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经济学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0301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4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经济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6经济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6经济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6经济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6经济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经济学教案.docx

《6经济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经济学教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经济学教案.docx

6经济学教案

 

2009—2010学年度第1学期

经济学教案

 

李丹

 

经济学教研室

1.章节题目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什么是经济学

2.授课方式:

(讲课、实验、实习、设计、讨论等)

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

3.本次课教学目标

1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目的。

2掌握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掌握西方经济学发展脉络,稀缺法则,机会成本等概念。

4.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

稀缺、选择与经济学的产生、发展脉络

难点:

与资源配置相关的概念和经济体制

5.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

第一节什么是经济学

一、经济学的定义

1.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满足欲望的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

(1)欲望

(2)资源(resources)

自由物品(freegoods)和经济物品(economicgoods)。

(3)资源的稀缺性

2.选择

3.经济学的产生

4.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二、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1.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

2.生产可能性边界

三、资源配置与经济体制

1.资源配置

2.经济体制的四种类型:

自给自足经济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

3.市场运行图

6.主要教学方法及辅助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等)

本节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内容时加入学生讨论,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7.主要专业外语词汇(根据课程需要)

资源(resources)

稀缺(scarcity)

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curve/frontier)(PPC/PPF)

经济学(economics)

经济体制(economicsystem)

8.教学参考书

教材:

缪代文编著《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普通高等教育“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第3版。

参考书: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宏观部分),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梁小民编著,《西方经济学教程》,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缪代文编著,《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小结、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小结:

本节主要讲授了经济学产生的原因和经济学的定义,介绍了与经济学产生相关的稀缺、机会成本、资源配置等概念。

思考题:

1.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阅读教材P15-17经济学家谱和经济学前景,了解经济学发展的脉络。

3.举例说明价格机制的作用过程。

4.教材课后练习、习题册练习题。

10.实施情况及分析

文字叙述的方式讲解是常用的授课方式,但在经济学中,更为直观和简洁的图形应该是更为有利的工具,通过两个图形:

生产可能性曲线和市场运行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图形表述的优势。

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初次接触经济学的学生提出问题、困惑和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打算。

1.章节题目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第二节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2.授课方式:

(讲课、实验、实习、设计、讨论等)

本节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

3.本次课教学目标

1.了解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

2.了解经济学十大原理

4.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

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与经济理论的四种表述方式。

难点:

十大原理中的边际决策原理、收益递减原理、比较优势原理

5.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

第二节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一、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

二、经济理论表述方式:

叙述法、表格法、函数法、图形法。

三、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交替关系原理

2、机会成本原理

3、边际决策原理

4、激励反应原理

5、比较优势原理

6、“看不见的手”原理

7、“看得见的手”原理

8、生产率差异原理

9、通货膨胀与失业交替关系原理

10、边际收益递减原理

6.主要教学方法及辅助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等)

多媒体、板书、绘图及学生课堂讨论。

7.主要专业外语词汇(根据课程需要)

交替关系(Trade-off)

边际决策(Marginaldecision)

看不见的手(Invisiblehand)

看得见的手(Visiblehand)

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

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

收益递减(diminishingofmarginalreturns)

8.教学参考书

教材:

缪代文编著《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普通高等教育“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第3版。

参考书: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宏观部分),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梁小民编著,《西方经济学教程》,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缪代文编著,《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小结、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小结:

本节主要讲授经济学十大原理,通过原理来理解和掌握经济学思维方式。

思考题:

1.举例说明经济学四种表述方式的特点,说出自己的偏好类型。

2.以身边现象为例解释经济学十大原理

3.教材课后练习、习题册练习题。

10.实施情况及分析

 

经济学的表述方式的进一步讲解让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掌握和运用更加灵活,选择广泛。

经济学十大原理中的几种原理对学生来讲较为生疏和抽象,如首次接触边际的概念和边际分析,在此只是做初步介绍,在后面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和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中会有具体运用,再深入展开。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后面的学习中也将再次接触,因此主要针对经济学原理中所包含和渗透的经济学思维模式进行解释。

1.章节题目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第三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2.授课方式:

(讲课、实验、实习、设计、讨论等)

本节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

3.本次课教学目标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逻辑

2.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4.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内容、研究目标。

难点:

微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5.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

第三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一、经济学的精髓

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

“给定条件下的最大化”。

二、微观经济学

1.定义: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定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个量分析,专门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的经济学。

2.前提假设:

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市场出清。

3.研究对象:

家庭、企业、单个市场等经济个体。

4.研究方法:

个量分析方法。

5.主要理论来源:

新古典经济学

6.中心问题:

价格理论

7.解决的问题:

资源配置

8.主要目标:

个体利益最大

9.主要内容:

