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9459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docx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docx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所用知识点

延伸知识点

学习方法

13、《钓鱼的启示》

 

了解课文内容

从中受到启发。

 

我们学过的故事中也有能告诉我们这种道理的,想想还有那些课文。

1、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2提出疑问,确定目标。

3、精读研讨。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话语的含义,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2、

默读全文,思考问题,3、全班交流,读中点拨,解决问题。

15、落花生

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

为什么?

1、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2提出疑问,确定目标。

16、珍珠鸟

领悟课文是怎么具体表达“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

搜集与鸟有关的成语、诗句等

1、读读拼拼,读读说说。

2、读读画画。

3、读读议议。

 

13、《钓鱼的启示》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课前预习: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预习

2、画出心理变化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

 上堂课我们一起讨论了“今天,我们该怎样生活”这样一个话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詹姆斯?

兰费蒂斯讲述的故事,故事原来的题目叫做《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

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

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

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生字生词,朗读情况。

  2、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三、揭题质疑,梳理课文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归纳:

“启示”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

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读课文后的理解。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1、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

自由读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多诱惑人的鱼呀!

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

可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3、读5~8自然段,思考:

 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

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转眼问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⑴ 出示:

 

  “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 

  ⑵ 默读感悟:

   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

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很难!

  ⑶ 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二、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

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话语的含义,对题目的含义有所理解。

  4、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获得的类似的体验理解课文。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

从读音上看:

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

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师: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交流自读疑难

师:

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生活也是这样。

联系实际生活,想想通往学校的路止不止一条?

试讨论讨论。

又有什么收获?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

“幸福的云”指什么?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作者为什么而懊恼?

用心读读作者的心情。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读读这句子,说说好在哪里?

“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

⑤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的含义。

四、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

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

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练习检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5、落花生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

  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新词。

自主预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2、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

 ⑴ 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⑵ 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

  (根据学生发言情况相机引导。

 1、种花生、收花生:

  (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⑴ 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⑵ 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⑶ 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 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桃、石榴、苹果

位置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矮矮地长鲜红嫩绿

印象挖起来才知道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 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

一个读桃、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 指名读,评读: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 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⑷ 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重要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⑸ 通过填空,加深理解:

   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  ),但可贵的是(  )。

我们的(  )不正像花生一样吗?

他(  )。

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

三、召开小辩论会,张显学生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

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

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

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

“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练习检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6、珍珠鸟

【教学目标】

1、知道珍珠鸟很怕人,了解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

2、领悟课文是怎么具体表达“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

3、帮助学生将文章描绘的“我与珍珠鸟相处的情景”整合成三、四个画面,感受我们“日渐亲近的情谊”。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

  2、准备将自己与小动物间的生活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自主预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两天,我们又结识了一个新的小伙伴──珍珠鸟。

他娇小、可爱,就是特别怕人。

作家冯骥才用他的笔,他的心为我们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动人的故事。

 二、初读

 1、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画面”或者“哪些语言形成的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这一幅幅画面描绘出“我”与珍珠鸟一家和睦相处的情景。

你们能不能从中选取三、四幅印象最深的配成课文的插图,连起来展示“我”与珍珠鸟“日渐亲近”的情谊?

三、细读

 1、学生讲解自己打算怎样配插图。

教师整合学生的“配图方法”。

 2、学习第一个画面内容:

 ⑴ 我们先进入展现“小家伙爸爸、妈妈生活环境的画面”。

自己轻声读读课文与这幅图关联的内容,一会儿请你谈谈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3~5段。

 ⑵ 当学生品味到“我为珍珠鸟创设了一个安全、自在的生活环境”时,引导学生想象:

如果你就是生活其中的珍珠鸟,你有什么感受?

 ⑶ 教师小结:

   是关爱、理解与尊重,使他们与我熟悉起来。

2、学习第二个画面内容:

 ⑴ 这幅图展现了小珍珠鸟“远远观望”的画面,还有谁为这个画面配了其他插图?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6~9段内容,用不同的画面展现“人与鸟的关系”。

  ⑵ 根据学生描画的不同”插图”,引导学生回到文本:

文章中用了怎样生动的语言描绘这幅图?

指名朗读。

  ⑶ 当学生用“小家伙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柜上”作为文章插图时,引导学生想象:

“神气十足的小家伙”什么样?

让我们欣赏一下吧。

指名朗读相关文字。

  ⑷ 教师小结:

小家伙生活的多么的快乐,虽然还在远远的观望,但离我越来越近了。

  3、学习第三个画面内容:

  ⑴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小家伙亲近的情谊。

”这份亲近的情谊谁还能用其他图画展示?

引导学生根据10~11段内容描画插图。

  ⑵ 在这看似不动声色中,流露出我对小家伙深深的情谊,让我们也来分享分享吧。

同座位两个人,一个人是小家伙,一个人是大作家,亲近地交流一下吧。

学生对读这两段。

  ⑶ 指名朗读,并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⑷ 教师小结:

  小家伙感受到这份情谊,更信任我;我也感受到这份信任,获得无限享受。

再指名读这句话。

  4、学习第四画面:

⑴ 有了这份信任,有一天,小家伙竟赖在我身上睡着了。

多么温馨的画面!

让我们静静的欣赏,默默地读读书中描写这一画面的语句。

   ⑵ 谁来把你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指名朗读。

四、总结

1、这是信赖创造的美好的境界,能谈谈你对作者流泻下的这一时感受的理解吗?

  2、欣赏了这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写在书上。

3、学生朗读自己写的内容。

四、合作探究,体味情感

1、你发现这对珍珠鸟的雏儿,长得什么样呀?

而“我”为鸟儿做了哪些事?

(重新为它们加工鸟笼;按时添食加水;按捺住好奇心不轻易打扰)

2、我这样做小鸟儿对“我”有怎样的反应?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珍珠鸟与我的关系有了变化。

(开始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赖我)

3、“我”从和鸟儿的相处中得到了哪些乐趣并有什么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拓展延伸

①摘抄文中你认为的精彩语句并写好感受。

②搜集与鸟有关的成语、诗句等。

练习检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四

【学习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课前准备】

  1、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画。

  2、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示意义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获得启示。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2、请同学们三位同学阅读一下书上的要求。

  3、明确要求:

    生活中给你启发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交流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说说是什么,再说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生活,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

    介绍一幅漫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体会漫画的含义。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1、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

生活中给你启发的事情;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

  2、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3、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听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2、师生评议:

  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说到了什么启示。

  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评价。

四、教师总结,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获得的启示。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好吗?

二、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的是什么。

三、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

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二、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1、教师从优略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3、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三、小组合作,自己修改

  自己朗读自己的习作,再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帮着评改,自己进行修改。

教学反思: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