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学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9707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学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学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学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学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学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学习资料.docx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学习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学习资料.docx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学习资料

《丝绸之路》资料

丝绸之路词语造句练习

  【栩栩如生】

  ⑴ 齐白石老爷爷画的虾真是栩栩如生。

  ⑵ 苏州的泥人每一个都是栩栩如生,就好象是活生生的人。

  【浩浩荡荡】

  为了抗议美国的侵略行径,浩浩荡荡的学生队伍走上了街头。

丝绸之路重点词语辨析

  【矗立 屹立 耸立】

  这三个词语都含有“高高地立着”的意思。

“矗立”是书面语,着眼于直而高地立着,一般用于物,不用于人;“耸立”着眼于高而突出地立着,多指山势和高大的建筑物;“屹立”着眼于牢固地立着,比喻人或事物坚定地立着,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抽象的事物。

  【饱满 丰满】

  “饱满”多用于形容物体或神态;“丰满”多用于人体,或达到某种需要的程度。

丝绸之路近义词积累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 绘声绘色

  不计其数──不可胜数 数不胜数

  隐约──模糊

  遐想──联想 想象

  矗立──耸立 挺立 屹立

  期望──盼望

 

丝绸之路反义词积累 

栩栩如生──死气沉沉

  不计其数──寥寥无几

  隐约──分明 清楚 显现

  典雅──粗俗

  鲜艳──素净

  伟大──渺小

  欢腾──寂静

丝绸之路字词解释及造句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例句:

清永陵建筑风格古朴隽永,陵前的御道宽广笔直。

  【矗立】高耸地立着。

  例句:

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

  例句:

那把扇子上的人物,真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守候】守卫;看护;等待。

  例句:

还不到放学的时间,学校大门口就挤满了守候学生的家长。

  【高头大马】指体形高大的马,也比喻人的体形高大。

  例句:

八国联军骑着高头大马,趾高气扬的开进了北京。

  【不计其数】没法计算数目,形容数量极多。

  例句:

在战斗中残余的战士不计其数。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

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例句: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出色演讲《我有一个梦》,与那场浩浩荡荡的民权运动一起铭记入史册。

  【迅疾】形容速度非常快。

  例句: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

  【欢腾】高兴得手舞足蹈;欢喜得奔跑、跳跃。

  例句:

春节到了,人们载歌载舞,到处一片热闹欢腾。

  【绫罗绸缎】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例句:

吐蕃人穿的牦牛毛制成的毡衣,又厚又重,穿上行动不便。

文成公主入藏以后,一部分人才开始穿绫罗绸缎。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五彩:

各种颜色。

缤纷:

繁多交错的样子。

  例句:

变色云瞬息万变,一会儿红,一会儿绿,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商贸】商业和贸易。

  例句:

中国在世界各地都设有商贸机构。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崇:

高。

峻:

山高而陡。

  例句:

长城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

  【丰富多彩】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例句:

六一节这天,学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表演。

  【美轮美奂】① 房屋高众多,宏伟壮丽。

② 美好绝妙。

本课指②。

  例句:

这座宫殿布置得美轮美奂。

  【遐想】① 悠远地想象,无拘无束地联想。

② 悠远地想象。

本课指②。

  例句:

大海朝日,雪峰晚霞,往往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

丝绸之路多音字辨析组词

  

将:

jiāng(即将)   jiàng(猛将)

  约:

yāo(约重量)    yuē(约束)

  鲜:

xuān(鲜美)  xiǎn(朝鲜)

丝绸之路经典阅读题及答案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

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⑴ “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⑵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⑶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⑷ “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3、说说“丝绸之路”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

  ⑴ 时间:

公元前115年。

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⑵ 地点:

伊朗高原北部。

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⑶ 人物:

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

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

”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⑷ 事情:

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4、想象:

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

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⑴ 隆重。

  ⑵ 热情。

  5、“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

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

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6、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

学生充分交流。

  在文中有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

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7、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

