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合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9147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合集.docx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合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合集.docx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合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题

 

1.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

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2.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

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

这幅画意在(  )

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D.倡导宗教宽容

3.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

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改革,就是人类早期用政治手段对市场的矫正。

当时雅典的贫富分化严重,大量自由人不得不卖身为奴,乃至这些卖身为奴的自由人和原有的奴隶加起来在数量上远远超出自由公民。

如果不改变这种市场契约所形成的结果,他们很容易颠覆雅典的政治体制,富人也面临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结局。

梭伦改革免除了这些卖身为奴的自由人的债务,等于剥夺了他们的拥有者的“私有财产”。

这是对市场的侵犯,也是对市场的保护。

材料二 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即解除债务及由于负债而遭受的奴役。

第二项重大措施是按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

第三项重大措施是设立新的国家政权机构,限制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

新机构中最重要的是四百人会议,由4部落各选100人组成,除第四级外,其他公民都可当选。

第四项重大措施,则是颁布促进工商业的法规。

(1)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据材料一、二中有关解负令的叙述,你认为“一个身为奴隶的人因此而获得了自由”这一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梭伦改革的第二项措施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应怎样计算其财产收入?

为什么?

 

(3)梭伦改革对雅典的发展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为什么?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那个时代(公元前8—前6世纪),富人和贫人间的不平,似乎已经达到了顶点……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

他们或是替富人耕种土地,只获得1/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农或者泰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 我瞩目凝视,

而悲哀充溢着我的心:

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

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应当节制你们傲慢的心怀,使它谦逊,

不要以为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

——梭伦

材料三 所有债务一笔勾销。

这项决定被称为解负令;取消(六一制)土地上的标记,土地回归农民所有……然而,雅典亟需改革的这个事实显示出,拥有土地的贵族彻底掌控整个国家的命运,梭伦认为务须截断贵族世家对整个政府的控制。

——约翰·索利《雅典的民主》

材料四 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的是,梭伦贯彻实施这些法令为什么没有遭到氏族贵族和债权阶层的激烈反抗?

对此,我以为除了可用当时社会危机的深重和平民仍有政治活动来解释外,梭伦在推行改革措施时,能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循序渐进,掌握一定限度不无关系。

——R·R博尔加《希腊的传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导致梭伦“悲哀”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三,概括梭伦在经济上“节制”富人的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在政治上“截断贵族世家对整个政府的控制”的创新举措和主要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一定限度”的含义。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庚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

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

——《战国策》

材料二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

今恃多官众吏,官立丞、监。

夫置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为利也;而丞、监亦欲为利,则何以相禁?

……别其势,难其道,故曰:

其势难匿者,虽跖不为非焉。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

私利塞于外,则民务属于农;属于农则朴,朴则畏令。

——《商君书》

材料三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斗,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国民风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为转变民风所采取的措施。

 

(3)据材料三,简析秦国民风变化带来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

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孝文帝改革是“消极的汉化”,是北魏政治危机的开端。

另一种观点认为,孝文帝改革把拓跋部的政权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符合历史必然趋势的。

(1)为解决材料一中问题,北魏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2)你同意材料二中哪一种观点?

说明理由。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

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

以夺富民之利。

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

“……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

……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

 

(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

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4)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

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

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

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

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

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次改革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0.历史教科书是一般国民普遍历史观的重要来源,代表了一国统治者的史观及立场,是建构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工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仁孝好学……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二 孝文自鄙胡俗,深慕华风,汉晋以下大改革家也。

论者议其忘强武之旧,习弱靡之风,国势之衰,萌芽于是。

然孝文弃平城而趋洛阳,失形式则有之……至于革鄙陋,趋文明,夫安能为孝文咎耶。

在北方民族同化上,孝文帝起了重要作用,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

……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

……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

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

上卷》

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者对孝文帝改革影响认识的异同。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立足点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和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评析这一立足点转变的原因。

 

11.(2015新课标Ⅰ卷)(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

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

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

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

币值混乱,影响流通。

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

“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

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

“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

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

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贷币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

(9分)

 

12.(2015新课标Ⅱ卷)(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

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

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

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

“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

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

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

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

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

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

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

(7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16世纪具有德国或荷兰风格的讽刺画《灵魂的运输车》。

它用极富想象力的夸张形式讽刺了教皇制度。

画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入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

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分别由主教、枢机主教和修士构成。

材料二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1)图中如此讽刺教皇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为此,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改革主张?

