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docx.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8739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docx.docx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复习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docx.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docx.docx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20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选择题

1.(2013·海南高考·6)下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

A.a—b—c—d—e—f—g—h

B.a—e—d—c—b—h—i—g

C.a—d—e—c—b—h—i—g

D.a—c—b—d—e—h—i—f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制得Cl2要先除HCl,再干燥,然后与Fe反应。

(2)注意气体通入洗气瓶时的气体流向。

【解析】选B。

根据实验目的和所给仪器药品应首先制得氯气,然后再将氯气与铁粉反应,制取FeCl3,最后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

由于制得的氯气中含有HCl、H2O等杂质,所以与铁反应之前应先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挥发出的HCl,然后用浓硫酸干燥。

连接仪器时应注意长管进气,短管出气。

2.(2013·江苏高考·13)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C.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

D.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解题指南】在物质检验时,对产生的实验现象,要注意运用“唯一性”。

若有多个实验都具有此现象,则不能得出含有某物质或离子的结论。

【解析】选D。

A项所述溶液中含有HC

也会有类似现象,错误;焰色反应是元素性质,故原溶液也可能是NaOH溶液,B错误;SO2、乙烯、丙烯等气体都能使溴水褪色,C错误;D项中的操作为Fe2+的检验,D正确。

二、非选择题

3.(2013·北京高考·28)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取4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mL水

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

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

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

ⅰ.液面上方出现白雾;

ⅱ.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

ⅲ.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

(1)Cl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是            。

(2)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          。

(3)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

推测现象ⅰ的白雾由HCl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

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

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①实验a的目的是 。

②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l,理由是                         。

(4)现象ⅱ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

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l-发生反应。

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                            

(5)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

①向沉淀X中加入稀HCl,无明显变化。

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     。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ⅲ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3点:

(1)注意反应现象的分析。

(2)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具有强氧化性。

(3)卤素单质与二氧化硫在水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

【解析】

(1)Cl2和Ca(OH)2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与水。

(2)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说明溶液呈碱性,后颜色褪去,说明具有漂白性。

(3)①反应中生成Cl2,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中是否有Cl2,排除Cl2的干扰;

②白雾中含有SO2,可以被硝酸氧化为硫酸,故SO2可以使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4)由题意知随着酸性的增强,ClO-和Cl-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2,故可向漂粉精溶液中逐滴滴入硫酸,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为黄绿色;

(5)①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O2被氧化为S

故沉淀X为CaSO4;

②溶液呈黄绿色,有Cl2生成,稍后又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aSO4生成,黄绿色褪去,说明Cl2与SO2反应生成盐酸与硫酸。

答案:

(1)2Cl2+2Ca(OH)2

CaCl2+Ca(ClO)2+2H2O

(2)碱性、漂白性

(3)①检验白雾中是否有Cl2,排除Cl2的干扰

②白雾中含有SO2,SO2可以使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4)向漂粉精溶液中逐滴滴入硫酸,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为黄绿色

(5)①CaSO4

②Cl2+SO2+2H2O

4H++2Cl-+S

4.(2013·天津高考·9)FeCl3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流程制备无水FeCl3,再用副产品FeCl3溶液吸收有毒的H2S。

Ⅰ.经查阅资料得知:

无水FeCl3在空气中易潮解,加热易升华。

他们设计了制备无水FeCl3的实验方案,装置示意图(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去)及操作步骤如下: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通入干燥的Cl2,赶尽装置中的空气;

③用酒精灯在铁屑下方加热至反应完成;

④……

⑤体系冷却后,停止通入Cl2,并用干燥的N2赶尽Cl2,将收集器密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

(2)第③步加热后,生成的烟状FeCl3大部分进入收集器,少量沉积在反应管A右端。

要使沉积的FeCl3进入收集器,第④步操作是 。

(3)操作步骤中,为防止FeCl3潮解所采取的措施有(填步骤序号) 。

(4)装置B中冷水浴的作用为        ;装置C的名称为         ;装置D中FeCl2全部反应后,因失去吸收Cl2的作用而失效,写出检验FeCl2是否失效的试剂:

          。

(5)在虚线框中画出尾气吸收装置E并注明试剂。

Ⅱ.该组同学用装置D中的副产品FeCl3溶液吸收H2S,得到单质硫;过滤后,再以石墨为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滤液。

(6)FeCl3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为 。

(7)电解池中H+在阴极放电产生H2,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8)综合分析实验Ⅱ的两个反应,可知该实验有两个显著优点:

①H2S的原子利用率为100%;②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3点:

(1)注意提取信息,FeCl3易潮解,加热易升华,根据题意,整个实验过程要避开水蒸气和降温。

(2)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和尾气的吸收。

(3)电解时先确定电解质溶液再确定电极反应。

【解析】Ⅰ.本实验的关键是要保持干燥,防止有水蒸气的干扰。

(1)装置A中发生反应3Cl2+2Fe

2FeCl3。

(2)FeCl3加热易升华,在A右端冷却凝固的FeCl3可用加热的方法赶进收集器。

(3)防止FeCl3潮解的操作是②和⑤。

(4)装置D中FeCl2失效即FeCl2全部生成了FeCl3,只要检验是否含有Fe2+即可,可用K3[Fe(CN)6]检验。

(5)尾气吸收可用NaOH溶液。

Ⅱ.用FeCl3吸收H2S,然后再电解使FeCl2再转化成FeCl3,可使H2S全部转化成S和H2

使FeCl3循环利用。

电解时,电解池的阳极上Fe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3+。

答案:

(1)2Fe+3Cl2

2FeCl3

(2)在沉积的FeCl3固体下方加热

(3)②⑤

(4)冷却,使FeCl3沉积,便于收集产品

干燥管 K3[Fe(CN)6]溶液

(5)

(6)2Fe3++H2S

2Fe2++S↓+2H+

(7)Fe2+-e-

Fe3+

(8)FeCl3得到循环利用

5.(2013·海南高考·17)BaCl2·xH2O中结晶水数目可通过重量法来确定:

①称取1.222g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加热溶解,边搅拌边滴加稀硫酸至沉淀完全,静置;

②过滤并洗涤沉淀;

③将盛有沉淀的滤纸包烘干并中温灼烧;转入高温炉中,反复灼烧至恒重,称得沉淀质量为1.165g。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操作②中,需要先后用稀硫酸和    洗涤沉淀;检验沉淀中氯离子是否洗净的方法是 

(2)计算BaCl2·xH2O中的x=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操作③中,如果空气不充足和温度过高,可能会有部分沉淀被滤纸中的碳还原为BaS,这使x的测定结果    (填“偏低”“偏高”或“不变”)。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明确以下两点:

(1)掌握基本实验操作。

(2)能够根据实验原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

【解析】利用重量法测定BaCl2·xH2O中结晶水数目的原理是将晶体溶解后加入过量稀硫酸,然后过滤、洗涤沉淀,称量硫酸钡固体的质量,由此计算晶体中BaCl2和H2O的质量,然后求出x。

洗涤沉淀时为了减少硫酸钡的溶解应该用稀硫酸和蒸馏水洗涤沉淀。

如果有部分硫酸钡被还原成BaS,会造成硫酸钡质量减小,计算出的BaCl2质量偏小,H2O的质量偏大,使x的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

(1)蒸馏水

取水洗液于试管中,加

入稀硝酸酸化,滴加AgNO3溶液,若无白色浑浊出现,则表明Cl-已经洗净

(2)样品中BaCl2的物质的量为n(BaCl2)=

=5.000×10-3mol

质量m(BaCl2)=5.000×10-3mol×208g·mol-1=1.040g

n(H2O)∶n(BaCl2)=

∶(5.000×10-3mol)≈2.02≈2

(3)偏高

6.(2013·江苏高考·19)(15分)柠檬酸亚铁(FeC6H6O7)是一种易吸收的高效铁制剂,可由绿矾(FeSO4·7H2O)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FeSO4+Na2CO3

FeCO3↓+Na2SO4 FeCO3+C6H8O7

FeC6H6O7+CO2↑+H2O

下表列出了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mol·L-1计算)。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沉淀完全的pH

Fe3+

1.

