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委书记全新明谈干部作风十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9421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乡县委书记全新明谈干部作风十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内乡县委书记全新明谈干部作风十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内乡县委书记全新明谈干部作风十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内乡县委书记全新明谈干部作风十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内乡县委书记全新明谈干部作风十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乡县委书记全新明谈干部作风十戒.docx

《内乡县委书记全新明谈干部作风十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乡县委书记全新明谈干部作风十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乡县委书记全新明谈干部作风十戒.docx

内乡县委书记全新明谈干部作风十戒

开栏的话

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要“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市委书记黄兴维指出“服务带动是加快转变领导方式的重要载体”。

如何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这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日前,履新不久的内乡县委书记全新明在该县人民剧院敞开心扉,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地就干部思想、作风、纪律建设等问题与全县的县处级、乡科级干部和部分村支书进行了集中谈心。

全新明认真分析了当前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现状,明确指出了干部作风上存在的“慢”、“混”、“散”、“满”、“浮”、“懒”、“庸”、“捣”、“怨”、“俗”十种不良表现,提出领导方式的转变,归根到底还要靠干部作风的转变。

只有以领导干部作风的明显转变,促进领导方式的转变,才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全新明的做法在内乡县内外引起了广泛影响。

他所列举的干部队伍中的“十种”不良作风,正是当下我们在转变领导方式中需要努力克服的,对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也具有一定的警戒意义。

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刊发全新明近日针对干部“十种”不良作风而撰写的系列谈心和感悟文章——《干部作风“十戒”谈》,敬请关注。

 

戒“慢”

——干部作风“十戒”谈之一

    说到“慢”,很多人都会想起“慢工出细活”这句俗语。

的确,像刺绣、丝画、雕刻等这样的精工细作,必须一步一步来完成,着急出不了“细活”、“好活”。

在这里,“慢工出细活”包含着一种强烈的责任心,“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细”,体现了对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

但是,对“慢工出细活”理解也不能偏颇。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不说自己工作效率低下,而简单认为“细活”都是“慢”出来的;有的甚至把“慢”作为躲避工作的“护身符”、“挡箭牌”,认为“干活不能太快,干完这事还有那事,不如慢慢干”。

具体归纳起来,干部思想作风纪律上的这种“慢”主要表现为:

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工作主动性差,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安排不动作,不督促不落实,甚至对安排了的工作消极应付,“推”、“拖”、“磨”,迟迟不落实,落实无回音;有的对需要集中突破的重点工作常规化、一般化地去抓,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落而不实,工作没突破、无起色;有的缺乏敏锐性,在政策、项目、资金争取上见事迟,行事慢,坐失有利时机,在对苗头性、倾向性、敏感性问题的处理上,视而不见,不及早介入,不尽快解决,错失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以致把小矛盾拖成大问题,给工作造成被动;有的工作抓而不紧、抓而不实,项目开工率低,建设进度慢;一些部门限时办结、首问责任、服务承诺等制度形同虚设,行政审批程序繁琐,搞公文旅行,服务质量差,基层、群众、客商意见大。

马克思有句名言:

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

信息时代,时间就是生命。

在竞争日趋激烈、信息飞速传播的现代社会,慢半拍就会失去工作的主动性,就可能让重要机遇擦肩而过,就可能错过一个重大项目,就可能失去一笔投资,就可能使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

对于那些办事拖拉应付、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的人和事,我们要坚决做到不回避、不掩饰、不护短,出重拳,下硬手,动真碰硬,向“慢”开刀,毫不手软地进行大力整治。

 

戒“慢”,一要根除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思想上的懈怠情绪。

要充分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会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让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不作为、乱作为的人摘帽子、腾位子、没面子,使其不敢再“慢”。

二要强化制度建设,推进效能提速。

要有针对性地健全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章可循,减少工作的随意性、随机性和盲目性。

同时,在落实制度上下工夫,通过领导带头、推行政务公开、建立健全奖惩办法,使制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其不能再“慢”。

三要请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

通过开展评机关、评作风活动,让广大基层干部对上级职能部门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效能满意度打分测评,设立曝光台,使再“慢”者丢人现眼。

四要加大督查力度。

通过专项督查、明察暗访、跟踪督察、问卷测评等多种形式,真正把效能督察延伸到干部日常工作和生活环节,使行为迟缓者总感到有人在催,“慢”不下来。

五要提倡“快”。

要全面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使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政治敏锐性和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从认识上做到真“快”。

要通过各级领导班子率先垂范、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亲力亲为,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形成上级带下级、“一把手”带班子、领导带群众的良好局面,从行动上做到真“快”。

 

毛泽东曾经说过: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我们只有大力整治“慢”,全面提倡“快”,用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用雷厉风行、扎扎实实的行动,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为机关工作效率“提速”,才能使“慢”的各种问题得到解决,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戒“混”

——干部作风“十戒”谈之二

     清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有一则故事:

有人梦中到了阴府,看见一个官员在阎王眼前自称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

阎王笑了笑说:

“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

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也不用喝,岂不是更胜于你?

