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高一期末练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0496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5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高一期末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必修1高一期末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必修1高一期末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必修1高一期末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必修1高一期末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1高一期末练习题.docx

《必修1高一期末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高一期末练习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1高一期末练习题.docx

必修1高一期末练习题

高一年级历史期末复习题(岳麓版必修一)2010.1

第1课:

夏商制度和西周封建

1.对夏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公元前2070年出现  B.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C.已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D.其政治制度已非常成熟

2.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

A.以商部族为中心的方国联盟  B.内服与外服制度

C.嫡长子继承制        D.禅让制

3.西周的王畿在

A.镐京为中心的附近区域    B.洛邑为中心的附近区域

C.北京为中心的附近区域    D.安阳为中心的附近区域

4.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宗法制

5.《论语·季氏》载:

“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材料最相关的应当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井田制D.世袭制

6.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的

A.周天子的亲属B.功臣C.先代的贵族D.归附的部落首领

7.周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封邦建国,防御狄夷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以诸侯国拱卫周王室,巩固周朝统治

8.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B.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9.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王——卿、大夫——诸侯——士B、王——诸侯——卿、大夫——士

C、王——诸侯——士——卿、大夫D、王——大夫——士——卿

10.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嫡长子继承制D.君主制

11.对商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内外服制度是商王管理地方的基本制度。

B.商朝和各国是一种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C.方国联盟是有比较近的血缘关系的部族集团的联盟。

D.从商朝率民事神到西商敬德保民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12.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是 (  )

A.绝对的    B.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C.仅仅是家族等级关系    D.方国联盟的基础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A.修筑长城B.地方设县

C.使用圆形方空钱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2.下列关于秦朝中央官职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②丞相负责监察百官③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④汉朝沿用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④D.②④

3.“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反映了()的来历

A.上古天神名号B.上古部落和部落联盟首领称呼

C.先秦王朝统治着的称呼D.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称谓

4.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与上。

”这突出地说明

A.秦始皇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5.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的发展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需要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6.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

7.秦统一后,巩固统一的积极措施有

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③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④修长城、驰道和直道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强化中央机构D.统一文

9.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

A.三公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10.中央集权中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①中央政府和与地方割据势力 ②君权与相权 ③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 ④汉族与少数民族

A.③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第3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

“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

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

2.元朝时,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A.中书省    B.行省   C.尚书省  D.宣政院

3.宋代对三省六部制多有调整,其核心是

A.重新划分部门职能,提高办事效率B.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C.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D.消解相权,强化皇权

4.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下列关于该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②形成严密的封建官僚机构③有利于减少中央政令的失误④三省六部制基本上被后世历朝沿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6.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①建立中朝②设置剌史③推恩子弟④强化三公九卿制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7.明代在省级最高行政机构专门舍友的负责监察的机构是

A.都察院B.监察御史C.“科道”D.按察使司

8.下列关于汉武帝实行的“察举制”的叙述,正确的事①汉朝选举人才的选官制②规定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用③一种由下而上的选官制度④一种监察检举不法官员的制度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

9.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

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D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10.不属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特点的是

A.皇权至上B.高度中央集权

C.发展稳定,一成不变D.深受宗法、等级观念影响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一、三省六部制

1.行省制度最早设立于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2.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的丞相相近的是

A.(唐)门下省B.(宋)枢密院C.(元)中书省D.(清)理藩院

3.下列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皇帝皇帝

┌────╂────┐┌─────╂─────┐  

 太丞御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尉 相史┌─┬──┬──┬──┬──┐

  大工 刑  兵  礼  户  吏

  夫部 部  部部部部

A.唐代中央官吏日益增多B.唐代以分权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的权力下放到兵部

4、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不包括

A.分工明确 B.相互配合C.防止独裁    D.相互牵制

5.说宋代代丞相受到削弱,理由不包括

A.枢密院成为最高军事机构B.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废除丞相

6.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行机构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

7.能够提高办事效率的机构有

A.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北宋的枢密院B.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

C.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清朝的军机处D.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枢密院

8.隋唐三省六部中制定完善了自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分清了中央与地方机构的不同职权B.有效地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中央机构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D.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了政治清明

9、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B.分割宰相权力

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10元朝行使宰相职权的政府机构是

A.中书省B.尚书省C.枢密院D.宣政院

11、北宋时期,并称“二府”的是

A.三省长官和枢密院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三司使和枢密使D.平章政事和枢密使

12、元朝在中央设置的中书省职能相当于唐朝的

A、尚书省B、吏部C、门下省D、中书省

13、唐朝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中央集权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C.减少决策失误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4、隋唐时实行三省六部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省长官同为宰相,相权加强B.削弱相权,皇权加强

C.三省六部职权互相牵制,既分工又合作D.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15、下列哪一项不是隋唐三省制的优点

A.三省职权划分明确,分工合作

B.不容易出现大权独揽的宰相

C.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D.较秦汉丞相更能发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权功能。

16“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

”这段引文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财政官制?

