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9591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家庄市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石家庄市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石家庄市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石家庄市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石家庄市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家庄市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docx

《石家庄市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家庄市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家庄市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docx

石家庄市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石家庄市2019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

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

《诗经》上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

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

《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

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

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

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孔子回答: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于是子贡就说:

“《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

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

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

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

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

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

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

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

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

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

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

B.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C.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D.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B.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

C.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

D.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

B.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

C.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

D.陆游的《钗头凤》和晏殊的《蝶恋花》,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CRISPR—Cas9被称为本世纪最大的生物技术发现之一。

这一基因编辑工具革新了实验室的生物技术,有助于疾病研究和加速药物研发进程。

该技术还显著影响了基于微生物的工业生产和粮食作物开发。

但是真正让它一举成名的却是将其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的编辑。

2016年,来自四川大学的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了人体临床试验,标志着CRISPR—Cas9技术从此开启了人类基因编辑的新纪元。

CRISPR这一叫法是90年代由西班牙科学家FrancisMojica首次提出的,他通过深入研究首先发现,细菌和古生菌DNA中一连串作为原始免疫系统基础的重复序列,能够帮助细菌“记录”病毒入侵者的DNA;Cas9是一种蛋白质,可以识别在CRISPR中存储的特殊序列,并通过序列匹配剪切所有的DNA。

虽然CRISPR—Cas9在90年代就被发现,但直到2012年,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两位科学家詹妮弗·杜德纳和艾曼妞·卡朋特才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这篇文章介绍了当CRISPR—Cas9这一体系从细菌中取出,再引入那些组成更复杂动植物的真核细胞时发生了什么。

“在真核生物中,当你剪切DNA时,你会激活一种修复机制,从而开启了重写DNA的可能”。

(摘编自《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新浪医药2018年3月5日)

材料二:

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酸奶公司Danisco就开创了CRISPR的早期应用,当时科学家们使用早期版本的CRISPR来对抗牛奶和酸奶中的主要细菌,该细菌总是被病毒感染。

那时候,CRISPR技术仍不成熟。

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急需使用CRISPR保护粮食和农产品免受新细菌的侵害。

基因编辑可以使种植更加高效,可以缓解马铃薯和西红柿等主要作物的全球短缺状况,也可以创造出不受干旱和其他环境影响的作物。

基因编辑会影响我们吃的食物,因为食物基因被编辑以后,食物有可能携带更多的营养物质或可以在杂货架上保存更长时间。

另外,运用CRISPR技术还可以生产更精瘦的家畜。

2017年10月,北京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使用CRISPR对猪肉进行遗传工程改造,使猪体脂肪减少了24%。

研究人员将小鼠基因插入猪细胞中,这样猪可以更好地调节体温。

(摘编自《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争议和未来》,搜狐科技2018年2月23日)

材料三:

不久前,霍金在其遗作《对大问题的简明回答》中提到,未来将出现被改动基因的“超级人类”,他们对疾病的抵抗力会增强,甚至将提高智力和寿命。

而霍金恐怕也没想到,他所想的未来竟然在其离世后不到一年就来了,11月26日,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宣布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健康诞生。

对于这项基因编辑技术的成功,人们的反应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美好。

霍金在其遗作中说过,如果一部分人变成了“超人”,作为普通人将只有两条出路,一是随着基因改造技术的普及,“普通人类”将会逐渐消失,都变成经过基因改造的“超人”;二是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无法通过基因改造进行提升的普通人类将变得“可有可无”,普通人类将会被“奴役”或是面临清洗。

关于改变基因来避免某种疾病的做法,是否能够取得效果存在很大的争议,一旦基因编辑不完全,那么非但无法预防疾病,反而会带来很多副作用。

像此次对CCR5基因进行编辑以预防艾滋病的做法,宾夕法尼亚大学基因编辑专家穆斯努鲁提出“没有正常的CCR5基因的人会面临感染其他病毒的高风险,比如西尼罗河病毒,死于流感的风险也会增加”。

而在其实际效果之外,还存在十分严重的伦理道德问题,有学者认为以任意手段暂时或永久增加人体机能是十分“可怕”的,不光有学者对其担忧,前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也做过相应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受访民众也对基因编辑技术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摘编自《抵制基因编辑技术,人类到底在恐惧什么?

