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8736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docx

《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docx

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

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2008-2012年发展规划

(2008年11月编制)

目录

第一部分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机遇挑战1

一、发展现状1

二、存在的问题1

三、面临的机遇挑战2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3

一、指导思想3

二、办学定位4

三、总体目标4

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

五、师资队伍建设5

六、课程建设与改革5

七、实践教学条件建设6

八、校园信息化和图书馆建设6

九、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7

十、社会服务与继续教育7

十一、对外合作与交流7

十二、学生工作7

十三、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8

十四、管理体制创新与后勤服务8

十五、新校区建设9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9

一、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9

二、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9

三、加快速度建设新校区10

四、健全完善教学质量监督和保障体系10

结束语10

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于2004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已培养两届高职毕业生,学校建设与发展初具规模,教育教学工作步入正轨。

为了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更好的落实《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改革与建设工程》(闽政办〔2008〕59号),推进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把学院办成行业特色鲜明的、省内有较大影响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决定在《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2006—2010年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第一部分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机遇挑战

一、发展现状

学院建立以来,校址几经变动,举办者(投资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2007年6月以后由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脉公司)全资举办。

国脉公司为深圳A股市场上市公司,公司市值40—50亿元人民币,是目前国内电信外包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是中国电信运维外包市场的开拓者和行业标准制定者之一,具有通信行业勘察设计的甲级资质,具备定位高端的专业运维服务能力,构建了Juniper、Teradata、PacketDesign等国际设备商在中国的全方位服务基地。

国脉公司接办学院后,已着手在福州市连江县征地建设新校区。

目前学院租用福建工程学院鳝溪校区办学(租赁期10年)。

该校区占地面积300亩,总建筑面积84784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图书馆、实验实训场所、体育运动场地、学生宿舍、食堂等基本设施可以满足现有规模的办学需要。

学院设有计算机通信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公共基础课教研部(与思政理论课教研部合署)和继续教育学院等5个教学机构;设置移动通信技术等22个专业(其中3个专业暂停招生)。

目前在校高职生3469人,专任教师130人,校外兼职、兼课教师135人。

学院建有6个实验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45.22万元。

图书馆藏书32.48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1.48万册,电子图书11万册)。

二、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思想和教育教学观念与高职教育发展要求尚不能完全适应,上市公司办学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办学的路子要进一步拓宽。

(二)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独立产权的校园和校舍。

连江新校区还处于征地过程之中,新校区建设任务重、时间紧。

(三)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且结构不够合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缺乏,专任教师中年轻教师偏多。

教师队伍的建设成为学院建设和发展的瓶颈。

(四)专业发展不平衡,结构需要调整。

专业结构优化和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的任务还很重。

特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改革刚刚起步,“质量工程”诸项目的建设有待加强,实践教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五)教育教学管理还须进一步规范,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敬业爱岗、教书育人的教风,手脑并用、勤学苦练的学风有待进一步形成。

三、面临的机遇挑战

(一)机遇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为高职教育指明办学方向,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总结了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办好高职院校的指导性意见。

国家示范性和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的借鉴。

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文件精神,虚心学习示范校的经验,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改革创新,努力工作,我院的快速提升和跨越式发展是可以实现的。

当前学院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内外两个重大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

从外部环境看,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大量各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高技能人才,学院开办的工科类专业和管理类专业适应了这一需求。

从学院自身条件看,作为唯一的举办者,国脉公司具有办好学院的强大实力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学院的专业定位尤其主体专业群—计算机通信类专业,与国脉公司的主营业务相关性强,具备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的优良条件。

(二)挑战

学院办学四年多来,在完善办学条件、规范教育教学管理,保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基础薄弱、条件欠缺的状况依然存在,学院的生存和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是接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高等职业院校自有毕业生起至有3届毕业生前必须参加一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学院已有两届毕业生,明年就必须申请参加评估。

