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侧地块详勘文字报告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0480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6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侧地块详勘文字报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北侧地块详勘文字报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北侧地块详勘文字报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北侧地块详勘文字报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北侧地块详勘文字报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侧地块详勘文字报告doc.docx

《北侧地块详勘文字报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侧地块详勘文字报告doc.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侧地块详勘文字报告doc.docx

北侧地块详勘文字报告doc

 

阳新县莲花湖1号住宅小区(北侧地块)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一六年十二月

阳新县莲花湖1号住宅小区(北侧地块)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勘察单位:

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证书编号:

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B136005378

工程编号:

2016-YTFY-06

项目负责:

陈保平

技术负责:

查兴晓

报告编写:

辛田军

校核人:

李正响

审核人:

查兴晓

审定人:

白细民张琪清

 

总工程师:

白细民

 

院长:

曾马荪

提交单位:

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提交时间:

二Ο一六年十一月

1.前言3

1.1工程概况3

1.2勘察目的与工程任务3

1.3勘察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4

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4

1.5勘察工作布置与方法5

1.6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7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7

2.1气象、水文7

2.2场地地形地貌7

2.3地质构造7

2.4岩土层结构及特征7

2.5水文地质条件8

2.6地震效应8

2.7不良地质作用及地下障碍物9

3.岩土参数统计9

3.1统计说明9

3.2室内试验指标9

3.3现场测试成果10

4.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10

4.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11

4.2地基均匀性评价11

4.8基础设计及施工应注意的问题15

5.结论与建议15

5.1结论15

5.2建议16

附图目录

序列号

图号

图名

比例尺

1

1-1

原始地形图

1:

1000

1

1-2

钻孔平面图

1:

1500

2

2-1

剖面图

水平1:

200~600/垂直1:

200

3

3-1

柱状图

1:

100

附表目录

序列号

表名

备注

1

勘探点一览表

4

2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

1

3

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

2

附件目录

序列号

附件名称

备注

1

勘察任务书

1

2

场地波速测试报告

1

3

土腐分析成果

1

4

岩石试验报告

1

5

土工试验报告

1

6

一期水质分析成果

1

1、前言

1.1工程概况

拟建项目名称:

阳新县莲花湖1号住宅小区(北侧地块);

建设单位:

湖北省阳新万正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拟建项目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阳新大道以北,纬六路以南,场地西侧毗邻拟建县政府办公用地、两馆与市民广场用地,距离南侧的莲花湖约240m,详见图1项目交通位置图)。

图1拟建项目场地交通位置图

北侧地块总用地面积为61937.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12817.99平方米,北侧地块拟建建(构)筑物主要有商铺及幼儿园(1~3F),11#、12#、13#、15#、16#、17#均为18F,其他楼均为26~33F的高层建筑。

场地东侧设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呈矩形,为长约169m,宽约为87.5m,面积约为18581.88平方米左右,室外场地整平标高21.80~24.00m,室内正负零21.30m~24.80m,地下室顶板标高为22.60m,地下室底板标高为18.70m。

地下室室外场地整平标高23.40~23.60m,地下室开挖深度为470~4.90m,浅基础埋置深度约1.50~2.00m左右,桩基基础埋置深度约2.00m左右,拟建项目建构筑物具体情况详见表1-1。

建(构)筑物设计概况一览表

表1-1

建(构)筑

物名称

结构

类型

层数

建筑

高度(m)

地面设计标高(m)

单柱荷载(KN)

基础

类型

基础埋深(m)

地基变形

允许值

高层住宅

框架+剪力墙

18~33

58.7~99.1

21.80~24.0

12960~

23760

桩基础

-3.3~-1.0

整体倾斜≤0.002

相邻柱基沉降差≤0.002L

幼儿园

框架

1~3

3.0~9.0

23.2~23.5

3000

浅基础

-3.3~-1.0

整体倾斜≤0.004

相邻柱基沉降差≤0.002L

商铺

框架

1~2

3.0~6.0

21.8~24.0

3000

浅基础

-3.3~-1.0

整体倾斜≤0.004

相邻柱基沉降差≤0.002L

地下车库

框架

1

-4.7~-4.9

23.4~23.6

4000

浅基础

-3.3

整体倾斜≤0.004

相邻柱基沉降差≤0.002L

根据拟建建(构)筑物的用途性质以及《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33-2008)第7.3.10条文叛定,幼儿园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即乙类),其它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A1标准设防类(即丙类)。

受湖北省阳新万正置业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阳新县莲花湖1号住宅小区(北侧地块)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1.2勘察目的与工程任务

根据本次勘察委托及规范相关要求,主要目的是详细查明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为拟建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具体要求如下:

(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物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结构特点,基础型式、埋置深度等资料;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4)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5)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埋藏和赋存条件及动态变化;