》,《智能相对论》2018年11月28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FrancisMojica首先发现的CRISPR—Cas9技术,之所以被称为本世纪最大的生物技术发现之一,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的编辑。

B.当科学家从细菌中取出CRISPR—Cas9,再引入组成更复杂动植物的真核细胞时,剪切DNA便会激活一种修复机制,从而开启了重写DNA的可能。

C.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酸奶公司Danisco就开始将CRISPR技术应用于人类食物生产这一领域,但早期应用阶段的CRISPR技术还不成熟。

D.霍金在遗作《对大问题的简明回答》中曾预言,基因技术的发展最终将造成普通人类要么全部变身“超级人类”,要么被奴役或面临清洗。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从积极角度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价值和作用有所肯定,认为这一技术对粮食作物的生产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B.基因技术不仅可以生产更精瘦的家畜,还能缓解马铃薯和西红柿等作物的全球短缺状况,且使食物携带更多的营养物质或保存更长时间。

C.专家穆斯努鲁对此次贺建奎基因编辑免疫艾滋病婴儿事件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没有正常CCR5基因的人会面临感染其他病毒的高风险。

D.对基因编辑技术以任意手段增加人体机能的做法,一些学者和部分受访民众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进行了思考,并表达出不同程度的担忧。

6.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概括。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戈壁绝尘

严风华

在山水秀丽的南方,我们实在很难想象戈壁是什么样子。

当我飞临甘肃的上空,从飞机舷窗往下一看,我立即目瞪口呆。

飞机下面全是山,是我从没见过的如此辽阔无边、连绵成片的群山。

但山山皆秃,没有林木遮掩,没有河水流淌,仿佛一群肌肉发达的或蹲或卧的虎豹全都被扒光了皮毛,光着身子任由太阳炙烤,而导致皮肤干裂,变得全身灰黄,毫无光泽和血色。

噢,大西北,裸露的大西北,灰黄的大西北。

落到地面,戈壁滩的苍茫赫然入目,我的感觉就不仅仅是目瞪口呆了。

四周环顾,没有人影。

天和地之间,是一条平直的线。

遍地里,每一颗沙粒、石块,每一堆沙土、乱石,每一条干枝、枯草,忽然都活了起来,仿佛就是词典里挣扎着跳出来后散落一地的词,一个个都代表着孤寂、干渴、饥饿、迷失、慌乱、恐惧、死亡这样的词义。

捡起来读,心会发毛,手脚颤栗。

我知道我来到了曾经的古道——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最早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命名的。

想必当年肯定是一条充满灵性充满浪漫的路吧,常常是驼队不断,马蹄声脆,绸缎拖地,五彩缤纷,轻柔而曼妙。

也许我站立的地方,就曾经有驼队小憩过。

夜色里,篝火灿烂,奶茶飘香,烤肉诱人,说不定地面上还残存着当年的残骨或木炭。

望茫茫旷野,已经看不出半点当年的喧嚣,看不出轻柔而曼妙的景况。

一种苍凉的气息如同空气一样,弥漫在戈壁的地面和上空。

当我被戈壁的苍凉淹没了全身之后,很快就对这片辽阔的苍凉产生了敬意。

我听到了脚步声,一阵一阵的,由远及近。

西汉的张骞,第一个穿过了西域的苍凉。

建元三年,张骞告别汉武帝,率随从百人,首次出使西域。

张骞的队伍,一字排开,夹杂着马蹄声、驼铃声和人的脚步声,一路浩荡,经陇西,过敦煌,日行夜息,让这不曾出现过人烟的戈壁第一次留下了一串串人的脚印。

元狩四年,张骞第二次奉命出使西域。

张骞几经周折,前后花了数十年的时间,终于用脚步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孔道,丈量出了一条惠泽四方的丝绸之路。

张骞无疑成了功臣,名垂青史。

但两千年了,丝绸之路的砾石、风沙早已把张骞的脚印埋没得毫无踪影。

而且,这条古路也早已停止了运行,但张骞的故事依然流传在这一片辽阔的苍茫里。

很幸运,在这条古道上,在这一片荒漠里,有一些事物竟能经受住风沙的冲刷,留下了足迹。

玉门关玉树临风,最为坚贞和强悍,这是我的戈壁之旅最强烈的印象。

玉门关是汉武帝为确保丝绸之路安全与畅通,大约于公元前121—107年间下令修建的。

这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周边无一建筑,唯见茫茫沙砾,空旷无人。

尽管日月侵蚀,已经显出破败,但它那种孤傲和霸气,依然镶嵌于城墙中,巍然不动。

唐边塞诗人岑参曾作《玉门关盖将军歌》: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其时,守关甲兵多达五千,其规模之大可以想见。

