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8769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

《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docx

高一历史辛亥革命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高一历史辛亥革命

一、教学目标

⑴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⑵知识与能力:

本课知识点繁多且复杂,因此要求学生在已有初中历史知识基础上识记有关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前期准备、爆发标志、高潮表现及其失败原因、历史意义等知识点。

在此基础上,首先,使学生理解辛亥革命发生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是20世纪初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

其次,通过分析南京临时政府的人员构成、政体设置、纪元、国旗、措施和宪法等内容,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临时政府具有真正资产阶级政府的特色。

第三,通过从多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从各种因素分析辛亥革命的结局的历史必然性,从而使学生掌握如何评历史事件价的操作思路

⑶过程与方法

通过布置学生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使学生掌握自学的有关要求和技能;通过联系比较、归纳概括和材料分析等方法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及其过程;通过材料分析法掌握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通过提供思路、学生讨论等方法掌握辛亥革命的失败这一结果。

⑷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武昌起义爆发前夕革命志士的事迹和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对学生进行人身观、价值观教育;通过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法为国根、民为邦本的观点;通过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为中国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⑸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重点:

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②难点: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及其失败原因

二、教学方法

根据高一学生现有学习负担和课余时间分配,以及从平时教学的实际出发,将“启发-发现式”教学法、“材料分析”教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法等相结合,但主要由老师提供资料,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掌握有关知识点,以帮助学生培养论从史出的基本观点。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

⑴教师准备:

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结合材料,深入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将发现所得与教材观点相印证,并对教材提出自己的批判性认识;依据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结局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从而形成对辛亥革命的全面而客观的认识。

⑵学生准备:

依据学期初期布置的课前预习要求,大部分学生至少做到基本要求,即通过预习和自习,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并准备在课上展示;少数爱好历史的学生可以做到较高要求,即通过自己搜集材料,解释本课相关历史名词。

2、课堂教学:

根据学生准备的基本要求设计本课教学过程

⑴新课导入:

利用视频资料,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

师:

(播放视频资料: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请问同学们,从这段视频中我们能够归纳出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其结果如何?

生:

(略)

师: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也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先后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但这些斗争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而失败。

中国的出路何在?

尤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不仅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且清政府更是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在此情形下,先进的中国人,特别是代表新生产力的民族资产阶级又会掀起新一轮的反抗斗争吗?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第2课“辛亥革命”,来了解一下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掀起旨在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的革命斗争。

⑵新课学习:

①自学成果展示:

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

由于课前曾布置了预习,请同学们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整理本课的知识结构。

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整理的知识结构。

(展示学生整理的本课知识结构)

师:

从同学们的整理中,可以发现同学们的确花了不少心思,甚至寻找了一些课辅资料。

现在,就让我来展示一下老师自己整理的本课知识结构。

请同学们来比较一下,我和你们到底谁整理的更全面。

师:

不知道同学们在看了我整理的知识结构后有什么想法?

也许有同学会马上来修改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但请你们别着急。

也许我所整理的内容也会有偏差啊。

接下来,就让我们师生合作,一起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完善我们所整理的知识结构。

②通过设问,师生互动,共同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

师:

通过对第一、六、七、八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能得出这样一个观点:

任何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

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也不例外。

同学们在初二已经学过了有关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对本课学习中我们会有所侧重。

首先,还是得了解一下为什么20世纪初的中国会爆发辛亥革命?

先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们的理解。

生:

(略)

师:

在我老师看来,辛亥革命爆发的国内背景主要表现在:

一,《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它们凭借不平等条约,直接干涉中国内政,除了在政治上进一步控制清政府以外,又在经济上加紧掠夺航运、铁路、矿山等权利和扩大投资设厂。

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造成中国主权的大量丧失和社会的贫困落后,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受到很大打击,民族危机不断深入。

二,为了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太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式统治下去了,转而唱起了变法的调子。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军制,编练新军等。

但“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

在实行“新政”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家中剥削人民。

此外,1905年,清政府派遣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开始实行“预备立宪”。

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

后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1911年,清政府设立责任内阁,但为皇族把持(13人中7人为皇族成员),预备立宪被证实是一个骗局。

