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学讨论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8690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科学讨论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妇科学讨论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妇科学讨论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妇科学讨论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妇科学讨论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科学讨论题.docx

《妇科学讨论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科学讨论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妇科学讨论题.docx

妇科学讨论题

诊断性刮宫术的适应证及手术选择时间

1,判断月经失调的类型

无排卵型功血(了解是否卵巢排卵):

月经来潮前或月经来潮12小时内。

黄体功能不足:

月经来潮12小时内。

黄体萎缩不全:

月经周期第5天。

2,检查不孕症的原因(了解卵巢功能,是否排卵):

月经来潮前或月经来潮12小时内。

3,异常的子宫出血(绝经后异常出血),高度怀疑恶性病变:

随时尽早,但如刮出组织肉眼检查已经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时,及时停止手术,而不要过度刮宫,以免引起大出血、子宫穿孔、恶性病变的扩散。

4,了解有无宫腔黏连、宫腔形态:

随时,如有条件可在B超监护下进行手术,更容易了解宫腔内情况。

5,不规则阴道出血或大量出血:

随时,并且同时需要全面刮宫以达到止血目的。

女性激素的替代治疗

女性绝经后应用性激素治疗的临床适应证为:

雌激素缺乏所引起的症状;骨质疏松症;高胆固醇血症;血甘油三酯未增高者的HDL-C降低;心血管病危险性增高者;已确定患有心血管病者。

所应用的性激素以雌激素为主,包括天然的与人工合成的各种雌激素,其次为配合雌激素应用的黄体酮,两种性激素结合应用的女性绝经后心血管病的防治方面正日益引起广泛的重视。

一、雌激素和黄体酮对脂蛋白代谢的作用

雌激素对脂蛋白代谢的作用包括:

1.增加乳靡微粒残余在肝脏内的清除速度。

2.增加肝脏VLDL的分泌,使肝脏对VLDL的残余部分的摄取增多。

3.通过雌激上调VLDL受体,使LDL被摄取的速度加快。

4.由于促使apoAI合成以及HDL-C浓度的增加,HDL的代谢也增加。

5.使胆酸分泌增加,从而加速胆固醇从机体清除。

按照过去的口服避孕药组的雌激素加黄体酮两种性激素对脂蛋白的影响,黄体酮抑制了所有脂蛋白转运步骤的代谢速度,减少了组织对胆固醇的利用以及从组织的清除,并可影响胆酸代谢。

雌激素对血脂蛋白的主要有利用为降低LDL-C与TC。

例如美国脂质研究临床(LipidResearchClinic)报告雌激素可使绝经后女性血LDL-C下降21mg/dl,HDL-c升高8mg\dl。

1993年Nabulsi报告4958例45-64岁由于手术或自然绝经者,63%曾未服用女性激素,16%曾服用雌激素;21%正在服用女性激素者中83%单独用雌激素,17%同时应用雌激素;21%正在服用女性激素者中83%单独用雌激素,17%同时应用雌激素加黄体酮;以上未用和应用女性激素的两大组,经校正后的各项CHD危险因素的比较见表2-23-9。

可见应用性激素者的血脂及其他危险因素,较未用药者有明显改善;雌激素与黄体酮合用可明显增高ApoAI,降低ApoB、Lp(a)、纤维蛋白原、血糖与胰岛素水平,而无明显的不利影响。

且血压亦无明显改变。

但该治疗使Ⅳ因子与抗凝血酶Ⅲ因子(antithrombinⅣ)增加。

近年应用雌激素或同时加用黄体酮类如炔诺酮(norethisterone)或康力龙(stanozole)降低绝经后女性Lp(a)已迭有报道,其降低Lp(a)幅度自41-51%不等。

鉴于Lp(a)升高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缺乏有效的降低方法,故雌激素的这种作用正引起重视。

二、雌激素的其他作用

1.直接作用于动脉血管壁,减少脂蛋白进入动脉内膜。

以雌激治疗血TC升高的卵巢切除的猴子,其动脉壁LDL-C的测定明显低于未用性激素的对照组。

2.动物试验临床观察发现雌激素可以改善血管调节功能,促使其扩张。

绝经后妇女静脉滴注雌激素可以改善冠状动脉对乙酰胆硷的血管扩张反应,并加强血管扩张剂硝普钠的作用。

雌激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调节可能是这种血管扩张作用的有关机制之一。

3.雌激素具有抗氧化剂作用,对抗氧化脂蛋白如氧化LDL-C的细胞毒性作用,并可使绝经后妇女的LDL-C氧化过程延迟。

4.口服雌激素可使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活性平均降低20%,而ACE活性过高可能是高血压和CHD的促发因子和重要的危险因素。

