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综合题附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16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综合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综合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综合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综合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综合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综合题附详细答案.docx

《中考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综合题附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综合题附详细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综合题附详细答案.docx

中考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1.现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完全反应所需时间:

丙>甲>乙B.生成氢气的质量:

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

乙>丙>甲D.消耗硫酸的质量:

甲>乙>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题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金属完全反应,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金属乙反应的氢气质量最先达到最大值,其次是金属甲,最后是金属丙,即金属乙最先反应完,其次是金属甲,金属丙最后反应完,因此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的关系为丙>甲>乙,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如图所示曲线平行于x轴时,生成的氢气质量达到最大值,三种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甲最大,其次是乙,最小的是丙,即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题意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若金属元素的符号为M,与稀硫酸反应的通式为,设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金属的质量为,生成氢气的质量为,根据方程式可知,则有,已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质量相等,则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成反比,如图所示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关系为甲<乙<丙,C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由题意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若金属元素的符号为M,与稀硫酸反应的通式为,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硫酸,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生成的氢气质量越大,消耗的硫酸质量越大,如图所示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消耗硫酸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如图所示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A.向一定量的锌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B.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

C.足量锌、铁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D.等质量的锌和铁中分别加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锌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锌完全反应后质量为0,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每56g固体铁加入置换出64g铜单质,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溶液的质量减小,反应完后不再减小,符合题意;

C、足量锌、铁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锌的活动性强,在相同的时间内生成的氢气多,稀硫酸的质量相同,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氢气相同,不符合题意;

D、等质量的锌和铁中分别加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相同的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根据反应方程式:

每生成2g氢气需要锌的质量为65g,需要铁的质量为56g,等质量的锌和铁中分别加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铁生成的氢气多,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C.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关系式为,,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A不正确;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增大到小于7,但不可能小于3,故B不正确;

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耗完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C正确;

D、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但不可能为0,故D不正确。

故选C。

4.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等质量的Al、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向稀硫酸中加入Ba(OH)2溶液

D.在恒温的条件下,适量蒸发饱和NaCl溶液的水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一开始呈碱性,pH>7,加水稀释后,碱性减弱,pH逐渐减小,但也不会呈酸性,故A错误;

B.金属活动顺序中,Al比Zn活泼,与酸反应速率Al比Zn快,在图像中表现应为Al的斜线倾斜率大于Zn的斜线倾斜率,故B错误;

C.H2SO4+Ba(NO3)2=2HNO3+BaSO4↓,二者完全反应后,Ba(NO3)2溶液过量后,就不会产生BaSO4沉淀,故C正确;

D.在恒温下,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

C。

5.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相关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一定量的硫粉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镁粉

D.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镁粉中分别滴加足量的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锰元素到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中,锰元素质量没变,由于生成了氧气,反应后固体质量在不断减少,所以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在不断增大,当反应完毕后,锰元素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B、一定量的硫粉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点燃并充分反应,硫完全反应,剩余硫粉质量为零,故选项错误;

C、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Mg+2HCl=MgCl2+H2↑,即每24g镁反应生成氢气2g;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Zn+2HCl=ZnCl2+H2↑,即每65g锌反应生成氢气2g,。

向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镁粉时,刚开始相同质量的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为镁大于锌,在图中表示为相同的横坐标时,镁的图像位于锌上方;由于锌和镁过量,因此生成氢气的质量决定于稀盐酸,又因为稀盐酸是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因此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故选项正确;

D、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Mg+2HCl=MgCl2+H2↑,即每24g镁反应生成氢气2g;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即每56g铁反应生成氢气2g。

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横坐标代表的是稀盐酸的质量,而不是反应时间,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镁粉中分别滴加足量的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所以对于酸来说刚开始滴加,金属是过量的,铁和镁产生的氢气一样多,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铁的质量比较大,所以铁先反应完,然后另一种金属会继续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6.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铁粉中加入稀盐酸,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

B.向一定量碳酸钙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测定生成气体的质量

C.向一定量氧化铁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测定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测定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加入稀盐酸前不能产生氢气,起点应从原点开始,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不断产生二氧化碳,当碳酸钙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二氧化碳,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氧化铁不断溶解,溶液中铁元素质量不断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稀盐酸不断加入,氢氧化钠不断减少,直至减小到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B。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足量的锌、镁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滳加稀硫酸

C.向一定量混有少量盐酸的氯化镁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D.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活泼,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氢气,镁大于锌;该反应中稀盐酸的质量一定且少量,镁、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相同;故图像所示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值应大于7,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pH值应逐渐下降,故图像所示错误。

C、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没有沉淀产生;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故图像所示正确。

D、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应大于0,起点错误,加入氯化钠固体后,溶质质量增大至饱和,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图像所示错误。

故选:

C。

8.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浓度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

B.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D.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浓度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酸的质量相等,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锌和铁没有反应完时,锌和铁应该在同一曲线上,且金属完全反应时,铁消耗的硫酸质量要多,A不正确;

B、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燃烧放出热量,气体膨胀,压强增大,反应后冷却到原来温度,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小,且小于原来的压强,B正确;

C、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虽然不能溶解氯化钠,但能溶解一定量的硝酸钾,溶液质量增加,直至硝酸钾饱和为止,溶液质量不再增加,C正确;

D、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反应后,冷却到原来温度,溶解度与原来加入生石灰前的相等,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先变小再增大,且反应前后相等,D正确。

故选A。

【点睛】

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9.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分别向一定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B.电解水

C.用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D.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钙固体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化学方程式生成两份质量的氢气,消耗65份质量的锌,消耗56份质量的铁,故产生相同质量氢气,消耗锌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锌的图像拐点应该在铁的图像拐点后面,故A错。

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后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故B正确。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刚开始加热反应没有到达反应温度,故质量分数不变,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反应生成氧气,固体质量减少二氧化锰质量不变,故二氧化锰质量分数变大,氯酸钾反应完,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二氧化锰质量不变,故二氧化锰质量分数不变,C正确。

D、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不能继续溶解,但由于溶液中的水减少了,溶质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