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8911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0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docx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docx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

湖南省双峰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T2噬菌体、硝化细菌和水绵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和硝化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

B.T2噬菌体和硝化细菌都能通过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C.硝化细菌和水绵都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且都能合成有机物

D.T2噬菌体、硝化细菌和水绵所属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不同

【答案】D

【解析】T2噬菌体是一种DN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具有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A错误;T2噬菌体是一种DN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核糖体是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C错误;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而自养,水绵能进行光合作用而自养,二者在生态系统中均属于生产者,而T2噬菌体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形态结构的异同,知道原核生物只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知道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2.美国航天局科学家在加利福尼亚州东部的莫诺湖里发现了一种被称作GFAJ-1的独特细菌,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在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

根据上述材料进行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GFAJ-1细菌体内含量较多的六种元素可能是碳、氢、氧、氮、砷、硫

B.砷元素存在于GFAJ-1细菌细胞膜以及糖类、ATP、DNA和RNA等物质中

C.砷对多数生物有毒是因为砷与磷化学性质相似,它能够“劫持”磷参与的生化反应,制造混乱

D.该发现将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在地球极端环境乃至外星球寻找生命的思路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可推测GFAJ-1细菌体内含量较多的六种元素可能是碳、氢、氧、氮、砷、硫;A正确。

糖类中不含磷;B错误。

“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细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

3.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的程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种类

试剂

碘液

苏丹Ⅲ染液

双缩脲试剂

++++

++

+

++

++++

++

+

++

++++

 

A.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

B.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

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

D.这三种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答案】A

【解析】乙种子中,用苏丹Ⅲ染液进行染色时,颜色反应最深,说明乙种子中主要含脂肪,A错误;碘液用于检测淀粉,其颜色反应为蓝色;苏丹Ⅲ染液用于检测脂肪,其颜色反应为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其颜色反应为紫色,B正确;在鉴定种子是否含有脂肪时,要用到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C正确;这三种试剂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只有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时,需要水浴加热,D正确。

4.下列关于细胞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ATP、脱氧核苷酸、核糖体共有的组成元素是C、H、0、N、P

②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③酶、激素、ATP和神经递质等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

④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⑤叶肉细胞内的[H]都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

【答案】C

【解析】ATP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核糖和三分子磷酸基团组成,含有C、H、O、N、P,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组成,含有C、H、O、N、P,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其中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组成含有C、H、O、N、P,因此ATP、脱氧核苷酸、核糖体共有的组成元素是C、H、0、N、P,①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②错误;酶不是微量的,可以重复使用,不是催化作用结束之后就失活,③错误;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促进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④正确;叶肉细胞内的[H]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用于暗反应,也可以在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生成,用于第三阶段,⑤错误,故选C。

A.0项B.1项C.2项D.3项

5.己知某条肽链由88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中共有氨基6个,甲硫氨酸5个,且在肽链中的位置为3、25、56、78、82,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①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有N原子数目94个

②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肽键数目会减少10个

③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则产物多肽链中氨基和羧基均分别增加5个

④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则所有产物中O原子数目共减少1个

A.①B.①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该多肽链是88个氨基酸,肽键数目是87个,肽链中含有6个氨基,其中5个在R基中,因此5个氨基酸的R基中含有氨基;甲硫氨酸的位置是3、25、56、78、82,因此水解掉5个甲硫氨酸需要水解掉10个肽键,形成5个甲硫氨酸和6个短肽。

由分析可知,该多肽链中是88个氨基酸,5个氨基酸中含有氨基,因此N总数是88+5=93个,①错误;由分析可知,去掉多肽链中的甲硫氨酸,需要水解10个肽键,因此肽键数目会减少10个,②正确;由于甲硫氨酸的R基中没有氨基和羧基,去掉甲硫氨酸后,形成6个短肽,肽链中的氨基数目是6+5=11,增加5个,羧基数至少一个变成至少6个,增加5个,③正确;如果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要消耗10分子水,形成6个短肽和5个氨基酸,短肽中的氧原子变化数目是10-5×2=0个,④错误,故选C。

6.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也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不需要核糖体

②少数抗体不是蛋白质

③所有的抗原都是蛋白质

④部分激素是蛋白质

⑤生物膜上的载体都是蛋白质,且蛋白质的活性与空间结构也有关系

⑥神经递质的成分都是蛋白质

⑦所有的蛋白质都含S

A.①②⑤B.②③④⑤C.④⑤D.④⑤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只要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核糖体;抗体都是蛋白质,并非所有的抗原都是蛋白质,有少部分抗原是多糖;神经递质有多种,一部分是蛋白质;部分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生物膜上的载体都是蛋白质,且蛋白质的活性与空间结构有关系,C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的蛋白质合成、种类及功能。

7.下列对组成细胞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核酸、酶、果糖、脂肪均含有元素C、H、O、N 

②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③对蛋白质的检测可用斐林试剂,颜色呈砖红色 

④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都是蛋白质 

⑤生物膜上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⑥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

A.①②⑤B.②③④⑤C.⑤⑥D.②⑤⑥

【答案】C

【解析】①糖和脂肪中的组成元素只含有C、H、O,没有N元素,①错误;

②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②错误;

③蛋白质检测方法是用双缩脲试剂,颜色呈现紫色,③错误;

④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功能的物质可能是蛋白质,也可能是脂质等非蛋白质类物质,如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④错误;

⑤生物膜上的载体都是蛋白质,⑤正确;

⑥蛋白质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⑥正确.

