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双边贸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40054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澳双边贸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澳双边贸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澳双边贸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澳双边贸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澳双边贸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澳双边贸易.docx

《中澳双边贸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澳双边贸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澳双边贸易.docx

中澳双边贸易

中澳双边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我国政府推行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措施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的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飞快的进步,其不但推动了国际贸易整体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其中我国同澳大利亚的双边贸易规模扩大,中澳双边贸易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倍受关注。

由于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双边贸易存在较大的互补性。

又由于两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众多相似,诸如不断进行的经济改革、较高经济速度增长的保持、国际分工格局中的重新定位等等,均加强了中澳双边贸易的相互竞争。

近年来中澳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但整体规模仍然很小。

研究中澳双边贸易互补与竞争的态势,对展望中国外贸的未来趋势、制定正确的外贸政策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互补性;竞争性;中澳;双边贸易

一 、中澳双边贸易概括

(一)中澳双边贸易额

1.中澳双边贸易出口额

进入21世纪,中国快速的经济建设,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也为澳大利亚提供了机会。

中澳双边经贸关系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从贸易额来看,本世纪中澳两国之间的贸易额每年都呈跳跃式增长。

在2000年到2010年期间,中澳贸易额从84.5亿美元增长到883.26亿美元,十年间贸易额增长了9倍。

在此十年间,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放大,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出口额增加了4倍达到307亿美元,中国从澳大利亚的进口额则增加了10倍达到603亿美元,而中国从澳大利亚逆差增长了21.25倍达到了338.85亿美元。

2.中澳双边贸易进口额

据澳大利亚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6月中澳双边贸易额为528.7亿美元,其中,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331.2亿美元,同比增长44.2%;澳方顺差133.7亿美元,同比增长75.9%。

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197.5亿美元,同比增长28.5%;预计2011年中澳贸易额将突破千亿美元。

3.中澳双边贸易总额

中澳双方贸易额从两国建交时的8655万美元到第一个100亿美元用了30年的时间;从2002年第10州乙开始到2007年仅仅用了5年;中澳贸易就达到了400亿美元元;从2007年到2011年,短短的四年再次突破达到1000亿美元。

在不到40年当中中澳之间的贸易增长了1000倍。

二、中澳双边贸易商品

(一)中澳商品结构

中国对澳出口的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机电产品、纺织品和家具玩具制品三类商品占中国对澳出口的六成左右。

主要是由于中国丰富而又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大大低于澳大利亚生产的同类产品;同时随着中国在制造业产业链地位的提高,一些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也日益扩大,比如中国的电机、电气和核反应堆等产品在对澳大利亚出口中占了很大的份额。

中国出口到澳大利亚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和矿产资源型产品。

在2011年中澳两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中,中国出口到澳大利亚的产品主要是纺织服装和机电产品,两种类型的产品占中国出口到澳大利亚产品总价值的56%,而农产品的比重不足3%。

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占澳大利亚对中国产品总出口的13%,矿产资源型产品以及与其相关的金属产品占76.%。

(二)中澳商品贸易方式

1.服务贸易

中澳服务贸易绝对额较低,发展相对滞后并且发展速度也不及货物贸易的发展速度。

2000年中澳服务贸易总额为15.54亿澳元,折合成美元为8.8亿美元(按2000年澳元兑美元的平均汇率0.566折算),同期中澳货物贸易额达到87.01亿美元,服务贸易只占货物贸易的10%。

2010年中澳双边服务贸易额为76.48亿澳元,折合成美元为71.66亿美元(按2010年澳元兑美元的平均汇率0.937折算),同期中澳货物贸易额达到900.5亿美元,服务贸易只占货物贸易的7.9%。

2.货物贸易

进入21世纪,中国快速的经济建设,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也为澳大利亚提供了机会。

中澳双边经贸关系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从交易品种来看,中澳双边货物贸易中,澳对华出口呈现高度集中化,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以资源性产品为主。

其中矿产品是澳大利亚对华主要出口商品,占澳对华总出口的近八成,而其余多数产品在澳对华出口中只有百分之几的占比。

主要是由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使得对矿产、能源等资源性产品的需求急剧扩大,为澳大利亚提供了广阔市场。

从贸易地位来看,货物贸易方面,2008年中国是澳大利亚第四大出口来源地、第三大进口来源地,而澳大利亚是中国第九位贸易伙伴;2009年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进口来源地。

至2010年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量占其总量的25%,相当于其第三,第四和第五大出口市场的总和。

而澳大利亚在中国单个国家贸易伙伴中,也上升至第七位。

三、中澳双边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

(一)互补性指数界定

1.互补性指数定义

在国际贸易中,一国出口比较优势产品,进口比较劣势产品。

如果一国出口的产品结构与另一国进口的产品结构吻合程度高,意味着出口国产品在进口国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