”官员答道:

“我虽无功,但总无过!

”阎王又说:

“你拿着老百姓的俸禄,整天无所事事,处处保全自己,这样混日子,岂不是负国负民。

要知道,无功就是过啊。

”此官无言可答。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信奉“宁可不做事,千万别出事”的“混事官”为数不少。

在他们看来,只要不贪污受贿,不弄虚作假,这“官位”便可以稳稳当当、踏踏实实地坐下去。

他们或是“撞钟和尚”,或是“南郭先生”,谋人不谋事,混迹于官场。

其“混”的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

资历老、年龄大的,有了到站歇一歇的思想,上班晚的、年纪轻的,有慢慢熬资历、排队等提拔的现象,无追求,无所谓,把个人看得比组织重要,把私事看得比公事重要;有的干部没有政策原则和是非观念,对群众缺乏感情,对事业缺乏责任,对工作缺乏热情,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岗不尽其责,对上级文件不学习,对本职工作不研究,对上报下发的文件只签字,不把关,出了问题一推了之;有的干部整天精神萎靡不振,暮气沉沉,工作不在状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把落实挂在嘴上,把工作写在纸上,欺上瞒下,忽悠领导,装腔作势,支差应付,看似紧紧张张、热热闹闹,实则在跑龙套、走过场。

  “混”,是不干实事、无所作为的集中表现,是无理想、无抱负的外在体现,是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扭曲的真实反映。

为官一任,无所作为,浑浑噩噩,贻误的是机遇,受累的是民众,拖延的是发展。

对这种在其位不谋其政,无所作为的“混事官”,人民群众必然要质问:

食国家人民俸禄,却尸位素餐,不谋一方发展,不为百姓干事,凭什么还占据着领导干部的位置?

因此,对这些“混事官”如不抓紧整治,听任这种现象存在下去,必然影响干部队伍的整体生机与活力,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贻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要戒除干部“混”的思想,我们当然不能搞“不教而诛”,必须要先在教育引导上下功夫。

要把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工作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全过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打牢思想道德基础。

要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强化奉献精神,引导各级干部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打牢恪尽职守、勤政为民的思想基础,使其在思想深处珍惜自己的岗位,不愿意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在工作和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要戒除干部“混”的思想,关键还在敢于动真格。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

治理“混事官”必须打到他们的“七寸”,治到他们的“痛处”,才能见到成效。

“混事官”的“痛处”就在于,他们在本质上并不是不想当官,只不过是想当“平安官”罢了。

他们虽然“混日子”,但内心深处最怕的就是“丢帽子”。

因此,只要直指他们头顶的“乌纱帽”,打到他们的“痛处”,点中他们的“要穴”,就一定能真正起到震慑惩戒的作用。

具体地说,要从健全干部退出机制入手。

只要谁再当“混事官”,该降级的降级、该撤职的撤职、该开除的开除,决不留情、决不手软、决不含糊,以最严厉的措施和手段,让那些“占着位子不干事,拿着工资不出力”的“混事官”再也无法混下去。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任其职,就要负其责。

党的干部是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分子,应当坚决戒除“混”的种种现象,时刻扎实工作、尽职尽责,殚精竭虑为党和人民工作,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确保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戒“散”

——干部作风“十戒”谈之三

   “散”是典型的自由主义和官僚作风的反映,主要表现为散漫、涣散,缺乏组织纪律性。

一些干部身上存在的散漫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

政令不畅,执行力弱化,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对定了的事顶着不办、拖着不干;一些单位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对上级部署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配合不积极、不主动;有的班子涣散,软弱无力,对党员干部监督管理不严,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不良风气和现象不抓不管,放任自流;一些党员干部“神龙见首不见尾”,纪律松懈,自由散漫,我行我素,上班来得迟,下班走得早;有的不务正业,串岗脱岗、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票;个别领导干部私驾公车,公车私用,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少数单位私设小金库,滥发财物,公款旅游;有的领导干部没有把心思真正用在谋发展、求突破、抓落实上,对抓好工作心中无思路,手中无典型,胸中无全局。