从现有条件看,我院无论在硬件投入方面,还是在软件建设方面,离评估的要求都有不小差距。

以评促建、促改、促管的任务很重,必须抓紧工作,加大投入,促进建设。

其次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急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学院办学提出的要求。

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

“要加快建设国家级福建沿海信息产业基地,努力实现我省从信息产业大省向信息产业强省的转变。

”《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改革与建设工程》也提出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入农村、深入城市社区办学,在人才培养、职业技术培训、科技服务等方面构建社会服务平台,更好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

”作为一所以工科类专业为主的高等职业学院,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建设信息产业强省在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和科技服务等方面做出贡献。

第三是规范管理和内涵建设的双重压力。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大发展,已经进入从规模扩张到结构调整、优化整合,从规范管理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的转变。

我院办学历史短(由国脉公司全面接手办学时间更短),基础弱,面临着规范管理和内涵建设的双重任务。

一方面,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建章立制,制定标准,规范管理;另一方面,我们要做好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开展教学建设和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要坚定地贯彻和实践科学发展的思想,坚持改革创新,紧密依托国脉公司的强有力支持,依靠全院师生的不懈努力,把我院办成有影响有特色的民办高职学院。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把握和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落实“根植社会、服务社会、人才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发挥民办教育的办学优势和灵活机制,强化改革意识,坚持创新思路,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为根本,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建设具有行业特点和地方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和谐“海西”培养基础理论适度,职业素养较高,技术应用能力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且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办学定位

以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行业为背景,以电子信息为主体,以土建和财经为重点,协调发展传媒、语言等相关专业。

立足福建,面向“海西”,辐射全国,服务行业和中小企业。

以全日制大专层次高职教育为主体,协调发展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等。

三、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举办方在行业的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产学为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合作平台、社会服务平台、闽台交流合作平台,把学院建设成为全省一流、国内知名、以工为主、行业特色鲜明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

把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建设成为我国通信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培训的基地。

根据学院专业定位,遵循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到2012年,学院办学规模达到8000人。

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我院专业建设总体思路是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灵活设置专业,调整专业结构,重点建设和发展电子信息大类、土建大类和财经大类等三大类专业群,协调发展电力、传媒和语言类等专业。

在2008——2012年五年内通过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使专业总数控制在30个左右。

重点建设移动通信技术、通信系统运行与管理、通信网络与设备、建筑工程技术和会计与审计等5个专业,带动辐射其他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力争建成3个省级精品专业。

要充分发挥国脉公司作为举办者和合作方的双重优势,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

首先在计算机通信工程系各专业中实施改革,组建校企共同参与、双向互动,集教学、研发、服务为一体的通信教研中心,针对通信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规格,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开发项目课程,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推广到全院各专业,争取在2012年前,获得两项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项目。

全面修订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紧紧抓住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坚持与本专业适用的“双证书”教育。

与此同时,以学院骨干教师为主,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努力开创校企双赢、可持续发展的校企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五、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结构良好、专业分布合理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必须从学院生存、发展和创特色高度认识其重要性,积极努力做好工作。

首先,在数量上,教师总量要大幅度增加。

以在校生8000人的办学规模为标准,确保师生比达到1:

18。

其次,注重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教授、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的比例达到教师总数的20%以上,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达15%以上,专任教师平均年龄保持在45岁以内,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不低于60%,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中兼职教师比例超过80%,到2012年建设3支院级的优秀教学团队,争取其中1支成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第三,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

启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引进工程。

专业带头人是专业建设能否上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法建设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能够带领本专业教师团结协作努力工作的带头人队伍,使每个专业都有一名以上合格的带头人。

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引进力度,使每个专业都有2-3名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

第四、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深化学院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校内人事聘任和激励制度,加强岗位和聘后管理,实行评聘分离。

建立有利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进和稳定,有利于青年教师培养和成长,以及优秀教学科研团队脱颖而出的体制和机制,营造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进得来、留得住、可发展、体现人文关怀的良好环境,让教师能够安居乐业、教书育人。