本文利用贸易互补性指数(TradeComplementarityIndex)来衡量出口国的出口结构与目标国市场进口结构的吻合程度,以考察中澳两国产品贸易的互补性。

2.互补性指数内涵

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内涵在于考虑了两国之间贸易商品进出口结构的相似程度,即它衡量了两国之间贸易商品进出口结构上的互补性。

当TC>1时,说明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强,且TC值越大,互补性越强;当TC<1时,说明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弱,且TC越小,互补性越不明显。

(二)互补性指数测定

1.中澳双边贸易互补性指数

表1-1中澳双边贸易十大类商品的互补性指数

商品构成(SITC3)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0类,商品及活动物

0.34

0.11

0.06

0.05

1类饮料及烟类

0.01

0.01

0.02

0.27

2类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

3.73

3.34

2.44

0.91

3类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2.77

0.77

0.56

0.85

4类动植物油、脂及蜡

0.02

0.01

0.01

0.01

5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

12.88

9.72

6.89

5.89

6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2.28

2.10

1.44

2.14

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

0.41

1.56

2.06

1.86

8类杂项制品

0.23

0.36

0.37

0.30

9类未分类的商品

0.00

0.00

0.60

3.72

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Rev3),SITC十类商品可以归为两大类:

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

初级产品包括SITC0-SITC4类商品,工业制成品包括SITC5-SITC9类商品。

表1-2和表1-3是将上述各种商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加权平均计算所得。

权数为某种产品在初级产品或工业制成品中的比重。

表1-22008-2011年中国出口澳大利亚进口两大类商品互补性指数

商品构成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初级产品

2.92

1.57

1.15

0.82

工业制成品

4.72

3.47

2.71

2.60

从表3.3中,可以看出2008-2011年中国出口与澳大利亚进口在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方

面的互补性情况:

(1)中国出口与澳大利亚进口在初级产品方面互补性较弱,并且呈逐年递减趋势。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中国不再以出口初级原料产品为主,再加上澳大利亚国内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在出口初级产品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就形成了中国出口与澳大利亚进口在初级产品上互补性弱的结果。

(2)中国出口与澳大利亚进口在工业制成品方面互补性相对较强,但是不具有绝对优势。

这个结果与我国近年来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的现状是不相符的。

这说明,中国产品出口额排名靠前的产品并不一定具有显性比较优势。

相反,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的产品也不一定具有很高的出口额。

因为中国显性比较优势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上,附加值较低,而出口额与附加值是成正比的,这样就导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不高。

总之,在中国工业制品出口结构上,一方面要发展我们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注意发展自己品牌,注重个性化包装等,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要利用中国经济当前发展良好的态势,继续吸引国外资本与先进技术,发展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优化我国商品出口结构。

表1-32008-2011年澳大利亚出口与中国进口的互补性指数

商品构成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初级产品

37.48

33.26

1.15

46.38

工业制成品

1.99

0.37

0.66

0.88

从表1-3中,可以看出2008-2011年澳大利亚出口与中国进口在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方

面的互补性情况:

(1)澳大利亚出口与中国进口在初级产品方面的互补性指数在33.26-52.28之间,互补性极强。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总体上属于资源缺乏型国家,有很多稀缺的自然资源需要从国外进口,相对来说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而且门类齐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国形成了资源互补。

中国主要从澳大利亚进口初级原料产品,对澳大利亚出口劳动密集型制成品。

这造成中澳之间有一定的贸易互补性。

简言之,中澳两国资源禀赋的差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澳贸易的互补性。

(2)相比之下,澳大利亚出口与中国进口在工业制成品方面的互补性很弱,互补性指数最高的时候为1.99,其余年份都在1以下。

显然,这个结果与中澳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相一致。

中国和澳大利亚虽然都经过经济改革,之后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然而两国所采取的经济政策截然不同。

中国选择了先发展制造业,澳大利亚则选择了首先发展服务业,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这样,澳大利亚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上不具有比较优势,而中国制造业发达,不需要从澳大利亚进口工业制成品。

(三)互补性指数总体评价

1.中澳双边贸易互补性的现状

从资源凛赋的角度来看,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都很丰富,矿产资源至少有70余种。

其中,铝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

黄金、铁矿石、煤、铿、锰矿石、镍等的产量也居世界前列。

同时,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烟煤、铝土、铅、钻石、锌及精矿出口国,第二大氧化铝、铁矿石、铀矿出口国,第三大铝和黄金出口国,澳大利亚是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国和生产国。