5.雌激素对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应用β-17oestradial可使心排血量与血流速度均增加,降低血管阻力,动物试验证明可增加心脏灌流量,这些作用可能与雌激素促进血管内舒张因子(EDRD)即一氧化氮的作用有关。

此外,雌激素还可能具有钙离子拮抗剂的作用,其对子宫平滑肌的钙抗剂作用已被证实,以后又发现雌激素可减少心肌的游离钙,促使心肌纤维驰缓和冠脉扩张,从而延缓冠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三、雌激素对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防治。

迄今已有30余组前瞻性研究报道,绝经后妇女应用雌激素作替代治疗可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与CHD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如美国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对1944例年龄≥55岁的绝经后妇女从1971开始追踪16年,已发现其中服用雌激素治疗者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34%。

一般认为雌激素可使绝经后妇女的心血管病发生率减少30-50%,但是以上的临床观察无严格的随机双盲对照,因此所获得的结果未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服药女性具有较高的教育程度和良好的卫生保健条件,经济状况较佳等等。

有的学者认为,服用雌素所取得的预防效果中,至少有一半可能与以上这些非药物因素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正在进行的两项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对雌激素替代治疗的评价将提供更科学的根据。

其第一项研究为雌激素/黄体酮对心脏病预防的替代治疗研究,即HERS研究(HeartEstrogen/ProgestinReplacement

Study),受试者服用0.625mg的妊马雌酮即结合型雌激素Premarin加2.5mg的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并与绝经后应用安慰剂的冠心病患者对照。

该项试验的参加者来自美国的18个医学中心,计划至1994年秋初步完成,并将继续追踪4-5年,这是迄今已知的第一个以雌激素对绝经后高危妇女进行心血管病预防的随机双盲多中心的临床试验。

该试验的依据之一系Sullivan等于1990年报告的研究结果,即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10年,可望使罹患CHD的妇女的存活率从60%上升至接近100%。

HERS研究的最后结果尚未见总结报告。

雌激素对脑血管病的防治研究也有许多取得成功的报道。

Finucane等对1910例55-74岁的绝经后服用雌激素的妇女,平均追踪观察11.9年。

治疗组脑卒中死亡率为82‰,对照组为124‰。

如以对照组的脑卒中发生的相对危险比值为1.0,则激素治疗组脑卒中发生与死亡的相对危险分别为0.67(95%的可信限为0.47-1.00)与0.37(95%的可信限为0.14-0.92)。

第二项研究为更大规模,观察时间更长(为HERS研究的2-3倍)的多中心协作研究,对象为来自北美的40个医学中的健康妇女,旨在探讨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女性绝经者的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作用。

现在通常应用的激素替代治疗的药物为妊马雌酮(结合型雌激素,conjugatedequineestrogen),剂量为0.625mg,黄体酮为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每日5mg,12-15天为一个用药周期,或每天应用2.5mg亦可。

皮下注射用非口服雌激素,尚未作为心血管病预防用药的人群队列研究,且已知这种用药方法不可能像口服雌激素一样导致血脂蛋白的有利变化,所以未予推荐。

最后应该提及的是,尽管女性激素的替代治疗已日益引起广泛的重视和兴趣,但毕竟对其确切的疗效与利弊的权衡,仍不无争论。

如Framinghan研究曾报告一组1279例绝经者短期口服雌激素后,心血管病的危险反而增加,吸烟者尤为突出,其脑卒中发生率上升2倍。

长期服用雌激素还可能促发子宫内膜癌与乳腺癌;有的作者还认为雌激素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只对70岁以下的妇女有效。

70岁以上的女性应用该种药则这种保护作用不明显。

凡此种种,均提示性激素的替代治疗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激素替代治疗的常用药物制剂简介与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5医院(上海200052)金翠英王利瑗