此后,立宪派开始分化,部分人投身于革命阵营;而皇族内阁集权,引起汉族官僚的离心,统治集团内部出现分裂。

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因此,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并没有真正实现清朝统治者的愿望,反而导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准备了物质基础。

而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则进一步壮大,为民主革命的兴起准备了阶级基础。

四,20世纪初,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运动风起云涌。

各地抗捐抗税斗争、农民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发起的收回利权运动,迅速在各地开展起来,先后收回了一些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铁路和矿山的权利。

但清政府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下,将已改为商办的粤汉、川汉铁路重新收为国有,实行“铁路国有”,这不仅侵夺了绅商的利益,也直接危害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

粤、湘、鄂、川四省人民掀起保路运动。

这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准备了群众基础。

而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则又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创造了客观条件。

师:

辛亥革命爆发的国际背景主要表现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角逐。

1904年,在中国的土地上爆发了日俄战争。

日本打败俄国,将侵略势力扩展到我国东北。

③通过设疑由背景转入辛亥革命的早期准备的学习

师:

从刚才我们一起分析的内容来看,一场旨在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的爆发已经成为20世纪初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但为什么这场革命会爆发于1911年?

为什么革命爆发的地点不是在中国沿海地区,而是在湖北武昌?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而作出的努力与进行的准备。

④通过提供材料帮助学生理解革命思想传播对辛亥革命的重要作用提出一些教材没有涉及的内容,布置学生通过课后搜集材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师:

先请同学们看几段材料:

(展示板书:

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大革命。

──拿破仑

凡是要想推翻一个政权,首先是制造舆论,搞意识形态,搞上层建筑,革命如此,反革命也是如此。

──毛泽东

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猛睡狮,梦中醒,向天一吼。

百兽惊,龙蛇走,魑魅逃藏。

……到那时,齐叫道:

中华万岁!

——陈天华《猛回头》

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

师:

请问同学们,从这几段材料中,你们能够总结出哪些观点?

生:

(略)

师:

思想解放是革命的前提和先导,这已经被无数革命或改革所证明,法国大革命是如此,中国辛亥革命也是如此。

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大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他们所进行思想动员为辛亥革命革命起到了鸣锣开道作用。

师:

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历史条件、思想武器、宣传中心、代表人物就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内容来回答。

生:

(略)

师:

也许有些同学会提出这些问题:

为什么当时宣传革命思想的中心不在其他城市,而在上海和日本东京?

除了教材介绍的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人,还有没有其他的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

当时有哪些人物对革命思想曾经提出过反对意见?

这些问题就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搜集有关资料,然后与老师个别交流。

⑤提供革命团体成立及其武装起义简表,帮助学生理解同盟会成立的必然性,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基本能力

师: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请问同学们,你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生:

(略)

师:

在我看来,可以从思想上的先行、行动上的先行来理解。

众所周知,1894年孙中山上述李鸿章的失败促使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从主张变法转变为主张推翻清朝统治、拯救中国。

孙中山不仅在思想上发生了转变,而且进一步付诸实践。

一、建立旨在推翻清政府的革命团体。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进步华侨的支持下,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兴中会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会员有一百多人。

据统计,华侨人数占可查的全部兴中会成员的78%,因此孙中山把华侨称为“革命之母”。

二、发动武装起义。

孙中山在1895年筹划广州起义,虽然起义被破坏而流产,但行动已经能说明革命派的起义决心。

请同学们看两张表格,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展示表格:

同盟会成立前后重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

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成立地点

1894年

兴中会

华侨和会党

孙中山

檀香山

1904年

华兴会

留学生和学界

黄兴、宋教仁

湖南长沙

1904年

光复会

留学生和学界

蔡元培

上海

1906年

日知会

学界和新军

刘静庵

湖北武昌

(展示表格: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地反清起义简表

时间

地点

领导

结果

1895年

广州

兴中会(孙中山)

计划泄露遭破坏

1898年

皖、赣、湘、鄂等地

自立军(唐才常)

领导人被捕杀而失败

1900年

惠州

兴中会(郑士良)

弹尽援绝,被迫解散

1904年

长沙

华兴会

计划泄露遭破坏

生:

(略)

师:

20世纪初,同样以推翻清朝统治为己任的革命团体先后建立,也进行了一系列努力,但各自所发起的武装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

如果你作为当时这些革命团体的领袖,你会如何应对这一形势?