六、课程建设与改革

按照基础理论适度、强化能力培养的原则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各专业培养方案中优化课程体系,整合理论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要求,使专业课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更新。

课程是专业的细胞,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建设,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课程,到2012年,建设18门院级精品课程,其中6门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抓好教材选用和建设。

各专业都要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规划的教材,或能够反映先进技术发展水平、特色鲜明、适用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优秀教材,让优质教材进入课堂。

争取编写20本校本课程教材,其中正式出版10本以上。

七、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加强实验室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要依托国脉公司等合作企业的技术、资金、人才优势,加大投入与完善校内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

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实验设施,搭建校企共享平台,围绕专业群建设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组建具备教学、科研、培训、鉴定和技术服务等综合功能的实训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学院实践教学科研综合实力。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力争建成1~2个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八、校园信息化和图书馆建设

全面建成新校区网络系统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为实现数字化校园奠定基础;构建适应现代课堂教学,优化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系统;建设学院多媒体教学软件资源库,为教师、学生提供课堂教学、远程教学和网络学习等优质资源和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建设网上Web公共信息发布系统(www服务对外网站,内部门户网)、教学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行政办公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等专用的系统。

图书馆建设要实现信息检索网络化、存储方式数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管理人员专业化,加强图书情报技术管理队伍建设。

2012年,新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约达10000平方米,生均藏书量超过80册/人,文献期刊订阅量达到200种,各类电子中文图书超过18万种,总计藏书量超过60万册。

九、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基本功能之一,技术研发是高职院校科研的主要方向。

学院拟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筹备成立通信研发中心、国脉经济研究所、朱熹文化研究所和高职教育研究所,鼓励教师和管理干部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要积极争取省科技厅、教育厅的课题和来自行业企业的横向课题,争取每年承接技术应用课题3-5项,五年中有2-3项技术发明并取得专利。

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结合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开展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争取2010年创办“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讲师以上专任教师每人每年撰写论文1篇以上,并争取有一半以上公开发表。

每学年与企业联手召开一次教科研学术研讨会,交流科研、教研成果;制定政策激励教师参加专业对口的学术活动,形成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盖彰的学术氛围。

十、社会服务与继续教育

开展社会服务是职业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能。

要充分利用学院的行业优势和教学资源,把社会服务和继续教育工作做大做强,使继续教育成为我院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行业、重点企业员工在职继续教育培训以及远程教育、函授、自学考试等学历教育。

十一、对外合作与交流

积极发展与省内外院校的联系与交流合作,争取省内特别是福州市几所本科高校的支持和帮助。

继续巩固与福建工程学院的紧密合作,在专业建设、师资等方面获得更大支持。

尝试建设福州、福建或其他领域的(民办)高校联盟或职教集团,努力促进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加快学院教育国际化进程,建立与台湾、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的合作。

依托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合作交流中心这个平台,积极开展与台湾高职院校的交流、合作,加大力度深化与北台湾科技学院的合作。

十二、学生工作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选聘政治思想好,综合素质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充实辅导员队伍;加强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

贯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宗旨,加强机制创新,强化管理,改革形式。

建立职能部门管理、各系管理、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制度健全、职责明确、任务落实的管理模式,创造学风良好、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的教学生活环境。

加强素质教育,建立健全以提高学生竞争力核心素质培养体系。

把立德树人作为培养学生的根本任务。

在学生中全面开展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知识、职业素质、身体及心理健康素质等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

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学院要建立完善心理咨询中心、素质拓展中心和创业实践中心;经常举办品牌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参加高水平比赛,在实践中探索并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促进大学生知性统一、全面发展。

十三、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结合民办高校特点,探索加强和改进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

科学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建立机制,构建平台,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学院建设、发展和稳定中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重视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到2012年,力争学生党员比例达到10%以上,教职工党员队伍结构和分布更加合理。

