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错题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9274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基错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马基错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马基错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马基错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马基错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基错题集.docx

《马基错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基错题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基错题集.docx

马基错题集

1.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是(a)。

A.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特有的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特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特有的观点

2.时间和空间是(b)。

A.人们把握世界的两种维度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感觉系列调整的体系

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d)。

A.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社会意识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4.金融寡头实现其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c)。

A.“参与制”B.“代理制”C.“个人联合”D.“企业联合”

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包括(bd)。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社会分工的存在C.生产资料的原始公社公有制

D.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E、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6.商品二因素的关系是(ac)。

A.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B.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E.价值的存在不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7、“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D)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8、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9.科学发展观中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论的哲学理论依据主要是(B)

A联系的层次性原理B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观点

C世界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的观点D物无孤立之理

10、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1、辩证的否定是(ABCD)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

12、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BD)

A、激变论B、直线论c、庸俗进化论D、循环论

13、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D)

A阶级斗争理论B社会主义学说

C辩证法理论D唯物史观

1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 B  )的历史观

A唯物主义B宿命论C唯意志论D循环论

15、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D)

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C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16、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

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17、马克思说: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D)

A人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18、“白马非马”的命题(  BD  )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9、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

这一思想表明了(ACD)

 A知行不可分割  B知行合一  C知行相互促进  D行先知后 

20、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BCD)

 A生产资料私有制形式  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

21、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CD)

A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

B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C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22、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答案】A

【解析】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其他范畴构成的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教材56页。

2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答案】B

【解析】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的结果的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实践。

强调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唯一来源,并不否认可以从他人和书本获得知识。

直接经验是认识中“源”,间接经验认识中的“流”。

教材95页。

24.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答案】C

【解析】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范畴反映的社会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教材137页。

2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答案】D

【解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教材190页。

26.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答案】B

【解析】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教材191页。

2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可变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

【答案】C

【解析】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教材238页。

28.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答案】A

【解析】资本输出的形式有多种,从资本形态上来看大体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教材284页。

29.唯物辩论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规律

30、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 (C) 

A.真理的相对性   B.真理的绝对性   C.主观真理论 D.客观真理论

31、24.教条主义在认识论上犯了(A)

A.类似唯理论的错误B.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C.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D.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32.劳动二重性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 C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使用价值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价值

C.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D.具体劳动创造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使用价值

3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B.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34.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DE)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ab)

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36.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

37、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

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

38.辩证的否定是(ABCDE)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E.既克服又保留

39.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CD)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40.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CD)

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

41.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BCD)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2.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这表明(ABCD)

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

4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ACD)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44.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BCD

A.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

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4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CD)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B.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4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ABCD)

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D.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47.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bc)

A.立法司法职能B.对内职能C.对外职能D.行政职能

48.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有(ab)

A.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控制的政治职能

B.对邮政、铁路、水路、文教、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的公共管理职能

C.进行国际交往的职能D.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

49.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abc)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50.垄断价格是(abd)

A.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

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51.垄断利润是(abd)

A.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B.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D.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52.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abcd)

A.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

B.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C.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

D.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

53、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B 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54、“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D  C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55、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A D  )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5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5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D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58、“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C B )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59、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

这说明(D A)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6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B C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61、“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

”这就是说(D B  )

A.只有出现了货币,商品价值才得到了外在表现B.价值的内在尺度是劳动时间,外在尺度必然是货币

C.货币可以将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准确表现出来D.价值的内在尺度只有通过外在尺度才能表现

62、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B C )。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63、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B C)。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64、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C  A)。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65、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 D)。

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66、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 C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67、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BCD CD )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68、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CD  BC)

A.同志间的相互帮助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

69、“白马非马”的命题( AB BD  )是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70、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BCD ABCD )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71、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AB  ABCD)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

7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BC AB )

  A.唯心主义认识论      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C.经验论     D.唯理论

7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明资本本质和特征的选项有( ABD ABCD )。

A.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本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阶级关系

C.资本是个历史的范畴              D.资本是一种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

74、不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B ABCD )。

A.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资本  B.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的资本    D.价值不发生变化的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