5.分号(;)

6.顿号(、)

7.冒号(:

冒号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的作用。

8.引号(“”)a.标明文章引用的部分。

b.表示否定、反义、讽刺的词语用引号。

c.着重强调的词语。

d.引用的熟语用引号。

e.绰号要用引号。

f.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用引号。

g.象声词、音译词要用引号。

9.括号

(1)种类:

()圆括号,小括号;【】方头括号,黑括号;﹝﹞六角括号;[]方括号;﹛﹜大括号;〈〉尖括号

(2)用法:

A.文中注释用括号

B.次序语。

C.对生字注音用圆括号

10.破折号(—)

(1)表示注释

(2)表示转折转换

(3)表示递进

(4)表示语言声音的中断、延长

(5)副标题

(6)放在引文后表示出处

11.省略号(······)

12.着重号(.)现在都不再用三角号、波浪线、旁圈和直线当着重号。

13.连接号(—)连接时间、地点

14.间隔号(·)

15.书名号(《》〈〉)

16.专名号(_)

三.常用标点错用举隅

1.点号和部分标号用在句首

2.非疑问句用问号,如:

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

但我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3.倒装句中问号前置,如:

到底去不去?

我的小姑奶奶。

4.标点与功能相同的文字并用,A.省略号和“等、等等”

B.破折号和“即、就是”

5.分句之间用顿号,如:

淮南展开了翅膀,它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6.连词前面用顿号,如: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7.概数用顿号,如:

他看上去十七、八岁,瘦瘦的。

8.集合词语用顿号,如:

中、小学生大、专院校

9.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

10.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

11.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

李白的诗多豪迈: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中华民族,他们成了“铁人王进喜。

【注意】用了引号后,句末点号究竟是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关键看引号部分是独立成句的,还是属于引用者的。

上句李白的诗是完整的两句,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内;下句“铁人王进喜”,只是句中的宾语部分,句末点号则应放在引号外。

一般说来,凡前面用了冒号,下面的引文是独立成句的,这样引号外是不能有点号的。

 

第四讲词语

1.语法的五级单位

语素--词--词组(短语)--句子--句群(语段)

2.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

语素。

3.词

1.定义:

能自由运用的最小的意义单位。

或者说,是能自由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

合体。

根据语法特征可以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能帮组实词造句的词。

2.名词

(1)概念:

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

表示人的:

鲁迅、雷锋、作家、学生

表示事物的:

风、飞机、电脑、马、政治、文化、道德

表示时间的:

春天、早上、星期天

表示处所的:

上海、淮南、亚洲、远处、

表示方位的:

上、下、左、右、东、西

(2)名词的语法特征

A.名词前面可以加表示物量的数量词组,一般不能和副词组合。

“一条鱼”可以说,但不能说“不鱼”,至于“山不山”“人不人,鬼不鬼”,这是特殊格式。

B.名词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

有的名词可以做谓语。

C.名词一般不能重叠

D.名词加“们”表示复数,但就不能受数量词修饰了。

也有的名词家“们”,表示“之流、等人”的意思。

3.动词

(1)概念: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变化。

消失的词。

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的:

走、批评、保卫、学习停止

表示心理活动的:

爱、想念、害怕、担心、讨厌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

发生、演变生长、消失

表示判断的(判断动词):

表示可能,意愿的(能愿动词):

能够、应该、希望、会、肯

表示趋向的(趋向动词):

出去、进来、过来、起来、回去

(2).动词的语法特征

A.动词能和副词组合,但多数不能和程度副词组合。

B.动词可以做谓语。

C.动词一般可以重叠。

重叠的形式可以是AA或ABAB。

D.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

4形容词

(1)概念:

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例如,

表示性质的:

好、坏、伟大、优秀、聪明、老实、坚固

表示状态的:

大、小、平坦、光滑、绿油油、黑不溜秋、轻松、红

(2)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A.大部分形容词能同副词组合,如“很勇敢”,但有些形容词本身带有某种程度的意义,就不能再同副词组合,如不能说“很雪白”。

B.形容词可以做谓语和定语

C.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D.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的形式可以是AA、ABAB或A里AB。

5数词

(1)概念:

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有基数、序数、倍数、分数以及概数。

(2)数词的语法特征

A.可以和量词组合成词组

B.可以做定语

C.倍数只能用于增加,分数既可以用于增加,也可以用于减少。

6.量词

(1)概念:

表示计算单位的词。

可分两类,名量和物量。

名量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用在人或物的前面;动量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用在动作的后面。

近些年又出现了复合量词,如“人次”“吨公里”“千克米”。

还有三个量词组合一起的,如此比热容的主单位为J/(kg·K),读作“焦[耳]每千克开”。

([]内的字可以省略。

(2)量词的语法特征

A可以和数词组合

B可以做定语

C.有些量词可以重叠

7.代词

(1)概念:

具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分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三种.

