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039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3.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考情透析

指明方向

考点

考情详查

命题规律

1.文化内涵与社会作用

2016江苏卷T19单选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013江苏卷T21单选

2014江苏卷T34简析

2015江苏卷T18单选

2016江苏卷T20单选

3.文化与综合国力,

2015江苏卷T18单选

2016江苏卷T19单选,1.从内容上看,本课内容中近几年高考高频考点有: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而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作用、文化与综合国力没有单独命题,主要与其他知识点共同作为选项出现。

2.从命题形式上看,我们江苏命题以选择题为主,多采用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3.预测及指导:

建议全面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多关注我国文化发展成就特别在文化的对台关系上影响,加强相关题型训练。

知识整合

夯基固本

思维

导图

考点1 文化内涵与社会作用

知识

梳理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________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内容:

包括

________和非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如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3.文化特点: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

________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

________,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4.文化作为一种

________,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社会作用表现:

①表现在个人成长历程中;②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易错归纳

(1)误认为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精神产品,与物质无关而出错。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为人所特有,但精神活动离不开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误认为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而出错。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而不是自然具有的。

纯自然现象不属于文化。

(3)误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而出错。

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重难点突破】

一、文化内涵

1.文化的内容形式

2.文化的特点

角度

特点

理解

文化的本质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与人类社会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与人类个体

文化是一种素养

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文化与物质载体

文化离不开物质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典例精讲·

中国文联为了能创作出更贴近人民群众生活,更适合人民群众口味的文艺作品,近年选组团赴大兴安岭、云南、贵州、新疆等地方进行文艺采风。

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是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必须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

                   

①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②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③文艺反映社会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④文艺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测量目标】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的内涵全面理解。

【试题分析】 高考考查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时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且一般以组合的材料为背景来考查,考生应牢牢掌握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把文化现象与政治现象、经济现象、自然现象区分开。

另外,考生也应关注时事热点,判断相关时政热点是属于文化现象,还是属于政治现象。

【答题分析】 本题以中国文联经常组团赴全国各地进行文艺采风为背景,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考查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

文艺创作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必须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文艺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因此①④正确,而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说法错误,文艺的发展取决社会生活的发展,文艺反映社会生活的形式与风格的统一,这个说法不准确,排除②③。

因此本题选B。

【答案】 B

·对点训练·

1.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1题图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2.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

这说明(  )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青年学生都要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

④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二、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1.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都具有双重性。

2.文化的社会作用可以从量和质两方面进行思考。

量的角度

文化的作用有大小之分。

文化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质的角度

文化的作用有好坏之分。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典例精讲·

(2016·江苏高考)“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

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

”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测量目标】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社会作用的理解

【试题分析】 高考考查文化的社会作用,通常结合文化内涵等知识综合考查,有选择题,也有材料分析题,考生应关注时事热点,判断相关时政热点所体现文化社会作用。

【答题分析】 材料并不是在强调文化在交流中传播,A不选;莎士比亚代表的是“文化”,“征服全世界”一句说明了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B项正确;C项的说法错误,优秀文化才促进社会向前发展;本题材料与综合国力竞争无关,D项不选,故本题选择B。

【答案】 B

·对点训练·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

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着蛙唱。

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这体现了(  )

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2.王安石《读史》诗“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给历史上的良臣达士以强大的理想信念支撑;文天祥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舍生取义之精神成就千秋佳话;岳飞的“四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以马革裹尸的忠毅精神捍卫家园传为千古美谈。

这都表明(  )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总是和经济、政治交融

D.文化总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考点2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知识

梳理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

________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

________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

________;

②世界范围内反对

________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易错归纳

(1)误认为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而出错。

经济决定文化,但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有时超前,有时落后,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附属品或派生物。

(2)误认为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文化促进社会进步而出错。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重难点突破】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大基本领域。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如图: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内容

表现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相互影响

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知识拓展

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1)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如中国的发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西方的发展则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3)文化是依存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力量,但它并不是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