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一、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苦难土壤上开出的花朵
邹扶澜
19岁那平,我高考落榜了,而复读需要缴纳一笔不菲的学费。
我的母亲读书不多,但是性格要强。
一天,几个跟她平日很要好的中年女人找到她,商量着去城阳贩蛤蜊,据说用车子载两包回来,一天可以赚100多元。
母亲心动了,非要去试试。
她那年已近50岁,自己骑车子去贩蛤蜊让我不放心,我提出跟她们一起去看看。
城阳离我居住的小城有20多里路,我们准备好编织袋、绳子,我还特意跑到一个同学家,借了一架“大金鹿”车子。
第二天一早,天还黑黢黢的,我们就出发了。
天刚破晓,海鲜批发市场上已经人头攒动,不少跟我们一样的小贩,胳膊底下( )着包跟商主讨价还价。
我也( )了过去,蹲在一堆小山似的蛤蜊跟前用手扒拉着,学着小贩的口气跟商主还价。
“行,你要多少?
”商主( )着烟,目光在我稚气未脱的脸上( )了一眼,很痛快地说。
我回头看看母亲,母亲轻轻扯了一下我的衣角,我明白了,站起身刚要走,那人厉声喝住了我。
“什么意思?
讲好了价想走,没门儿!
”他把手里的烟头朝地上重重一摔,上前一把揪住我。
我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怕什么?
就反身一挡。
我这一挡激怒了对方,他一个拳头朝我脸上抡过来。
鲜血从我的鼻子中流了出来。
母亲冲上去,挡在那人跟前,护着我说:
“不就一包蛤蜊吗?
买就是了,凭什么打人?
有你这样的吗?
”
“妈,不要买!
”我捂着鼻子,上前想阻止母亲,可那人身后又闪出几个人,朝我虎视眈眈地瞪着,母亲又把我向后猛地一推。
“最少500斤!
”那人看也不看母亲,冷冷地抛下一句话。
明显是欺诈,我肺都气炸了,恨不得冲上去砸扁他的鼻子!
“哪有这种道理?
买多买少自己说了算,我就要这一包!
”
“不行!
”那人用脚踩住装蛤蜊的袋子,喷着烟,“这是批发市场的规矩。
”
往家走的时候,我跟母亲每人载着三包蛤蜊,车两边各一包,打横又一包。
起初,我还勉强骑得动,可是不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
母亲走在前面,不得不一次次停下来,等着我。
“都怪我,不叫你来就好了。
”母亲看着我瘀青的鼻梁,用袖口想给我擦鼻孔里残留的血迹。
我强装笑脸,对母亲说:
“没事,妈,我会找人来收拾他们的!
你放心,我不会咽下这口气!
”
“你敢!
”母亲狠狠地瞪着我,“强龙不压地头蛇,你回家好好复习,要是敢惹事,我跟你没完!
“
看母亲这般懦弱,我气急地把车子一摔,载着蛤蜊的车子滚到了路一侧的沟里。
我不解气,又跳进沟里,狠狠地照着袋子踹了几脚。
发泄完了,我头也不回大步向前走去。
我走了很远,气也消得差不多了,想起母亲一个人待在那儿,肯定搬不动车子,只好又走了回来。
母亲坐在大树底下,显然刚刚哭过。
她不知用什么方法将车子从沟里搬了上来,而且她的那辆车子上多载了一包蛤蜊,我的车子上少了一包。
我鼻子一酸,差点儿掉下泪来。
那一天,我跟母亲走走停停,到家时,已快晌午了。
母亲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卖完最后一斤蛤蜊,只赚回了本钱。
蛤蜊当天没卖完,死去大半。
母亲仍没泄气,第二天一早,又跟同伴去了海鲜市场。
只是,母亲没有再让我跟着去,我把自己埋进书本,专心复习起来。
最后,我拿着母亲用血汗赚来的2000元钱,参加了复读。
第二年,我如愿以偿,考上了一所较为理想的大学。
弹指一挥间,20年过去了,我想象不出,母亲当年是忍受着怎样的屈辱,把爱和责任背了回来:
一半是怕我受到伤害,一半是为了给我凑足学费。
这是母亲给予我的最好的礼物,是苦难土壤上开出的花朵。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挎 凑 抽 瞪
B. 夹 赶 抽 扫
C. 夹 凑 抽 扫
D. 挎 凑 抽 瞪
(2)本文采用________的叙述方式,记叙了母亲为了________(原因),面对小贩的仗势欺人,母亲怕“我”受到伤害,________(结果)。
(3)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母亲的形象。
母亲冲上去,挡在那人跟前,护着我说:
“不就一包蛤蜊吗?