请用“_____”画下来。

  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丝绸之路》好词好句好段

  【词】

  矗立 隐约 致敬 敬赠 遐想

  古朴典雅 丝绸之路 高鼻凹眼 精神饱满 栩栩如生 天高气爽 不计其数

  远道而来 友好使节 丁零丁零 作揖还礼 绫罗绸缎 五彩缤纷 崇山峻岭

  丰富多彩 美轮美奂

  【句】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铃声.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段】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到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乖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乖动物,也传进了我国。

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丝绸之路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文章生动再现了昔日丝绸之路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繁荣景象。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状况。

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

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写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丝绸之路主要内容及段落分析

  1、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

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

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

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2、文章结构

  文章属于总--分--总的结构,根据这一结构我们可以把文章分成三部分。

  第1段为第一部分:

总的介绍丝绸之路,介绍他的具体位置以及描述巨型石雕的样子,通过想象手法写出自己的感受,引起下文。

  第2段到第13段为第二部分:

具体描写张骞代表中国与安息国交往的情景。

  第14段为第三部分:

总结今天人们对丝绸之路的感受。

  3、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亚欧各国间政治、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往来。

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天文、历算、医药等科技知识,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通过此路先后传来中国,并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中国的纺织、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制瓷等工艺技术,绘画等艺术手法,儒家、道教思想,也通过此路传向

  西方,产生了影响。

丝绸之路是东西交往的友好象征。

  4、通过学习《丝绸之路》这一课,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丝绸之路”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能使中国繁荣和富强。

  

(2)、通过“丝绸之路”的寻访,培养集体协作精神,激发对大自然、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从而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汇总

  丝绸之路与中西交通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中途遭匈奴扣留,至公元前126年方归。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西去联络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同时分派副使赴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间)、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大夏(巴克特里亚)、安息(帕提亚)、身毒(天竺)各国。

司马迁《史记·大宛传》称他的两次出使为“凿空”,其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开通的道路。

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在我国西汉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丝绸之路已有南北两道。

公元3世纪以前,天山以南两道,以南道较为繁荣。

公元3世纪至5世纪,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为昌盛。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还有一条通往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与中西贸易

  中国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贵重金属、铜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

中国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化妆品,特别重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榴、番红花、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中国。

从西域和伊朗传入中国的,还有箜篌、琵琶、筚篥等乐器及绘画、雕刻、图案设计等技艺。

安息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东来。

  丝绸之路与中外友好

  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南欧各地各民族友好往来绵亘不绝,日益密切。

  出使西域的张骞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骞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张骞才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

国王热情地接见了张骞,并帮助他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居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

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

于13年后回到长安。

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

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

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

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投笔从戎的班超

  “班超少有大志,常欲效张骞立功异域,效命疆场,遂投笔从戎。

”(《史后汉书·班超传》)

  匈奴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善骑射,骠悍骁勇,进如鸟飞,顷刻毕至,退如烟云,须臾消逝,每当秋高马肥,即四下掳掠,中原一带不堪其扰。

西域一带有五十余小国,全被匈奴控制,要有效抵御匈奴的侵扰,就必须控制西域各国,斩断匈奴的臂膀。

  公元73年,班超随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并奏请明帝派遣他出使西域。

先到鄯善,国王先恭而后倨,班超推断匈奴也派使者来了。

情势非常危急,只有先下手为强。

班超集中随从36人,乘夜火烧匈奴使者的住所,杀死30余人,烧死100余人,鄯善国举国震恐,首先归汉。

接着,班超马不停蹄出使于阗、疏勒,镇服两国,又粉碎了受匈奴指使的焉耆、龟兹两国的进攻,恢复了与汉朝中断了65年的关系。

  班超决心长期留驻西域,从公元87年起,又陆续平定了莎车等国的叛乱,击退了大月氏王朝7万人的进攻,保护了西域南道各国的安全及“丝绸之路”的畅通。

公元91~94年,龟兹、姑墨、温宿、焉耆、尉犁、危须等国先后臣服归汉,西域大小50国全部归属,汉章帝封班超为定远侯,西域从此安定,匈奴不敢南下。

  班超在西域32年,纵横捭阖,使西域与内地联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基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西天取经的玄奘