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抓好党员和思想政治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努力打造适应形势要求、精干高效的党员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教学科研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

积极调动全院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氛围,培育特色鲜明的学院精神。

以创建省级文明学校为抓手,以党风带“三风”,促进学院师生积极向上,万众一心,奋力推进学院健康、稳定、持续、科学发展。

十四、管理体制创新与后勤服务

充分运用民办的灵活机制,发挥上市公司办学优势,实行管理模式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

国脉公司是一家管理理念先进、管理模式高效的成功上市企业。

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要充分运用国脉公司的先进管理模式,民办学院的灵活机制,打造凸显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在人员配备、经费使用、社会服务等方面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全面落实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调动院长在学院办学中的积极性,使其有职有权,切实负起教育教学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发挥党组织在学院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和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形成分工明确,责、权、利相联系的管理机制。

围绕培养合格人才的总目标,要发挥公司办学的优势,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后勤管理制度,让学生参与后勤管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

十五、新校区建设

学院着手征地1200亩。

新校区要做到:

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一流,通信特色凸显,海西概念明确,育人主题突出,人文气息浓厚。

新校区规划根据教育部对高职学院的要求和学院发展规划,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教学、实训、生活、活动、行政办公功能分区明确,使生均占有场地充足、校舍建筑完备、专用教室齐全、教学设施先进,能满足在校生规模达到8000人的教育教学的需要,达到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要求,确保学院有一个优美的办学环境。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

一、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民办高职教育是实现这一使命的重要生力军。

要继续通过集中学习、网络园地等组织全体师生员工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特别要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把育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工作重点,结合学院的实际,经常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在学习中健康发展,走出一种改革创新、错位发展、快速提升的发展道路,努力把学院建设成学习型组织。

二、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建设一批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一支“双师”结构良好、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是改善办学条件的两个重点。

五年期间,国脉公司和学院拟投入6000万元用于改善现有的办学条件。

其中2500万元用于新建、扩建、与企业共建一批实验、实训室,使各专业学生在校内至少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实验项目和80%以上的实训任务;2500万元用于培养和引进人才,包括:

一批学科专业背景对口、具有研究生学历、具备较强教学能力的青年教师,30名左右能胜任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任务的骨干教师,15-20个能带领专业教学团队搞好本专业建设的带头人,2-3名具有先进高职教育理念、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院处级管理干部;700万元购置各专业适用图书资料;300万元用于网络信息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加大投入、加快建设,使学院的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三、加快速度建设新校区

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新校区,把新校区建成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一流,集教学、科研、服务于一身的人才培养、培训和研发的基地。

国脉公司董事会已通过拟投资5亿元人民币建设新校区。

国脉公司和学院抽调精干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争取在2012年完成校区(第一期)的基本建设。

四、健全完善教学质量监督和保障体系

为了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以内部监控为主,内外部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督和保障体系,形成质量监控的有机整体。

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包括教学检查制度、督导员巡视制度、评教评学制度、院系领导听课制度、社会评价机制等。

以教学检查制度为主,坚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

教学检查要从教室延伸到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场所,并逐渐将其作为重点。

保障教学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并贯穿在整个教学中。

首先要认真制(修)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其次对新上岗的教师要进行岗前培训,使其基本能胜任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对无教学经验的外聘教师要先试讲,后聘任,把好关。

同时,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选择优质的教材,编写适用的校本教材。

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为健全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提供可靠的依据。

结束语

规划是学院发展的蓝图,是全体师生共同奋斗的目标。

规划的实现需要学院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

董事会和学院要为规划的实现提供人、财、物等相应的保障条件。

各部门要根据规划的目标要求,把规划内容融入具体工作中,保证规划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

我们相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举办方、董事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实现规划中的各项预定目标,使我院迈入福建省一流高职学院的行列。

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

二○○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