当妇女步入更年期时,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雌激素和孕激素都会减少,尤其雌激素的持续下降[1],引发一系列症状,早期为月经不规则、闭经、阴道干涩以及潮热、出汗、心悸、血压波动等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症状,晚期出现女性激素调控影响靶器官的症状,如心绞痛、冠心病、皮肤干燥瘙痒、色素沉着、失去弹性、毛发易脱,老年性阴道炎、尿道炎,骨质疏松、腰背痛、关节痛等。

因为雌激素对维持妇女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当前我国妇女中近五分之一已进入更年期阶段,为了改善和提高更年期妇女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激素替代疗法(HRT)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HRT有关药物制剂的现状作一概述,以供正确选择和应用。

1雌激素制剂

雌激素制剂有天然与人工合成两大类。

各种存在于人体的雌激素对身体各系统的反应基本相同。

天然雌激素主要结构是雌二醇(E2)、雌酮(E1)与雌三醇(E3),其中E1与E3为代谢产物,作用较弱,而E2作用最强。

合成雌激素制剂有乙炔雌二醇、已烯雌酚、氯烯雌醚等。

合成制剂按重量其作用大于天然的,而且对肝脏有十分明显的增强作用[2]。

由于绝经后补充雌激素时间长,因此趋向使用天然的雌二醇制剂。

1.1倍美力(混合雌激素)Premarin(ConjugatedEstrogens)

本品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从孕马尿中提取的、含有17β二氢马萘雌酮、17α二氢马萘雌酮、17β雌二醇、17β二氢马烯雌酮、马萘雌酮、△8,9去氢雌酮、17α雌二醇、17α二氢马烯雌酮、雌酮、马烯雌酮10种雌激素成分的天然结合型雌激素(Conjugatedestrogens)。

该制剂对绝经前期的妇女能迅速缓解因女性激素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如潮热、夜间盗汗、焦虑、改善阴道萎缩和尿道萎缩。

对绝经后的妇女可预防骨质疏松症,使骨折减少60%。

对绝经后和老年妇女,虽不能恢复已丢失的骨质,但可有效地防止骨质[3]进一步丢失。

Henderson[4]氏曾报道,绝经后妇女补充雌激素使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了41%和29%。

近年Briton[5]氏报道,倍美力主要成分之一马烯雌酮可促进皮质神经细胞的生长,可预防绝经后妇女Alzheimer's(早老性痴呆)病的发生。

倍美力可进行周期性治疗:

从月经周期的第8天起连续用药21天。

也可以每天服药。

在每个月经周期中应联合使用孕激素10~14天。

倍美力的推荐剂量为:

用于雌激素不足所致的血管舒缩症状:

每日0.625mg。

萎缩性阴道炎:

每日0.3mg~1.25mg或每日在阴道内涂倍美力霜1g~2g,最多4g,分2~4次应用。

心血管疾病:

每日0.625mg~1.25mg。

骨质疏松症:

每日0.625mg。

制剂规格为:

片剂,每片0.3mg或0.625mg。

霜剂:

每软管42.5g,每克含药0.625mg。

1.2倍美安和倍美盈

该两种制剂效用与倍美力相同。

其特点是把倍美力(0.625mg天然结合型雌激素)和醋酸甲羟孕酮合在一起进行包装。

同时,包装上印有日历,可帮助患者记住治疗的日程安排,最大程度方便用药和提高患者的遵从性。

其中倍美安含雌激素0.625mg,孕激素2.5mg。

主要用于持续联合方案,即在整个周期里每天用药一次。

它使患者在大部分治疗周期里一直为不出血状态。

该制剂可作为绝经妇女在接近HRT治疗时不希望出现撤药性阴道流血的最佳选择。

而倍美盈含雌激素0.625mg,孕激素5mg。

主要用于周期性激素替代治疗方案。

雌激素每天用药一次,在每28天周期的最后14天里联用醋酸甲羟孕酮。

它使患者在大部分周期里出现有规律、可预计的撤药性阴道流血。

该制剂对那些接受HRT治疗,理解并希望有规律撤药性阴道流血的患者可能感到很舒适。

倍美安和倍美盈是两种耐受性好、治疗效果佳,且在使用时可灵活选择的制剂。

1.3补佳乐(progynova)