故选:

C

8.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

B.都是水溶性物质

C.都含C、H、O、N这4种元素

D.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答案】A

【点睛】对于的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核酸的分类基本组成单位和功能、糖类和脂肪在元素组成上的特点、脂质的分类和功能的区别记忆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9.如图表示各种膜的组成成分含量,该图不能说明的是(  )

A.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B.膜中的脂质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膜的功能有关

C.膜的功能越简单,所含蛋白质的数量越少

D.膜的功能越复杂,所含糖类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功能越复杂的膜,其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解:

A、据图可知,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故A正确;

B、结构决定功能,线粒体内膜功能复杂,其上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质含量相对较少,故B正确;

C、图中所给的细胞中,髓鞘的功能最简单,蛋白质的数量最少,故C正确;

D、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片层功能复杂,其上面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多,故D错.

故选:

D.

考点: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0.对细胞结构,成分的探究过程中,往往需要用水进行处理。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检测脂肪时,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先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清水洗去浮色

B.观察DNA、RNA分布的实验中,水解处理后,需要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后的根尖需要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

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答案】A

【解析】检测脂肪时,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先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50%的酒精洗去浮色,A错误;观察DNA、RNA分布的实验中,水解处理后,需要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以洗去盐酸,B正确;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后的根尖需要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以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C正确;观察叶绿体时,需要保持细胞的活生,故要随时保持装片中有水,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注意积累。

11.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

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C.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

D.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答案】C

【解析】膜载体蛋白的合成需要ATP,A错误;葡萄糖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B错误;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C正确;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相同,均为脂质和蛋白质,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膜结构与功能。

【名师点睛】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如化学物质的传递、通过传递与接触传递。

12.如图为溶酶体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各种细胞内都含有溶酶体,该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范畴

B.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与水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

C.溶酶体吞噬入侵细胞的病原体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D.溶酶体破裂后,其内部各种水解酶的活性应升高或不变

【答案】C

【解析】原核细胞不含溶酶体,A错误;H+进入溶酶体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而水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错误;溶酶体吞噬入侵细胞的病原体过程属于胞吞,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溶酶体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而细胞质基质中的PH在7.0,因此溶酶体破裂后,其内部各种水解酶的活性应降低,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名师点睛】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据此答题。

13.一定浓度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某生物兴趣小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酒精对生长状况相同的洋葱紫色鳞片叶表皮细胞进行1个单位时间、2个单位时间、3个单位时间的处理,并计算出发生质壁分离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一定浓度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根据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判断细胞的死活

B.浸泡3个单位时间导致洋葱紫色鳞片叶表皮细胞全部死亡的最低酒精浓度为15%

C.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细胞膜的伸缩性

D.本实验表明洋葱紫色鳞片叶表皮细胞对不同浓度的酒精的耐受能力不同

【答案】C

【解析】发生质壁分离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细胞保持活性,而一定浓度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据此依题意可推知:

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一定浓度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根据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判断细胞的死活,A项正确;由图示信息可知:

浸泡3个单位时间导致洋葱紫色鳞片叶表皮细胞全部死亡的最低酒精浓度为15%,B项正确;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因是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C项错误;实验结果显示:

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的细胞,在处理单位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发生质壁分离细胞的百分率存在差异,表明洋葱紫色鳞片叶表皮细胞对酒精的耐受能力不同,D项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

①阅读题干,明确实验目的(研究酒精对生长状况相似的不同细胞的毒害作用)。

②依据实验设计的原则,对比分析题图中的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出自变量(酒精浓度和不同处理单位时间)、因变量(发生质壁分离细胞的百分率)等,以此为解题的切入点,运用所学“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等相关知识对各选项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14.下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下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于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图甲人工膜在水中磷脂分子排列成单层

B.若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都不会受到影响

C.若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当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

D.图丁中①为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②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答案】A

【解析】磷脂分子有亲水性的头和疏水尾,因此在水中成两层排列,A错误;从图乙可知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乳酸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二者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当细胞处在无氧环境时,细胞产生的能量没有变化,而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所以葡萄糖和乳酸的运输都不受影响,B正确;在单位体积的1mol/L的葡萄糖溶液和1mol/L的乳酸溶液中,溶质分子数相等,当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C正确;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②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正确。

15.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葡萄糖分子可以进入细胞;如果细胞需要,它们也可以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细胞

B.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C.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D.被动运输能顺浓度梯度和逆浓度梯度进行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葡萄糖可以逆浓度差进入细胞,说明该情况下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并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葡萄糖分子可以进入细胞,说明葡萄糖可以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C错误;被动运输只能顺浓度差进行,D错误。