生:

(略)

师:

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也使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

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革命组织已经十分必要和迫切了。

此外,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的不断出现和各地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为建立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了准备。

⑥设问比较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帮助学生加深对三民主义性质和特点的认识。

师: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纲领。

而太平天国运动中也提出了一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请问同学们,两者有何不同?

生:

(略)

师:

后者是农民阶级提出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的愿望,追求建立理想的“人间天国”;前者是资产阶级提出的革命纲领,比较完整的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利益,追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⑦提供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简表,通过对表格分析,培养学生归纳理解能力

师:

请同学们看表格:

(展示表格:

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简表

时间

名称

组织者

1906年12月

萍浏醴起义

刘道一等

1907年5月

饶平黄冈起义

1907年6月

惠州七女湖起义

1907年7月

浙皖起义

徐锡麟、秋瑾(光复会)

1907年9月

防城起义

1907年12月

镇南关起义

孙中山、黄兴等

1908年3月

钦州马笃山起义

黄兴

1908年4月

云南河口起义

1908年11月

安徽安庆起义

熊成基

1910年2月

广州新军城郊起义

倪映典等

1911年4月

广州黄花岗起义

孙中山、黄兴等

师:

请问同学们,从表格中你们可以归纳哪些历史信息?

生:

(略)

师:

一方面,在短时期内各地接连爆发武装起义,体现了革命派英勇无畏、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另一方面,起义的参加者中出现了新军士兵。

⑧通过学生讨论、师生互动,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爆发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师:

此外,我们经常强调历史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那么,就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一事件而言,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观点的?

生:

除了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侵略压迫与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这个导致革命的根本因素外,在发生革命的必然性之外还有许多偶发因素在影响着革命的发生,比如起义前计划的泄露、熊秉坤等人的自发行为等。

师:

还有,武昌起义是成功了,但是武昌起义之后的革命形势是否一帆风顺呢?

(展示“辛亥革命形势示意图”)

生:

(略)

师: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成立,原清军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任都督。

军政府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为皇帝纪元,国号为“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

到1911年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但是,在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同时,各省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投机革命,控制了大部分政权。

革命阵营内部潜伏危机,革命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此外,列强在武昌起义爆发后之初,准备武装干涉,但看到清朝统治呈土崩瓦解之势,宣布“严守中立”,并在此伪装下,积极寻找新的代理人。

他们看中了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声称中国政局非袁世凯不能收拾,要求清政府重新起用被解职的袁世凯。

⑨通过提供《临时约法》的条文节选,使学生通过材料分析理解《临时约法》的特点和性质;并为学习辛亥革命失败的必然性做好铺垫

师:

其实,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令和措施中,最重要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展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共七章五十六条。

第一章“总纲”,规定: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二章“人民”,规定: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以国会成立之日解散,其职权由国会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代表全国,接受外国之大使、公使”;“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国务员受参议院弹劾后,临时大总统应免其职,但得交参议院复议一次。

第六章“法院”,规定: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七章“附则”,规定:

“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宪法未施行以前,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等。

”)

师:

论从史出。

请同学们根据上述材料来分析《临时约法》的特点和性质。

生:

(略)

师:

特点:

1.《临时约法》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学说为指导思想。

2.《临时约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

它以根本法的形式宣布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中华民国的合法性。

3.《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和组织原则。

《临时约法》采用责任内阁制,规定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力,参议院是立法机关,法院是司法机关,并规定了其他相应的组织制度。

4.《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宪法中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享有人身、财产、居住、迁徙、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项自由和选举、被选举、考试、请愿、诉讼等权利。

5.《临时约法》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师:

性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师:

从约法内容来看,《临时约法》明显借鉴了西方什么学说?

与哪些国家政治体制相似?

生:

西方启蒙思想中的“三权分立”学说;与美国政体最为相似。

师:

我们在学习第七单元第2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时,曾提到一个材料: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

请问这些内容在《临时约法》中完全体现了吗?