  玄奘是唐代著名的高僧,虔诚的佛教徒,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旅行家和最全面地记述古代丝绸之路沿途情况的伟大著作家。

贞观三年,他深感佛说分歧,难得定论,“誓游西方”,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古印度)取经,探求答案,“以释众疑”。

贞观十七年,带657部经论返归长安,受到热烈欢迎。

唐太宗将他安置在太子李治修建的慈恩寺译经,又在寺内专门修建佛塔一座,收藏他带回的经典,这就是现在西安的大雁塔。

  玄奘从西域丝绸之路的中道出国,从西域南道回国,历时17年,游历三十多个国家,行程五万余里,大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中国和印度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他的《大唐西域记》记叙了沿途见闻,为我们了解西域、中亚、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历史情况,了解丝绸之路的面貌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是一部闻名世界的历史地理名著,具有重大科学价值。

玄奘精通梵、汉两种文字,其译著准确翔实,开一代新译风,并培养了许多翻译精英,使盛唐的翻译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玄奘和日本、新罗(朝鲜)的佛学者还有传承关系,在国际上亦有重大影响。

  他西行取经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变成了神话,后来经明代作家吴承恩写成小说《西游记》。

唐僧及其弟子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

玄奘实为我国古代一位在世界史上和国际交往中享有极高声誉的历史人物。

张骞与丝绸之路

童 心

  在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上,有一座大型雕塑群:

西域人与汉人带着满载丝绸的骆驼商队,正缓缓西行。

这是对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建立丰功伟绩的纪念和歌颂。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首脑人物凯撒穿着一件丝绸长袍到剧院看演出。

谁料,他比演员更引人注目,满剧场的人都把眼光盯在这件从来未见过的丝袍上。

当大家知道这是中国生产的丝织品后,又是高兴,又是羡慕。

此后,身着中国丝绸锦绣,成了罗马上层人物高贵和权力的象征。

中国的丝织品是怎样到了欧洲的?

这要从张骞出使西域说起(汉代西域指今日河西走廊以西的天山南北及巴尔喀什湖地区)。

  张骞(公元前?

~前114年),陕西汉中成固(今城固)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公元前138年到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通西域,开辟了我国和西方的国际陆路交通道路,从此,一条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境内,到达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正式开通。

通过这条横贯亚洲大陆古代东西贸易通道,从公元前2世纪到9世纪以丝绸为主的中外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沿途各地的经济繁荣,特别是对中国蚕桑丝绸技术的西传起了巨大作用。

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希特霍芬首先使用了“丝绸之路”这一名称。

后来在这条通道上陆续出土了中国汉唐各朝的大量丝织品和其它文物。

  “丝绸之路”的路线并不完全固定,也非一条。

其中以自喀什西南行的路线,通往印度、西亚乃至欧洲,最为重要。

喀什古称疏勒,按当地语意即为“丝绸集市”。

两汉时期,中西亚和欧洲尚未掌握育蚕取丝技术,经丝绸之路不仅大量贩运中国的丝织品,同时也大量西运蚕丝作为丝织原料。

  公元2~3世纪,蚕桑技术传到今新疆和田地区。

在屋于来克遗址留存绘有蚕种传入故事的画板。

民丰遗址留有当时的桑树(已枯死)。

据藏文《于阗史》记载,中原地区的蚕桑技术曾传布到今克什米尔一带。

公元6世纪,波斯派遣使者沿“丝绸之路”到中国学习丝绸技术。

后来,中国的蚕桑技术又传布到拜占庭和阿拉伯等地,罗马和拜占庭多以服用中国丝绸为贵。

沿“丝绸之路”出土的汉、唐丝织物品繁多,制造精美。

丝绸的组织和纹样对世界各国的丝织生产有重大的影响。

通过这条通道,西方各国的农作物、玻璃、海西尔(呢绒)等也传入我国。

丝绸之路历经隋唐,不断开拓发展,从西汉直到明代,延续了1500余年。

张骞也因开拓“丝绸之路”有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

公元前114年,张骞在长安去世,葬于陕南,墓在今陕西城固县西博望乡的饶家黄村,但张骞则以“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名传千古。

