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0586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docx

《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docx

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发达的古代农业

1、3、4

2、5、6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7、8

9

古代商业的发展

10、11、15

12、13、14

古代的经济政策

17

16、18、19、20

综合

21、2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9·江苏四市联考)甲骨文中有田、畴、禾、穑、麦等字,又有酒、鬯(音同畅,香酒)等字;有“祭鬯至百卣(音同有,酒器)”记载。

这说明当时(  )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家庭手工业的形成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农业生产有所发展

解析:

D 甲骨文为商朝时期的文字,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家庭手工业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神权与王权的信息,故C项错误;“甲骨文中有田、畴、禾、穑、麦等字”表明当时农业生产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酒、鬯”的出现表明商朝已经会酿酒了,酿酒的前提是农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2.魏国李悝曾对当时的粮食产量估计说,一亩地(约当今三分之一亩)在平常年景,可以产粟一石半……平常年景一家种地百亩所产粮食,够全家一年半食用。

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解析:

A 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

农业的发展促进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促进农业的发展,C项因果倒置;土地兼并是大土地所有制形成的主要途径,农业发展、小农经济形成无法阻止土地兼并,D项排除。

3.(2019·江苏扬州月考)据《耒耜经》记载,唐后期江东地区已使用犁地、碎土、去草、平田等各种农具,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

据此不能直接得出唐代(  )

A.该技术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

B.农具和技术在区域间交流传播

C.江东农业体现精耕细作特点

D.农耕技术已初步形成完整体系

解析:

A 材料体现不了“广泛使用”,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江东地区从岭南引来耖体现农具和技术的交流传播,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各种农具的使用体现精耕细作,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体现初步形成完整体系,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4.“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

生民之业,莫重焉。

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

材料反映出(  )

A.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财富的源泉

B.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

C.小农经济有一定的脆弱性

D.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

解析:

A 据材料“衣食之所由出也”“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可知小农经济是家庭和社会财富的来源,故选A项;自给自足指以家庭、个人生产为单位,满足自身需求,与材料“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

生民之业,莫重焉”可知反映小农经济的重要性而不是弊端,排除C项;材料主要说明农业的重要性而不是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

5.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图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

解析:

D 明朝末期的江南地区,农副业经营仍然是小农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故A项错误;明末农村耕作方式依然是铁犁牛耕,并未减少对犁耕的依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专业化”,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家庭农业包括播种、灌溉、施肥等多个环节,高投入追求高产出,是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

6.“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

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

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解析:

D 材料中“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说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及社会结构保持稳定,从根本上说明了其滞

后性。

7.(2019·山东德州期末)鲁班复姓公输,名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工匠。

传说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

这些工具的发明主要得益于(  )

A.小农经济的发展B.政府政策的支持

C.冶金技术的进步D.“百家争鸣”的出现

解析:

C 材料中提到的木工工具都是“木+铁”结构的工具,冶铁技术提高,铁器大规模使用是这些木工用具出现的前提性条件。

8.(2019·河南郑州期末)康熙晚期初创一种名贵的宫廷御用瓷,为此曾一度将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白釉素瓷运至京城,由宫廷造办处画师精心绘制纹饰,再由专门机构烧制而成。

这一瓷器品种应是(  )

A.青花瓷B.青瓷C.秘色瓷D.珐琅彩

解析:

D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康熙晚期初创”,元代已经出现成熟的青花瓷,东汉时期已经烧出成熟的青瓷,唐代已有秘色瓷,故可推断属于“康熙晚期初创”的是珐琅彩,D项正确。

9.(2019·河北唐山期末)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至康熙六年(1667年)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这说明了苏州(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雇佣关系全面盛行

解析:

B 材料描述的现象是明代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生产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生产形式,当时,仅仅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处于萌芽状态,B项正确,D项错误。

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都是近代才出现的现象,A、C两项错误。

10.(2019·湖北武汉月考)《旧唐书·崔融传》记载:

“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

”该材料说明唐朝(  )

A.水路交通比陆路交通更便捷

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

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

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

解析:

D 材料并没有涉及海外贸易,故排除B、C两项。

材料主要阐述的是当时水路交通的发达,并没有和陆路交通比较,故A项结论无从得出。

材料表明当时发达的水路交通,极大地促进了货物流通和商业繁荣,故D项正确。

11.《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

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

这反映出(  )

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广告

B.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

C.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D.北宋时期的家庭手工业技术异常发达

解析:

B 从材料中无法判断广告是否从北宋时期开始出现,故A项错误;夜市在宋朝常态化,灯箱广告的形式适应了晚上的商业活动,故B项正确;材料只提及北宋广告的形式,未涉及商业竞争问题,故C项错误;灯箱广告反映灯箱功能多样化,与家庭手工业发展状况无关,故D项错误。

12.(2019·江西南昌期中)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据宋《燕翼贻谋录》记载:

“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宋代“瓦子”生意兴隆的政策性因素是(  )

A.坊市界限不复存在B.市民阶层的扩大

C.海外贸易不断繁荣D.抑商政策的松动

解析:

D 根据材料“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政策性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于是瓦子的生意兴隆,而城市经济发展受政府抑商政策松动的影响,故D项正确。

13.(2019·江苏常州月考)宋绍兴年间,官员张登曰:

“误矣,人只知以利对害,便只管要寻利去,人人寻利,其间多少事!

‘利’字,只当以‘义’字对。

”因详言义利之辩。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这反映了当时(  )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世人观念

B.教化民风成为官员主要职责

C.逐利避害成为社会行为准则

D.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解析:

A 据材料中“误矣,人只知以利对害,便只管要寻利去,人人寻利,其间多少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世人观念,重利思想盛行,故A正确。

材料无法说明教化民风成为官员主要职责,故B排除。

材料也没有反映逐利避害成为社会行为准则,故C排除。

材料未涉及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故D排除。

14.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年间为2.2亩,清康熙年间为1.5亩。

尽管明清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很多徽州村落却走向鼎盛。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手工业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成为交通枢纽

解析:

B 明清时期徽商崛起,徽州村落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走向

鼎盛。

15.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之一是徽商,徽商经营成功后,往往是一手抓票子,一手执“红顶”,继而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

A.商业发展打破封建专制统治

B.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奢侈之风严重破坏社会风气

D.商人为官导致政治的腐败

解析:

B 徽商不把资金投入市场扩大再经营,而是“大兴土木”,修豪宅,显然不利于资本扩大再生产,压抑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选B。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人往往以商富而以农守之,无法形成打破封建专制统治的力量,排除A;C是从社会风气角度阐述,题干主要从经济角度设问,排除;材料主要涉及对经济的影响,排除D。

16.(2019·河南郑州期末)《商君书·垦令》记载,“警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上述赋税变革表明(  )

A.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推广

B.奴隶主兼并了大量土地

C.土地私有制度逐步确立

D.个体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解析:

C 材料反映的是按照土地收成和土地数量征收赋税,说明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奴隶主兼并大量土地,排除B项;“为田开阡陌封疆”说明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这有利于调动个体农民生产积极性,D项错误。

17.西汉时确立了市籍制,即对商人进行专门的户籍管理,而且规定一旦入市籍就不得为官。

这个制度实质上反映了(  )

A.古代的商人不是自由民B.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

C.古代政府重视户籍管理D.统治者限制商业发展

解析:

D 自由民是奴隶社会中除奴隶及妇女、儿童以外的公民的通称,其根本特征是享有公民权和财产权,A项错误;商人地位不高及重视户籍管理属于现象问题,B、C两项错误;根据材料“一旦入市籍就不得为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对商人实行严格管理,反映出统治者限制商业发展,D项正确。

18.宋代时“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到明代,仅盐商子弟考取进士者就有180余人,成为举人者有340余人。

这一现象说明(  )

A.四民等级观念在宋代以后趋于消失

B.抑商政策在宋明时期出现一定松动

C.“贱商令”抑制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D.古代在科举领域不存在抑商的现象

解析:

B 根据题意,工商业阶层在宋代、明代也可参加科举考试,说明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故B项正确。

A、D两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题意相悖,故均排除。

19.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及:

“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

”由此可见明代(  )

A.朝贡贸易迅速发展

B.民间海外贸易未能禁止

C.“海禁”政策走向瓦解

D.地方政府主宰对外贸易

解析:

B 朝贡贸易反映的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A项错误;材料“禁令之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反映出禁令并未能够阻止民间的对外贸易,B项正确;根据所学,“海禁”于明清时期实行,“走向瓦解”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材料“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并未体现地方政府的作用,D项错误。

20.(2019·江西九江期中)《大清一统志·外国》有记载:

“康熙十五年,察汉汗又遣使进贡,表言俄罗斯僻处远方,不谙中华文义及奏疏礼仪,两次抒诚,致多缺失,今特敬谨奉贡,仰祈矜宥。

上准其纳贡。

”嘉庆年间有记载:

“二十一年,英吉利国遣使入贡,赐国王白玉如意一柄,翡翠朝珠一盘,敕谕一道,以示怀柔。

”考察此类记叙,可知(  )

A.闭关锁国的政策失效

B.开辟新航路的潮流不可阻挡

C.中外的交往时断时续

D.清朝不给外国对等待遇

解析:

D 材料反映了康熙、嘉庆年间对待俄、英态度倨傲,以天朝上国自居,“贡”“赐”充分说明清政府不给他国来使以对等待遇,故D正确。

材料无法说明闭关锁国的政策失效,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开辟新航路的潮流不可阻挡,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反映中外的交往时断时续,故C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1题18分,22题22分,共

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到隋唐,均田制绵延了300多年,保留了大量的国有小农,但这一制度到唐中叶已经崩溃。

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结果是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营形式。

宋代佃户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地租形式主要是分成租和定额租。

分成租随整个产量的多少而波动,所以地主还对土地的经营加以干预。

而定额租则佃农可完全自主经营……有人估计,宋代的亩产量比唐代要提高1.5倍。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鱼鳞册始行于洪武二十年。

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

先是,诏天下编黄册,以户为主,详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为四柱式。

而鱼鳞图册以土田为主,诸原坂、坟衍、下湿、沃瘠、沙卤之别毕具。

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

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据史载:

“(明末清初)吾邑地产木棉,行于浙西诸郡,纺绩成布,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

”“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织者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

田家收获,输官偿外,未卒岁,室庐已空矣。

其衣食全恃此。

”故一旦商贩阻塞,棉花和棉布滞销,农民经济的运转就会出现危机。

——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到宋朝农民身份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分析明代黄册、鱼鳞图册的历史作用和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

(10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宋至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及影响。

(8分)

解析:

(1)问,“变化”根据材料一“北魏到隋唐……保留了大量的国有小农”“宋代……租佃关系盛行……佃户人身自由”可知农民身份从国有小农转变为自由佃农。

“主要原因”据材料一中“宋代不立田制”及所学知识从国家政策、商品经济发展、生产规模等角度考虑。

“历史作用”根据材料二“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

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可知黄册、鱼鳞图册的编制一方面明确土地所有权,保护农民利益,另一方面使封建国家赋役征收具备有效法律根据,保证政府的税收来源。

“主要特征”根据材料三可知农业生产实现了生产区域化和专业化,产品商品化。

(2)问,“变化趋势”据材料一归纳国家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从材料三归纳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即手工业与商品经济结合。

“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从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市场与农民的联系等方面归纳。

答案:

(1)变化:

由国有小农转变为自由佃农。

主要原因:

生产规模化,生产资料迅速集中;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国家政策变化,均田制崩溃,宋代不抑兼并等。

历史作用:

明确土地所有权,保护农民利益,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使赋役征收具备有效法律根据,保证政府的税收。

主要特征:

生产区域化和专业化,产品商品化。

(10分)

(2)趋势: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手工业与商品经济结合,农村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影响:

农民生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逐渐增强,推动了经济继续发展;市场与农民的联系日益紧密。

(8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

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

……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

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南宋)华岳《田家•其三》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

……从手工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

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到这一历史真相。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

(6分)

(2)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4分)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4分)

(4)“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请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

(8分)

解析:

(1)问,据材料中“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等信息来分析。

(2)问,注意审清题目要求是归纳当时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对材料“老妇攀机女掷梭”的理解可知当时手工业在家庭中进行。

第(3)问,“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反映出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

第(4)问,属于开放性题目。

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分析说明理由,注意角度是“经济史”。

同意主要从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阻碍新经济因素成长等角度说明;不同意主要从农耕文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等角度说明。

答案:

(1)表现: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服务设施完备;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

(6分)(如答“商户多、商品种类多”酌情给分)

(2)特点:

手工业在家庭中进行。

(4分)(如答“手工业与农业结合或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业为主”,得2分;“男耕女织”“赋税沉重”,得1分)

(3)新变化: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分)

(4)观点:

同意。

(2分)

理由:

明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6分)

观点:

不同意。

(2分)

理由:

明清农耕文明高度发达,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6分)

(只回答观点,不说明理由的不给分。

如从西方角度说明理由,同样给分;其他理由只要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