 

  有的人认为,与“贪”和“懒”相比,“散”算不上大毛病,不必小题大做。

殊不知,“散”的危害也不小。

“散”字当头,带来的是机遇丧失。

一些地方和部门干事创业的基础条件本来较好,但由于有的干部养尊处优、涣散松弛、办事效率低,致使资源被浪费、机遇被错过,事业原地踏步。

“散”字当头,还可能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综观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特大安全事故,在惨祸背后往往隐含着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在施工、调度、管理等方面的松散混乱。

刻骨铭心的教训警示我们,对“散”的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散”是一种腐蚀剂,它会使组织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使党和政府的政策不能贯彻到底,使干群关系出现隔阂。

  干部要戒“散”,就要深刻挖掘“散”产生的思想根源。

“散”,本质上还是源于一些人思想意识深处的自私自利性。

他们总是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集体利益放在第二位,因此产生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进而在思想上、行动上表现为官僚主义的“散”。

  毛泽东指出:

“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

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邓小平指出: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江泽民多次指出:

“要有务实的作风,再好的主意,不落实等于是空的。

”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全党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良好风气。

因此,戒“散”,关键是要在提高执行力上下功夫,让干部不敢“散”,不能“散”,没空“散”。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没有执行力,落实就是空话,务实就是口号。

那么,过硬的执行力从哪里来?

它是从高度的责任心中“干”出来的,是从开拓创新中“闯”出来的,是从脚踏实地的工作中“拼”出来的;同时,也是从干部的以身作则中“带”出来的,是从严格的制度和机制中“管”出来的,是在群众的支持和监督中“促”出来的。

  提高执行力,戒除干部思想作风纪律方面的“散”字,至少要做到三点。

首先,要加强学习。

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强化宗旨意识,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培养淡泊名利、公而忘私、廉洁从政的品质。

其次,要完善机制。

对部门、单位中出现的“散”的现象,在加强批评、教育、转化的基础上敢于动真碰硬,见人见事,狠刹歪风邪气。

要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对治“散”的意见建议,开门搞整顿。

最后,要领导带头。

如果领导班子是一盘散沙,领导干部“其身不正”,就不可能有凝聚力和影响力来号令其他党员干部根治“散”的问题。

因此,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遵守各项纪律规定,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

要坚决反对那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由主义的作风,那种得过且过、无所作为、散漫无序的态度,切实把自己摆进去,带头查找问题,带头戒“散”,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散”的问题,促进作风的转变。

 

戒“满”

——干部作风“十戒”谈之四

     满足与不满足,可以说是一对相伴相生的矛盾。

对一个人、尤其是一名领导干部来说,什么时候满足,什么时候不满足;满足于什么,不满足于什么,却大有讲究,体现着一个人追求的雅俗、境界的高低、人品的优劣与党性的强弱。

我们所提倡的是,对待职务、待遇、收入、生活条件要有满足感,对待工作、事业、成就则永远不能有满足感,而是要有不懈的努力和永无止境的追求。

  “老百姓幸福是我最大的满足。

”——这是华西村老党委书记吴仁宝既朴实又经典的一句话。

但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有一种满足却值得引起我们警惕:

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把部门的工作放在更大的视角中把握衡量,满足现状,自我感觉良好,取得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对工作情况盲目乐观;有的认为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小成即满,不思进取,把过去的成绩作为炫耀的资本,甚至躺在功劳簿上与组织讨价还价;有些部门的同志优越感强,特权思想严重,爱摆官架子,严重脱离群众;有的看不起同事,看不起群众,眼高手低,甚至对干事的人评头论足,指手画脚;有的学习出于应付,不在真学实学、增长才干上下工夫,对上级精神不了解,对基层情况不掌握,工作凭感觉,办事凭经验,服务凭心情;有的干部一当上领导就自以为高人一等、高人一筹,听不得群众的意见,搞一言堂、家长制。

  自古以来,对工作和事业的不满足心理,都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

原始人如果只满足于裹张兽皮御寒,那就不会有后来的麻布和丝绸了;我们的前人如果只满足马车和蜡烛,也就不会有汽车和电灯了。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满足就意味着停滞,意味着暮气,意味着衰亡。