有关丝绸之路的路线等资料

  丝绸之路与中西交通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中途遭匈奴扣留,至公元前126年方归。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西去联络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同时分派副使赴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间)、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大夏(巴克特里亚)、安息(帕提亚)、身毒(天竺)各国。

司马迁《史记·大宛传》称他的两次出使为“凿空”,其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开通的道路。

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在我国西汉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丝绸之路已有南北两道。

公元3世纪以前,天山以南两道,以南道较为繁荣。

公元3世纪至5世纪,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为昌盛。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还有一条通往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与中西贸易中国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贵重金属、铜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

中国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化妆品,特别重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榴、番红花、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中国。

从西域和伊朗传入中国的,还有箜篌、琵琶、筚篥等乐器及绘画、雕刻、图案设计等技艺。

安息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东来。

  丝绸之路与中外友好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南欧各地各民族友好往来绵亘不绝,日益密切。

  出使西域的张骞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骞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张骞才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

国王热情地接见了张骞,并帮助他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居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

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

于13年后回到长安。

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

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

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

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投笔从戎的班超“班超少有大志,常欲效张骞立功异域,效命疆场,遂投笔从戎。

”(《史后汉书·班超传》)

  匈奴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善骑射,骠悍骁勇,进如鸟飞,顷刻毕至,退如烟云,须臾消逝,每当秋高马肥,即四下掳掠,中原一带不堪其扰。

西域一带有五十余小国,全被匈奴控制,要有效抵御匈奴的侵扰,就必须控制西域各国,斩断匈奴的臂膀。

  公元73年,班超随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并奏请明帝派遣他出使西域。

先到鄯善,国王先恭而后倨,班超推断匈奴也派使者来了。

情势非常危急,只有先下手为强。

班超集中随从36人,乘夜火烧匈奴使者的住所,杀死30余人,烧死100余人,鄯善国举国震恐,首先归汉。

接着,班超马不停蹄出使于阗、疏勒,镇服两国,又粉碎了受匈奴指使的焉耆、龟兹两国的进攻,恢复了与汉朝中断了65年的关系。

  班超决心长期留驻西域,从公元87年起,又陆续平定了莎车等国的叛乱,击退了大月氏王朝7万人的进攻,保护了西域南道各国的安全及“丝绸之路”的畅通。

公元91~94年,龟兹、姑墨、温宿、焉耆、尉犁、危须等国先后臣服归汉,西域大小50国全部归属,汉章帝封班超为定远侯,西域从此安定,匈奴不敢南下。

  班超在西域32年,纵横捭阖,使西域与内地联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基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西天取经的玄奘玄奘是唐代著名的高僧,虔诚的佛教徒,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旅行家和最全面地记述古代丝绸之路沿途情况的伟大著作家。

贞观三年,他深感佛说分歧,难得定论,“誓游西方”,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古印度)取经,探求答案,“以释众疑”。

贞观十七年,带657部经论返归长安,受到热烈欢迎。

唐太宗将他安置在太子李治修建的慈恩寺译经,又在寺内专门修建佛塔一座,收藏他带回的经典,这就是现在西安的大雁塔。

  玄奘从西域丝绸之路的中道出国,从西域南道回国,历时17年,游历三十多个国家,行程五万余里,大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中国和印度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他的《大唐西域记》记叙了沿途见闻,为我们了解西域、中亚、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历史情况,了解丝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