1

3.2

Al3+

3.0

5.0

Fe2+

5.8

8.8

 

(1)制备FeCO3时,选用的加料方式是    (填字母),原因是 。

a.将FeSO4溶液与Na2CO3溶液同时加入到反应容器中

b.将FeSO4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Na2CO3溶液的反应容器中

c.将Na2CO3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FeSO4溶液的反应容器中

(2)生成的FeCO3沉淀需经充分洗涤,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

(3)将制得的FeCO3加入到足量柠檬酸溶液中,再加入少量铁粉,80℃下搅拌反应。

①铁粉的作用是 。

②反应结束后,无需过滤,除去过量铁粉的方法是  

(4)最后溶液经浓缩、加入适量无水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获得柠檬酸亚铁晶体。

分离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 

 。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从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出发,先制备绿矾,再合成柠檬酸亚铁。

请结合下图的绿矾溶解度曲线,补充完整由硫铁矿烧渣制备FeSO4·7H2O晶体的实验步骤(可选用的试剂:

铁粉、稀硫酸和NaOH溶液):

向一定量烧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得到FeSO4溶液,    ,得到FeSO4·7H2O晶体。

【解题指南】设计物质制备的实验方案,需要考虑:

①除杂(从物质的性质着手,选取试剂将其反应除掉);②制备(用何物质反应得到);③析出(运用何种方法得到晶体)。

【解析】

(1)Na2CO3溶液显碱性,若将Fe2+加入时,会生成Fe(OH)2沉淀。

所以应将Na2CO3加入FeSO4溶液中。

(2)由制备FeCO3的方程式知,沉淀表面会附有Na2SO4,故只要检验洗涤液中是否含有S

即可证明沉淀是否洗净。

即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1mL~2mL于试管中,向其中

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表明已洗涤干净。

(3)①Fe2+在溶解过程中,易被氧化成Fe3+,加入铁粉可以使Fe3+还原为Fe2+。

②过量的铁粉用柠檬酸溶解,可得更多产物柠檬酸亚铁。

(4)柠檬酸亚铁晶体在乙醇中的溶解量比在水中的大,故有利于其析出。

(5)硫铁矿烧渣中加入稀硫酸,SiO2不溶,先过滤除去。

含有的Fe2O3和Al2O3被溶解成Fe3+和Al3+,加入铁粉,可以将Fe3+还原为Fe2+,以增加FeSO4的产量。

然后调节pH为5,除去Al3+,此时溶液仅为FeSO4。

从溶解度曲线知,在60℃时FeSO4的溶解度最大,故将温度控制在60℃时,可获得含量最多的FeSO4,降低温度到0℃,可析出FeSO4·7H2O晶体。

答案:

(1)c 避免生成Fe(OH)2沉淀

(2)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1mL~2mL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表明已洗涤干净

(3)①防止+2价的铁元素被氧化

②加入适量柠檬酸让铁粉反应完全

(4)降低柠檬酸亚铁在水中的溶解量,有利于晶体析出

(5)过滤,向反应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搅拌后,滴加NaOH溶液调节反应液的pH约为5,过滤(或过滤,向滤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充分洗涤固体,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至固体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搅拌后,过滤)滴加稀硫酸酸化,加热浓缩得到60℃饱和溶液,冷却至0℃结晶,过滤,少量冰水洗涤,低温干燥

7.(2013·四川高考·9)为了探究AgNO3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AgNO3的氧化性

将光亮的铁丝伸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

为检验溶液中Fe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Ag+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可选用的试剂:

KSCN溶液、K3[Fe(CN)6]溶液、氯水。

(1)请完成下表: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振荡

存在Fe3+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② ,振荡

存在Fe2+

【实验结论】Fe的氧化产物为Fe2+和Fe3+。

Ⅱ.AgNO3的热稳定性

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加热AgNO3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当反应结束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

