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教学案专题三二辛亥革命.docx
《高中历史必修1教学案专题三二辛亥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1教学案专题三二辛亥革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1教学案专题三二辛亥革命
二
辛亥革命
一.武昌起义
1.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条件
(1)清政府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2)组织准备: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3)军事准备:
同盟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如1911年4月在广州发动的黄花岗起义,加速了革命的发展进程。
(4)有利时机:
1911年5月,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
(5)思想宣传:
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力量。
3.过程
(1)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占领武昌。
(2)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4.影响:
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建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采用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
(2)性质:
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政府。
(3)措施:
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
1912年3月,参议院制定,孙中山颁布。
(2)内容:
①主权在民: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等权利。
②三权分立:
按三权分立构建政治体制。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③责任内阁制: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3)性质: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4)意义:
①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②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革命结果
(1)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革命性质:
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历史功绩
(1)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势力。
(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3)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4)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4.历史局限:
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5.历史教训: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其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轻巧识记]辛亥革命
[概念阐释]民国纪元法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也就是民国1年。
国民党撤退至台湾后,至今仍用民国纪年法。
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公式是,用历史事件发生的公元时间减去1911年,所得的差即是民国多少年。
[易错提醒]
有关辛亥革命的三个易错点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国家政体采用的是责任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
(2)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翻的不是中国的封建制度,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1905年同盟会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原则?
[教你读史]
抓住每层的关键词“主权,属于”“人民一律平等”及“统治权”“立法权”等,从中分析其原则。
[提示]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材料二]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几个部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由材料二看,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构建具有什么特点?
[教你读史]
从临时大总统与国务员之间的关系上理解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
[提示]责任内阁制,约束.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
[材料三]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的观点?
[教你读史]
把握关键词“一代人”所指代对象,从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上去分析其观点。
[提示]民族资产阶级未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民主精神
(1)《临时约法》吸收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精华。
(2)这部宪法是通过民主程序由参议院制定的。
(3)宪法就权利归属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人治到法治的转换,赋予公民人权与自由,使人从臣民转变为公民。
(4)在政体运作方面,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通过责任内阁制实现政党.代议制.选举等诸多民主机制的运行,保障民主法制的真正实现。
(5)这部宪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于反对封建专制,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著名实业家张謇说: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
(1)张謇之所以肯定辛亥革命,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你读史]
结尾话辛亥革命“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说明了其原因。
[提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国体之改革”。
[材料二]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教你读史]
“开创了”“推动了”“打开了”是指辛亥革命的功绩。
“完全意义”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方面。
[提示]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材料三]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吴冰心《新陈代谢》
(3)材料三开始出现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你读史]
注意“灭”与“兴”的内容,从类别看主体是社会风俗的变革。
[提示]辛亥革命后。
说明辛亥革命引发了社会习俗风尚的变革。
从不同史观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
(2)从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现代化。
孙中山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
(3)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4)从文明史观看,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精神文明取得巨大成果;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取得重大成果。
(5)从社会史观看,剪辫易服,废除跪拜礼和老爷.大人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国民面貌为之一新。
一.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场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有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领导。
1905年成立同盟会,制定了章程,设立了领导机构,创办《民报》为机关刊物,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2.辛亥革命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3.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进行反封建斗争,革命派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激发了人们的革命情绪,推动了各地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4.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了最高水平。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1.进步性
(1)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否定君主专制制度,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
(2)国民拥有一系列权利自由的规定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2.局限性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
(2)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
三.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成功”的革命
(1)它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3)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4)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后的民族解放事业和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
2.“失败”的革命
(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而袁世凯是一个军阀,又是帝国主义扶植的新的代理人,为建立专制统治,不惜出卖民族利益。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四.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1.原因
(1)客观方面:
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袁世凯手中的武装及反革命手腕;革命政府内立宪派与旧官僚的趁机进攻。
(2)主观方面:
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妥协。
具体表现在:
革命纲领中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革命过程中幻想帝国主义支持,承认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发动.依靠最广大的人民;革命政党内部成分复杂,组织涣散;对革命目标和袁世凯的认识不清。
2.经验教训
(1)要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
(2)要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对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妥协。
(3)要建立自己的武装和革命根据地。
(4)要建立一个组织性.纪律性严密的政党。
(5)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题组一辛亥革命的进程
1.“此一省欲