(6)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7)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等提出建议,持力层的建议;

(8)对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9)划分场地类别,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并应根据国家批准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和有关的规范,提出勘察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分区;

(10)提供桩基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提出桩的类型并确定单桩承载力,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1)提供基坑边坡稳定性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参数,认证和评价基坑开挖、地下水控制等所对邻近工程的影响。

1.3勘察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

1.3.1勘察依据

⑴合同文件及勘察任务委托书;

⑵拟建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1.3.2执行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国家标准);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国家标准);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国家标准);

(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国家标准);

(5)《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国家标准);

(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国家标准);

(7)《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33-2008)(国家标准);

(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国家标准);

(9)《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2015)(国家标准);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行业标准);

(1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行业标准);

(12)《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13)《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4)《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 

(15)《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14)(湖北省地方标准);  

(16)《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湖北省地方标准);

(17)《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2012)(湖北省地方标准)。

1.3.3参考资料

(1)《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2)《水文地质手册》(2005年)。

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

1.4.1工程重要性等级

拟建工程建(构)筑物多为18~33F及多层住房建筑物,按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定,拟建18~30F及多层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30~33F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工程。

1.4.2场地等级

场地原始地面标高为17.50~24.40左右,高差约6.90m,地势有一定的起伏,拟建场地按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定,拟建场地属二级场地。

1.4.3地基等级

拟建场地岩土种类主要有人工填土、粉质黏土、含砾粉质黏土及泥质粉砂岩,岩土种类较多,地基等级属二级地基。

1.4.4勘察等级

综合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条及《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表3.0.1条相关规定,综合确定拟建工程场地勘察等级为甲级。

1.5勘察工作布置与方法

1.5.1勘探孔布置

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按照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相关规范规定,本工程共布设钻孔174个,其中高层住宅建筑物布设钻孔104个,钻孔编号前缀"GK"、钻孔间距不超过24米,多层商铺建筑布设钻孔27个,钻孔编号前缀"DK"、钻孔间距不超过30米,基坑边坡布钻孔43个,钻孔编号前缀"JK",钻孔间距不超过25米。

1.5.2勘探孔深度控制

(1)高层建筑物:

控制性钻孔:

钻孔控制深度为入微风化泥质粉砂岩不少于6~8m。

一般性钻孔:

钻孔深度为入微风化泥质粉砂岩不少于3~5m。

(2)低~多层建筑及基坑:

低~多层建筑物:

钻孔深度为入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不少于3~5m。

基坑:

基坑边坡钻孔控制深度为不小于3倍的基坑深度,基坑内抗浮钻孔控制深度满足抗浮要求,钻孔深度入中风化岩不少于5m。

1.5.3取样孔及原位测试的布置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相关条文,取样孔和原位测试孔孔数之和不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

本次勘察实际取样孔个数为59个,原位测试孔为42个,符合规范要求,各取样孔及原位测试孔详见钻孔平面图。

1.5.4勘探工作方法

本次勘察中采取的工作方法与手段主要有:

工程钻探、取样、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波速测试及室内岩、土室内试验。

(1)工程钻探

本次勘察所有钻孔采用XY-1型钻机进行钻进。

机钻孔径不小于110mm,终孔孔径不小于91mm。

第四系回次进尺控制在1.0m以内;基岩回次进尺控制在2m以内。

(2)取样

原状土样:

按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规定,原状土样采用取土器进行取样,以便保证各种试验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1)取样目的:

钻探取土目的是为了得到原状土样,供室内土工试验之用,以掌握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2)施工操作要点

A.钻孔直径一般大于取土器外径2~4cm;

B.钻至取土位置前必须减速钻进,以防孔底土层受到扰动,并应始终保持孔内水位等于或者稍高于地下水位;

C.取样时应缓慢放下取土器,严禁冲击孔底;

D.所有原装样均采用锤击方式采取;

E.取土器提出地面之后,应该小心将土样从取土器中取出,并及时填写标签;

F.对粉质黏土采集原状土样;

G.土样采取后应及时送到土工室做试验;

岩样:

岩样采用岩芯选取法进行取样;

(3)原位测试

①标准贯入试验

A、在粉质黏土和含砾粉质黏土层中进行该项试验。

试验目的:

标准贯入试验可估算土的物理状态和计算土层的承载力;为桩侧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桩端极限端承力标准值的取值提供依据。

B、试验操作要点

I.该项试验布置于粉质黏土、含砾粉质黏土层中,要求至试验孔深后清除孔底残土,试验时应预打15cm后,再打入30cm并记录每打入10cm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

II.当在30cm内锤击数已达50击时,可不再强行贯入,但应记录50击时的贯入深度,试验成果以>50击表示或按公式换算为相当于30cm的锤击数。

②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在杂填土、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进行该项试验,采用连续贯入试验方法,并记录每打入10cm锤击数。