 

(2)结合材料二,谈谈马丁·路德改革的双重性。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卡尔文宗教改革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在促进欧洲近代化过程中取得的最大历史成果各是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

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摘编自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材料二 明代的婚姻礼俗主要参考《朱子家礼》,如:

拜堂:

是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仪式,通常可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撒帐:

拜堂后,新婚夫妇要向亲友抛洒“一把栗子一把枣”,谐取“早立子”、“多立子”的口彩。

庙见:

婚后第三天男家主人带新娘去拜祠堂,这样媳妇才能成为丈夫宗族中的一员。

——摘编自陈洁梅《透过中世纪中西方

婚姻礼仪的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

(1)据材料一,指出宗教改革前后欧洲在婚姻方面的主要变化。

概括材料二中传统婚俗的特点。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6世纪中西方婚姻观念与礼俗差异的原因。

 

15.(2014海南卷)(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78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汤姆斯·墨菲率领代表团访华,与中方洽谈合作事宜。

在谈判中,美方提出来一个中方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英语词汇“jointventure”并将其解释为“合资经营”。

墨菲解释说:

“简单地说,合资经营就是把我们的钱包放在一起,合资共同办个企业,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这是一种互利的合作方式。

若要再说得通俗一点,合资经营就是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庭’。

”中方对此感到新鲜有趣和增长了知识,同时又认为,尽管对方说的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特别是对美方提到合资经营就好比是“结婚”、“建立共同家庭”,就更不可思议。

中方代表团将谈判内容上报中央后,邓小平作了“合资经营企业可以办”的批示。

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获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1980年4月,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如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北京长城饭店公司。

——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中方代表最初认为美方“合资经营”的提议不可能实现。

(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创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7分)

 

16.(2013新课标Ⅰ卷)(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

“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

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

“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

”“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

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

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

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6分)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9分)

 

17.(2013新课标Ⅱ卷)(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

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

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

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

“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

”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

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

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

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9分)

 

18.(2012海南卷)(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5年,法国国民收入比

1929年减少30%,企业倒闭1.1万家,失业人口超过80万。

法西斯组织活动猖獗,对法国

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

法国社会党、激进社会党和共产党共同组成了人民阵线,参加大选。

1936年6月,以社会党人勃

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成立。

法国共产党虽未入阁,但表示全力支持勃鲁姆的各项政策。

勃鲁姆政府执政后,开始实行改革。

它规定一般工人的工资可提高7~15%,待遇极差的工人的工资可提高2~3倍,允许工人和职员在不减薪的情况下每周工作40小时、每年两周带薪休假,并要求完善集体合同制度。

政府还着手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对失业工人的帮助,对法兰西银行实施监督,把部分军工企业收归国有,建立全国铁路公司等。

这些改革措施对法国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作用。

勃鲁姆政府的政策遭到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有大约600亿法郎被从银行提出,其中280亿

法郎被转往国外。

与此同时

,左翼政党内部就取缔法西斯组织等问题发生激烈争执。

1937年2月,勃鲁姆宣布因财政困难,暂时停止执行人民阵线的纲领。

——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学知识,概括法国人民阵线政府成立的背景;指出勃鲁姆改革的措施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之处。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勃鲁姆改革的作用。

(4分)

 

19.(2011新课标卷)(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其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

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地部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

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

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

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事务,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涉各旗事务、发布政令。

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管理。

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

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

(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

(5分)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

(10分)

 

20.(2011海南卷)(8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查各国事件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

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

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王大臣领之……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奕诉等:

《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

材料二

该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为总汇,而事较繁于六部者也。

出洋大臣期满,专由该衙门请旨。

海关道记名,专保该衙门章京。

指拔海关税项,存储出洋公费,悉由该衙门主持。

互市以来,各国公使联翩驻京,租界约章之议,皆该衙门任之。

海防事起,采购战舰军械,创设电报邮政,皆该衙门主之。

自各国船坚械利,耀武海滨,势不得不修船政、铁政,以资防御,迄今开办铁路,工作益繁,该衙门已设有铁路、矿务总局矣。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理衙门职权的变化及其作用。

(4分)

 

21.(2010海南卷)(8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其主要指令和内容如下:

人权指令

释放政治犯;废除治安维持法;修改宪法

社会改革指令

解放妇女;支持工人运动;教育自由化、民主化;废

除压制性制度;经济机构民主化

经济改革指令

将财阀企业分割;限制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神道指令

国家与神道分离

开除公职指令

禁止旧议员参与选举

——摘编自《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日本改革的背景。

(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推动日本改革的目的。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