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太原市太原五中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888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太原市太原五中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太原市太原五中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太原市太原五中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太原市太原五中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太原市太原五中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太原市太原五中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太原市太原五中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太原市太原五中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太原市太原五中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太原市太原五中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太原五中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高三历史(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计45分)

一.本卷3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

“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

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

”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

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2.“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下列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三代的用人制度是世袭的B.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C.宋明时期的用人制度是相对公正的D.后世用人以公开始于宋明时期

4.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 南北士子分榜录取:

“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 道。

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平衡南北政治势力B.保证区域公正性

C.笼络北方知识分子D.维护国家稳定性

5.明末冯元飙说:

“(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

”反映出明末内阁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6.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

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A.强调保护私有财产B.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

C.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D.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

7.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

“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这一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据《夏口县志》统计,光绪十四年(1888)汉口镇人口仅18万,而至民国初年竟增至120万,20年余间增长近6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谭嗣同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

他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谭嗣同是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其思想已经冲破了君主制的束缚,主张共和政体。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规定:

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

……设立实业部,保护和发展工商业。

……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

“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

”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D.五国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9.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

“中央委员会也缺乏知识,这是罢工失败的原因……大家确信中国有实行国民革命运动的必要,但是究竟应当怎样为中国革命运动工作的问题上,我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还反对加入国民党。

”陈独秀意在强调

A.国民革命的必要性B.领导工人运动

C.对国民党进行妥协D.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10.1948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

“国民党内弥漫腐化和反动势力,已是尽人皆知……我现在主要担心的是通过对他们(民盟等民主力量)的鲁莽迫害,政府将进一步使自己丧失名誉。

”材料表明其实际对华立场是

A.仍然不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B.开始倾向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建议美国政府放弃对国民党的支持D.希望由其他党派来取代国民党

11.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

“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

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

”龚自珍的表述,反映了当时的士大夫

A.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来朝贡心存不满D.仍满足于“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

12.底特律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12年美国最悲惨城市。

曾经有200万人口的底特律,现在只剩下70万人口。

你认为底特律的衰败对它所在的密歇根州在政治方面可能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是

A.总统候选人的产生B.参议员席位分配

C.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选的产生D.众议员席位分配

13.《威廉二世》一书描述道:

“他(威廉二世)冲动鲁莽的性格,以及在对待问题或别人时显出傲慢的态度……(这一)性格肯定造成他的施政弊病,例如革退俾斯麦的事件。

”这些描述从侧面反映了

A.领袖的个人素质决定国家的施政效果

B.君主立宪制之下,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矛盾难以调和

C.德国的代议制不够成熟与完善D.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得以保存

14.列宁《四月提纲》出现后,普列汉诺夫评价为“梦话”,并称“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

这表明

A.他正确地分析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B.他为俄国革命实现向第二阶段过渡指明方向

C.他认为俄国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他认为俄国还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条件

15.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提出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

1923年6月《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提出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党的方针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政治形势发生变化B.严格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

C.孙中山同意与中共合作D.认识到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16.中日关系一直是中国人关注的重要对象之一,80年前,戴季陶所著的《日本论》中写到:

“‘中国’这个题目上,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到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

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

”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作者

A.希望中国人最大限度地去亲近日本

B.认为日本人比中国人在对待对方上更明智

C.主张对日本加深了解,进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

D.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思想上的闭关自守

17.据《礼记·月令》载:

“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

”《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D.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18.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并未普及,但汉武帝执政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

这是因为

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

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D.小农经济的高度繁荣

19.张謇曾说:

“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业的纱厂命名为“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儒家思想指导商业D.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20.下表为19世纪期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的统计表,它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城市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6

1,912

3,437

伦敦

956

2,618

4,767

6,581

东京

800

1,050

1,600

莫斯科

250

365

612

1,000

上海

300

250

300

600

孟买

200

500

773

776

A.工业革命引起世界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B.世界各地城市化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C.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D.各地城市人口的差距,反映出表中欧美国家已实现了工业化

21.美国学者雷麦曾经说过:

“除了铁路以外,就没有一种其他近代的经济设备输入中国以后,能够产生这样伟大的影响。

”由于种种原因,建国以前中国的铁路建设举步维艰,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下列情形中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1860年,在吴淞口的外国商人乘坐火车到上海洽谈生意

B.1885年,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煤矿通过铁路把煤矿石运送到胥各庄

C.1915年,西南的护国军在四川铁路沿线与北洋军展开激战

D.1925年,孙中山乘坐国产蒸汽机车来到北京

22.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

其主要内容是:

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

这表明英国

A.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以度过经济危机

C.希望通过经济手段增强英联邦的政治向心力

D.认识到了只有放弃贸易保护、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23.约翰尼夫在《战争与人类进步》写到:

“从1785年到1824年,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

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

这场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变化有

A.自由主义开始盛行B.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

C.垄断组织开始出现D.“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24.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写道:

“为了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诱导,使之互相适应,政府机能必须扩大。

……因为它不仅是避免现行经济形态全部毁灭唯一可行的办法,而且也是个人积极性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

”上述理论的提出

A.表明美国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政策

B.促进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指导西方国家走出了经济滞涨的局面

D.强调了政府要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25.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威尔逊先后都进行了一些改革,对40多家公司提起诉讼。

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和烟草托拉斯在司法部的起诉之下被迫解散,政府通过宪法对垄断进行限制的原则也由此被确立起来。

有学者认为这场被称之为“进步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