A目的: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主要用于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且是选择桩基持力层、估算地基承载力和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以及查明土层均匀性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B试验要点

I.至试验孔深时清除孔底残土,试验时记录每打入10cm锤击数,也可连续试验,记录值即实测击数N。

II当在10cm内锤击数已达100击时,可不再强行贯入,但应记录100击时的贯入深度,试验成果以>100击表示或按公式换算为相当于10cm的锤击数。

③钻孔波速测试

根据抗震设计要求,需进行原位波速测试,布置16个测试孔,每幢高层建筑及幼儿园各布1个波速测试孔,本次波速测试试验采用单孔波速法—击板法,测试仪器采用武汉岩海RS—1616K动测仪及美国的波速探头,测点点距为1m,试验数据采用武汉岩海公司分析软件分析,试验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执行。

(4)室内岩、土试验

全部原状土样均按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试验,土层定名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确定,以满足本阶段设计所需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具体试验项目如下:

①常规物理试验

每个原状土样均进行含水率、比重、密度试验,黏性土进行液、塑限试验,扰动土样进行颗粒分析实验等。

②岩石样

本次勘察岩石室内试验项目主要为岩石饱和单轴抗压试验。

(5)工程测量

勘探点测量由我院测量工程师依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平面图进行测施,首先在设计提供的电子文档(比例尺为1∶1000)上采用图解坐标法获取孔位坐标,采用RTK实施放样,坐标、高程控制点为K1点(X=305961.53、Y=515056.11、Z=21.45)及K2点(X=305960.31、Y=515382.97,Z=23.65),测量控制点位于场地北侧纬六路。

高程系统为1956年国家黄海高程系,平面坐标系统为黄石城市坐标系。

1.6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1.6.1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野外作业始于2016年10月10日至2016年11月1日结束,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2,勘探孔完成后均采用了原土进行了填充,且对其进行了夯实处理。

完成实物工作量表

表1-2

钻探进尺

原状

土样

岩样

土腐蚀性测试

标准贯

入试验

动力触探试验

波速孔

钻孔

测量

M/孔

m

3801.90/174

59

47

2

42

10.5

16

174

1.6.2工作质量评述

在本次勘察实施过程中取样孔和原位测试孔孔数之和不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

本次勘察实际取样孔个数为59个,原位测试孔为42个,所采用的钻探、取样、原位测试及室内测验均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各项工作均符合相应规范、规程质量要求。

以客观真实地提供设计所需的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气象、水文

2.1.1气象

黄石市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陆面多为矿山群,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加之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其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

黄石市年平均气温17℃。

最热月(7月)平均29.2℃,最冷月(1月)平均3.9℃。

无霜期年平均264天,年平均降水量1382.6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32天左右,全年日照1666.4-2280.9小时,占全年月日可照射时数的31℅-63℅。

境内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每秒2.17米。

全境气候温和、湿润,冬寒期短,水热条件优越,有利农作物生长。

2.1.2水文

拟建区间场地周边地表水体主要有莲花湖。

莲花湖位于拟建场地南侧,大约距离为240m左右,莲湖湖在长江南岸、阳新县东。

系沉溺河谷出流受阻经积水而成。

控制水位18.00m,长3.30km,最大宽1.30km,平均宽4.60km;原有面积2.64平方公里,经围垦后现有面积2.00平方公里;最大水深5.40m,平均水深3.70m。

2.2场地地形地貌

2.2.1地形地貌

拟建场区原始地貌属岗地阶地,原始地面标高为17.50~24.40m,最大高差为6.90m,场地有一定的起伏,总体呈东高西低,勘察期间地面高程在20.00~28.50m之间,最大高差为8.50m,场地地形有一定的起伏,总体呈东高西低。

2.2.2场地整平设计标高

根据设计资料拟建项目场地室外整平标高为21.80~24.00m之间。

2.3地质构造

根据现场地调查及区域资料:

该地区位于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属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葛店—汉阳褶皱带。

构造上主要受长江大断裂控制,第四系覆盖层以下的白垩系及下第三系中存在着一些北西西向及北北东向缓倾斜背斜和向斜构造。

本次勘察的各钻孔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断裂带。

2.4岩土层结构及特征

据本次钻探揭露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主要由人工填土(Q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第四系中更新统残积层(Q2el)、及白垩系(K)组成。

按其岩性及工程特性,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①杂填土、②1粉质黏土、②2含砾粉质黏土、③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③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及③3微风化泥质粉砂岩。

以下分别予以阐述:

2.4.1人工填土(Qml)

①杂填土:

灰黄等杂色,稍湿,结构松散,主要成份由黏土、碎块石等建筑垃圾组成,为新近回填,未经压实处理。

该层场地内绝大部分均有分布,实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为1~4击,杆长修正后的击数值为1~3.9击,平均值2击,场地内东侧部分区域堆填了大量南侧地块基坑内的废土,所以层厚变化较大,层厚0.50~7.40m,平均厚度2.71m。