A.汉代 B.唐朝 C.宋初 D.元朝

17、隋唐时期中书省与元朝中书省最根本的不同在于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

B.前者是立法机构;后者是行政机构

C.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各民族的控制而设

D.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18、.“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

”这段引文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财政官制?

A.汉代 B.唐朝 C.宋初 D.元朝

19、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二、丞相制度的废除

20、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确立和废止的起止年代分别是

A.春秋和元朝   B.秦朝和清朝

C.西汉和清朝   D.秦朝和明朝

21.(2002上海)明太祖废丞相,撤行中书省的目的是

A.健全地方职能B.厉行思想控制

C.监视官吏百姓D.强化君主专制

22、明初因胡惟庸案所引起的政治体制上的重大变革是

A.以中书省总政务B.罢中书省,政事分隶六部

C.废行省,分设三司D.设殿阁大学士备顾问

23.明太祖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

A.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B.六部权力扩大后,宰相已经形同虚设

C.丞相胡惟庸篡权所致

24、有位学者指出:

“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院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

D.皇帝要在臣民中树立“勤政”的形象

25.史料记载,明太祖问大臣:

“天下谁人最快活?

”有人回答:

“金榜题名。

”有人说:

“功成名就者快活。

”朱元墇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极为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

朱元墇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提示了快乐的源泉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2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明太祖在中央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

A.设三省六部B.实行内阁制C.设三司D.废丞相

27、明初撤销中书省及丞相官制,皇帝秘书班子内阁的地位上升,主要反映了

A.中央政府提高工作效率B.文臣的地位开始提高

C.君主统治大大加强D.科举制度不断发展

28、从明初废丞相到清初设军机处,表明

A.皇权日益强化B.君权和相权矛盾缓和

C.皇帝宰相分权D.加强中央集权

29、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作用有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③分散了地方的权利④扩大了各藩王的势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④

30、明朝中枢权力体系的最大变化是

A.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 B.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

C.设立内阁,阁臣的权力越来越大D.内阁大臣拥有“票拟”的权力

31、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

“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

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汉代内外朝B.唐代三省制C.明代内阁制D.清代设军机处

32.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B

 

ABCD

33、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的评价正确的是

A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 

B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划时代的变革

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 

D政府各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

34、下列官制,在职能上不具有相承关系的是

A、秦朝的丞相和宋朝的宰相B、唐朝的尚书省和元朝的中书省

C、唐朝的三省和明朝的三司D、明朝殿阁大学士和清朝的内阁

35.以下对明朝内阁制中的“批红”表述正确的是

A.阁臣可代表皇帝对大臣奏折提出最终处理意见

B.皇帝用朱笔对阁臣关于奏折的处理意见作出批示

C.阁臣不能对大臣奏折提出处理意见,要由皇帝批阅,用红笔写出处理意见

D.皇帝对大臣奏折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再由内阁讨论确定,用红笔批写

36.以下是中国古代皇帝对丞相的看法: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其故在擅专威福…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

为己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这样的言论只能产生于

A.隋唐时期B.宋元时期C.明清时期D.中国近代

37、下列现象,哪一项发生于明代?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

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

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38.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对这则材料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朱元璋比较勤于政事

C.皇帝日理万机D.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奏章

39.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三、内阁与军机处

40、万历初年,内阁首府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下属机构了。

这事反映的是

A、说明张居正擅权专恣

B、说明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借尸还魂”

C、明朝中期,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内阁设立后,地位提高,权利日益增大

41.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在明初殿阁大学士的基础上发展而来;②明宣宗后地位日益提高;③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一级决策和行政机构;④对皇权起到了制约作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42.明朝内阁与清朝内阁最大的区别是

A.职能不同B.性质不同C.作用不同D.影响不同

43关于明清时期内阁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成祖时选翰林院官员以辅助丞相B明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决策机构

C票拟是否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D清初时与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共存

44.与前代相比,清朝君主专制统治的存亡最突出的特征在于

A.建立的方式不同B.专制的内容不同

C.结束的原因不同D.代表的阶级不同

45、清朝初期,对皇权构成重大威胁的是

A、议政王大臣会议B、内阁的设立

C、六部的存在D、南书房的设置

46.下列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评述,正确的是

A.秦始皇提出并且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汉武帝实行科举制,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唐朝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清朝设立军机处,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47.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是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阶段特征,下列思想观点或事实并不顺应此特征的是()

A.黄宗羲:

“为天下之在害者,君而已矣!