但今天它难免寂寞了。

当年的热闹不再,当年的雄关已成文物。

它只能作为历史的见证,为后人努力地与日渐一日的衰败和冷清抗争。

丝绸之路所经之处多是无边无际的荒漠,但因为有这么一些人的到来而变得热闹。

自张骞之后,穿越过戈壁滩、大沙漠的人,还有大司马霍去病,西域第一任都护郑吉,西域行军司马班超,高僧法显、唐玄奘,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当然还有许多的无法记入史册的无名小卒。

他们当中,有的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守护者,也有一些掠夺者、破坏者。

正因为有了这些人,丝绸之路才有了悲喜交加的历史。

但一切都归为苍凉。

那些人来时,步履匆匆,搅得沙飞石走,尘烟骤起。

但时间一长,尘埃终要落地。

后来者,看着前人留下的废墟,一番唏嘘之后,却找不到他们的脚步了。

谁都是戈壁的过客。

我长久地站在那儿,感受着那一片苍茫,渐渐又被苍凉淹没。

戈壁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贯穿,那只是一片荒漠;丝绸之路要是没有那一群人走过,那条路就必然寂寞;那一群人如果没有留下悲喜,那就没有了苍凉;人要是没有经历苍凉,那就是苍白。

苍凉是戈壁的神。

(节选自《2011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戈壁的“苍凉”贯穿全文,写出了作者在戈壁的所见所闻和感受,文脉清晰,形散而神不散。

B.“挣扎着跳出来后散落一地的词”比喻戈壁的沙石草枝等,形象写出作者初到戈壁时恐惧绝望的心情。

C.文章运用由远及近、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戈壁之景,作者对戈壁的深沉感慨借此表达得淋漓尽致。

D.文章结尾寥寥数字将戈壁最突出的特征凝练写出,收束有力,词简意丰,含义隽永,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8.文章使用张骞出使西域和汉武帝修建玉门关等大量史料有何作用?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9.题目“戈壁绝尘”有多重意蕴,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邵捷春,字肇复,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崇祯二年,出为四川右参政,分守川南,抚定高、杨二氏。

迁浙江按察使。

大计,坐贬。

久之,起四川副使,以十年秋抵成都。

时秦贼已入蜀,巡抚王维章、总兵侯良柱悉众北拒,城中惟屯田军及蜀府护卫军,人情惬惧,捷春启门纳乡民避贼者。

中尉奉鐕勾贼抵城下,捷春与御史陈廷谟擒击奉鐕,而募市人、起废将固守。

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十二年五月,宗龙入掌中枢,即擢捷春右佥都御史代之。

时张献忠、罗汝才已叛,捷春遣副将王之纶、方国安分道扼之。

国安连破贼,贼遂还入秦、楚。

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裹阳,檄蜀军受节度。

嗣昌以楚地广衍,贼难制,驱使入蜀,蜀险阻,贼不得逞,蹙之可全胜,又虑蜀重兵扼险,贼将还毒楚,调蜀精锐万余为己用,蜀中卒自是益疲弱不足支矣。

捷春愤曰:

“令甲失一城,巡抚坐。

今以蜀委贼,是督师杀我也。

”争之,不能得。

嗣昌以八月终率师入蜀,于是群贼尽萃蜀中。

当是时,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秦良玉、张令军。

于是捷春乃扼水寨观音岩为第一隘,以部将邵仲光守之。

九月,献忠突败仲光军,破上马渡。

十月,献忠突净壁,遂陷大昌。

良玉、令两军皆覆。

关隘侦候不明,防军或远离戍所,贼乘隙而过无人之境。

嗣昌遂收斩仲光,上疏劾捷春失事。

十一月,逮捷春使者至。

捷春为人清谨,治蜀有惠政。

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

蜀王为疏救,不听。

敕巡按御史遣官送京师,下狱论死。

捷春知不可脱,明年八月仰药死狱中。

福王时,复官,赠兵部右侍郎。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B.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C.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D.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计,明清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

