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按思想内容分类鉴赏诗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9240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练习按思想内容分类鉴赏诗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练习按思想内容分类鉴赏诗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练习按思想内容分类鉴赏诗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练习按思想内容分类鉴赏诗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练习按思想内容分类鉴赏诗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练习按思想内容分类鉴赏诗歌.docx

《练习按思想内容分类鉴赏诗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练习按思想内容分类鉴赏诗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练习按思想内容分类鉴赏诗歌.docx

练习按思想内容分类鉴赏诗歌

练习:

按思想内容分类鉴赏诗歌

撰稿人倪勇使用时间6.10-6.15

班级姓名学号

教学目标

按思想内容对诗歌进行分类,让学生通过练习强化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快更准地把握诗歌思想内容与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对诗歌的归类。

教学设想

古代诗歌鉴赏,最重要的是能读懂读通诗歌,把诗歌进行分类,有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观点态度。

我们试图通过对诗歌的思想内容的分类鉴赏,引导学生能快速对诗歌进行归类,从而快速把握诗歌的主旨。

教学课时

9课时。

第一课时

诗歌分类鉴赏1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例析】蝉咏蝉

【唐】虞世南【唐】骆宾王

垂緌饮清露,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流向出疏桐。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居高声自远,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非是藉秋风。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同是咏蝉,虞世南写:

“垂绥饮清露”、“居高声自远”。

骆宾王却说: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两位诗人都选取了露水和声响两个客观物象,但因为当时诗人的处境不同,情感有很大的区别。

虞世南身居高位,以清高风雅自许,自负才华;骆宾王无辜遭诬身陷囹圄,含冤莫白。

所以在诗中的意象完全不同:

一是“清露”“声远”;一是“露重”“响沉”。

一、特点归纳:

1、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写作技巧

(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象征);常用修辞:

比喻、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二、步骤归纳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三、实战演练

1、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

试简要分析。

2、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三课时

诗歌分类鉴赏2多情自古伤离别——送别诗鉴赏

【例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1、杜少府:

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

少府县尉的别称。

2、“蜀州”一作“蜀川”。

城阙指京城长安。

3、三秦:

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

4、五津:

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5、比邻:

近邻。

曹植《赠白马王彪》:

“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

”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

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

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

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

这是因为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

一、情感特点

情感1:

茫然、怅然若失。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情感2:

宽慰别董大(情深意长的勉励)

千里黄云白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情感3:

劝慰中带难分难舍送元二使安西(情深意长的勉励)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4:

表诗人志节芙蓉楼送辛渐(坦陈心志的告白)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5:

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情感6:

朋友间的友谊。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小结:

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怀,或对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思念,表达自己的志节,依依不舍,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

二、常用表现手法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三、鉴赏方法:

1、掌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

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

2、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1)、杨柳从《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 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2)、长亭、短亭、劳劳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3)、南浦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

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4)、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四、实战演练

(一)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答:

(二)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

离歌:

离别之歌。

关城:

潼关、函谷关。

御苑:

皇家的宫苑。

砧声:

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

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答: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

(三)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

“萧萧班马”出自《诗经》。

班马:

离群之马。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答: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第四、五课时

诗歌分类鉴赏3此中有真意——山水田园诗鉴赏

一、例析

山居秋瞑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辛夷坞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归园田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小结:

山水——风光优美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怀

田园——生活恬然

二、思想内容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三、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四、写景的方法

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

②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

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五、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6分)

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

好像。

了自:

已经明了。

空复情:

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

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分)

答: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4分)

答: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

闯进门来。

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请具体说明。

答: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

第六、七课时

诗歌分类鉴赏4千古兴亡多少事——怀古咏史诗鉴赏

一、特点

后代诗人对尘封往事发思古之幽情。

它常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了诗人对社会历史的感触。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议论精辟。

解读要求:

(1)基础:

明了诗人所咏的人和事

(2)关键:

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解读时应思考,对于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作者态度是什么?

诗人对此事别出新意的见解表现在何处?

二、分析鉴赏

例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词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

借“怀古”赞扬了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像刘义隆那样的仓猝冒险行动;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一)鉴赏方法:

1、弄清触发的媒体:

古迹、典故、人物等

2、弄清史实:

作品涉及到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典故。

3、体会意图:

古迹或人物的遭遇与诗人经历有哪些相似或相关之处。

4、领悟感情:

诗人借助这些历史史实或人物表达怎样的感情。

(二)、所抒之情

咏史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社会历史的感悟,抒发作者的情感。

1、叹朝代兴亡变化。

2、感慨岁月瞬息变幻。

3、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

(三)、常用表现手法:

1、以景衬情2、由议论引发3、正反对比,侧面烘托

三、作者在咏史时所站的角度

1、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诗人不置身其中。

如下面两首: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①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②,肯为君王卷土来③?

【注释】①乌江亭:

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②江东:

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③肯:

岂肯,怎愿。

【赏析点拨】王诗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

杜诗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

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认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2、把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以双关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诗人表面上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

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刻,双关见意。

过陈琳墓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

(叙写自己对陈琳的景仰之情,而今日漂泊江湖路过陈琳的坟墓。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是全篇寄寓之意所在。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即景抒情。

前句是墓前之景,下句是墓前的遥思。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抒发诗人无限惆怅之情。

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不是感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借题发挥,借咏贾谊故事,尖锐地指出统治者不可能真正地重视人才,让他们在政治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胡曾《赤壁》: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两诗所咏之历史均为三国时候东吴与曹操在赤壁对垒的一场仗,东吴仅几万兵力,面对曹操数十万大军,由于周瑜抓住了敌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扬己之长以制胜,结果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这是一场奠定三分局面的战略性大战,也是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所以引起后世许多文人墨客的怀古之情。

请分析两首诗歌抒情角度的差异。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出塞图王思廉①

黄沙堆雪暗龙庭②,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③。

【注】①王思廉:

元朝初年诗人,历经宋、金灭亡等历史事件。

②龙庭:

指匈奴集会祭天的地方。

③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

诸宫人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

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

”将王昭君的悲剧归为画工之责,故有“怨丹青”的说法。

(1)这首诗在描写人物方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答:

(2)与《西京杂记》的记述相比,这首诗在主题思想上具有怎样的进步性?

答:

 

第八、九课时

诗歌分类鉴赏5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又称为“高岑诗派”。

一、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1.边塞诗派举例: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归纳特征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家乡------思乡念亲

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2)风格——雄壮豪迈。

(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3、赏析方法

(1).词句分析法

(2).形象分析法

4、常见意象

从用品看:

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箫笛、号角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

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

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

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5、主旨:

①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②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③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④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⑤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⑥注意矛盾心情:

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二、分析举隅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前两句是写景,所写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本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特点,请略作分析。

 

三、课堂演练: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该诗表现了将军的英雄气概。

末句,用的手法,写唐军。

全诗。

四、实战练习

1、阅读卢纶的《塞下曲》,回答问题。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⑴“月黑”句在全诗的作用。

⑵诗中能表现主题的形象是什么?

2、读李益的两首边塞诗,回答问题。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⑴两首诗都表达了        的主题

⑵试分析“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诗句中的形象。

⑶“沙似雪”“月如霜”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读王之涣的《凉州词》,回答问题。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⑴诗中“怨”的内容是什么?

⑵“何须”二字有什么意味?

4、比较阅读王昌龄《从军行》:

(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请比较分析这两首诗在抒情上各有什么特色?

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