买就是了,凭什么打人?
有你这样的吗?
”
(4)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狠狠地”的含义。
①“你敢!
”母亲狠狠地瞪着我。
②我不解气,又跳进沟里,狠狠地照着袋子踹了几脚。
(5)结合全文,想象并描述一下“母亲当年是忍受着怎样的屈辱,把爱和责任背了回来”的心理活动。
【答案】
(1)C
(2)顺叙;给“我”凑学费去贩蛤蜊;忍辱负重买蛤蜊、卖蛤蜊。
(3)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准确地表现了母亲的护犊情深——宁可自己受伤害,也不愿孩子再受伤害,体现了一个母亲的伟大。
(4)①母亲怕“我”咽不下这口气而采取报复行动,“狠狠地”表明阻止“我”态度的坚决。
②为母亲的不理解,为自己受人欺负的不甘心。
(5)示例:
现在不是讲理的时候,他们人多,不能让儿子受到伤害。
学费可以慢慢挣,儿子争强好胜,现在不理解可以原谅。
一定要把儿子安全带回家,再去处理这些蛤蜊。
(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分析】
(1)根据“胳膊底下”只能夹着,不能挎,故排除AD。
赶:
追;凑:
接近。
根据语境,应选用凑。
故排除B。
故选C。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先写我高考失利,复读需要缴纳一笔不菲的学费。
接着写母亲为了给我凑学费去贩卖蛤蜊。
然后写第二年我考上了一所较为理想的大学。
因此这篇文章采用的顺序的叙述方式,这件事的原因是:
我复读需要缴纳一笔不菲的学费,母亲给“我”凑学费去贩蛤蜊。
经过是小贩仗势欺人要我们买500斤蛤蜊,我们没办法只好买下来并运回家卖。
结局面对小贩的仗势欺人,母亲怕“我”受到伤害忍辱负重买蛤蜊、卖蛤蜊。
(3) 首先要分析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这些描写表现了母亲什么精神和品质。
“冲”“挡”“护”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不就一包蛤蜊吗?
买就是了,凭什么打人?
有你这样的吗?
” 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结合语境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描写准确地表现了母亲的护犊情深——宁可自己受伤害,也不愿孩子再受伤害,体现了一个母亲的伟大。
(4) ①“狠狠地”,激烈的、重重的。
结合语境分析,当我说要找人收拾小贩时母亲怕“我”咽不下这口气而采取报复行动,“狠狠地”表明阻止“我”态度的坚决。
②结合语境分析,我不甘心小贩欺负我们,就说要找人收拾小贩,但母亲却阻止我,我很不理解。
这里的“狠狠地”为母亲的不理解,为自己受人欺负的不甘心。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当时需要一笔不菲的学费复习,母亲的当务之急就是给孩子挣学费,因此才忍受屈辱;另一方面,儿子争强好胜,如果只顾自己出气,那么吃亏的还是儿子,因此不能让儿子去冒险,要把儿子劝回家。
能结合全文内容及母亲的身份分析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C;
(2)顺叙 给“我”凑学费去贩蛤蜊 忍辱负重买蛤蜊、卖蛤蜊。
(3)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准确地表现了母亲的护犊情深——宁可自己受伤害,也不愿孩子再受伤害,体现了一个母亲的伟大。
(4)①母亲怕“我”咽不下这口气而采取报复行动,“狠狠地”表明阻止“我”态度的坚决。
②为母亲的不理解,为自己受人欺负的不甘心。
(5)示例:
现在不是讲理的时候,他们人多,不能让儿子受到伤害。
学费可以慢慢挣,儿子争强好胜,现在不理解可以原谅。
一定要把儿子安全带回家,再去处理这些蛤蜊。
(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
(1)这道题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首先要准确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然后再根据语境选用合适的词语。