(2)代词的语法特征

8.介词

(1)概念:

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词组的词。

例如,

表示时间的:

从、自从、临、随着、当

表示处所、方向的:

往、朝、向、在、顺着、沿着

表示方式、方法、依据的:

按照、本着、经过、通过、根据、拿、凭

表示原因、目的的:

由于、为了、因为、为着

表示比较的:

表示排除的:

除了

(2)介词的语法特征:

介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要组成介词词组,做状语、补语和定语。

9.连词

(1)概念:

连接词、词组和句子的词。

(2)连词的语法特征:

有些连词,如“和、跟、同、与”,介词当中也有。

10.助词

(1)概念:

附着在其他语言单位上边表示动态等语法意义的词。

结构助词:

的、地、得

可分为

时态助词:

着、了、过

语气助词:

呢、吧、吗

(2)助词的语法特征:

助词的附着性很强,一般念轻声。

11.副词

(1)概念:

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2)副词的语法特征:

例如,

表示程度的:

很、最、挺、非常、十分、格外、稍微、更加、越发、几乎、尤其、分外、极其、特别

表示范围的:

都、只、统统、仅仅、一概、单单、总共

表示时间的:

已经、马上、刚才、顿时、将要、一直、屡次、始终

表示语气的:

难道、究竟、到底、简直、果然、何尝、未免、幸亏

表示肯定否定的:

必须、当然、不必、没有、的确、勿、莫、别、未

(2)副词的语法特征:

A.可以做状语

B.只有少数能单独回答问题

C.有些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12.叹词

(1)概念:

叹词是表示感叹、呼唤和答应的词。

(2)叹词的语法特征:

叹词的独立性最强,一般不同别的词发生关系。

13.拟声词(象声词)

(1)概念:

模拟声音的词。

(2)拟声词的语法特征:

可以做状语、定语;经常独立使用。

 

第五讲词组

1.词组的概念和种类

词组,又叫短语,是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法单位。

包括并列词组、偏正词组、动宾词组、后补词组和主谓词组。

二.词组的结构特点

【并列词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组合而成,词与词之间是并列关系,中间常用顿号或“和、及、又、与、并”等连词。

例如,报刊杂志老师和同学听、说、读、写美丽又善良改革开放

【偏正词组】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它们前头起修饰作用的词组合而成,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名词前头的修饰成分是定语,动词、形容词前头的修饰成分是状语。

例如,我的老师一位顾客恭敬地鞠躬完全相信非常坚强多么可爱

【动宾词组】由动词和后面受支配的成分组合而成,受动词支配的成分是宾语。

例如,敬畏生命热爱工作上中学盖房子登黄山

【后补词组】由动词或形容词与后面起补充作用的成分组合而成,常用“得”字表示,起补充作用的是补语。

例如,洗得干净休息一会儿红得发紫好极了急得团团转

【主谓词组】由表示被陈述和陈述关系的两个成分组合而成,表示被陈述对象的是主语,用来陈述的是谓语。

例如,老师讲课精力充沛我们回去心情愉快大家唱歌露珠晶莹画面清楚

三.特殊词组

1.“的”字词组

2.介词词组

3.固定词组

第六讲句子成分

一.句子的种类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单句的类型有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主谓句又有主谓式、主谓宾式、双宾式、连动式、兼语式、主谓倒装式几类;非主谓句又有无主句和独词句两类。

复句分为简单复句和多重复句两类。

二.句子成分

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间有一定的语法关系,根据不同的语法关系可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基本成分主谓宾,

附加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据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定义

例句

说明

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中国人民志气高。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去田家庵的就是他。

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常作主语的有:

名词、代词、名词性的词组。

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树叶黄了。

小王今年十六岁。

明天星期天。

什么书他都看。

常作谓语的有:

动词、形容词和名词以及有些词组。

宾语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

什么叫做信息?

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老师认为这一道题他做对了。

大会举行辩论。

能作主语的都能作宾语。

定语

定语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所属等

(沉甸甸)的稻谷像(金黄)的珍珠。

(三杯)美酒敬亲人。

(一个)(瘦瘦)的(外地)老师给我们上课。

(中国)的历史有着(自己)的特点。

实词和词组一般都能作定语。

状语

状语时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他[已经]走了。

咱们[北京]见。

解放军战士[狠狠]地打击敌人。

他[上课][认真]听课。

副词、形容词常作状语。

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常作状语。

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状语一般紧挨谓语的前面,但有时会在整个句子的前面,我们可以调整到谓语前面,意思一般不改变。

另外古代汉语的状语多在句末,变成状语后置句。

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七班的学生干得〈热火朝天〉。

他高兴〈死〉了。

王明出生〈于2000年〉。

李梅坐〈在操场上〉。

他比原来好〈一点〉。

能作补语的有:

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介词结构和由动词、形容词组成的词组。

第七讲修改病句

一.病句的种类

(一)概念:

所谓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

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

(二)修改病句的原则:

真实性,针对性、经济性。

(三)病句的种类: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四)病因及修改

【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

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

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

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

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

(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

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应改为:

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

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应改为:

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

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

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

("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

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

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

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

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

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

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

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

(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

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

(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

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

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

("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