工作和事业从来都是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对事业、对工作,我们就是要永不知足、永不满足。

“山中方几日,世上已千年”,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快令人难以置信。

我们千万不能“小进即满”、“小富即安”,我们千万不能一叶障目、坐井观天,我们千万不能夜郎自大、盲目自满。

  戒“满”,一要做到放眼望。

就是从纵向对比中找到自信的同时,还要从横向对比中看到差距。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与过去比,我们曾经都有过骄傲与辉煌。

可是,我们走出去看一看,东部与中西部、内陆与沿海开放城市之间的差距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则令人震撼。

人家一个乡镇的财力比我们一个县的财力还要强,我们还有理由自“满”吗?

因此,各地各部门都要结合实际,以开阔的胸襟、科学的态度、锐意进取的精神,在落实“四个带动”中求突破,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有作为。

  戒“满”,二要做到低头思。

所有党员领导干部都要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为什么一项工作,有的人“三下五去二”就搞定了,而有的人却弄得一塌糊涂呢?

其原因就在于,后者总是抱着老弦弹,满足于经验主义,不能与时俱进,结果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

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转变领导方式、提高领导艺术已成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位居主要岗位的党政正职,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风民主,多谋善断。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干事不揽权,办事不争权,处事不专权。

  戒“满”,三要做到去傲气。

傲气来自于自满,自满易产生傲气。

这种不良风气作用到一个人身上,轻者固执己见,重者固步自封,脱离群众,成为孤家寡人。

一个光杆司令如何能建功立业呢?

因此,在党员领导干部中,要提倡和弘扬谦虚低调的工作作风。

谦虚是一种待人对事的态度,也是品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只有谦虚的人才能不傲气、少自负,尤其在成绩面前,不骄不躁。

同事之间要真诚相待,相互请教,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领导干部只有虚怀若谷,问计于民,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见,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才能凝心聚力干好事业。

  满足与不满足,表面上看是一个心态问题,实质上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出于公心,必然轻享乐而重奉献;出于私欲,必然重享乐而轻奉献。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上的满足与事业上的不满足,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一种表现。

雷锋说过:

“生活上要向标准低的同志看齐,工作上要向标准高的同志看齐。

”这应成为我们共产党人的座右铭。

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名利地位上要有满足感,在能力素质上要有危机感,在事业追求上永不满足,倍加努力学习,倍加勤奋工作,倍加严于律己,不负党和人民重托。

戒“浮”

干部作风“十戒”谈之五

     有位基层干部曾对干部作风提出了“三问”,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

“为什么村民装上电话了,干部用上手机了,交通工具先进了,我们与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

为什么干部文化素质提高了,却越来越不会做群众工作了?

为什么群众生活富裕了、生产条件改善了,对干部的意见却越来越多了?

”其实,这些问题的产生,究其根源,就在于一个“浮”字。

干部作风上的“浮”,主要有三种:

一是浮漂,二是浮夸,三是浮躁。

所谓浮漂,就好像井中的葫芦一样,从上面看,它沉在下面,其实它浮在水面。

一些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时,往往习惯于“坐着轿车转,隔着玻璃看”,热衷于听汇报、看材料,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能扑下身子、沉到基层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听群众的意见或建议耐不住性子,读书学习静不下心思。

结果是制定的一些政策与基层实情不符,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执行。

浮漂的典型特征是“唱功”多而“做功”少,“花拳”多而“实招”少;说起来头头是道,干起来马马虎虎;雷声大、雨点小;决心大、办法少;没有创造,不讲实效;满足于“以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靠讲话落实讲话”。

  所谓浮夸,就是干一说二,甚至干一说十,好大喜功,粉饰太平。

少数领导干部,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调整或提升的目的,自称“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华而不实,拍胸脯完成任务,用水分制造政绩。

有的提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空头口号,搞一些虚假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有的干部办事随潮流、赶浪头、出风头、争彩头,豪言壮语挂嘴边,吹牛吹到连自己也不敢相信。

  所谓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这既是一种不良情绪,也是一种不可取的人生态度。

表现为静不下心,安不下神,急于升迁,本职工作还没做好,就开始设计自己的“升迁图”;在领导面前急于表现,在工作面前急功近利;在人事变动时打电话、请喝酒、拉选票;板凳没坐热就开始跑官要官,在一个岗位上没干几年就急不可耐地谋划着如何“更上一层楼”,整天浮想联翩,好高骛远,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最终成为空想、幻想。