(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叙述方式的能力以及事件原因、经过和结果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弄清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然后再结合这些内容分析文章的叙述方式。
(3)本题考查分析句子使用描写方法及作用的能力。
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
该句运用了……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等。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5)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
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人物身份经历和全文内容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陌上花开蝴蝶飞
文/丁立梅
①这世上,最让人惆怅的事莫过于,你曾经经历的蓊郁葱茏,都被时光的那只小手,拂得干干净净,烟尘也没留下一粒。
②有时半夜睡醒,我会突然想起从前的一些小光阴。
弯弯的田埂。
冒着炊烟的茅舍。
蜷在土墙上打盹的黑猫。
木槿花围成的篱笆院落,花红一朵紫一朵地开着。
岁月的波光涛影啊,它们在我的心头流啊流。
③我睁眼痴痴地想上一想,四周漆黑,万籁俱寂,我犹如孤岛。
我知道,回不去了。
我的村庄之于我,是陌生的了。
我之于它,亦像是天外来客。
故乡偶尔还是回的,却每每靠近,都有点像踩着唐时贺知章的脚印,怯了又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真的就是那样的。
④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似昔人非。
还是趁我尚有记忆的时候,让我在记忆里打捞一把吧,以慰相思。
⑤我穿鞋,总是鞋头先破。
新鞋穿上没两天,脚趾已露了出来。
⑥不单单是我,那时的小孩,都是这样的。
我们走路从来没有正儿八经过,好好的路放着不走,却专门爱挑那些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地方走,也爱翻沟爬渠。
总之,是要带点挑战性的。
⑦路上遇到水洼子,我们踩水洼子。
遇到泥块,我们踢泥块。
遇到碎砖,我们踢碎砖。
遇到小石子,我们踢小石子。
实在没什么可踢的了,我们就踢路边长着的小花小草。
可怜了那些小花小草,就那么好脾气地任由我们踢着,早也踢,晚也踢。
反正,我们的脚是不能闲着的。
⑧我穿裤子,也总是裤兜先破。
⑨我妈晚上帮我脱裤子,准会在裤兜里倒出一堆的“宝贝”来:
小石子,玻璃瓶底,小瓦片,树叶,泥块,芦苇枝……有时,还会有小虫子,像蚂蚱之类的。
⑩我妈边倒边骂:
“讨债鬼,你装这些垃圾做什么啊!
”我吓得不敢吱声,怕一吱声,我妈的巴掌就拍过来。
也还是不长记性,到第二天,裤兜里准又装上这些玩意儿了,乐此不疲。
我姐也是。
我弟弟也是。
害得我妈没完没了地替我们补着衣裳。
⑪在一个孩子的眼里,所有的物,都值得亲近,且是万金不换的宝贝。
⑫有一段日子,我特痴迷于挖灶台和造小房子。
⑬提了猪草篮子,说是去割猪草,其实哪里是。
到了地里,猪草篮子被扔到一边去,我开始挖灶台。
泥堆出台子。
泥做出锅碗瓢盆。
我在灶台上做“饭”做“菜”,好一个热气腾腾。
玩到日落,还不想回家。
⑭也用芦苇茅草搭建小房子。
有次,我在桑树地里,整出一小块空地,用树枝软草,盖了一幢小房,我捉一只虫子进去,代替我住着。
用桑树叶代替鸡几只,鸭几只,放在房前,想象着它们正在自在地觅食。
我还在房顶上插满小野花,自认为把它打扮得很美,一日三回跑去看,真是欢喜得不得了。
夜里兴奋得睡不着,睁着眼还瞎高兴半天,也不知道高兴个啥,仿佛藏着一个天大的小秘密。
⑮我奶奶追着鸡跑,终发现了我的小秘密。
她嘟囔着骂着什么,很生气地捣毁了我的小窝。
树枝和软草,被她拾回家,做了引火草。
⑯我独自难过了很久。
⑰现在想来,我从小就表现出大众化的庸常来,亲近凡俗,热衷于一灶一锅,一瓢一勺,一庭一院。
我注定了一辈子只有在烟火里才得心安。
(1)作者追忆了哪三件童年趣事?