2.4.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

②1粉质黏土:

灰黄色、稍湿,硬塑状,成份以粉粒、黏粒为主,刀切面光滑,韧性较好,干强度较好,无摇振反应,该层场地内绝大部分均有分布。

实测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为8~15击,实测击数平均值为11.5击。

平均压缩系数为0.29MPa-1,中等压缩性,压缩模量平均值为6.15MPa。

根据周边项目该层土自由膨胀率为33.5%,判定为非膨胀土。

层厚为0.50~8.50m,平均厚度5.05m,层顶埋深0.00~7.4m,层顶标高为17.1~23.6m。

2.4.3第四系中更新统残积层(Q2el)

②2含砾粉质黏土:

褐黄色、紫红色,稍湿,硬塑状,主要由黏土和砾石组成,刀切面粗糙,韧性低。

砾石含量为8.2~19.4%,砾石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硅质岩等,呈次菱角状、磨圆度一般,最大粒径为10~20mm,最小粒径为2~5mm,该层仅在GK1、GK2、GK3、GK15、GK16、GK17、GK29、GK30、GK37、DK3、DK7、DK8、DK25钻孔范围见及,实测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为14~19击,实测击数平均值为14.5击。

该层砾石含量分布不均匀且无规律。

层厚为0.60~2.40m,平均厚度1.31m,层顶埋深6.0~9.9m,层顶标高为10.8~15.3m。

2.4.4白垩系(K)

③泥质粉砂岩:

紫红色,粉砂质结构,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

岩石质软,属软质岩,岩石遇水易软化,失水易干裂。

勘察深度未发现有软弱夹层、临空面、洞穴及破碎带。

但局部岩面起伏较大,坡度约为11.3°。

根据岩石的风化程度将其划分为三个亚层,其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③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紫红色,粉砂质结构,泥质胶结,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遇水软化,岩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碎块用手可掰断,正常钻进速度较快,岩芯采取率60%。

岩体较破碎,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1.73MPa,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实测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为12~22击,杆长修正后的击数为10~20击,平均值为13击,该层层厚1.50~4.50m,平均厚度2.70m。

层顶埋深为0~12.30m,层顶标高为10.1~23.2m。

③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紫红色,粉砂质结构,泥质胶结,岩石风化程度中等,岩体较完整,节理裂隙较一般,偶见近于垂直裂隙,少数Fe、Mn质浸染及钙质薄膜。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可击碎。

岩芯较完整,岩芯采取率为96%,多呈柱状或长柱状,少数为短柱状。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5.18MPa,属软岩,岩石RQD值为90%~9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全场地均有分布,该层揭露层厚为7.20~10.30m,平均厚度8.89m,层顶埋深为2.5~15.0m,层顶标高为7.3~20.2m。

③3微风化泥质粉砂岩:

紫红色,粉砂质结构,泥质胶结,岩石风化程度微,岩体较完整,节理裂隙发育微弱,少数Fe、Mn质浸染及钙质薄膜。

锤击声稍哑、稍有回弹、可划凹痕、可击碎。

岩芯完整,岩芯采取率为97%,多呈柱状或长柱状。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7.85MPa,属软岩,岩石RQD值为93%~95%,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全场地均有分布,该层在本次工程勘察中未揭穿,层顶埋深为11.5~23.0m,层顶标高为-0.7~11.2m。

以上各岩土层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工程地质柱状图”。

2.5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红色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两种类型。

2.5.1上层滞水

勘察期间场地正在进行平整,局部仍未平整完,勘察期间为枯水季节,钻探未见明显上层滞水。

但在场地全部平整后,雨季时受降水的补给,填土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上层滞水,其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向南侧莲花湖及低洼地段排泄。

但由于填土及成份及密实度的差异,暴雨期间填土层中存在上层滞水的可能性较大,且不排除局部水量增大,特别是持续降雨期间。

2.5.2红色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其主要赋存于基岩(红层)的裂隙中,该类地下水的水量与裂隙发育程度密切相关,裂隙的发育程度、裂隙的特征情况不一,赋存于其中的水量也不一,属非均质含水层。

勘察场地内基岩(红层)裂隙发育一般,裂隙面平直,裂隙呈闭合~微张开状。

赋存于裂隙中的地下水贫乏,钻探过程中未见及明显地下水,其对基础及基坑施工影响小。

2.6地震效应

2.6.1地震基本烈度及抗震设防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湖北省黄石市地震设防基本烈度为Ⅵ度。

根据拟建场地建筑物结构特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33-2008)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属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根据拟建项目建筑物结构特点,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33-2008)相关条文判定,幼儿园抗震设防类别为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