  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会形成浮漂作风、浮夸风气、浮躁心理固然与一些地方的社会风气有关,但最根本的还是在于这些领导干部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发生了错位。

可以说,“浮”风不止,作风难正,事业难成,必须下大力气予以整治。

  干部要戒“浮”,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官念”太强,眼睛只是盯着位置,总是围着个人的名利地位打转转,势必会冲淡自己的信念。

因此,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思想境界、道德修养、理想信念,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破除“官本位”意识。

要时刻牢记党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自觉地调整人生动机、思想观念、处事方法和精神状态。

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把权力用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二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是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在想问题、作决策时,坚持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

真正把确立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现实任务统一起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三是树立正确的事业观。

领导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如何,直接影响党的事业发展。

工作靠实,事业靠干。

实践表明,事业心、责任感出动力、出效率,出凝聚力、出战斗力。

只有把责任牢记心中,把工作抓在手上,心无旁骛抓发展,尽心尽力干事业,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才能有效地解决好浮漂、浮夸、浮躁等问题。

  总之,只要我们真正把感情贴在民心民意上,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工作落在求真务实上,就一定能解决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就一定能形成工作热情高涨、精神状态振奋、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各项重点工作推进节奏加快的良好态势。

戒“懒”

干部作风“十戒”谈之六

     好的精神状态从来都是与“勤”相连,与“懒”相悖的。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宋人邵雍的“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我们都不陌生。

可以说,一个“勤”字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精神财富。

凿壁偷光、断齑画粥、悬梁刺股等历史故事,无不说明了勤奋对于事业成功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个好的精神状态,就必须戒“懒”尚“勤”。

 

  “懒”的表现主要有三种:

  一是“懒学”。

有的领导干部在学习时坐不住、学不进、定不了神,一提到学习就头疼。

他们热衷于应酬,忙碌于事务,学习只停留在口头上;有的领导干部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不是把业余时间花在学习上,而是泡在酒桌饭场里,玩在牌桌赌场上,耗在电脑游戏中;有的领导干部虽然学了,但学风不正,学习不是为了运用正确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改造自己,而是为了装点门面。

  二是“懒思”。

“懒思”就是思想懒惰。

只认“本本”,满足于说“现话、空话”,习惯于当“传达室”,只唯上,不唯实,照抄照搬,照本宣科;只干不“思”,即使干了几十年,也是满脑子“半成品”,不能结合实际,缺乏创新精神,没有真知灼见;只听不“疑”,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见解,奉行“领导说啥我说啥”;只学不“钻”,看似“认真”读书看报,实则是“读书看皮,读报看题”,蜻蜓点水,一目十行,不求甚解,不愿联系实际做深入思考。

一句话,就是无所用心,饱食终日。

  三是“懒政”。

“懒政”就是“行政不作为”,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种“懒政”,在日常生活中并非鲜见。

那种推诿拖延的作风,那种应付哄骗的作风,那种失职渎职的作风,那种遇到问题层层下放的作风,那种“不给好处不办事”的衙门作风,那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作风,那种图方便、图省事,简单粗糙的作风,那种“不挨鞭子不过河”、“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作风,统统都属于“懒政”。

 

  干部的“懒”危害甚大。

懒惰习气一旦渗透进工作生活,必将蚕食和毁灭干部的激情和美德,消磨干部锋芒的才智,能人亦会变庸人。

“懒学”,就不能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不能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就不能跟上“日异其能,岁增其智”的时代步伐,就不会有开拓创新的远见卓识。

“懒思”,就不能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找出其内部的必然联系,就不能在丰富的实践中概括、总结、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就不能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这样的人即使整天忙于工作,实质上却是目光短浅的事务主义者。

“懒政”,就不能做到“办事提速提效,服务创质创优”。

不仅损害了群众的正当权益,还会损害“政府信用”,其结果既贻误事业,损害形象,又败坏党风,失去民心。

面对日益繁重的发展和建设任务,我们懒不得,懒不起,不能懒。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戒“懒”,必须双管齐下。

一方面,要加强教育,从思想上清除“懒”的根源,使各级领导干部明白,“懒学”无以成才,“懒思”难以成业,“懒政”愧对人民重托,从而做到学而不厌,思而不罔,勤政为民,鞠躬尽瘁。

另一方面,要健全机制,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