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2)本文第①到第③段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有何作用?
(3)第④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③段划横线句子的理解。
我睁眼痴痴地想上一想,四周漆黑,万籁俱静,我犹如孤岛。
【答案】
(1)①我穿鞋,总是鞋头先破。
②我穿裤子,也总是裤兜先破。
③有一段日子,我特痴迷于挖灶台和造小房子
(2)倒叙,①奠定感情基调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童年的怀念,引起下文的童年往事。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比作孤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无奈、孤寂、惆怅。
【解析】【分析】
(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用原文概括即可。
结合5至7段概括:
我穿鞋,总是鞋头先破。
结合8至11段概括:
我穿裤子,也总是裤兜先破。
结合12至16段概括:
有一段日子,我特痴迷于挖灶台和造小房子。
(2)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写作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然后仔细阅读文本。
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即可。
结合1至3段叙述的是现在,4至16段叙述的是童年的回忆。
故记叙顺序是倒叙,然后结合倒叙的作用(能够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产生悬念,还能够引人入胜,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同时也能够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让故事更加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和文本内容写出表达效果即可。
(3)理解文中重要语段作用一般从两个角度去考虑:
一个是结构上的作用,一个是内容上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题目,作为线索,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内容上,深化主旨,暗示主题,强化情感。
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
承上启下。
内容上: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似昔人非”承接上文对童年的怀念,“还是趁我尚有记忆的时候,让我在记忆里打捞一把吧,以慰相思”,引起下文的童年往事。
(4)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
结合“我犹如孤岛”分析。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把“我”比喻成“孤岛”。
运用“生动形象的写出……,表达了……情感”的模式,写出表达效果即可。
故答案为:
⑴①我穿鞋,总是鞋头先破。
②我穿裤子,也总是裤兜先破。
③有一段日子,我特痴迷于挖灶台和造小房子;
⑵倒叙,①奠定感情基调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⑶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童年的怀念,引起下文的童年往事;
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比作孤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无奈、孤寂、惆怅。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
一类是概括事件:
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
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解题思路:
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⑵本题是在记叙顺序上设题。
常考顺序、倒叙,插叙的辨识和作用。
一、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
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二、倒叙:
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插叙:
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交代什么内容,使文章内容更详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等;
