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技人员继续教育登记本正峰印刷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40164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技人员继续教育登记本正峰印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医技人员继续教育登记本正峰印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医技人员继续教育登记本正峰印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医技人员继续教育登记本正峰印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医技人员继续教育登记本正峰印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技人员继续教育登记本正峰印刷版.docx

《医技人员继续教育登记本正峰印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技人员继续教育登记本正峰印刷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技人员继续教育登记本正峰印刷版.docx

医技人员继续教育登记本正峰印刷版

Xx县人民医院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

登记本

 

科室:

姓名:

年度:

2018年

 

Xx县人民医院医务科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规定

目前,国内外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继续医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从一次性教育模式向多次性终身教育模式转变,其目的是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出具有现代化要求的合格医务人员。

一、医学终身教育模式

第一阶段:

高等医学院校教育。

第二阶段:

毕业后教育,住院医师培训,包括基础轮转培训和专科医师培养,及研究生教育。

第三阶段:

继续医学教育,即知识更新,包括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

二、继续医学教育原则

㈠加强基础原则

强调“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培训。

㈡全面培养原则

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并重,要安排医学伦理学、医德学、卫生技术人员行为规范等课程,并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⒉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并重,安排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和公共必修课,临床实践包括专业技能、工作量、实践时间等。

㈢超前教育原则

要以医学的未来发展和医院的未来规划为依据,超前安排继续教育的内容。

㈣交叉培养原则

医学学科分科越细,专业分工越专,带来了专业技术人员知识能力适应面过于狭窄的弊端。

因此,继续教育内容应强调交叉性,将跨学科、跨专业而又有共性的内容选人,以弥补专业过细的不足。

㈤因材施教原则

继续教育内容要强调实效,要安排影响面广,有实用价值的教学内容,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机构

㈠我院继续教育的管理工作由主管副院长以及主要行政科室负责人参加,负责医院继续教育的管理,并由医务科、护理部、院办公室、党办等部门具体负责实施。

㈡科室是继续教育的一级组织,直接面对专业技术人员,在继续教育中科室是最重要的组织机构,由科主任、护士长组成科室继续教育的培养考核小组,负责科室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四、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根据本院医生,护理人员工作状况及人员素质结构,结合国内外医学发展的要求,在院长的领导下,由医务科、院办公室、护理部、党办等部门制定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培养规划并具体负责实施,各科室应根据医院的规定,制定好本科室各级专业人员的培养考核。

㈠继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⒈毕业后教育

对毕业后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护士五年规范化培训。

⒉继续医学教育

以学习新理论和掌握新技术为主的一种终身性医学教育,包括各种学习讲习班、学术研讨会、病理讨论、专题讲座、临床讨论、专科进修、科研训练等。

㈡继续教育工作的任务

⒈加强继续教育的宣传工作,使全院群众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

⒉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性建设,全院必须把它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统筹安排,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层次地进行。

⒊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体系,调动全院各方面的力量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⒋全院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岗位培训,住院医师培训,专科医师、专科护士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四个方面工作全面开展起来,建立分级培养目标。

根据本院继续教育原则,对各级医护人员分别作出培养目标。

医技人员:

三个五年计划

即住院医师的五年培训制;主治医师的五年提高制;副主任医师的全面负责制。

护士:

五年培训

第一年为试用期护士培训;毕业2~3年护士培训;毕业4~5年护士培训(详见细则由护理部制定)。

五、培训计划及具体措施

㈠主治医师五年提高制:

分为两个阶段,每年考核一次。

前三年为第一阶段低年资主治医师培训,着重深化专业知识,积累临床经验,解决本专业较疑难的问题,要求完成临床实践。

后二年为第二阶段高年资主治医师培训,着重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解决疑难复杂问题,并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专业分流,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开展新业务,新疗法,具有一定的水平的科研成果及学术论文,在本专业某一方面有所专长。

㈡副主任医师的全面负责制

⒈前三年为第一阶段,培养具有较深的知识,要有解决本科专业临床疑难问题的能力,了解国内外医学技术发展动态,专业发展水平、主攻方向和存在问题。

⒉协助科主任做好科室的业务、教学、科研工作。

⒊进行专业访问、参观和考察,争取省际的学术交流。

⒋后二年为第二阶段培养,逐步培养为本学科带头人,逐步培养为本科室的管理干部;逐步培养为科室业务活动的组织者。

六、继续医学教育形式

㈠制度化培养

这是一种投资少效益高,适合面广量大的培训任务的教育方式,医院确定医务人员的教育目标、计划、内容、管理、考核、培养目标的医学人才。

㈡办班

办班是完成医院继续教育特定目标的有效形式,包括各种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讲座、培训等。

㈢进修

进修教育是继续教育的一种形式,包括区内和区外进修,中级职称以上人员的进修,必须有特定的项目和目标,使进修者在某一专科方面达到高一层次的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学用一致”。

㈣访问(参观、考察)

㈤自学

㈥在职攻读学位

㈦学术活动

㈧随堂听课

㈨电化教育

七、学分授予标准

㈠学分要求

继续教育实行学分制。

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I类学5~10学分,Ⅱ类学分15~20学分。

I类、Ⅱ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

㈡学分分类

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I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⒈I类学分