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

另外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都是以单个消费者的行为和单个厂商的行为作为出发点,来考察社会经济行为,因而也归为微观经济学。

三、宏观经济学

1.定义:

宏观经济学是在假定资源合理配置基础上,通过总量分析,研究如何实现充分利用资源、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学。

2.前提假设:

市场失灵、政府有能力干预经济

3.研究对象:

整个国民经济

4.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方法

5.理论来源:

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

6.中心问题: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7.解决的问题:

资源利用

8.主要目标:

社会福利最大

9.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货币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

6.主要教学方法及辅助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等)

多媒体、板书、绘图及学生课堂讨论。

7.主要专业外语词汇(根据课程需要)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8.教学参考书

教材:

缪代文编著《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普通高等教育“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第3版。

参考书: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宏观部分),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梁小民编著,《西方经济学教程》,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缪代文编著,《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小结、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小结:

本节主要讲授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的两个层次: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1.列表比较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教材课后练习题及习题册练习题。

10.实施情况及分析

 

从经济学发展史看,微、宏观经济学的划分是近现代的事情,这种划分的优劣需对学生交待清楚。

从对微、宏观经济的对比分析中寻找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进而形成经济学学习的方法逻辑,是教学过程中应该渗透的。

还是应该通过学生的提问和讨论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学内容的两个层次的划分加深理解,做好进一步学习的理论准备。

1.章节题目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第四节西方经济学的方法

2.授课方式:

(讲课、实验、实习、设计、讨论等)

以讲课为主,辅以讨论。

3.本次课教学目标

了解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实证分析方法中假设与理论的关系。

4.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5.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

授课内容:

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1.实证分析

(1)实证分析

(2)实证经济学

2.规范分析

(1)规范分析

(2)规范经济学

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

4.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联系

二、学习经济学要注意的问题

1.前提条件

2.防止主观性

3.防止合成推理谬误

三、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工具

1.供求分析

2.成本—收益分析

3.边际分析

时间安排:

2学时

6.主要教学方法及辅助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等)

板书

7.主要专业外语词汇(根据课程需要)

实证表述positivestatements

规范表述normativestatement

8.教学参考书

参考书:

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宏观部分),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梁小民编著,《西方经济学教程》,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4.缪代文编著,《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

9.小结、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小结:

本节主要讲解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什么是规范经济学?

什么是实证经济学?

10.实施情况及分析

关于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区别,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主要通过多做练习来加深认识。

关于“经济人”假设的讨论效果很好。

1.章节题目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及均衡价格

第一节需求理论

2.授课方式:

(讲课、实验、实习、设计、讨论等)

讲课

3.本次课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需求的含义与需求定理;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

4.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

需求及需求定理。

难点:

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

5.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

授课内容:

一、需求的概念

1.需求

2.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二、需求函数

1.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2.需求函数记作:

D=f(P)

三、需求表、需求曲线与需求规律

1.需求表:

2.需求曲线

3.需求规律

四、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

1.需求量的变化

2.需求的变化

时间安排:

2学时

6.主要教学方法及辅助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等)

板书、绘图

7.主要专业外语词汇(根据课程需要)

需求量quantitydemanded

需求定理lawofdemand

8.教学参考书

参考书:

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宏观部分),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梁小民编著,《西方经济学教程》,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4.缪代文编著,《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

9.小结、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小结:

掌握需求、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定义;了解影响需求的因素;知道需求函数、需求表、需求曲线;弄懂需求定理;把握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区别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2、怎样区分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

10.实施情况及分析

关于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学生掌握不好,主要是学生还不能熟练掌握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多做习题来解决。

1.章节题目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二节供给理论

2.授课方式:

(讲课、实验、实习、设计、讨论等)

以讲课为主,辅以讨论

3.本次课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供给与供给量的含义,供给定理及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

4.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

供给定理

难点:

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

5.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2课时)

第二节供给理论

一、供给的概念(1课时)

(一)供给和供给量

1、二者的含义。

2、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

(二)、供给表、供给曲线及供给规律

1.供给表

2.供给曲线

3.供给规律

二、供给函数(1课时)

(一)、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

(二)、供给函数:

(三)、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

1、供给量的变化

2、供给的变化

6.主要教学方法及辅助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等)

本章节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内容时加入学生讨论,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7.主要专业外语词汇(根据课程需要)

Supplyquantitysupplied

lawofsupply

8.教学参考书

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宏观部分),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梁小民编著,《西方经济学教程》,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缪代文编著,《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小结、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小结:

本章主要讲授了供给与供给量的含义以及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本节在供给与需求这一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作业与思考题:

1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2供给定理的基本内容3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10.实施情况及分析

 