⑶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
解答此题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
⑷理解句子的含义包括:
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分析内容;分析形式,结合语句的位臵;分析艺术手法)。
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关键词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等。
句子含义分析题:
内容+手法+作用,这句话用了……手法(表现手法:
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写出了……的内容(解释句子意思),突出某一景象或人物的……特点或者强调上文的……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态度、感情或者揭示了……的道理或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3.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海来的外婆
路明
①那时外婆还不老。
她时常倒几部车,来小镇看我和我妈。
记忆中,她爱穿一件灰色咔叽布外套,冬天是驼色呢大衣、“料作裤”,裤线挺括。
非但不老,还有点时髦。
下雨天,裤脚会沾一些泥。
我很少去汽车站接她,她总是突然出现在我面前,亲热地叫我“囡囡”。
②我很开心,外婆从不空手来。
“上海”旅行包里装的,是外婆厂里做的鸡蛋糕、苔条酥和苏打饼干。
酒心巧克力一般日子是吃不到的,除非我生病了,或者是我和我妈的生日。
还有方便面,那时叫“梭子面”,是高档的食品,我捧在手上干啃,又脆又香,比麻花好吃。
听外婆说,解放前她在美国佬开的“沙利文食品厂”做工,五十年代初,沙利文和苏格兰人的“义利食品厂”、香港人的“马宝山糖果饼干公司”合并为上海益民食品四厂。
1970年,新中国第一袋油炸方便面,就诞生在外婆的手底。
③我见过外婆年轻时的照片,短发清爽,眼睛明亮,面颊有两朵红晕。
外婆笑着说,那是后期上色的。
外婆喜欢唱沪剧,唱越剧,唱黄梅戏,是厂里的文艺积极分子。
后来说不让唱,她就不唱了。
外婆能写会算,又出身贫苦,根正苗红,很快被委以重任。
八十年代,外婆负责厂里的外调工作,碰到去安亭、黄渡那个方向,她就早早办完事,花一角六分买张长途车票,跳上开往小镇的班车。
④外婆通常在下午抵达。
我妈说,姆妈你坐,我去弄碗面吃。
外婆摆手,说静芝你别忙,我吃过了。
据外婆说,汽车站下来有一家饮食店,小馄饨做得好吃,每次她来都要点一碗。
外婆说得那么诚恳,配合着喝蛋皮汤的声效,以至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外婆是真的喜欢吃小馄饨。
⑤镇上有两家国营招待所,外婆嫌不卫生,住在家里又添麻烦,往往没说几句话,就急着赶末班车回上海。
我妈领着我送外婆,往她旅行包里塞几个咸鸭蛋,有时是一段青鱼干。
一角六分坐到安亭,三毛钱乘“北安线”到陆家宅,再换40路电车回家。
⑥来过几次后,外婆的小镇方言就说得有模有样,比我妈地道多了。
她笑着跟我们的邻居打招呼,扯些有的没的,临别时再送上一把大白兔,拜托他们多多照顾我。
邻居们都说,这个上海老太太真好,和气。
我心疼大白兔,对外婆的社交不以为然——我妈平时买菜都讲上海话的。
外婆就说我妈笨,死心眼,不懂人情 故——到人家的地方,客气一点总没错的,你说阿是?
⑦有一次我跟我妈上街,大热天,我吵着要吃奶油雪糕。
我妈没同意,我就赖在地上不肯走。
我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一支雪糕送到面门前,“囡囡吃”。
我睁眼一看,是外婆。
原来方才我满地打滚时,外婆就坐在马路对面的公交车上。
她都看见了。
⑧更多的时候,我跟我妈去院部打电话。
整个小镇医院只有一部长途电话,装在院长办公室外边。
电话打到弄堂口的电话亭,接线阿姨去楼下扯一嗓子,外婆再跑出来接。
外婆在电话那头讲,囡囡乖吧。
我说,乖的。
外婆说,囡囡想吃啥。
我说,酒心巧克力。
外婆就笑了,酒心巧克力哪能天天吃,要吃出酒瘾的。
⑨那时我爸妈常为一些琐事争吵。
我不愿听他们吵架,就选择离家出走。
不会走远,在医院宿舍区范围内,找一个冷僻角落坐着。
我爸妈吵着吵着发现我不见了,赶紧下楼来找我。
他们东张西望,焦急地喊我的名字。
我一声不响,把头埋进自己的膝盖里。
等我爸妈终于找到我,埋怨几句,或是安慰一番,也就忘了刚才吵架的事。
后来我长大一点,这招就不太好用。
通常会有两种结果:
要么吹半天冷风,实在冻得受不了,自己灰溜溜地跑回家;要么我爸妈发现小赤佬又来这套,两人尽弃前嫌,团结起来对付我。
家庭矛盾是解决了,男女混合双打的滋味不太好受。
(有删节)
(1)看拼音写汉字:
人情shì( )故
(2)第②段的划线句属于记叙顺序中的________,作者写这段话的作用是________。
(3)第①段的划线句是________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4)第⑥段写道:
来过几次之后,外婆的小镇方言就说得有模有样,比我妈地道多了……外婆为什么要学小镇方言呢?
文章中和外婆学小镇方言类似的事件你还能概括出一件吗?