本品主要成分为戊酸雌二醇(EstradiolValerate)。

口服后吸收迅速,在肝和血浆中代谢为雌二醇和戊酸。

规律地应用1~2mg补佳乐补充绝经后雌激素的不足,可使更年期妇女的症状很快得以缓解。

本品对肝脏的代谢性损害比较小[6]。

补加乐可选择不间断每日应用,也可周期性用药,即用药3周,停药1周。

对于子宫切除的更年期妇女可单独使用本品,而保留子宫者,应补充孕激素,每月10~14天,停药后出现撤药性阴道流血。

补加乐的推荐剂量为:

每日1~2mg,饭后服用。

1.4克龄蒙(Climen)

本品是一种高效的雌、孕激素复方制剂。

采用日历式包装,每板含有11片戊酸雌二醇(EstradiolValerate),每片2mg;及10片戊酸雌二醇与醋酸环丙孕酮(Cyproteroneacetate)的复方片剂,每片含雌激素2mg,孕激素1mg。

克龄蒙能迅速缓解因激素缺乏而引起的各种更年期症状,对骨质疏松症也有良好预防作用。

本品含有醋酸环丙孕酮,是唯一的具有强的孕激素样与抗雄激素活性的天然孕酮的衍生物。

它可维持血清中脂蛋白水平的稳定,从而使雌二醇充分发挥脂质代谢中的积极作用[7]。

长期使用,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克龄蒙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加用醋酸环丙孕酮。

可保护子宫内膜,减少了内膜增生的危险性,且使用方便,是围绝经期妇女最佳选择。

本品采用周期性用药,先服戊酸雌二醇片,后服雌、孕激素复合片,每日1片,共21片,然后停药7日,一般停药2~4天后出现撤药性阴道流血。

随着治疗的延长,出血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对治疗无影响。

1.5诺更宁(Kliogest)

本品为雌、孕联合激素制剂,每片含雌二醇(Estradiol)2mg和醋酸炔诺酮(Norethisteroneacetate)1mg。

诺更宁是世界上第一个连续联合激素替代疗法的药物制剂。

其中雌二醇采用微粒化工艺,可提高其吸收率,孕激素选择醋酸炔诺酮,要比甲孕酮更快地达到闭经[8],从而免除月经周期。

本品能有效地缓解更年期妇女血管舒缩症状并有良好而确切的预防骨质疏松症[9]作用,还能预防单纯使用雌激素治疗引起子宫内膜增生。

但本品略可降低HDL,使LDL/HDL不变,从而降低了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炔诺酮用于HRT不是最佳选择。

本品采用持续给药法,每日口服诺更宁1片,不可间断。

此服法使子宫内膜发生萎缩达闭经,故适用于停经1年以上的妇女使用,而不适宜于绝经前期的围绝经期的妇女,因为出血发生率较高。

1.6利维爱(Livial)[10]

本品是一个首创的仿生育期卵巢激素的甾体激素,每片含7甲基异炔诺酮(Tibolone)2.5mg。

它兼有弱雌激素作用、孕激素作用和弱雄激素活性,对绝经后的各种症状具有综合治疗作用,如能快速、有效地缓解潮热,改善情绪和精力,提高性欲,并能预防骨质疏松症等。

它不引起子宫内膜增生和撤药性出血,因此既不需按周期服药,也不需添加孕激素,使用安全而方便。

但本品可降低HDL,对LDL无影响,故未能使血脂向好的方向改变,它没有明显的心脏保护作用。

本品采用持续给药法,推荐剂量每日口服2.5mg,一般症状在几周内改善,3个月可达最佳疗效。

本品有良好的耐受性,副反应发生率极低,少数人用药后体重增加较明显。

本品可连续长期服用,但限于停药1年以上的绝经后妇女使用。

1.7维尼安(Nylestriol)

本品又称尼尔雌醇(Nylestriol),是化学合成的国产制品,其成分为17a乙炔雌三醇3环戊醚。

它有较强的雌激素活性,能选择性地作用于阴道壁和子宫颈,对子宫实体和子宫内膜作用很小。

本品为长效缓释制剂,口服1次,药效可维持20~25天,但起效较慢。

用于更年期综合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萎缩性阴道炎和萎缩性尿道炎等。

本品推荐剂量为:

每次5mg,每月1次,一般连用3~6个月。

症状改善后改用维持量,每次2mg,每月2次。

有子宫者每3~6个月加服安宫黄体酮,每日10mg,共10天。

在剂量范围内使用。

无明显不良反应。

片剂规格;每片1mg、2mg、5mg。

1.8盖福润(Gaifurun)

本品由炔雌醇(Ethinyloestradiol)、甲基睾丸素(Methyltestosterone)、磷酸氢钙、维生素D、肌醇、重酒石酸胆碱和人参皂甙所组成,对维持人体正常代谢机能、延缓衰老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用于更年期综合症,骨质疏松症、脑功能减退、性功能减退、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本品为胶囊剂,推荐剂量为:

每次2粒,每日1次,服3周,停1周。

症状控制后轻或轻症者,用量减半。

1.9得美素(Dermestril)

本品为含有雌二醇(Estradiol)的皮肤贴膜剂,其具有的活性药膜层可通过皮肤直接向体循环释放药物,从而避免了口服(HRT)药物的肝脏首过效应及其引发的治疗时的副反应。

得美素提供的雌激素可以在血中达到一个持续、均匀而稳定的生理浓度。

疗效肯定。

Wolff[11]氏报道,使用得美素一年后,可使98%具有严重更年期症状的绝经妇女得到综合性的全面改善。

用药方法:

将得美素贴于臀上部,一周更换2次,两侧臀部交替使用。

每四周为一周期,每一周期的第三、四周需同时服用安宫黄体酮,每日4mg,连续使用两周,停药后待月经来潮。

在月经来潮第5天开始下一周期用药。

若在第一个周期用“得美素50”觉乳房胀痛或下腹胀痛则改用“得美素25”为宜。

其规格有25μg和50μg,而前者更为我国妇女接受,尤适宜于围绝经期妇女使用。

2孕激素制剂

孕激素制剂亦有天然与人工合成两大类。

天然制剂黄体酮需注射给药。

近年来已制成了微粒化口服黄体酮,但价格昂贵。

人工合成制剂亦有两大类:

有衍生于孕酮的安宫黄体酮、甲地孕酮的氯地孕酮。

另有衍生于睾酮的炔诺酮、异炔诺酮等。

前者有较强的抗雌激素作用,后者有不同程度的雄激素作用。

2.1安宫黄体酮(Medroxyprogesteroneacetate)

本品为作用较强的孕激素,能有效地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增殖作用。

由于它不对抗雌激素对脂蛋白的良性作用,亦无明显的雄激素作用,而最接近于天然孕酮,故常与雌激素配合,作为HRT的治疗药物。

本品用药目的主要在于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增殖,并非使其转变为分泌期而后出血,故每个HRT治疗周期应服孕激素10~14日。

为适合生理周期设计,宜在周期的后10~14日加服本品。

推荐剂量为每日4~6mg。

要避免大剂量短期给药,以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12]。

2.2其他孕激素

2.2.1醋酸环丙孕酮(Cyproteroneacetate)

本品具有很强孕激素作用,也有抗雄激素活性,对脂质代谢影响小。

可与雌激素配合,周期性用于HRT的治疗。

推荐剂量:

每日1mg。

2.2.28甲基炔诺酮(dlNorgestrel)

本品具有很强的孕激素作用,并有雄激素、雌激素和抗雌激素活性。

可与雌激素配合,周期性用于HRT的治疗。

推荐剂量为:

每日0.15mg。

3给药方法与禁忌证

3.1HRT给药方法:

有两种,即单纯雌激素给药法和雌、孕激素联合给药法。

前者适合于那些已切除子宫的更年期妇女,而后者适合于子宫内膜需要保护者。

根据雌、孕激素联合方式不同,又可分四种方案选择:

1.雌--孕激素续贯疗法,在治疗期间有一段间隔。

此方案每给药21天有7天停药期,周期后半的10~14天加服安宫黄体酮,在停药期间出现月经样出血。

此方案最适合绝经前期妇女。

2.雌--孕激素续贯疗法,雌激素治疗期不间断。

在每月的月初加服安宫黄体酮10~14天,停药后有月经样出血。

3.雌--孕激素续贯疗法,雌激素治疗期不间断,但雌激素的剂量可增减。

如在每月的月初加服安宫黄体酮10~14天,之后的6天酌量减少雌激素量,在安宫黄体酮停用后有月经样出血。

2、3方案适合围绝经期妇女。

4.雌--孕激素连续疗法。

即持续给予雌激素与孕激素,开始用药会有不规则出血,长时间用药后月经可停止。

此方案适用至少停经一年的绝经后妇女。

3.2禁忌证

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史者,如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妇女。