相比之下,中国的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则比较少。

由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使得对矿产、能源等资源性产品的需求急剧扩大,这为澳大利亚提供了广阔市场,因此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矿产品等资源性产品的比重不会下降,未来还会随着中国需求的进一步扩大而上升。

另一角度来看,中国丰富而又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大大低于澳大利亚生产的同类产品;同时随着中国在制造业产业链地位的提高,一些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也日益扩大,比如中国的电机、电气和核反应堆等产品在对澳大利亚出口中占了很大的份额。

中澳两国不仅在总体经济上互补,而且在农业部门内部也具有明显的互补性。

在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2008年中国出口到澳大利亚的加工食品占全部出口到澳大利亚农产品的72.3%,蔬菜和水果占11.1%,2种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占出口到澳大利亚农产品价值的83.4%;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中,羊毛占出口到中国农产品总价值的54.5%,粮食作物占18.4%,畜产品占20%,3种农产品占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农产品总价值的92.9%。

中国出口到澳大利亚的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而澳2.中澳双边贸易互补性的趋势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是资源型农产品,所以在农产品内部中澳两国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四)中澳双边贸易的竞争性

在中澳双边贸易中,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贸易额位居前五位的商品是机电类产品、化工产品、矿产品、纺织原料及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前五位商品是矿产品、化工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塑料及其制品和橡胶及其制品、纺织原料及制品,机电类产品出口排在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第六位。

从中可以看出,中澳在诸多产业或部门都存在产业内贸易。

也可以说,中澳这些产业或部门存在贸易竞争性。

1.从2009-2007年的平均值来看,中澳双边贸易竞争性强的产品有矿产品、化工及相关产品、塑料及其制品和橡胶及其制品、纺织原料及其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

其贸易竞争指数都在(-0.6,0.6)之间。

这说明中澳两国在这几类产品上都具有一定优势,导致两国在这些产品的贸易上产生竞争。

2.中澳在贱金属及其制品的贸易竞争指数为0.07,说明两国在贱金属及其制品上的产业内贸易程度最高,贸易竞争性最强,且中国具有微弱的竞争优势。

其次,在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上,中澳两国的贸易竞争指数为-0.13,产业内贸易程度也很高,说明两国的竞争性很强,但是中国具有微弱的竞争劣势。

由于中国和澳大利亚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比较廉价,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就成为中国和澳大利亚共同的特点。

这种竞争不利于中澳双边贸易规模的扩大,需要找出好的解决办法。

3.中澳在纺织原料及其制品、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为0.31、0.35,说明中澳在这两类产品的竞争性较强,并且中国与澳大利亚相比更具竞争优势。

目前看来中国在这些产品仍然具有一定优势,占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的很大比重。

但是由于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渐减弱,中国在这些产品上的竞争优势将减弱,这必将影响中澳双边贸易的持续扩大。

4.中澳在机电类产品上的贸易竞争指数最大,平均指数为0.93,说明中国在机电类产品上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

中澳之间几乎不存在竞争。

这主要是由于机电类产品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商品,约占我国总出口的50%,而澳大利亚的机电类产品出口仅占澳大利亚总出口的3%。

简言之,中澳两国在机电类产品上几乎不存在竞争性。

因此,继续扩大中国机电类产品对澳大利亚的出口,对中澳之间贸易的增长有很大的贡献。

5.中澳在矿物材料制品、陶瓷品、玻璃及制品上的贸易竞争指数也很大,平均指数为0.83;在珠宝、贵金属及其制品、仿首饰、硬币上贸易竞争指数为0.77。

说明中澳两国在这两大类商品上的竞争性也不强,中国均具有竞争优势,非常有利于中澳双边贸易的增长。

6.中澳在其他商品,包括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和光学、医疗等仪器、钟表、乐器的贸易竞争指数也较大,平均指数分别为0.74和0.64,二者竞争性不强。

总之,中澳双边贸易的主要商品构成中,中国在大部分商品上都具有竞争优势。

一些商品的竞争优势极强,比如机电类产品;一些商品的竞争优势较强,如矿物材料制品、贵金属及其制品等;等等。

中澳双边贸易存在竞争性的领域很多,但是竞争激烈的领域并不多。

四、结论与建议

(一)中澳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

我国同澳大利亚的双边贸易存在互补性,增大贸易规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所以近年来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数量不断增加,增长速度很快,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但是随着双边贸易合作机会不断增加,两国的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多,我国对澳大利亚贸易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同澳大利亚关于铁矿砂贸易的谈判举步维艰

我国对澳大利进口主要以矿产资源等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外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规模不断扩大,对能源和资源等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澳大利亚的相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且与我国海运距离较近,运输成本较低等因素,造成我国对澳大利亚的此类产品的依赖不断增加。