(5)下面表述中符合文意的是( )
A. 外婆每次来我家,都会在汽车站旁边的饮食店吃小馄饨。
B. 外婆很喜欢和我们小镇上的邻居聊天,因为外婆年轻时是文艺积极分子性格很活泼。
C. 离家出走是我解决爸妈吵架的有效手段而且屡试不爽。
D. 虽然外婆说我妈死心眼,但这也是她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答案】
(1)世
(2)插叙;补充交代外婆工作的单位是上海益民食品四厂。
让读者倍感亲切,既呼应了题目中的上海又能够解释为什么在那样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外婆总是能够给我带来那么多好吃的,更有一种如此好吃的食物即出自外婆之手的自豪感。
(3)肖像描写或外貌描写;写外婆一丝不苟的外貌,体现外婆是个很热爱生活的人,而沾了泥的裤脚能看出外婆长途跋涉来看我们的辛苦
(4)外婆用小镇方言和我们的邻居套近乎,希望他们多多关照她的女儿一家,体现外婆对我们的爱;外婆主动和邻居打招呼,送他们大白兔奶糖,希望他们多多关照她的女儿一家。
(5)D
【解析】【分析】
(1)“人情世故”的“世”不要误写成“事”。
(2)划线句中断了外婆从上海来看我们的主要情节,插入外婆过去的生活经历,是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
作此判定后,再结合内容答出插叙部分的作用。
插叙的一般作用是:
内容上,写出了……的内容,交代了……的背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或品质,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或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等;结构上,避免平铺直叙,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
先回答内容上的作用:
“合并为上海益民食品四厂”补充交代外婆工作的单位是上海益民食品四厂。
让读者倍感亲切,与题目“上海来的外婆”相呼应,结构上与上文“外婆厂里做的鸡蛋糕、苔条酥和苏打饼干。
酒心巧克力一般日子是吃不到的,除非我生病了,或者是我和我妈的生日。
还有方便面”相呼应,交代了在那样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外婆总是能够给我带来那么多好吃的的原因,“新中国第一袋油炸方便面,就诞生在外婆的手底”写出了“我”的自豪感。
(3)划线句子中,“一件灰色咔叽布外套,冬天是驼色呢大衣、‘料作裤’,裤线挺括”,可见是对外婆的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回答其作用,答题规范是:
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品质、心情、情感)。
对外婆穿着的刻画中突出了外婆的一丝不苟,可见外婆对生活的热爱,“裤脚会沾一些泥”写出了外婆长途跋涉来看我们的辛苦。
(4)“她笑着跟我们的邻居打招呼,扯些有的没的,……,拜托他们多多照顾我”,表现的是外婆对我们深深的爱;概括内容,找到外婆希望邻居多多关照女儿一家的事件即可,如“临别时再送上一把大白兔”,用“人+事”的形式概括即可。
(5)A项错误。
由文中对外婆的外貌描写及“外婆嫌不卫生”可知,外婆是个爱干净的人,不会吃外面的小馄饨,由“静芝你别忙,我吃过了”“以至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外婆是真的喜欢吃小馄饨”可知,外婆并没有吃小馄饨,是怕女儿麻烦才谎称自己吃过。
B项错误。
由“她笑着跟我们的邻居打招呼,扯些有的没的,临别时再送上一把大白兔,拜托他们多多照顾我”可知,外婆和我们小镇上的邻居聊天,是因为拜托他们多多照顾我。
C项错误。
由“后来我长大一点,这招就不太好用”可知,离家出走的方式并不是屡试不爽。
故选D。
故答案为:
⑴世
⑵插叙、补充交代外婆工作的单位是上海益民食品四厂。
让读者倍感亲切,既呼应了题目中的上海又能够解释为什么在那样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外婆总是能够给我带来那么多好吃的,更有一种如此好吃的食物即出自外婆之手的自豪感。
⑶肖像描写或外貌描写;写外婆一丝不苟的外貌,体现外婆是个很热爱生活的人,而沾了泥的裤脚能看出外婆长途跋涉来看我们的辛苦
⑷外婆用小镇方言和我们的邻居套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