B.顾炎武: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宋应星:

“此书(按《天工开物》)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D.明末,一官员奏:

“蜀昔有沃野之称,近为王府者什有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48、看过《宰相刘罗锅》吗?

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军机处设置于

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

49.对军机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军机大臣级别不高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D.军机大臣只参与处理军务

50.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设立,因为军机处()

A.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B.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

C.只是听命于皇帝的工具D.是处理军国大事常设机构

5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52.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

A.激化了阶级矛盾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53.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演变的轨迹总体呈现

A.相权始终居皇权之下趋势B.相权多凌驾于皇权之上趋势

C.皇权呈不断加强的趋势D.相权与皇权始终各司其职趋势

54.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选调翰林等官人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55.皇帝对丞相的礼仪:

由赐座、探病到站着奏事,由站着奏事到必须跪着奏事,反映出

A.皇帝对大臣要求提高B.皇帝与大臣隔阂不断加深

C.朝廷礼仪的完善D.皇权的加强,大臣地位的不断下降

56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雍正皇帝设立②只能参与处理军务③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④军机大臣只能跪奏笔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7、清朝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的时候,西方国家正在

A.进行反封建的思想革命B.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C.掀起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D.实行资本主义的工业化

58、对军机处这一机构职能的理解正确的是

A.相当于唐代的三省合一机构    B.是替代宰相职能的工作班子

C.主要职能是监督各级大臣    D.是皇帝的机要秘书班子

59、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清朝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60、“票拟”是

A、大臣的奏章B、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C、内阁大臣帮皇帝起草的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D、内阁大臣讨论作出的决策意见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的开端。

请回答1~6题。

1.古代希腊的特点不包括

A.城邦民主政治发达B.商品经济繁荣

C.影响了西方近现代民主思想D.是古代大河文明的代表

2下列关于克里特文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约在前2000一前1700年产生君主制国家B.王宫建筑群和线形文字B是其标志

C.又被称为米诺斯文明D.约前1400年被古希腊人的一支毁灭

3.仔细观察下图,它说明了什么

A.克里特文明进入繁荣时期B.迈锡尼文明充满好战尚武气息

C.克里特文明时期社会关系非常紧张D.希腊处在“黑暗时代”

4.关于爱琴文明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爱琴文明是指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

B.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的开端

C.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D.爱琴文明历时长久,经久不息

5.下列关于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者同时出现,共同组成了爱琴文明B.二者都有宏大的宫殿建筑群

C.后者充满好战尚武气息D.二者都亡于一支希腊人的入侵

6.下列关于希腊城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国家形态B.小国寡民是其主要特征

C.君主制与民主制是最流行的政体D.公民政治得到充分发展

公元前8一前6世纪,希腊走上了复兴之路,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兴起了数百个城邦,成就了璀璨的古典文明。

请回答7~9题。

7.古代希腊城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前8一前6世纪希腊城邦发展起来B.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

C.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独立自治D.希腊各城邦均隶属于斯巴达

8.希腊城邦公民是指

A.全体成年国民B.有公民身分的成年男性

C.妇女、奴隶D.外邦移民

9.对“古希腊”这一历史概念最准确的理解是

A.地理概念,小国林立的城邦世界B.实际上是指雅典

C.实际上是指斯巴达D.是雅典与斯巴达的联合国家

10.古希腊人进行殖民活动的原因不包括

A.希腊半岛地少人多,粮食不能自给B.海港众多、交通便利

C.为了称霸欧洲D.航海业和海军发达

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1.雅典民主政治先后经历了①君主制②贵族制③民主制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①②

2.在雅典民主制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人物是①屋大维②梭伦③奥古斯都④克里斯提尼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在雅典公民大会休会期间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民众法庭B.五百人议事会C.元老院D.执政官

4.雅典民主制得以确立的原因①多山、多港的自然环境,形成多种经济形态②君主制已代替了贵族制③平民的不懈斗争④梭伦和克里斯提出民主改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有人认为希腊的民主政治是一种比较充实的民主政治。

这里的“充实”的含义是指

A.所有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权利B.全体公民在治理公共事务上享有平等权利

C.全体公民都可以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D.所有的人都可以审议并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