生:

没有

师:

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此外,《临时约法》真能起到根本大法的作用吗?

请同学们看一段话:

(展示资料:

“规则的制定,必须遵循一个最根本的原则,暴力最强者说了算,这是一条元规则,是决定规则的规则,古今中外概莫例外。

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首先用暴力推翻旧体制,成了掌握国家权力的暴力最强者,然后再以政权为杠杆,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改造国家,在改造中完善规则。

”)

师:

请问孙中山是当时中国的暴力最强者吗?

生:

不是,袁世凯才是暴力最强者。

师:

很明显,从实力上看,孙中山当时并没有成为暴力最强者,自然也就不能左右规则的执行,袁世凯及北洋军阀为什么能玩议会、约法、政党于股掌之中?

皆因他们是封建势力代表,又是暴力最强者。

那么,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究竟是怎样成为当时中国的“暴力最强者”?

它们又是如何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⑩通过学生自制历史图表、教师提供资料、学生合作和师生互动,帮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必然性以及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步意义

师:

首先,请同学们简要归纳一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制作一张流程图。

生:

就任清廷内阁总理大臣→在列强支持下实施两面手法→南北议和→迫使革命派退让→迫使宣统退位→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师:

那么,袁世凯为什么能如此轻易的就从孙中山手中接过临时大总统的职务,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生:

(略)

师:

原因:

1、袁世凯的个人权术和阴谋。

袁世凯一面以武力威胁革命军,派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另一方面策划南北议和,进行政治讹诈。

2、帝国主义支持。

列强通过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等手段,向革命阵营施压,替袁世凯撑腰。

3、革命阵营中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4、以孙中山为收的革命派的妥协退让。

(展示问题:

辛亥革命成功了吗?

师:

辛亥革命果实落到了袁世凯手中,这能不能说明辛亥革命就失败了?

不过,我们说革命的最终目的是政权,毕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建立起来了,辛亥革命就此成功了?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

(展示板书:

2、辛亥革命的结局:

失败

⑴表现:

①表象: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②本质:

革命没有彻底完成革命任务,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师:

请同学们结合这三段材料来讨论。

(展示资料:

文已循途东归,自美到欧,皆密吾要人,中立之约甚固……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电告国内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至。

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1912年1月

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

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它应做的一切,它加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列宁)

生:

(讨论,略)

师:

很明显,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它最终还是失败的。

从表面现象来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当上了临时大总统。

但从本质来看,袁世凯对内代表了封建势力,对外是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新代理人,他的掌权说明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完成推翻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也就是说辛亥革命并彻底没有完成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师:

为什么辛亥革命会最终走向失败?

其失败原因具体表现在哪里?

(展示板书:

⑵原因:

①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②主观上: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生:

(略)

师:

失败原因:

1、从主观上来说,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具体可以从革命阵营、革命纲领、革命力量和群众基础等方面来分析。

2、从客观山来说,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此可见,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都不具备彻底铲除腐败社会机制,建立更新机制的能力。

从主观角度看,中国民族资本自身发育严重不良。

从客观角度看,阻碍中国进步的反动力量远远大于资产阶级,辛亥革命的失败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师:

由既然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那么它对中国近代史还有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展示3、辛亥革命的性质与历史功绩)

(展示资料: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倡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道路打开新的视野。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未改变旧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

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生:

(略)

师:

作为近代中国的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对封建体制的冲击、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对进步意识的弘扬、对风俗习惯的革故鼎新与激浊扬清都是空前的。

教材从四个方面对进行了总结。

⑶课堂小结:

通过情境再现法帮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影响以及辛亥革命在本单元中的地位

师:

尽管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最根本的任务,但是它留下的经验和教训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为薪火相传的后来者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请问同学,如果你有机会担任辛亥革命后中国革命的领导人,你会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生:

(略)

师:

从中国近代史的进程来看,后来毛泽东同志正是从这些革命前辈的历程中悟出了革命纲领、革命政党、农民问题、武装斗争、革命中心等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方法,才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因此,辛亥革命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基础上,实现了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