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课.docx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第5章人口与环境第2课
第2课时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课后作业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丙地位于珠江三角洲,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答案 D
下图分别为1978~2010年,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变动情况统计图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图。
读图回答2~3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丁两地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B.乙、丁两地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C.乙地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丁地区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
3.图中最可能反映当前山东半岛人口变动情况及原因的是( )
A.甲 ②⑥B.乙 ④⑤
C.丙 ①④D.丁 ①③
解析 第2题,由图可知,丁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迁移差额率呈上升趋势。
第3题,山东半岛气候适宜,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机械增长较快,但自然增长率较低。
答案 2.D 3.D
(2015·盐城调研)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
据此回答4~5题。
4.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民工流动B.道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D.输气管道建设
5.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丹江口水库向四周迁移,即水利工程建设是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第5题,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人口迁移与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无关,所有的居民必须全部迁走;图中的人口迁移以短距离为主,从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答案 4.C 5.D
(2015·湖南十二校二联)拥挤、抢票、旅途、思乡……是2014春运人口大迁徙的关键词。
人流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区之间。
读铁道部发布的一幅2014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情况示意图,完成6~8题。
6.根据图中人口流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云南、西藏、新疆、黑龙江是输入劳动力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
B.湖南、湖北、四川、广西是输入劳动力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
C.上海外出打工主选地为新疆
D.湖南外出打工主选地为广东
7.据2014年1月26日(农历26)上午10时的XX数据,在迁入成都的1000个人中,来自北京的有249个。
从成都迁出的1000个人中,到北京的有329个。
数据表明这一时段从成都迁出的人口较迁入成都的人口还多了近100人。
专家称之为“逆向春运”。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年轻人中独生子女比例升高,子女接双方父母赴京过节
B.北京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
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春节在家过年习俗逐渐淡化
D.我国成都至北京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
8.春运问题反映出我国城市化严重滞后。
解决我国春运难的根本措施应该是( )
A.加快交通建设,特别是高铁的建设
B.采取有力措施,实现人的城市化,使更多的农民工有条件在城市居住
C.加大商品房的建设,特别是特大城市的商品房建设
D.延长春节假期,错开放假时间
解析 第6题,注意阅读图例,湖南从广东回流的人口较多,说明该省外出打工主选地为广东;湖南、湖北、四川、广西等省级行政区是输出劳动力较多的省份,广东、上海、北京等是输入劳动力较多的省份。
第7题,春运主要是受春节在家过年习俗的影响,春运运输压力大人们不可能选择此时段到北京旅游,现在年轻人中独生子女比例升高,子女接双方父母赴京过节从而才形成了逆向春运。
第8题,解决春运困难的根本措施是减少该时段人口的流动,因而采取有力措施,实现人的城市化,使更多的农民工有条件在城市居住是最有效的措施。
答案 6.D 7.A 8.B
(2015·北京海淀调研)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读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例图,完成9~10题。
9.亦庄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包括( )
①中心城区迁出人口 ②本地区原有农业人口 ③来京务工人员 ④外国留学生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10.影响亦庄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解析 第9题,从题干可知,该区域并非是高校集中的区域,因而外国留学生较少。
第10题,该地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大量迁入。
答案 9.C 10.A
(2011·海南地理,16~18)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据此完成11~13题。
11.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12.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13.该现象会( )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解析 材料给出的关键信息有:
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沿海地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这两条信息的相互关联: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第二、第三产业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导致其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机械增长而不是自然增长),也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答案 11.A 12.C 13.B
下图为某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与空间转移的流向示意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该年中国农村劳动力( )
A.主要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B.主要向服务业转移
C.以县外、省外转移为主
D.主要向沿海省区转移
15.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
A.缓解流出区人口压力,加强地区间联系
B.弥补流入区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
C.易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D.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解析 第14题,注意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以乡镇内转移为主。
第15题,农村劳动力在乡镇内转移有利于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答案 14.A 15.D
(2015·莆田质检)人类迁移行为决策的产生,是由于迁移者认为在目前自己居住区位以外的某一区位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意愿。
下图示意某区域境内的移民迁移情况。
据图完成16~17题。
16.在不同迁移类型中,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小的是( )
A.移民B.农业或家务职业
C.非农业职业D.政府或管理职业
17.有关移民迁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B.只能逐级流向高一等级城市
C.只能就近流向较高等级城市
D.受特殊因素影响出现偏移现象
解析 第16题,从图中看出随着距离的变化,政府或管理职业迁移所占比重波动最小。
第17题,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移民主要迁移方向为从中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但并不全是逐级流动、就近流动,受某些特殊因素(如婚姻、家庭等)影响,移民可能向中小城市迁移。
答案 16.D 17.D
18.(2011·福建文综,3)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
读表完成下题。
年龄段(岁)
迁出人数(人)
迁入人数(人)
≥60
700
800
45~59
1600
5000
25~44
2000
30000
15~24
2400
27500
0~14
640
5000
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解析 从图表及题干信息中可知,该特大城市人口以低等学历迁入为主;因此不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A项不正确;以人口迁入为主,该城市的环境人口容量压力增大,B项不正确;外来迁入人口增多,城市加工工业及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加速该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故C项正确;人口迁入以中青年为主,人口老龄化进程减缓,故D项错误。
答案 C
(2014·山东潍坊二模)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变化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图示期间该地区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持续增加
B.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C.人口总量最少的年份是1995年
D.人口总量最多的年份是2010年
20.图示信息反映( )
A.该地区劳动力短缺,经济发展速度慢、水平低
B.该地区净迁入率的变化的主要诱因是自然增长率下降
C.净迁入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该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
D.净迁入率的变化导致该地区出现大量失业人口
解析 第19题,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二者之和为人口增长,当人口增长大于零时,人口数量会持续增长,若人口增长为负时,人口数量将会减少。
读图可知,从1992至1995年人口增长小于零,在该时间段内人口数量持续减少;1995年至2013年该地区人口增长大于零,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故1995年是人口数量最少的年份。
第20题,该地区人口净迁入率由负值转变为正值,且净迁入率不断增加.这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故导致净迁入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从图看出,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负值,说明出生率较低,人口老龄化严重,迁入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故大量人口迁入使老年人口比重降低,减缓了人口老龄化速度;正是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才导致大量人口迁入,故净迁入率增长不会出现大量失业人口。
答案 19.C 20.C
二、综合题
21.(2013·上海地理,40~43,19分)读关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捷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
1982年、2010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
注:
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
(1)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
(3分)
(2)据图归纳1982年至20l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的变化差异。
(4分)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6分)
(4)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主要依靠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
分析该地区这类人口增长的正负效应。
(6分)
解析 第
(1)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根据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
根据图示图例分析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最大,人口分布最稠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
回答本题需要认真读图。
第
(2)题,根据图示:
西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变化较小,而东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变化较大。
具体讲是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
第(3)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
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增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迁入。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
第(4)题,考查人口增长的分类、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珠江三角洲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外来人口的迁入,属于机械增长。
人口迁入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该分为有利和不利影响。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
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能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
答案
(1)人口分布中部最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
(2)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
(3)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任答一点即可)。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
(4)机械增长
正效应:
提供充足劳力;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任答两点即可)。
负效应:
资源供给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剧;产生社会、治安等问题(任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