其中铁矿砂进口尤为明显,我国虽然进口规模非常大,但是我国在铁矿砂的议价能力却很低,由于国际市场被三大铁矿石出口商垄断,我国企业只能被动的接受垄断价格,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近年来国际市场的铁矿石价格不断上升给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带来很大压力,2010年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由年初的90美元每吨上涨到140美元每吨,其进口全年均价为128美元每吨,由于钢铁涨价中国钢铁行业为此多付出近300亿美元的支出,2010年中国钢铁行业的利润率只有3.5%,小于全国各行业平均利润的6%,而澳大利亚必和必拓2009年到2010年财政年度净利润由58.8亿美元增加到127.2亿美元,上涨超过116%。

2.澳大利亚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较大

《澳新食品及农产品进口规则即标准》对农产品进口的要求比较严格,比如澳大利亚的动植物检疫标准卫生和检疫措施非常严格,对于进入澳大利亚的农产品,要提出进口申请,通过澳大利亚农业部生物安全局的进口风险分析,被认为在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后其风险可控后才可进口,而且之后的风险管理措施及植物卫生程序等所需要的检疫程序相当严格同时耗时较长,使我国出口的一些农产品,如水果、蔬菜等受到很大的影响。

3.我国对澳大利亚出口的结构比较单一,

我国对澳大利亚出口以具有价格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高端技术商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还有待提高。

同时随着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低端、低附加值的廉价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我国人民币汇率不断提高,是我国在此类产品上的竞争优势有所减弱,使我国对澳大利亚出口该类产品的竞争力压加大。

(二)对中澳双边贸易的启示与建议

由于上述分析表明我国同澳大利亚的双边贸易有着良好的基础,同时扩大对澳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当然,随着两国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我国政府应采取政策,扩大两国贸易合作规模,减少不利影响,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1.推进中澳两国贸易自由化进程

扩大两国的贸易合作领域,积极推动双边贸易谈判,不断促进两国贸易自由化进程,为两国贸易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中澳两国的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所以扩大两国的贸易对两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好处,同时两国加强经贸合作,可以减少两国间的贸易成本,是两国贸易得到快速发展。

在世界多边贸易谈判受阻,经济全球化进程停滞,国家间通过双边贸易谈判来加强经贸合作已经成为潮流趋势,而我国与澳大利亚自2010年开始进行双边谈判已经有多个年头了,在中国已同新西兰达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背景下,两国通过友好协商,早日达成互利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推动中澳贸易进一步发展。

2.提高我国的铁矿砂的议价能力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产钢国,对铁矿石的需求规模也在不断提高,我国作为该类产品主要的进口国,在国际市场上却只能被动的接受较高的垄断价格,不对等的谈判地位使我国钢铁企业在近几年来铁矿砂价格不同提高的情况下,受到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所以整合国内钢铁企业的总体力量,在国际谈判中统一意志,增大话语权,提高议价能力,促进世界铁矿砂价格的稳定,增加国内钢铁企业对澳大利亚矿产进行投资,同时还可以通过谈判签订长期的铁矿砂进口协议,减少有时世界市场频繁的价格波动造成不利影响。

3.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档次、质量及附加值,提升我国出口的产业结构,

通过技术创新及产品升级,扩大在澳大利亚技术密集型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由于现在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出口产品以低价、大量出口来获得利润会使商品的竞争优势不断减弱,同时这种做法极容易遭到他国的反倾销调查,产生贸易摩擦。

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国家,不利于两国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避免贸易摩擦。

同时,我国应该积极了解和学习澳大利亚进出口相关规则和标准以及市场需求等相关信息,同时掌握世界贸易规则,及时获得有用信息,使出口产品符合澳大利亚的要求及市场的需要,避免贸易摩擦;在遇到非关税壁垒时能够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及时解决各种诉讼及纠纷。

参考文献

[1]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应用课题组,许宪春,彭志龙,刘起运,佟仁城,张润君,潘文卿.正确认识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统计研究.2010(11)

[2]宋玲,汪滔.澳大利亚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澳进出口关系的分析[J].中国商贸.2010(19)

[3]谢国娥,李亮.基于引力模型的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4]侯敏跃.论中澳铁矿石贸易和投资关系[J].世界经济研究.2010(07)

[5]李碧芳,肖辉.中澳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0(03)

[6]宗佶.贸易理论文献综述[J].红河学院学报.2009(04)[7]刘海洋,邵建春.基于VAR模型的中澳双边贸易之经济增长效应研究[J].统计教育.2009(03)

[8]裴旭东.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及因果关系检验[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9]廖东声,MichaelR.Reed.广西外贸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协整分析[J].学术论坛.2008(07)

[10]李计广,张汉林,桑百川.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回顾与展望[J].世界经济研究.2008(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