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①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②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⑵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①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②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③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以下简称指定社团组织)所属各学术团体申报的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分别经以上学(协)会组织评审并批准后,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

⑶推广项目

推广项目是为适应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培训,以及面向全体在职卫生人员开展的培训需要(如职业道德法规教育),由卫生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和批准的项目(包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

⒉Ⅱ类学分

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Ⅱ类学分。

㈢学分授予标准

⒈I类学分计算方法

⑴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学分证书计算学分。

⑵参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学分证书计算学分。

⑶国家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推广项目,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学分证书计算学分。

⒉Ⅱ类学分计算方法

⑴凡自学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知识,应先定出自学计划,经本科室领导同意,写出综述,由所在单位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授予学分。

每2000字可授予1学分。

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或指定的杂志、音像、光盘等形式的有关四新的自学资料,学习后经考核,按委员会规定该资料的学分标准授予学分。

此类学分每年最多不超过5学分。

⑵在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综述,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

刊物类别

第一作者-第三作者

(余类推)

国内刊物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8学分

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

6-4学分

省级刊物

5-3学分

地(市)级刊物

4-2学分

内部刊物

2-1

⑶科研项目:

已批准的科研项目,在立项当年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

课题类别

课题组成员排序(余类推)

12345

国家课题

109876学分

省、部级课题

87654学分

市、厅级课题

65432学分

县级课题

54321学分

⑷出版医学著作,每编写1000字授予1学分。

⑸单位组织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教、手术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每次可授予主讲人2学分,授予参加者0.5学分。

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

⑹临床病理讨论会、多科室组织的案例讨论会、大查房,每次主讲人可授予1学分,参加者授予0.5学分。

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

⑺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Ⅱ类学分授予的具体规定由各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

⒊凡经单位批准,到上一级医疗卫生单位进修6个月及以上人员,经考核合格者,视为完成当年的继续医学教育25学分。

⒋学分登记和考核

⑴项目主办单位授予相应项目类别的学分,学员所在单位负责登记。

⑵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应统一印制和发放继续教育登记证或使用电子信息卡,内容包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举办日期、形式认可部门、学分数、考核结果、签章等,由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本人保管,作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凭证。

⑶各主管职能部门每年应将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和所获学分数登记,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的发放和管理

⑴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证书分别由各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印制。

⑵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I类学分证书,先由举办项目的远程教育机构提供学员参加学习的有关材料,经学员所在地的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核实后发放相应的学分证书。

八、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

㈠各医务人员每年12月20日前将本人本年度《继续医学教育登记本》填写整理完整,对本年度学分进行汇总、统计后交由继续医学教育负责人审核签字。

㈡科室继续医学教育负责人认真学习桂卫继字

〔2007〕3号文件,熟悉掌握继续医学教育的含义及对象;继续医学教育的项目;各类学分的计算方法严格按照计分标准进行审核,将原始复印件收齐存各科室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盒,并于12月31日前

将个人《继续医学教育登记本》上交医务科、护理部存档。

九、经费

继续医学教育经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人才培养。

继续医学教育经费纳入全院预算,各科室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根据科室人员数按职称进行预算,科室按继续医学教育要求使用。

十、结果与使用

医院的继续教育结果应当在晋升职称、验证、人事调配等活动中使用,以保证我院继续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持久稳步地发展。

院外继续教育项目登记(Ⅰ类)

时间

(年月日)

项目名称

主办

学分

部门审核

院外继续教育项目登记(Ⅰ类)

时间

(年月日)

项目名称

主办

学分

部门审核

院外继续教育项目登记(Ⅱ类)

时间

(年月日)

项目名称

主办

学分

部门审核

院外继续教育项目登记(Ⅱ类)

时间

(年月日)

项目名称

主办

学分

部门审核

院内继续教育项目登记(Ⅱ类)

日期

(年月日)

内容

学分

部门

审核

院内继续教育项目登记(Ⅱ类)

日期

(年月日)

内容

学分

部门

审核

院内继续教育项目登记(Ⅱ类)

日期

(年月日)

内容

学分

部门

审核

科内继续教育项目登记(Ⅱ类)

日期

(年月日)

内容

学分

负责人

签名

部门

审核

科内继续教育项目登记(Ⅱ类)

日期

(年月日)

内容

学分

负责人

签名

部门

审核

科内继续教育项目登记(Ⅱ类)

日期

(年月日)

内容

学分

负责人

签名

部门

审核

外出进修学习登记

起止时间

接受单位

进修内容

部门

审核

论文、综述、出版物登记(Ⅱ类)

年度

论文题目

发表刊物名称

作者排序

学分

部门

审核

其他(调研、科研、带教、自学、远程教育)

登记(Ⅱ类)

年度

内容

学分

部门

审核

年度学分统计

年度

I类学分

II类学分

其他

总学分

本人签名

院外

院内

科内

科室负责人审核意见:

 

签名:

时间:

年月日

部门审核意见:

 

(签章)

 

时间: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