B.屯田,汉朝以后历代政府为获取军饷和税粮利用戍卒、农民垦殖荒地的制度。

C.擢,提拔之意。

类似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很多,如升、拔、陟、迁、进、晋等。

D.赠,又称“追赠”,指朝廷为表彰已死官员的功绩而赏赐死者官爵或荣誉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邵捷春任职四川,屡次建立功勋。

他任四川右参政,平定安抚高、杨二氏;任四川副使,保卫成都,再立大功;后所部又连破贼寇。

B.邵捷春临危不乱,行事冷静沉稳。

在大敌当前、军力薄弱、内有叛徒的情况下,他铲除叛徒,招募百姓,起用废将,调度有方。

C.邵捷春清廉谨慎,治政深得民心。

他治理蜀地时,采取有利于百姓的政治措施,深受百姓爱戴,他被逮捕时众多士民悲伤痛哭。

D.邵捷春兵弱难支,下狱含恨而死。

在守卫重庆的战役中,他因兵力薄弱,连续失利,最终全军覆没,因此被弹劾入狱,服药而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襄阳,檄蜀军受节度。

(2)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

蜀王为疏救,不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4~15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笔两句以如椽之笔描绘景物,黄云、紫塞、女墙、乌啼,边塞苍凉之感油然而生。

B.“落日”两句,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场面宏阔,呈现一片苍茫萧索之景。

C.这首词意境雄浑,黄云浩渺,紫塞绵延,万山横亘,猎马驰骋,抒发了戍边的豪情。

D.词作上片遒劲豪迈,下片韵致绵长,从浩荡塞歌转为低回离歌,格调豪迈而幽婉。

15.词人在下阕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

请具体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杜甫曾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愿意舍己为人,庇佑天下寒士,并且死而无憾的决心。

(2)强调学习积累的重要性时曾指出,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劝学》一文中,以行路设喻,从反面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在欢乐之余,往往会有人生短暂之叹。

曹操曾感慨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苏轼也曾在《赤壁赋》中借飞虫米粒慨叹人生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四十年__________,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辛勤汗水,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四十年开放包容,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十年来,中国从________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的生活从贫困走向小康,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的变化。

四十年来,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98倍,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左右,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

回望历史,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的改革鲜有善终;放眼天下,无论是苏联模式还是日本经验,他国的道路无法复制。

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_______的教师爷。

我们只有(         ),从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的辉煌。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宵衣旰食一无所有  惊天动地颐指气使

B.砥砺奋进一穷二白  翻天覆地指手画脚

C.宵衣旰食一无所有  翻天覆地指手画脚

D.砥砺奋进一穷二白  惊天动地颐指气使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累计吸引外资超过约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B.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左右,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

C.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D.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忘锐意进取、硕果累累的成功历史

B.继续迈开锐意进取的有力步伐

C.不忘改革开放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D.继续发扬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

20.下面是某省气象台发布的一则预警通知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受强冷空气影响,12月16日夜里到12月18日,我省将出现下暴雪和持续低温天气,大部分地区气温将达到入冬以来最低值,各地降温幅度好多在6~8℃之间,黄河以北有些地段儿降温可达8~10℃。

望各相关部门赶紧开展防寒应急处置工作,同时提醒市民出门儿注意防寒保暖。

21.下面是某交通部门为中小学生办理地铁卡提供的流程图,请把此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黄大发,一位普通的老人,一双手,三十六年,带领乡亲们用铁锤铁钎在绝壁凿出9400米的“生命之渠”,结束了草王坝缺水的历史。

林俊德,五十年隐姓埋名,与黄沙为伴,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他参与了新中国全部45次核试验,为祖国的核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道至简,大行至朴,为国为民之魂永流传。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作为即将高中毕业的新时代青年,你应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

请以“我的人生之路”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石家庄市2019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 .B

【解析】B项范围扩大。

本文所论述的是“诗”的兴,不是关于作者的“兴”。

读者对于作者的感动应是从作品中来的,不是源于作者本身的。

2.D

【解析】“对比论证”错。

3.D

【解析】A项“越背离……越能体现……”的说法错;B项“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