既往或现有血栓栓塞,如中风、心肌梗塞的妇女。

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心力衰竭、伴有血管病变的严重糖尿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和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等。

 

雌激素替代疗法的是是非非

雌激素替代疗法应用于妇女更年期后的保健与治疗,已经有半个世纪之久,虽然医疗界对这种疗法的副作用有不少了解,但一直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疗法。

最近,由于医学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雌激素替代疗法的是是非非再次成为了人们议论的一个焦点。

是否能防止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随年龄增长悄然而至的一种疾病,可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加大骨折的危险性,由于骨质疏松往往不可逆转,因此医学界公认这是一种防胜于治的疾病。

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单纯补充钙剂不能预防骨质疏松症,所以,对于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妇女发生的骨质疏松症使用雌激素补充治疗,一直被认为是最佳预防方法。

有报告说长期应用雌激素可使骨折发生率下降50~80%,甚至可以增加绝经后妇女的骨量。

然而一项新的研究却发现,情况并非都是如此。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小组调查了670名妇女,其中538位正在接受激素替代疗法,另外132位则并未使用任何激素。

结果发现,在接受激素替代疗法的妇女中,仍有部分女性继续发生骨质疏松,虽然在比例上比未接受激素疗法的妇女少得多,大约只是1/5。

是否能延缓老年痴呆?

雌激素或激素替代疗法可改善脑部功能和机能退化,在防止或延缓早老性痴呆病上具有潜力,是医疗界过去公认的研究结果。

然而国外一项新的研究称,雌激素替代疗法似乎不能降低女性患老年痴呆病的风险。

妇女老年痴呆病的患病率大约是15%。

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员追踪两组年龄相近的妇女,一组是112481名至少接受了一次雌激素治疗的妇女,另一组是108925名从未接受过雌激素治疗的妇女。

结果在两组妇女中共发现了59例老年痴呆病,而是否使用雌激素疗法与老年痴呆病的发病风险没有关系。

也就是说,妇女绝经后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与患老年痴呆病风险的实质性降低并没有联系。

这项研究的结论是:

不应该提倡用雌激素替代疗法预防老年痴呆病。

是否能有益心脏健康?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是雌激素使得女性的心脏病死亡率大大低于同年龄组的男性,大约是1/4~1/2,所以提出给绝经后妇女应用雌激素和孕激素替代疗法预防心脏病。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国外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大规模实验,将2763例平均年龄在66.7岁的绝经后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服用马雌激素加醋酸甲羟孕酮和安慰剂,平均随访了4.1年。

结果显示:

患者的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和冠心病死亡率在激素替代组和安慰剂组之间并无差异。

而且,最初一年,激素替代组的冠心病危险增加了50%,第4~5年时冠心病的危险才逐渐降低。

所以,该研究认为,雌激素替代疗法不仅对心脏无保护作用,早期还会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险,对绝经后冠心病患者进行二级预防,宁可采用脂质调节剂、β受体阻滞剂等安全可靠的方法,选择激素替代疗法应慎之又慎。

是否值得冒患癌症的风险?

自从1947年有人提出雌激素能增加癌症发生率的看法后,人们一直关心这个问题。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调查;总的来看,研究结果中雌激素替代疗法所引起的癌症风险是增加的多、降低的少。

近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项调查结果,引起国内众多“激素替代疗法”使用者的恐慌:

该结果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对16000余名妇女为期5年2个月的激素替代疗法临床调查发现,与没有使用者相比,使用激素替代疗法的女性患中风和心脏病的几率分别增加了41%和29%,乳腺癌的几率增加了26%。

因此,该院建议人们停止使用这一疗法。

国外的另一些研究显示,雌激素还可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以及增加女性患肺癌的危险。

尽管也有报告称,长期应用雌激素者未发现患卵巢癌的危险性有所增加。

中国一些医学专家则认为,美国的数据是基于使用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