16.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判断正确的是()

A.依据穿膜的层数,穿膜层数为0的一般是胞吞或胞吐

B.依据是否消耗能量,运输过程中耗能的就是主动运输

C.依据物质浓度梯度,顺浓度梯度运输的就是自由扩散

D.依据是否需要载体蛋白,需要载体蛋白的就是协助扩散

【答案】A

【解析】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是以胞吐或胞吞的方式出入细胞,没有穿越生物膜,即穿膜层数为0,A项正确;主动运输、胞吐和胞吞过程中都消耗能量,B项错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物质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C项错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项错误。

【点睛】理清脉络、形成知识网

17.除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

图1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图2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相同

B.据图可推测,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

C.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

D.曲线乙和曲线丙分别是在酶中添加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果

【答案】A

【解析】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通过改变酶的结构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高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但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在低温下酶的空间结构没有改变,A错误;竞争性抑制剂和底物能够争夺酶的同一活性部位,说明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可能具有类似结构,B正确;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曲线甲中的酶促应速率随着底物浓度的不再增加,表明此时底物浓度不再是限制酶促反应的因素,此后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C正确;由以上分析知,曲线乙是表示加入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曲线丙是表示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D正确。

【考点定位】酶的特性

【名师点睛】解题思路点拨:

图1中的竞争性抑制剂和底物争夺酶的同一活性部位,使酶和底物的结合机会减少,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而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通过改变酶的结构,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

图2中的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三条曲线中,底物浓度较低时,曲线甲的反应速率最高,表示未加入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加入竞争性抑制剂后酶对底物的结合机会降低,但升高底物浓度后酶和底物的结合机会又会升高,其催化反应速率又升高,可知曲线乙是表示加入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后酶会失去催化活性,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可知曲线丙是表示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

18.细胞所处的能量状态用ATP、ADP和AMP之间的关系式来表示,称为能荷,公式如下:

能荷=

,其中AMP为一磷酸腺苷。

能荷对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高能荷时,ATP生成过程被抑制,而ATP的利用过程被激发;低能荷时,其效应相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能荷的公式组成,推测一般情况下细胞能荷数值小于1

B.细胞中ATP、ADP和AM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C.细胞在吸收Mg2+时,能荷较低

D.能荷及其调节是生物界的共性

【答案】C

.......................................

【点睛】本题考查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能荷的公式,并注意ATP、ADP和AMP均与能量有关,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可以相互转化ATP↔ADP↔AMP。

19.将某绿色盆栽植物置于密闭容器内暗处理后,测得容器内CO2和O2浓度相等(气体含量相对值为1),在天气晴朗时的早6时移至阳光下,日落后移到暗室中继续测量两种气体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只有在8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在9~16时之间,光合速率>呼吸速率,O2浓度不断上升

C.该植物体内17时的有机物积累量小于19时的有机物积累量

D.该植物从20时开始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的点是氧气增加为0(或二氧化碳减少为0)点,8时、17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A错误;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在9-16时之间,氧气浓度不断增加,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正确;分析题图曲线可知,17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此时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大,19时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不但不增加,反而减少,C错误;分析题图曲线可知,20时以后,氧气浓度继续减少,说明植物仍旧进行有氧呼吸,但是不能判断此时是否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

20.某研究小组用氧电极法测定了温度对发菜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35℃时发菜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B.30℃时若增大光照强度,发菜的光合速率一定会增大

C.15℃时发菜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D.从图中曲线变化可看出,25℃是发菜生长的最适温度

【答案】D

【解析】题图中O2的消耗量表示呼吸作用速率,O2的释放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35℃时发菜细胞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A项错误;由题意信息无法判断进行该实验时的光照强度是否为最适光照强度,所以在30℃时若增大光照强度,发菜的光合速率不一定会增大,B项错误;发菜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C项错误;从图中曲线变化可看出,25℃时O2的释放量最大,所以25℃是发菜生长的最适温度,D项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

依据图示呈现的信息“15℃时O2的消耗量和释放量均大于零”而得出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都在进行的结论后,因忽略了发菜是原核生物而误认为发菜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21.下图表示蝴蝶兰在正常和长期干旱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日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干旱条件下,叶肉细胞在0~4时不能产生ATP和[H]

B.长期干旱条件下,叶肉细胞在10~16时不能进行暗反应

C.正常条件下,12时CO2吸收速率最快,植株干重最大

D.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可通过夜间吸收CO2以适应环境

【答案】D

【解析】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O2吸收时段以适应环境条件,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

在长期干旱条件下,在0~4时,叶肉细胞可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和[H],A错误;在10~16时,蝴蝶兰虽不吸收CO2,但可利用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和细胞内贮存的CO2进行暗反应,B错误;在正常条件下,12时CO2吸收速率虽然最快,但呼吸速率此时也较大,即净光合速率未必最大,故C错误。

22.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

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

叙述错误的是 (  )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

【答案】C

【解析】T1时加入酶C,A物质减少,B物质增加,可推测酶C催化A物质生成B物质,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