(2)装置B的作用是 。

(3)经小组讨论并验证该无色气体为O2,其验证方法是 。

(4)【查阅资料】Ag2O和粉末状的Ag均为黑色;Ag2O可溶于氨水。

【提出设想】试管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可能是ⅰ.Ag;

ⅱ.Ag2O;ⅲ.Ag和Ag2O。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设想,分别取少量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操作

现象

a

加入足量氨水,振荡

黑色固体不溶解

b

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

黑色固体溶解,

并有气体产生

【实验评价】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固体产物成分的实验是 ① (填实验编号)。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小组得出AgNO3固体热分解的产物有 ② 。

【解析】

(1)Fe3+的检验用KSCN,现象是溶液变红;Fe2+的检验用K3[Fe(CN)6],现象为生成蓝色沉淀。

(2)B装置为安全瓶,防止C中溶液倒吸进A中的试管内。

(3)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4)①a实验中黑色固体不溶解,说明它是Ag,若含有Ag2O,则会部分溶解;b实验中,黑色固体溶解,可能有Ag或者Ag、Ag2O的混合物,有气体产生证明有Ag,所以不能证明是否有Ag2O;②红棕色气体是NO2,实验证明有Ag和O2生成。

答案:

(1)①变成红色 ②K3[Fe(CN)6]

③生成蓝色沉淀

(2)防倒吸

(3)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4)①b ②Ag、O2、NO2

8.(2013·浙江高考·28)利用废旧镀锌铁皮可制备磁性Fe3O4胶体粒子及副产物ZnO。

制备流程图如下:

 已知:

Zn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Al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NaOH溶液处理废旧镀锌铁皮的作用有 。

A.去除油污B.溶解镀锌层

C.去除铁锈D.钝化

(2)调节溶液A的pH可产生Zn(OH)

2沉淀,为制得ZnO,后续操作步骤是 

_。

(3)由溶液B制得Fe3O4胶体粒子的过程中,须持续通入N2,其原因是 。

(4)Fe3O4胶体粒子能否用减压过滤法实现固液分离?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_。

(5)用重铬酸钾法(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可测定产物Fe3O4中的二价铁含量。

若需配制浓度为0.01000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250mL,应准确称取

   gK2Cr2O7(保留4位有效数字,已知MK2Cr2O7=294.0g·mol-1)。

配制该标准溶液时,下列仪器中不必要用到的有   (用编号表示)。

①电子天平 ②烧杯 ③量筒 ④玻璃棒 ⑤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移液管

(6)滴定操作中,如果滴定前装有K2Cr2O7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而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题指南】重点掌握以下3点:

(1)根据流程图理解制备原理和操作步骤;

(2)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方法和用到的仪器;

(3)掌握滴定实验的误差分析方法。

【解析】

(1)NaOH溶液可除去镀锌铁表面的油污,溶解镀锌铁的锌层。

NaOH溶液不能与铁锈反应,也不能使铁钝化,因此A、B正确,C、D错误。

(2)溶液中A调节pH,产生Zn(OH)2沉淀,抽滤、洗涤,可得Zn(OH)2固体,加热灼烧使Zn(OH)2分解,可得ZnO。

(3)反应过程中Fe2+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通入N2,可防止Fe2+被氧化。

(4)胶体粒子可透过滤纸,因此不能用减压过滤的方法进行固液分离。

(5)m(K2Cr2O7)=0.01000mol·L-1×0.25L×294.0g·mol-1=0

.7350g。

称量0.7350gK2Cr2O7应使用电子天平,溶解过程中要使用烧杯和玻璃棒,溶液要在容量瓶中定容,定容时还要使用胶头滴管。

实验中量筒、移液管不必用到。

(6)滴定过程中,装有K2Cr2O7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后来气泡消失,则导致标准液的读数偏大,则测定结果偏大。

答案:

(1)A、B 

(2)抽滤、洗涤、灼烧 (3)N2气氛下,防止Fe2+被氧化

(4)不能 胶体粒子太小,抽滤时容易透过滤纸

(5)0.7350 ③⑦ (6)偏大

9.(2013·重庆高考·9)某研究小组利用题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MgCO3的分解产物为         。

(2)装置C的作用是            ,处理尾气的方法为    

             。

(3)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题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加热,反应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

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操 作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1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溶解,无气泡

溶解,有气泡

2

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

蓝色沉淀

蓝色沉淀

3

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SCN溶液

变红

无现象

4

向步骤3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红色褪去

先变红,后褪色

①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       。

②甲组步骤1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③乙组步骤4中,溶液变红的原因为             ;溶液褪色可能的原因及其验证方法为             。

④从实验安全考虑,题图装置还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实验题应先确定流程图中物质的变化再解答装置的用途。

(2)实验装置要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和尾气的吸收。

【解析】

(1)

(2)由实验可知碳酸镁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和锌反应再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尾气一氧化碳的处理可用点燃的方法。

(3)①②由实验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溶液不能使KSCN溶液变红,加入氯水变红可知乙组的产物为铁单质,由实验现象和盐

酸反应溶解、黑色粉末、遇KSCN溶液变红可知甲组中产物为四氧化三铁。

③对比步骤4可知,Fe2+被氧化成Fe3+,Fe3+遇SCN-显红色;变色后又褪色,有可能是Cl2与SCN-发生了反应,验证方法就是在褪色的溶液中再加入KSCN溶液即可。

④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B装置容易发生倒吸,所以要在B、C间加入防倒吸装置。

答案:

(1)MgO、CO2

(2)除CO2 点燃

(3)①Fe

②Fe3O4+8H+

2Fe3++Fe2++4H2O

③Fe2+被氧化为Fe3+,Fe3+遇SCN-显红色 假设SCN-被Cl2氧化,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若出现红色,则假设成立(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④在装置BC之间添加装置E防倒吸(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0.(2013·上海高考·35-39)溴化钙可用作阻燃剂、制冷剂,具有易溶于水、易吸潮等性质。

实验室用工业大理石(含有少量Al3+、Fe3+等杂质)制备溴化钙的主要流程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使用的氢溴酸的质量分数为26%,若用47%的氢溴酸配制26%的氢溴酸500mL,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    。

(2)已知步骤Ⅲ的滤液中不含N

步骤Ⅱ加入的试剂a是    ,控制溶液的pH约为8.0的目的是    、    。

(3)试剂b是    ,步骤Ⅳ的目的是 。

(4)步骤Ⅴ所含的操作依次是    、   。

(5)制得的溴化钙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测定其纯度:

①称取4.00g无水溴化钙样品;

②溶解;

③滴加足量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④    ;

⑤称量。

若得到1.88g碳酸钙,则溴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两位小数)。

若实验操作规范而测定结果偏低,其原因是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着重注意以下两

点:

(1)理解调节pH,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的方法。

(2)从题中信息入手理解实验误差分析。

【解析】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通过计算取用一定体积的浓溶液和水混合即可,因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量筒。

(2)要除去溶液中混有的Al3+和Fe3+,且不引入新的杂质,可加入Ca(OH)2调节溶液的pH。

控制溶液的pH约为8.0,可使Al3+、Fe3+全部沉淀,且不能溶解Al(OH)3。

(3)Ⅲ过滤后的滤液呈碱性,含有少量Ca(OH)2,因此步骤Ⅳ应加入氢溴酸调节溶液呈中性,除去溶液中的Ca(OH)2并得到CaBr2。

(4)步骤Ⅴ是把CaBr2溶液蒸发得到结晶水合物,因此操作是: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5)溴化钙与Na2CO3溶液反应:

CaBr2+Na2CO3

CaCO3↓+2NaBr

200100

m(CaBr2)1.88g

因此m(CaBr2)=3.76g。

则溴化钙的质量分数为94.00%。

实验操作规范而测定低,则应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