本节教学很顺利,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到位,但是对于供给和供给量二者的关系还不是很明晰,需进一步理解。

1.章节题目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三节均衡理论及其运用

2.授课方式:

(讲课、实验、实习、设计、讨论等)

以讲课为主,辅以讨论

3.本次课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供求均衡、供求定理,并学会运用供求模型分析经济现象

4.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

供求定理

难点:

供求模型的运用

5.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2课时)

 

第三节均衡理论及其运用

一、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决定(1课时)

1.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

2.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3.均衡的意义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和供求规律

1.需求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2.供给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4.供求规律

三、均衡价格的应用(1课时)

(一)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1.支持价格

2.限制价格

(二)政府税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6.主要教学方法及辅助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等)

本节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内容时加入学生讨论,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7.主要专业外语词汇(根据课程需要)

Equilibriumpriceshortagesurpluslawofsupplyanddemanded

8.教学参考书

参考书:

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宏观部分),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梁小民编著,《西方经济学教程》,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缪代文编著,《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小结、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小结:

本节主要讲授了供求均衡理论以及均衡的变动问题,在此基础上做了我们实际经济中的运用—关于价格政策问题:

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本节在我们实际经济中的运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作业与思考题:

1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2供求定理3支持价格4限制价格

10.实施情况及分析

 

学生对本章节的实际经济运用很感兴趣,所以对供求分析的运用掌握程度比较好,但是对个别具体概念还是理解不到位,需进一步加强。

1.章节题目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四节弹性理论及运用

2.授课方式:

(讲课、实验、实习、设计、讨论等)

以讲课为主,辅以讨论

3.本次课教学目标

1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计算。

2了解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3掌握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分类及影响因素。

4.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

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计算,点弹性和弧弹性。

难点:

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5.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

(2课时)

第四节弹性理论及运用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1课时)

1点弹性与弧弹性

(1)点弹性

(2)弧弹性

2需求弹性的种类

3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消费者支出及销售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主要因素

二、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和需求的收入弹性(1课时)

1.需求的交叉弹性

2.需求的收入弹性

三、供给弹性

1.供给弹性的含义

2.供给弹性的种类

3.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6.主要教学方法及辅助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等)

本节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内容时加入学生讨论,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7.主要专业外语词汇(根据课程需要)

PriceelasticityofdemandPriceelasticityofsupply

8.教学参考书

参考书:

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宏观部分),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梁小民编著,《西方经济学教程》,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缪代文编著,《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小结、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小结: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本章节知识点较多,个别概念有一定难度。

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深入浅出。

作业与思考题:

1需求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及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3需求价格弹性与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

10.实施情况及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态度积极,理解也比较到位,但是还是略显吃力,主要是因为本节概念较多,同时有一些数学计算的问题。

所以需要同学们课后多加复习,同时进一步加强数学基础。

1.章节题目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五节供求均衡理论的运用—收入分配

2.授课方式:

(讲课、实验、实习、设计、讨论等)

以讲课为主,辅以讨论

3.本次课教学目标

1掌握工资,租金和利息的决定

2了解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4.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

1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2利息率的决定

难点:

租金的决定

5.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2课时)

第五节供求均衡理论的运用—收入分配

一要素的需求和供给(1课时)

(一)要素的需求是派生需求

(二)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三)要素的供给

二工资的决定

三土地和租金(1课时)

(一)土地供求的均衡决定地租

(二)租金:

固定供给的资源价格

(三)经济租金

四资本和利息

(一)资本和利息的定义

(二)利息率的决定:

1短期利息率的决定

2长期利息率的决定

五风险,创新和垄断与利润

6.主要教学方法及辅助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等)

本节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内容时加入学生讨论,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7.主要专业外语词汇(根据课程需要)

8.教学参考书

参考书:

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宏观部分),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梁小民编著,《西方经济学教程》,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缪代文编著,《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小结、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小结:

本节主要讲解四大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土地,企业家才能)的要素报酬(利息,工资,租金,利润),即收入分配问题。

作业与思考题:

1要素的边际收益2地租3租金4准租金5经济租金6资本7利息率8实际利息率

10.实施情况及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理论较抽象,学生理解比较费劲,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概念,然后结合我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进行讲解,这样效果会比较好。

1.章节题目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第一节基数效用论

2.授课方式:

(讲课、实验、实习、设计、讨论等)

本节以课堂讲解为主,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在讲授基本内容时加入学生讨论,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本次课教学目标

①了解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理解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②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的公式

4.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5.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

时间安排:

2课时

一、效用是选择的基准

二、效用的两种选择学说:

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

三、边际效用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总效用

2.边际效用

3.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基本内容

(2)解释

四、消费者均衡

(一)均衡原则

(二)、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

(三)、消费者剩余

6.主要教学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